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异体移植后在慢性梗死心肌中的存活、分化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的心肌梗死模型后4周,将经过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的同种异体MSCs移植到心肌梗死边缘区(n=11),对照组注射等量培养基(n=10)。移植后4周检测心功能并取心脏检测各种相关指标。结果MSCs移植后4周,异体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收缩压升高[(129.07±2.70)和(112.52±8.30)mmHg,t=2.577,t=4.790,P<0.05],舒张末压明显降低[(16.48±4.6)和(21.23±2.8)mmHg;t=2.577,P<0.01]、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显著增快[上升速率为(3964±414)和(3336±528)mmHg/s;下降速率为(2761±278)和(2110±232)mmHg/s,t=3.031,5.510,P<0.05],冷冻切片可观察到移植组心肌内存在大量标记细胞,并由梗死周边区向瘢痕区迁移分布,免疫组化显示DAPI标记细胞cTnI及desmin阳性。病理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面积缩小[(38.01±3.40)%和(43.99±3.50)%,t=4.181,P<0.05)]。结论异体MSCs移植有利于慢性心肌梗死的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异体移植后在慢性梗死心肌中的存活、分化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的心肌梗死模型后4周,将经过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的同种异体MSCs移植到心肌梗死边缘区(n=11),对照组注射等量培养基(n=10)。移植后4周检测心功能并取心脏检测各种相关指标。结果:MSCs移植后4周,异体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收缩压升高[(129.07&;#177;2.70)和(112.52&;#177;8.30)mmHg,t=2.577,t=4.790.P&;lt;0.05],舒张末压明显降低[(16.48&;#177;4.6)和(21.23&;#177;2.8)mmHg;t=2.577,P&;lt;0.01]、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显著增快[上升速率为(3964&;#177;414)和(3336&;#177;528)mmHg/s;下降速率为(2761&;#177;278)和(2110&;#177;232)mmHg/s,t=3.031,5.510,P&;lt;0.05],冷冻切片可观察到移植组心肌内存在大量标记细胞,并由梗死周边区向瘢痕区迁移分布,免疫组化显示DAPI标记细胞cTnI及desmin阳性。病理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面积缩小[(38.01&;#177;3.40)%和(43.99&;#177;3.50)%。t=4.181,P&;lt;0.05)]。结论:异体MSCs移植有利于慢性心肌梗死的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拥有多向分化的潜能,生长因子在细胞的移行,存活以及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联合干细胞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1/2008-03在中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取健康成年兔28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0~2.5 kg.方法:体外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冠状动脉左室支主干第1,2对角支之间闭塞血管1 h后再灌注,建立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模型.将28只成年兔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每组7只.联合应用治疗组:造模后3 d注射5×1011 L-1密度间充质干细胞40 μ L和含150 μ g/L肝细胞生长因于及2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DMEM培养液8 μ L:单纯干细胞治疗组:单独给予5×1011 L-1密度间充质干细胞40 μL;生长因子治疗组:注射含15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和200 μ 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DMEM培养液8 μL;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DMEM培养液.采用IE33型超声仪,三维探头X-3获取左室三维全容积图像.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标记检测结果;三维超声测定造模后6周各组动物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变化.结果:28只成年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形态各异,1周后贴壁细胞逐渐呈细胞集落,为纺锤形、梭形的成纤维细胞形态,2周后达到80%~90%融合.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除对照组及生长因子治疗组以外,联合应用治疗组和单纯干细胞治疗组心脏标本中均发现有DAPI标记的阳性细胞,在宿主兔心肌内呈散在分布于瘢痕周边区并沿心肌纤维排列方向走行.②与对照组和生长因子治疗组相比,联合应用治疗组和单纯干细胞治疗组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联合应用治疗组与单纯干细胞治疗组相比,射血分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5).结论:单纯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生长因子应用均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实验家兔经穴标"准通过国家认证的基础上,许多现代研究表明穴位注射疗法具有药效与穴效整合、药效强、药效长的优点.目的:将中医传统医学穴位注射与现代医学干细胞治疗相结合,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穴位移植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缺血心肌细胞的修复重建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08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系电生理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健康同本大耳白兔,用于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将造模成功的30只心肌梗死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模型对照组不做其他处置;穴位注射干细胞组于造模1周后经穴位注射已经分离、培养、扩增、标记的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经穴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对各组家兔心肌梗死区进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观察穴位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迁移至梗死区;对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复染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以观察迁移的细胞是否分化及分化的性质.结果:穴位注射干细胞组梗死区心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Brdu染色阳性,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染色阳性:模型对照组及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梗死区心肌组织未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结论:家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经穴位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迁移至心肌梗死区,并可以在梗死区分化为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5.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在梗死心肌存活,改善心功能。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经Percol 密度梯度离心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39只雌性Wistar大鼠采用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DMEM对照组(n=1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n=15)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n=12)。8周后行血流动力学、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等检测。结果与结论:两个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与左室收缩压的比值显著升高;术后体质量显著增加,左室相对质量显著减轻;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梗死区血管数目显著增加。两个治疗组之间比较,除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室间隔厚度减小、梗死边缘区血管数目增加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免疫组化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梗死区内有BrdU阳性细胞,而在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梗死区内则基本没有BrdU阳性细胞;两个治疗组在心肌梗死区可见较多desmin阳性和cTnT阳性细胞或细胞团存在。结果提示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降低局部胶原沉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显著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初步研究结果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但是其确切的治疗机制尚不清楚。有关移植后干细胞的存活状况及发挥作用时机的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梗死心肌后的存活状况。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80只,于心肌梗死后14 d,在心肌梗死周边区分4个点用微量注射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移植干细胞后仍存活良好的70只大鼠,分别于移植后第3,5,7,10,14,20,28天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情况。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3,5,7,10,14,20,28天免疫组化染色高倍视野(×400)内Brdu标记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分别为(36±12),(33±13),(28±9),(15±5),(5±3),0,0个。