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右腋下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介绍右腋下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1995年3月~1997年5月,经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修补心脏间隔缺损20例。房间隔缺损13例,室间隔缺损7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0.09±6.4分钟,无死亡及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0±2.2天。随访2~20个月,均能参加正常活动。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常温心脏不停跳修补小儿心脏间隔缺损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大坪医院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8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56例;年龄7个月~59(8.0±9.1)岁;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心脏不停跳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0例(同期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1例,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术1例。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21~185(66.9±3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122(32.5±25.5)min。早期死亡1例(1.2%),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门诊随访80例,失访3例。无残余漏、Ⅲ○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选择性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但应强调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充分的术野显露、可靠的体外循环以及术中准确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3.
微创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附4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报告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1997年1月至2000年3月,为46例房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缺损修补术,其中1例功能性单心房,2例部分型肺静脉(右侧)畸形引流,3例中度肺动脉高压。结果平均切口长度(7.2±1.1)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0.3±7.8)分钟。术后所有患者无房水平分流及手术相关并发症,37例随访3月~2.4(1.3±0.6)年。所有患者心功能良好,无并发症。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美观、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停跳与不停跳下单纯性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施行右侧腋下小切口单纯性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5例。包括心脏不停跳组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3.2±2.1)岁,体重(13.1±4.0)kg,房间隔缺损中央型20例,下腔型2例,平均房间隔缺损直径(12.2±5.1)mm;心脏停跳组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5±2.5)岁,体重(12.94±3.3)kg,房间隔缺损中央型18例,上腔静脉窦型3例,下腔型2例,平均房间隔缺损直径(11.64±4.7)mm。测定患者术前、停机时、术后6h和术后24h外周静脉血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全组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右肺不张1例,右侧气胸1例。心脏不停跳组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心脏停跳组(P〈0.05),但两组病例在术中输血量、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h胸腔引流量以及术后心功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K、CK-MB、AST和cTnI均在正常范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外循环术后均不同程度升高,心脏停跳组上升更快(P〈0.05);心脏不停跳组术后CK、CK.MB、AST和cTnI均低于心脏停跳组(P〈0.05)。结论对于单纯性房间隔缺损病例,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切口美观、手术时间短且心肌损伤程度较轻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直切口行先天性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8月在我院行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0.3±5.2)个月,体重(8.2±3.5)kg。结果 34例(89.5%)患者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封堵成功,术中失血量(19.5±13.4)ml,封堵手术时间(58.4±28.5)min。有4例(10.5%)室间隔缺损患者,因主动脉瓣脱垂,封堵未成功,改为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中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事件。术后拔管时间(3.9±1.6)h,术后ICU留置时间(1.8±0.8)d,住院时间(3.2±0.5)d。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经右腋下切口行先天性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可行、有效、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其早期随访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10岁.因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口唇、甲床紫绀,运动性心悸、气促加重5年入院.5年前在外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经腋下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2个月口唇、甲床紫绀、运动性心悸、气促加重.于2007年2月27日入我院.查体:发育正常,口唇、甲床紫绀,右侧腋下见一纵行手术切口瘢痕.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脏各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腋下切口心脏直视手术效果.方法1995年3月~2004年10月,我院选择性经腋下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378例,其中81例房间隔缺损、32例室间隔缺损、其他病种16例未阻断升主动脉,在心脏跳动下手术,余249例在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67±2.0)min,体外循环时间(28.1±16.6)min,右室双腔心术后急性喉水肿气管切开1例,法洛四联症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脑栓塞1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余术后恢复良好.366例随访2个月~10年,平均5.1年,均能参加正常活动.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例,脑栓塞1例完全恢复.结论胸部腋下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自1987年1月至1997年6月,经左腋下小切口行小儿动脉导管未闻结扎术37例,男14例,女23例,年龄2.0~13岁。管型27例,漏斗型10例。导管直径0.4~1.1cm,长度0.5~0.9cm。全组术野显露良好,手术顺利,手术时间86±18分,无大出血和手术死亡,无喉返神经损伤及残余分流。切口均甲级愈合,左上肢功能位时,看不到疤痕,术后住院时间8.1±1.4天。