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天植 《陕西中医》1997,18(10):474-474
<正> 导赤散是宋代儿科医家钱乙所创制的著名方剂,见于《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原书云:“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相似文献   

2.
一填空(共30分,每空0.5分)1.肝外感生风证,证见呵欠,顿闷,口中气热。当发散,()主之。若能食,饮水不止,当()微下之。余不可()。2.肝热证,手寻衣领及乱捻物,()主之。壮热饮水,喘闷,()主之。3.肺热证,手掐眉目鼻面,()主之。4.肺盛复有风冷证,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当先(),后()。散肺,()、()主之。肺只伤寒则不胸满。5.肺虚热证,证见唇深红色,治之()虚热,少服()。6.心热证,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主之。7.心气实证则气上下行涩,合卧则气不得通,故喜仰卧,则气得上下通也。()主之。8.肾水,阴也,肾虚则畏明,皆宜(),()…  相似文献   

3.
导赤散为北宋儿科名医钱乙所创制。据《小儿药证直诀》[1]卷下记载,原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此后,经医家的不断临床实践,其应用范围有所扩大,主要从治疗心经有热,扩大至心移热于小肠证,又从儿科扩展至内科。导赤散由生地黄、木通、生甘草、竹叶组成,具有清热利水作用,其配伍特点为清热与养阴之品配伍,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滋阴而不恋邪[2]。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的藤茎,具有清心泻火,通淋,通经下乳的功效,是较多方剂中必用的药物。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一些学者报道应用关木通可导…  相似文献   

4.
冯红岩 《国医论坛》2007,22(4):52-53
导赤散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等4味药组成,原为治疗小儿心热而设.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变迅速,故治实证当防其虚,治虚证应防其实,在组方时体现为清热与养阴之品的配伍.至明代的《奇效良方》,把本方的应用范围扩大,用以治疗小便赤涩淋痛.  相似文献   

5.
陈士铎为清初医家,其著作有大量散佚,但从其现存著作中可见陈士铎对儿科疾病证治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儿科以脾胃病为主,故治疗小儿病当以脾胃为先。另外,他重视小儿疳证及其他脾胃病的传变,"脾胃分述,心肾并重"以阐述脾胃病的由来。其善用补肾泻心、调补脾胃之法以治小儿疳证,亦为以前医家所少见,观点实值得后世研究。  相似文献   

6.
“华盖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麻黄、杏仁、甘草、桑白皮、苏子、茯苓、陈皮7味药物组成。考其药物组成及方义与肺脏的生理功能及肺病病机颇为吻合。如肺主宣发,故方中设麻黄之升散;肺主肃降,故方中有杏仁、苏子之下行;肺主通调水道,为脾土之子,故方中设桑白皮泻肺行水,又兼茯苓、陈皮、甘草健脾利湿以助脾之散精,实寓补母生子之义。全方升降有序补泻得宜,确有助于调整和恢复肺的气化功能。古人曾将肺脏喻为脏腑之华盖,本方名冠“华盖散”,诚有其实也。现将笔者运用本方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状茎,临床有南北大黄之分。大黄味苦,气香,其性寒凉,入血分,兼走气分,其归经为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是一味攻积导滞,下结毒,泻火凉血.活血化瘀,苦寒攻下的要药。所以,《本草正义》谓其“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因而大以攻为用,荡涤肠胃实热以通燥结。通里热大实以治惊厥,开心下热痰以愈癫狂,急下存阴治高热神昏谵语。性虽趋下,但可治实火上炎之目赤口疮,咽喉肿痛,吐血,衄血之证,由于大黄能活血祛瘀,下结毒,故  相似文献   

8.
一、城空月(每小厄1分,共计20分) 1.其有滋阴潜阳作用的药物有()、()。 2.开窍药具有()之性,以()为主要作用. 3.知母用治阴虚燥咳,骨蒸溯热等证,是取()之功. 4.鸡内金用于遗尿,遗精,是取()之功。药毒。 16.中药性能的认识和论定,等为理论基础. 17.甘草炙用长于(是以(),荆芥妙炭用长于(). 18.草劳子既能(又能( 5.人参煎服用量是()克,如挽救虚脱时用()克. 6.朱砂作为丸荆的外衣,是取()作用,如拌制获等后用,是取()作用。 了.厚朴用治咳嗽气喘痰多之证,是取()之功。 8.附子善于补火助阳,凡()诸脏阳盛者,皆可应用。 9.咸味药物的作用是(’)。 10.…  相似文献   

9.
(三)寒热凡病势亢奋,阳邪旺盛的证状属热,病势沉静,阴邪内盛的证状属寒。用寒热来区分六经病,则太阳病恶寒发热,阳明病不恶寒反恶热,少阳病往来寒热,太阴病手足自温,少阴病形寒肢冷,厥阴病寒热胜复。用寒热指导辨证治宁,如70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68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寒热主要说明疾病性质。但其中又有虚实之别,真假之分,错杂的差异。如: 1.辨虚热实热虚热(阴虚):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质淡红,脉细数。实热(阳明府实):潮热谵语,腹满痛拒按,便燥尿黄,苔黄厚,脉洪大或沉实。  相似文献   

10.
<正>水肿病为常见症状,但病因复杂,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又赖于脾气的生化转输,肺气的宣降通调,心气的推动,肾气的蒸化开合。《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宣肺利水法,是治水肿病常用方法之一。其原理是肺主皮毛,通调水道,下  相似文献   