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整体呈下降趋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与移植天数呈负相关(r=-0.47,P <0.01),其中移植1周后下降明显,至第20天已无存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梗死心肌后不能长期存活且不会转化为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途径主要包括外周静脉注射移植、冠状动脉移植以及心肌内注射移植,但存在迁移缺少靶向性,价格高昂等局限性.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穴位移植兔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血管新生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提取兔骨髓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扩增、鉴定,并标记.将55只兔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手术组.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再随机分为3组:穴位注射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5周后,取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BrdU染色、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心肌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夹心酶联免疫法、RT-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榆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与结论:穴位注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迁移至梗死区,并可以在梗死区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与模型对照组及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比较,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使梗死区及周围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表达上调,诱导梗死区及周围组织血管新生,其机制是刺激心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上调.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心肌组织中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均无上调趋势,因此推测,血管新生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未知因素诱导.  相似文献   

8.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梗死心肌HCN2及HCN4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研究表明在多种心脏疾病后的心室肌中HCN2和HCN4表达异常,且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修复受损心肌,但对梗死后心室离子通道重构的影响仍不清楚.目的: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梗死心肌后左心室HCN2和HCN4的表达变化.方法:取3周龄SD大鼠5只,Percoll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4组:DMEM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造模后4周,DMEM组在梗死边缘区和中心区分5点注入DMEM培养液,细胞移植组同法注入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00 μL,细胞数5×10~6个.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左心室HCN2,HCN4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正常心肌区:各组HCN2,HCN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基本相似(P > 0.05).梗死边缘区:DMEM组HCN2,HCN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 < 0.05);细胞移植组HCN2,HCN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少于DMEM组(P < 0.05).梗死中心区:DMEM组HCN2,HCN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 < 0.05);细胞移植组HCN2,HCN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DMEM组基本相似(P > 0.05).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边缘区HCN2,HCN4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升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通过下调梗死边缘区HCN2,HCN4的表达来降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否具有改善家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缩小梗死面积的作用以及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MSCs组,每组12只。采用局部注射法,将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的MSCs移植到兔梗死心肌边缘带和中心区。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手术前和术后6周心功能指标。取心脏标本用免疫组化法鉴定植入细胞,病理组织学测定梗死面积。分析心功能与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 MSCs组梗死心肌边缘带和中心区可见BrdU阳性细胞,AMI组未见BrdU阳性细胞。与AMI组比较,MSCs组术后6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明显缩小(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ΔFS%)明显增大(P均〈0.05),组织学测量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两组LVEF与梗死面积均成显著负相关(P均〈0.01)。结论 MSCs移植可能通过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可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研究甚多,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器官损伤干预方面研究甚少。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差异贴壁法培养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0只SD大鼠随机取32只为假手术组,仅翻动轻柔胰腺;另68只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动物模型,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为4个时间点。分别经尾静脉注入1×109L-1浓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和同体积生理盐水。干预组每个时间点随机取1只注射CM-Di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用于细胞示踪研究。结果与结论:逆行胆胰管注射建模能早期诱发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肺损伤,炎症因子及E-选择素表达明显增高,并且胰腺和肺的损伤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移植荧光标记的干细胞后肺组织可见红色荧光出现,并随时间增长而增多;干预组肺组织损伤情况均较对照组各时间点减轻,血清淀粉酶及炎症递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较对照组各时间点下降。干预组肺组织中E-选择素表达较对照组下降。提示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作用于心肌细胞,防止心肌细胞损伤的发生或继发性的病变.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基因蛋白表达影响.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7/2010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基因蛋白表达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获取方便、分化能力强、低免疫原性、无排斥反应等特点成为研究的重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作用于心肌细胞,防止心肌细胞损伤的发生或继发性的病变,主要是通过调控Bcl-2、Bax、Fas、FasL、Caspase等基因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对于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因心肌细胞凋亡而影响其成绩下降的现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作用于心肌细胞,防止心肌细胞损伤的发生或继发性的病变。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基因蛋白表达影响。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7/2010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基因蛋白表达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获取方便、分化能力强、低免疫原性、无排斥反应等特点成为研究的重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作用于心肌细胞,防止心肌细胞损伤的发生或继发性的病变,主要是通过调控Bcl-2、Bax、Fas、FasL、Caspase等基因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对于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因心肌细胞凋亡而影响其成绩下降的现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干预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抽取骨髓分离、培养、扩增后12~14d行冠状动脉内注射,选取10例PCI术后拒绝行细胞治疗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组,PCI术后1周及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超声心动图及18氟-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心肌断层显像。结果:治疗组未见与移植有关的体温升高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3个月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代谢缺损犤(132.8±23.1)mL,(65.2±19.7)mL,(120.3±58.7)cm2犦明显高于或低于对照组犤(145.4±27.8)mL,(75.1±25.3)mL,(158.6±78.6)cm2犦(P<0.05)。两组患者射血分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自体MSCs冠状动脉内注射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骨髓来源的心肌细胞生成及血管新生可能为其机制。