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X线平片(鼻咽侧位、颅底位和胸正位片)在鼻咽癌(NPC)中的诊断价值,分析鼻咽部软组织厚度的改变和结节形成对NPC的诊断意义及NPC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NPC的病例101例,均行鼻咽侧位、颅底位和胸正位X线摄影(其中4例还做了CT扫描).结果鼻咽侧位显示鼻咽部软组织增厚72例(71.29%)、结节形成72例(71.29%).结论X线平片在诊断NPC中具有重要价值,软组织增厚及结节形成是NPC的可靠征象,X线平片是廉价有效的检查方法,颅底位片及胸片可发现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2.
姜春秀 《河北医学》2007,13(12):1296-1297
鼻咽癌(NPC)好发于我国南方,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CT扫描检查可较为清晰地显示鼻咽部的结构,肿瘤病变的定位以及病变侵犯的范围和颅底的受侵情况。本文对1994年至1997年我院CT诊断NPC中颅底侵犯的21例做一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其CT表现、侵犯途径与肿瘤生长部位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65例NPC中有21例颅底侵犯病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6岁,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出血、涕中带血、颈部包块、听力下降、耳鸣、眼球运动障碍、头痛、面部麻木等症状及颅神经损害症状。本组病例全部经病理活检证实,其中鳞癌19例,未分化癌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鼻内窥镜下切除前中颅底肿瘤侵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鼻腔鼻窦鼻咽部恶性肿瘤侵犯前中颅底的患者进行了观察;生命体征、颅内并发症监测以及鼻部护理、眼部护理、心理护理是顺利恢复的重要内容。结果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未出现颅内并发症和后遗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切除前中颅底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应用的新的微创手术,术前术后护理与传统手术方法后的护理不同。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我国华南、西南各省高发。好发年龄为40岁~59岁,男女比例为2.5~4:1。鼻咽腔是被颅底、颈椎、软腭背侧、鼻腔后端围绕的一个深在腔隙。颅底中线及中线旁结构如蝶窦、海绵窦、斜坡、岩尖等刚好在鼻咽顶壁及顶侧壁上方,并有破裂孔、卵圆孔等天然孔道相通。因此,鼻咽癌伴颅底、颅内受侵多见,主要破坏颅底骨质、副鼻窦和颅内其他组织,是肿瘤T分期较晚表现。临床工作中,所见初次就诊鼻咽癌患者很多已出现颅底颅内受侵表现。因此,正确判断鼻咽癌有无颅底骨质破坏及颅内侵犯对临床诊疗极其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初诊鼻咽癌时于治疗前行鼻咽CT及鼻咽MRI检查的43例病例,予以分析比较CT及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颅内侵犯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的MRI随诊表现.结果鼻咽癌肿块消失4例,肿瘤较放疗前缩小6例,增大外侵30例,鼻咽部纤维化3例,颅底侵犯14例,颅内侵犯5例.淋巴结转移10例.提示鼻咽癌放疗后利用MRI随诊可清晰显示病灶的转归,颅底、颅内侵犯及颈淋巴结转移.充分认识鼻咽癌放疗后MRI随诊表现有利于临床观察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陈萍 《河北医学》2012,18(9):1249-1251
目的:对比分析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CT诊断与MRI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病理实验证实为鼻咽癌患者的初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选择治疗前经过CT诊断及MRI诊断的患者71例,多名专家共同对其鼻咽部位的扫描片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两种影像诊断方法对侵犯的检出率.结果:在对鼻咽部位的影像学诊断中,CT诊断的检出率为43.6%(31/71),MRI诊断的检出率为70.4%(50/71);在对颅底部位的影像学诊断中,CT诊断的检出率为22.5%(16/71),MRI诊断的检出率为56.3%(40/71).结论:在对鼻咽癌(NPC)患者进行局部侵犯情况的影像学诊断中应注重MRI诊断结果,其无论是对鼻咽部还是对颅底的检测均比CT诊断明显.  相似文献   

7.
