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提高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模式(FCMC)的认识。方法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多年来参与FCMC实践中的经验体会系统化,提高到理论水平。结果认识到FCMC是从以"人为本的产科护理理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受到产妇及家属的肯定。在家中分娩,不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不离开亲人的陪伴,尤其是得到丈夫的关怀、呵护,使产妇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满足,在具有现代产科知识和技能的产科护士技术支撑下,母婴安全分娩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明显降低的结果。结论 FCMC是目前较好的产科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敏  周洁 《河南医药信息》2010,(23):173-174
目的探讨在FCMC(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模式下母婴床旁护理的开展,提高产妇及其家庭对护理知识及技巧的掌握程度,提升产科服务质量。方法营造家庭化病房环境,在产妇床边开展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新生儿床旁注射、母婴健康指导,提供营养支持,建立产后回访系统。结果通过母婴床旁护理的实施,产妇及配偶父母亲角色的适应能力、新生儿沐浴与抚触技巧掌握率、康复知识掌握率、家庭成员的支持情况达到92%。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母婴护理能促进亲情依附、产妇及其家庭的满意度提高、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壮大母婴护士队伍、减少差错及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家庭化护理服务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家庭化护理服务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98例孕妇实施产科家庭化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单间家庭式产科病房增加服务项目、修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实施人性化管理、更新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理水平、加强分娩支持实施导乐陪伴分娩)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普通病房常规分娩的产妇98例进行对比,观察两组在心理反应、妊娠结局、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心理反应较好,改善了妊娠结局,产妇及家属满意度高。结论产科实施家庭化护理有助于母婴健康,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也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江苏医药》2009,35(1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产科产时服务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为主的整体护理模式,为满足人们对分娩时医疗照顾的需要,我院开设了家庭化产科,分娩时采用家庭化产科监护服务模式,由产科医师、儿科医师、助产师、护士组成的医疗团队和产妇的家属一起实施家庭化产时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尹凤仙 《北方药学》2014,(9):179-180
目的:探讨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初产妇,给予家庭化的护理,观察产妇的分娩效果。结果:经家庭化护理后所有初产妇顺利完成分娩。结论: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可以帮助初产妇顺利分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入住本院接受待产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采用家庭化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较优,产妇自然分娩率高达86.66%,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家庭护理模式对母婴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产科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产科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 转变护理观念、加强护患沟通,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服务.结果 通过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模式,产妇知识掌握程度达到96.5%,母乳喂养成功率97.8%,满意率100%.结论 在产科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后,产妇成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其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和护士的职业形象,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适的产科护士排班模式,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 该科2011年6~12月实施传统排班模式(传统排班模式组,产妇944例),病房和产房护士分开排班,人员相对固定;2012年6~12月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一体化排班模式组,产妇1 248例),病房和产房护士统一排班,各班根据能级对应原则合理安排不同层级护士值班,每3~6个月轮换1次。比较2种排班模式下产妇及家属、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护理缺陷数。结果 一体化排班模式组产妇及家属、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排班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数较传统排班模式组明显增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护理缺陷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既能体现对产妇的人性化护理,又能体现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产科病房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树立"个性化护理"理念,根据产妇的不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提供符合其意愿的高品质的产后健康照顾、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及回访。结果在产科病房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充分满足了产妇的个性化需求,产妇满意率达到100%,母乳喂养成功率在95%以上。结论在产科病房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产妇产后保持心理愉快、睡眠充足,有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满意率的提高,使护患关系融洽,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同时提升了护士的职业形象;护理人员的认识,良好的住院环境,产妇及其家庭的支持是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婴床边护理对产妇、婴儿及其家属的影响,为建立更为人性化、科学化、家庭化的产科护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将100对母婴随机分为实验组50对与对照组50对,对照组参照传统产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的各项护理操作和对母婴的健康教育在床边进行,即实施母婴床边护理模式。调查统计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及母婴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记忆的正确率和母婴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边护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使产妇及其家属更加满意,并且有利于,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母婴护理技能的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探讨优质护理对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80例产妇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产妇母乳别喂养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使产妇享受家庭化、个性化的人文护理,大大增强了产妇舒适感,愉悦心情,有利于促进乳汁的分泌,并融洽了护患关系,大大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促进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洪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2045-2046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的方式,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理念,营造家庭化住院环境,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前、产时、产后护理以及出院后的指导和访视.结果:90%以上产妇在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家庭参与方面感觉良好.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是满足孕产妇需求的高品质的护理,是人性化的一种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郇环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5):383-384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逐渐上升,每个产科护士都深刻体会到预见性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剖宫产产妇相对阴道分娩的产妇相比,产后自理能力下降,抵抗力也有所降低。临床实践证明,运用循证护理的理论观点,对产妇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可有效地促进产妇的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从而有效地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到达预期的最佳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模式的效果。方法:开办以家庭为中心的孕妇学校,对孕妇孕期营养进行监测评估,家庭参与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实行人性化探视制度,家庭化分娩,母婴床旁护理等多种家庭化、连续化护理新模式。结果:纳入的1270例孕产妇中,阴道分娩692例(54.4%),剖宫产分娩578例(45.5%)。全部产妇均掌握产前注意事项、婴儿抚触技术和产后注意事项,其中,1263例(99.4%)掌握婴儿沐浴技术,1251例(98.5%)掌握了母乳喂养(19名产妇因自身疾病实行人工喂养)。1257例(99.0%)产后情绪良好,心理健康,有13例(1.02%)发生产后抑郁。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98.1%的产妇满意度达98%以上。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模式改善了产科服务,满足了孕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要,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在产科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理念,积极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通过对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的满足产妇要求,从而提升产科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在产科的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对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可关心及关注产妇的生命健康权利以及人格、尊严,可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及操作技巧,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李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296-1297
目的:探讨体现人文关怀、高品位服务的护理工作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方法: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设实施温馨护理后分娩的508例产妇为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分娩的50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分娩结局、产科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会阴侧切、剖宫产率、总产程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馨护理工作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分娩结局,降低了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原则抽取同期住院产妇72例,治疗组36例,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并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36例,仅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及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生理状态,能够减轻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而不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产科门诊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产科门诊注册护士30例,回顾性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2017年5~12月)和实施后(2018年1~5月)护理人员的风险认知情况以及产妇的安全满意度情况。结果相比于护理风险管理之前,护理管理之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认知均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风险管理后产妇对就诊环境、护士操作、就诊安全、护士服务态度、护士安全管理等护理工作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风险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产科门诊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使产妇更加满意和认可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认知,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9.
提供高质量的产科医疗服务,主要是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family centered maternity care,FCMC)新模式,采用"待产、分娩、恢复房间".FCMC是现代产科护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00例健康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试验组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护理满意度以及自然分娩率。结果试验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6、18.881、14.583、8.696,P 〈0.05)。对照组自然分娩32例,占64%(32/50);试验组自然分娩41例,占82%(41/50),两组自产妇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4,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满足母婴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