随访2个月~3年,无导管再通和胸廓畸形。认为左腋下小切口行小儿动脉导管未闻结扎术创伤小、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6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脏手术13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8例,房间隔缺损(ASD)61例(ASD合并左上腔静脉4例),VSD+ASD 5例,冠状动静脉瘘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时间8 d.术后发生右肺不张2例,右侧气胸1例,切口液化2例.术后随访122例,随访时间1个月~2年,除2例VSD患者术后发生残余漏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单纯ASD、VSD患者选择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恢复快、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2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2例,女138例;年龄3个月~9岁(3.0±1.6)岁,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32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50例,ASD修补术+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矫治术12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PECD)矫治术15例,VSD+ASD修补术26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3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平均住院时间9 d,平均住ICU 1.6 d。发生右肺不张3例,右侧气胸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Ⅱ°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6个月,随访期间3例VSD术后发生小于2 mm的残余漏,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具有该术式适应证的患者经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319例体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介绍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体外循环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994年10月至1997年4月,共完成经右外侧第4或第3肋间进胸,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319例。患儿年龄3.44±1.59岁(5个月~8岁),体重13.66±3.98(6~26)kg。修补房间隔缺损87例(合并左上腔静脉1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部分肺静脉畸形引流5例),室间隔缺损200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左上腔静脉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11例),法乐氏四联症19例(合并左上腔静脉3例,单冠状动脉畸形1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2例及其他畸形11例。体外循环时间平均56.07±24.90(20~176)分,心肌循环阻断32.97±20.38(6~140)分。术后机械通气平均18.75±24.57(2~140.72)小时,平均住院7.08±0.69(7~17)天。结果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结论这种切口可安全有效地替代正中剖胸矫治某些小儿常见的心脏畸形,它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连续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其美观效果优于胸部正中或双乳腺下皮肤切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5月至2018年12月44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我院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其中男149例、女293例,年龄3~74(29.1±14.3)岁。采用右侧胸壁3孔入路,在全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结果本组44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中转正中开胸,全组患者手术时间1.5~4.6(2.2±0.3)h,体外循环时间28~118(55.9±13.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78(21.5±10.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5~122.0(8.1±7.4)h,术后住重症监护室时间13~141(20.7±10.2)h,术后胸腔引流量70~1 280(251.8±131.5)mL,术后住院时间4~16(7.1±1.4)d。全组有15例(3.3%)患者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1~128(67.6±33.3)个月,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25例,轻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5例,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无再次手术及残余分流发生,心功能明显好转。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右腋下直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实施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8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经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观察组实施微创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2组术后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比较,应用微创右腋下直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右腋下直小切口在婴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右腋下直小切口施行婴儿心脏直视手术3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1例、女178例,年龄3~12(8.2±3.1)个月,体重4.5~11.2(7.8±4.5)kg。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290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16例,VSD+ASD修补术34例,VSD修补术+二尖瓣成形术(MVP)4例,肺动脉瓣狭窄(PVS)交界切开术9例,ASD修补术+PVS交界切开术6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4例和部分房室管畸形(PECD)6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死亡6例(1.6%)。术后发生右肺不张3例,右侧气胸2例,肺部感染16例,切口液化1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脑气栓1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术后6个月至1年门诊随访295例,发现VSD残余漏4例,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2例。结论在婴儿常见先心病直视手术中,采用右腋下直小切口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修补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1997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月 ,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完成了二尖瓣成形 (心脏跳动下观察二尖瓣返流情况及成形效果 )加Ⅰ孔房缺修补术。其中 1例解剖性单心房 ,1例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 6例均有二尖瓣前叶裂 ,其中 3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 ,1例重度关闭不全 ,1例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 结果 切开长度 (8 3± 1 3)cm ,循环阻断时间 (32 8± 8 3)分钟 ,体外循环时间 (6 6 0± 9 0 )分钟。 1例术后二尖瓣仍有少 -中量返流 ,其余患者二尖瓣关闭良好 ,无房水平残余分流。 6例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 (1 1± 0 7)年 ,患者心功能良好 ,无死亡及并发症。 结论 经右侧腋下小切口行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 ,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其中心脏跳动下观察二尖瓣返流情况 ,可为瓣膜成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Jia Q  Yao J  Cheng Q  Lu N  Niu J  Zhao X  Zhang X  Li W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58-359