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的MRI随诊表现。结果:鼻咽癌肿块消失4例,肿瘤较放疗前缩小6例,增大外侵30例,鼻咽部纤维化3例,颅底侵犯14例,颅内侵犯5例,淋巴结转移10例,提示鼻咽癌放疗后利用MRI随诊可清析显示病灶的转归,颅底,颅内侵犯及颈淋巴结转移,充分认识鼻咽癌放疗后MRI随诊表现有利于临床观察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比较SPECT-CT与MRI在鼻咽癌早期颅底侵犯方面的检测能力。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本院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NPC)患者60例,经患者同意后,拟治疗前2周内行鼻咽部增强MRI和SPECT-CT检查。另选取20例无全身骨转移、无颅底骨侵犯的非NPC患者作为对照参考组(了解正常头颅SPECT-CT影像表现及计算L/O值的均数±2个标准差,以确定半定量分析标准的正常值范围),比较SPECT-CT与MRI在鼻咽癌早期颅底侵犯方面的检测能力。结果:60例鼻咽癌患者,经MRI检查颅底骨侵犯阳性患者55例,阳性检出率为91.7%(55/60);经SPECT-CT检查颅底骨侵犯阳性患者54例,阳性检出率为90.0%(54/60),经SPECT-CT同机融合检查出的阳性检出率与MRI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34,P0.05)。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鼻咽癌颅底侵犯检测与MRI无明显差异,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是在全身骨显像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检查,没有明显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鼻咽癌(NPC)放疗后改变的认识。方法对经临床影像追踪或病理活检证实的NPC放疗后复发53例及无复发65例的CT表现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放疗后复发组55例中,鼻咽壁增厚/肿块28例,茎内增厚致密40例,颅底侵犯24例;无复发组65例中,鼻咽壁增厚35例,鼻咽壁肿块5例,茎内增厚致密18例,颅底残留骨质破坏6例。经统计学处理,对于茎内增厚致密,复发组与无复发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鼻咽壁增厚/肿块方面,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可较好地显示NPC放疗后变化,茎内改变是判断复发与否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鼻咽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鼻咽癌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鼻咽癌常见的影像表现有鼻咽部的局部改变、临近周围组织结构的侵犯、颅底骨质与颅内的侵犯、颈动脉鞘区受累与颈淋巴结转移。结论CT结合病理活检能够对鼻咽癌的早期做出诊断,能够准确地显示肿瘤范围,有利于放疗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谢东  李强  苏丹柯 《微创医学》2003,22(3):261-263
目的探讨轴扫结合冠扫对发现鼻咽癌(NPC)颅底及颅内早期受侵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5例颅底受侵的NPC轴扫及冠扫的CT表现.结果轴扫可清楚显示NPC颅底破裂孔、卵圆孔、棘孔,枕骨斜坡及颞骨岩尖的结构的破坏情况,对蝶窦底壁、海绵窦及圆孔显示不佳;冠扫能清楚显示蝶窦底壁、海绵窦及圆孔等结构的破坏情况.结论CT轴扫结合冠扫能较全面了解NPC颅底及颅内早期受侵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姜世齐 《浙江医学》1993,15(5):272-273
颅底部肿瘤与颅底骨有关,可起源于颅底骨,也可以由颅内或鼻咽部肿瘤侵入颅底所致。本病病变部位深,侵蚀范围广,手术难度较大。我院20年来收治颅底部肿瘤12例,其中手术证实11例,取活检证实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并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9~60岁,病程2个月~10年。(二)病理分类及侵犯颅底的部位本组病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鞍结节脑膜瘤1例,三叉神经节脑膜瘤1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轴扫结合冠扫对发现鼻咽癌(NPC)颅底及颅内早期受侵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75例颅底受侵的NPC轴扫及冠扫的CT表现。结果 轴扫可清楚显示NPC颅底破裂孔、卵圆孔、棘孔,枕骨斜坡及颞骨岩尖的结构的破坏情况,对蝶窦底壁、海绵窦及圆孔显示不佳;冠扫能清楚显示蝶窦底壁、海绵窦及圆孔等结构的破坏情况。结论 CT轴扫结合冠扫能较全面了解NPC颅底及颅内早期受侵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蔡亮  张伟  陈跃  黄占文 《重庆医学》2011,40(8):771-773,835