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的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干细胞移植后改善缺血心肌功能的详细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正常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2/08在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完成.材料: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获得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龄雄性清洁级SD大鼠16只,体质量200~250g,用于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区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未进行干细胞移植,只在梗死心肌周围注入等量(200 μL)的生理盐水;实验组:在心肌梗死1 h后,向梗死心肌的周围分4点(200 μL)注入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11L-1;每组8只.于移植4周后处死动物,取梗死边缘正常心肌组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形态,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主要观察指标:①凋亡心肌细胞的形态变化.②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①造模后4周,TUNEL检测显示捌亡的心肌细胞核呈深浅不一的深褐色.细胞轮廓清楚,而正常增殖的心肌细胞不被染色.②经显微镜结合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对照组、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12±0.06)%,(0.81±0.0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正常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已证实在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类心肌细胞转化,但移植这种经诱导的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更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改善,尚有争议.目的:对比观察经5-氮胞苷诱导和末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急性心肌梗死组织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新西兰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在心肌梗死组织周边区注射PBS,经5-氮胞苷诱导或未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3 d、4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以评价心功能变化.结果与结论:兔前降支结扎后,心功能明显下降;移植3 d后,各组动物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均无显著芹异,说明无论是否在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短期对兔心功能无明显改善;移植4周后,与注射PBS的动物比较,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降低心肌梗死兔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提高射血分数,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是否经5-氮胞苷诱导对心功能改善程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干细胞移植修复梗死心肌及改善心脏功能这一作用已被接受,但移植细胞是否和宿主细胞形成有效的电一机械藕联,是否易形成一个有收缩功能的相对电独立体系,并产生移植后严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尚缺乏系统观察.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大鼠行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其心电生理异常及左室重构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2/2008-10在广西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健康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30只/组.另取1月龄健康Wistar大鼠数只用于抽取骨髓.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诱导剂5一氮胞苷使之转化为心肌样细胞,在移植前2 h行DAPI标记.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结扎后7 d,细胞移植组将2×10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多点注射到心肌梗死的边缘区和中心区,其余3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体表ECG及心电生理检测,UCG检测左室功能,左室病理检查测定梗死面积,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标记的供体细胞迁移、分布情况.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可分化为自发搏动的心肌样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并形成肌丝结构.细胞移植后4,8,12周与盐水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PR间期、QRS时限和心室有效不应期缩短,而室颤阈值增加(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显著增加(P<0.05);移植后8,12周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移植后4周,在荧光显微镜下梗死区可见DAPI标记带蓝色荧光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核,至12周仍然存在,但随移植时间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减弱.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可塑性,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电生理异常和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移植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除具有支持体外造血、促进体内造血功能重建外,还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抑制异体 T 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在调节移植免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的:就近年来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及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简要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 2000/2008 PubMed 数据库(http://www ncbi.nlm.nih gov/PubMed)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移植免疫影响的文章,检索词为"BMSCs,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ntion immunity",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 37 篇文献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外的另一种干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可以逃避免疫识别、抑制免疫反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能有效地运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促进移植物存活等,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为止尚未能建立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统一标准,至今还未能筛选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的标记分子;缺乏安全性评价;影响移植物抗宿主病同时是否影响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以及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基因载体,有利于外源基因保持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如能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入间充质干细胞内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可望获得基因和细胞治疗相互协同促进的作用.目的:观察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体内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4/2007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的随机对照实验.材料:实验动物为雄性清洁级Wistar近交系大鼠.以冠脉结扎法制备人鼠心肌梗死模型.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法获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当问充质干细胞生长汇合率为80%~90%时以脂转法转染pcDNA3.1-hVEGF165质粒.心肌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4组进行干预:联合组于心肌梗死区移植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组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注射脂质体-pcDNA3.1-VEGF165DNA复合物,对照组注射等容积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移植4周后,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结果:火鼠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以联合组和基因组最高,高于细胞组(P=0.001,0.029),细胞组高于对照组(P=0.028).RT-PCR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体内的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联合组、基因组、细胞组和对照组.结论:①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利于其的稳定表达.②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有利于大鼠心肌梗死区的血管新生,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基因或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