目的介绍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自1995年3月至1997年6月,经腋下及腋前外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34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1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及三尖瓣下移畸形各1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254分钟,术后恢复良好,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0±22天。随访2~26个月,均能参加正常活动,无残余分流和杂音。结论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经右胸切口行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8月 ,10 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右胸切口行心内直视根治术 ,年龄 ( 4 .3± 2 .8)岁 ( 4个月~ 14岁 ) ,体重 ( 15 .4± 6.4)kg( 6~ 3 8kg)。病种 :室间隔缺损 68例 ,2例合并二尖瓣返流 ,肺动脉高压 7例。房间隔缺损 3 7例 ,TOF1例。平均总转流时间为 ( 5 3 .9± 2 1)min ,心脏停跳时间 ( 19.2± 15 )min。平均用血量 ( 4 0 0± 5 0 )ml。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 ( 7.11± 13 )h ,胸引流量 ( 80 .5±5 3 )ml。结果 全组治愈。术后右上或中叶肺不张 9例 ,胸腔少量积液 3例。随访时间 1个月至 2年 ,患儿情况良好。结论 本方法的优点是 :( 1)操作较简便 ,容易掌握 ,尤适用于 2~ 5岁 ,单纯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 ;( 2 )手术创伤小 ,术后康复快 ;( 3 )切口美观 ,瘢痕小 ;( 4 )胸引量明显少于正中切口 ,减少术后用血  相似文献   

18.
全胸腔镜与经胸封堵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经胸封堵手术在治疗小儿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5年6月共收治房间隔缺损患者70例,年龄5.7±2.5岁,均为不适合做介入封堵手术者。依据术中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全胸腔镜组:在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2例,其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1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4例。经胸封堵组:经胸封堵房间隔缺损手术28例,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两种手术的优势。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经胸封堵组(180.5±17.8minvs.82.5±17.8min,5.2±0.6dvs.3.9±0.5d;P<0.01);而重症监护时间分别为16.67±3.45h和16.23±3.47h,机械通气时间为5.34±0.68h和5.42±0.81h,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对小儿房间隔缺损的治疗均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全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适应证范围大于经胸封堵术,手术难度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右腋下直切口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01年3月~2008年10月,我科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切口自腋后线腋窝下缘斜向前下至腋中线第5肋间全长4~8cm,在第4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经第4肋间进胸)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165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403例,ASD合并VSD35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3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6例。结果心脏阻断时间(25.0±5.5)min,402例(65.6%)不输血,术后住院(6.0±4.5)d,住院期间无死亡。420例(68.6%)随访5~80个月,平均30个月,经心脏超声证实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和死亡。结论采用右腋下直切口治疗单纯ASD、VSD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输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切口隐蔽,美观,易为病人所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经右侧腋下直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结果及手术经验,探讨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直切口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1~11.0(4.4±2.8)岁,体重7.6~28.0(14.6±5.3)kg。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90°卧位,沿腋中线在第3肋骨上缘和第5肋骨下缘之间做垂直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沿膈神经前2 cm纵向切开心包并悬吊,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分别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肺动脉纵切口补片修补缺损。体外循环结束后,拔除主动脉插管,间断缝合心包,经第6肋间置胸腔引流管。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或12个月随访,了解患者家属满意度,复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结果经右侧腋下直切口顺利完成手术,无操作困难,无需延长手术切口或改变手术切口类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膈神经损伤、切口愈合不良或切口感染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发生。胸部切口长度4.4~7.0(5.07±0.66)cm。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无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均得到随访,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或12个月经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期间无死亡患儿,未见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未见胸廓不对称。随访时见胸部切口长度短,位于腋窝下,隐蔽美观,所有患儿家属对此切口满意。结论经右侧腋下直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且其诸多优点能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