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与MRI在鼻咽癌(NPC)颅底骨转移的检出率,为诊断NPC颅底骨侵犯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NPC患者同时行MRI1、8F-FDG PET/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颅底骨侵犯的检出率。结果 MRI检出颅底骨侵犯16例,PET/CT检出21例,肿瘤侵犯颅底骨最多的部位是枕骨斜坡(14例),其次是蝶骨体(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其中PET/CT检出溶骨型侵犯11例,MRI检出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ET/CT检出成骨型侵犯6例,MRI检出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ET/CT检出混合型侵犯4例,MRI检出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结论 PET/CT与MRI都是NPC颅底骨转移的有效检查手段,PET/CT对溶骨型侵犯的检测优于MRI,且在对放疗靶区的定位中,PET/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颅内侵犯的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治疗前同时作CT与MRI检查的56例鼻咽癌,观察鼻咽癌颅底骨质,颅内侵犯的CT与MRI表现.结果:56例进行CT与MRI检查的病例,CT发现颅底骨质破坏14例,占26.4%,MRI发现颅底骨质破坏或者骨髓浸润为22例,占41.5%;CT发现颅内侵犯11例(19.6%),MRI为18例(32.4%).结论: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颅内侵犯检测能力优于CT,可作为评价鼻咽癌颅底骨质、颅内侵犯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颅底肿瘤包括前、中、后和侧颅底的肿瘤.颅底的鼻腔、鼻窦、鼻咽部、咽旁间隙、翼腭窝、颞下窝、颞骨等部位的肿瘤均可向上侵及前、中、后和侧颅底,甚至累及颅内形成跨颅底的肿瘤.由于颅底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密集、功能复杂重要、术野深在狭小,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界的巨大挑战[1-2].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以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有效防止颅内与颅底重要结构的损伤,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予以归纳.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的MRI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鼻咽癌的MRI表现 ,探讨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本组经活检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者 (NPC) 4 0例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 (RNPC)者 10例。 5 0例患者均于MRI平扫后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MRI能较早地显示鼻咽的顶后壁及侧壁的增厚 ,咽隐窝的变钝、闭塞、咽旁间隙、颅底及颅内的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MRI在鼻咽癌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MRI增强扫描能明显增加患者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吴光耀  田志雄  黄雄 《医学新知杂志》2008,18(1):52-53,F0004
目的探讨年轻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0例年轻人鼻咽癌CT和MRI表现。结果颅底骨破坏和侵犯到鼻咽周围脂肪间隙18例,颈深部淋巴结肿大17例,淋巴结中心坏死2例。在T1WI肿瘤与颈部肌肉比较呈等信号15例,呈稍高信号5例。在T2WI肿瘤与颈部肌肉比较呈高信号,与小脑灰质比较呈稍低信号。原发病变密度和信号较均匀,且呈较均匀强化。结论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与该年龄段鼻咽部非上皮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深对鼻咽癌CT表现的认识,以提高鼻咽癌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全身CT机对65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进行鼻咽部轴位扫描成像。结果:CT轴位扫描可以显示鼻咽癌的CT特点,包括鼻咽壁不规则增厚或形成肿块向鼻咽腔内突入;咽隐窝和(或)咽鼓管咽口变浅、闭塞、隆起;肿瘤向外侵犯,累及咽旁软组织间隙使各间隙的脂肪消失,呈现双侧不对称性改变;颅底和(或)鼻咽周围骨质破坏,以破裂孔、蝶骨体部和岩尖最多见,侵犯途径为:向前、向前上、向上、向外上和向后上5种;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CT能较准确地显示鼻咽癌的原发灶及侵犯途径。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NPC)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CT检查可以显示鼻咽腔的形态和邻近组织结构,显示病变向深部侵犯的范围,颅底骨质破坏及颅内受侵的情况,为放射治疗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对NPC的CT表现、病灶范围及侵犯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分析。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