11.
<正>1通腑的重要性脑出血急性期中医治疗绝大多数研究认为"急则治其标",多采用活血通腑泻热法治疗[1],以大黄为代表的通腑泻下方法成为脑出血急性期的主打药。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就有:"风引汤:除热瘫痫。"的记载,风引汤组成中大黄为主药。《血证论》中提出"火热相搏则气实,气实则逼血妄行,此时补肾水以平气,迂阔之谈也。补心血以配火,不急之治也。故唯有泻火一法,斯气顺而  相似文献   

12.
<正>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白芍、甘草、枳实组成,功能调和肝脾、和解表里。方中。柴胡、甘草调肝和脾,配白芍以柔肝,和解太阴脾之结气,枳实通降胃肠实邪,故对属于慢性病之肝脾失和或病后胃气未复者均可取效。笔者曾以此方用于多种病证,举例如下。1.厌食证张某,男,5岁,1983年4月9日诊。代诉不吃饭而喜食糖果等零食,强食则腹胀多汗、睡卧不宁;大便每日2~3次,夹有粘液,臭味较大;睡时露睛。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显露,舌淡苔微黄腻,脉弦滑无力,测体重11.6kg。辨证为脾虚挟湿,处  相似文献   

13.
一、单项选择且。 说明: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填写在该题后面的括号内。 1.为外感病邪先导的邪气是:() ①风邪②热邪③火邪④暑邪 ③肝与肾④肺与脾 10.尿液与粪便的排泄与哪脏的气化最有关系?() ①心②脾③肾④肺 n.肺对津液的输布与排泄作用称为()2.阴虚的临床证候为:()①实热证②虚寒证③虚热证④实寒证“游溢精气”“通调水道”②“蒸腾气化”④“分清别浊” 3.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①脾②肝③肾④心 4.以下哪一组不宜直接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 ①寒与热②内与外 ③动与静④邪与…  相似文献   

14.
宋·钱乙所创的七味白术散 ,方由人参、炒白术、茯苓、甘草、藿香、木香、葛根七味药物组成 ,用治小儿腹泻的临床效价较高。据笔者体会 ,临床随证加减 ,确有得心应手之效。钱氏非常重视小儿脾胃 ,认为小儿“脏腑柔弱” ,“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在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脾之运化机能较低 ,跟不上迅速发育的需要 ,故脾常相对不足 ,加之小儿寒暖不能自调 ,饮食不知自节 ,构成了小儿腹泻的内在因素 ,所以 ,腹泻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对于小儿腹泻的证候分析 ,无外乎虚实两大证候类型。其病因大多以湿为主 ,正如《医学三字经》云 :“湿气胜 ,…  相似文献   

15.
白虎汤刍议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主治阳明经热盛,功在清热生津,是外感热病气分实热的祖方,疗效可靠。笔者就本方君药的认识、主证、四禁、石膏用量,谈谈看法,供读者参考。一、白虎汤君药的认识白虎汤君药,历代医家看法不一,有以知母为君者,亦有石膏为君论述。前者有成无己、许宏等,基本观点是根据《内经》:“热淫所胜,佐以甘苦”和“热淫于内,以苦发之”为理论基础的。后者有柯韵伯、张锡纯等,他们认为:“甘先入脾,以甘泻之,甘寒之品,为泻胃火生津液之上剂。石膏甘寒,寒胜热,色白通肺,质重而气轻,具金能生水之用,故以为君;知母气寒主降,苦以泻肺火,辛以润肾燥.故为臣。  相似文献   

16.
孙浩 《中医杂志》2002,43(6):477-477
甘麦大枣汤为张仲景之名方,由"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组成.主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其方用小麦滋养心气,甘草、大枣甘润生阴,使心肝脾肾受养,则其躁自平矣.近几年来,笔者用本方治疗妇女有多种表现的情志(心理)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相似文献   

17.
再论脾与消渴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查阅国内古今文献及相关材料,结合用药实践,以临床表现、疗效为依据,认为消渴病(糖尿病)虽以肺胃肾而分上中下三消,实皆与脾的转输功能失常有关,综观古今治消渴之方,用治脾之药过半数以上,故治消渴病当以治脾为重。  相似文献   

18.
大黄虫丸出自<金匮要略>,由大黄、黄芩、甘草、桃仁、苦杏仁、芍药、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虫组成,具缓中补虚,祛瘀生新之功.原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暗黑,亦治妇女经闭,腹中有块.笔者用治泌尿系病症,取得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6)归脾汤(济生方) 药物组成人参黄耆龙眼肉白术茯苓各二钱半当归酸枣仁炒研。远志各一钱木香甘草各五分调剂及用法加生姜、红枣煎服,不拘时候。原书指证“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前人发明张路玉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如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罗东逸说:“方中龙眼、枣仁、当归,所以补心也。参、耆、术、草,所以补脾也。……然恐脾郁之久,伤之特甚,故有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闿气运脾,使能急通脾  相似文献   

20.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毕可恩是儿科名老中医 ,他在临床重视调理脾胃 ,治疗小儿多种疾病收效明显。现将毕老师从调理脾胃入手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概述如下。1 小儿脾胃疾病当分虚实长久以来 ,只重视小儿脾常不足 ,认为小儿疾病多为脾虚致病。在长期临床中 ,毕老师发现小儿因脾胃实证致病者更为多见。其实 ,早在《证治准绳》中就提出“脾实证”的概念 :“若脾气盛实 ,则亦痞膈中焦……夫中焦热隔 ,则肺与大肠不通 ,其热毒之气必上蒸于肺而生痰 ,故患热者 ,系脾实得之”,还指出“中焦脾实 ,用大承气汤”。不过并没有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