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南市学龄期儿童Rutter行为问题自身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济南市学龄期儿童Rutter行为问题的自身因素。方法应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Rutter儿童行为问题父母问卷,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南市某小学在校儿童634人进行调查。按照Rutter父母问卷的判断有无行为问题的标准,共91人存在行为问题,将其自身影响因素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济南市学龄期儿童Rutter行为问题的阳性检出率为14.35%,男生(18.71%)显著高于女生(9.74%)(χ2=10.37,P<0.05);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与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适应能力、自信心、自尊心、体育运动、作息规律程度、睡眠情况等自身因素显著有关(χ2=8.09~19.81,P<0.05);行为问题的类型与儿童的适应能力有关。结论学龄期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发生与自身诸多因素有关,应给予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托养儿童的行为问题.方法 实验组为托他人领养3年以上的6~8岁儿童(男47例,女40例),对照组为父母领养儿童,随机配对,施测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比较两组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及9个因子分.结果 实验组行为问题检出率(28.7%)远高于对照组(10.3%)(P<0.01),实验组男女儿童行为问题不同,男童以多动、违纪、攻击为主,女童以忧郁、多动、社交退缩为主(P<0.05).结论 他人领养的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父母领养儿童,对此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及对策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1780名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小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中译本和自行设计的父母及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结果 1780 名6 ~11 岁小学生中行为问题部分总分平均为(23-83 ±19-23) 分,检出有行为问题者279 人(15-67 % ) ,其中男158 人,女121 人,男女比为1-3 1 。结论 父母关系不和,初中以下文化,为个体户或无业者;单纯由家庭抚养或寄养在亲戚家,二子女家庭儿童行为问题高于其它各组( P< 0-01) 。儿童出生时有窒息、脐带绕颈、使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者,其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顺产或剖腹产者( P< 0-01)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不同类型的发生情况,并探索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版攻击行为-教师核查表、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问卷攻击行为分量表对上海市148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评估.结果 根据CBCI量表攻击分量表,约8.8%(13/148)的学龄前儿童有攻击性行为;反应性攻击分数为(1.46±0.85),主动性攻击分数为(0.86±0.87);主要管教者为父母,以及每天看电视时间高于1h以上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且这些儿童的反应性攻击行为明显多于主动性攻击行为,可能会给儿童带来许多心理社会问题.父母管教方式以及看电视等习惯可能会影响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学习困难及其行为问题与父母素质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学生学习困难与行为及父母素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调查行为问题,并调查父母素质情况。结果 学习困难与行为问题及父母素质呈显著相关性,其中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年限相关,与父母收入高低无关。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及父母素质与学习困难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1200例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宁波市城区1200例4 ̄16岁儿童进行了调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行为问题与父亲职业,母亲健康状况,父母间关系,家庭教育方法和社区环境等有关。而母亲职业、儿童性别、是否独生等则无显著关系。提示改善社会和家庭环境以及提高父母素质对防治儿童行为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行为问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初中生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自拟儿童情况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本市随机抽取两所普通中学1585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对其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初中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9%,男孩的行为问题主要为不成熟,多动,攻击性,敌意等,女孩的行为问题主要为体诉多,焦虑强迫,抑郁退缩等,与初中生行为问题相关的因素有:父母对儿童管教态度是否一致,家居住地附近风气,与其他儿童关系。母孕期情绪及营养等。结论 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儿童行为问题与儿童被忽视、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县43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儿童被忽视量表》(CNS)、《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分别测查儿童问题行为、儿童被忽视程度以及儿童心理弹性能力。结果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5.2%。Rutter总分与安全忽视、交流忽视、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呈显著正相关(r=0.163~0.350),与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呈显著负相关(r=-0.243~-0.134)。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儿童被忽视、心理弹性密切相关,尊重儿童、同时培养其抗压能力可能会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网络成瘾心理行为的关系。 方法 :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 (EMBU) ,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儿童版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分别对 4 2名网络成瘾儿童及 4 2名正常儿童进行评定。 结果 :网络成瘾儿童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对孩子过于严厉 ,惩罚过多 ,而理解关心不够。在CBCL评定中 ,网络成瘾儿童在交往不良、不成熟、违纪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网络成瘾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缺陷 ,他们的孩子存在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农村4~6岁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10月至12月采用分层随机方法抽取江西修水县与贵州遵义县各3个乡有4~6岁儿童的家庭的养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总共调查1 096人,其中留守儿童组585人,非留守儿童组511人。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家庭信息、家庭健康状况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留守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25.0%,高于非留守组18.6%(P0.05)。留守组社交问题发生率23.6%,违纪行为发生率12.0%及攻击行为发生率20.5%均高于非留守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父母双方都外出、母亲年龄26岁或39岁、母孕期用药、幼儿园入学、学习困难得不到帮助、家庭关系不和睦会增加心理行为异常的风险,而母亲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P0.05或P0.01)。结论:4~6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非留守儿童高,危险因素主要有母孕期用药、学习困难得不到帮助、已经入学、家庭关系不和睦等。  相似文献   

11.
125名行为问题儿童脑电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筛选诊断学龄期行为问题儿童125人,与正常儿童进行脑电图对比研究,提示行为问题儿童脑电图异常率较正常儿童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不同行为问题症状组分析时,N行为脑电图异常率较A行为高,尤其具有A及N双重行为者脑电图异常更明显,且异常程度也重,说明脑电图改变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了天水市秦城区1120名4~16岁儿童,计男559人,女451人。检出有行为问题儿童164人,检出率14.64%。其中男孩16.45%,女孩12.83%;独生子女14.90%,非独生子女14.49%。  相似文献   

13.
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对1002名12~16岁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照顾者是父母,托儿所养育,父母职业为干部的学生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低。父母期望过高,教育态度不一致,溺爱或过严,打骂为主的学生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高。环境安静,学习风气浓,住房条件好,与家庭成员关系好,有好朋友,参加娱乐活动多的学生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低。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环境和父母情况以及儿童本身素质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4~16岁儿童6319人,其中男3264人,女3055人。共检出有行为问题儿童797名检出率为12.61%,95%可信限为11.79~13.43%。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四川省6~16岁儿童少年自杀风险的现况,探索自杀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四川省20所小学、20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家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简明儿童少年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父母版。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9 711名儿童少年,其中男生9 938人,女生9 773人;2 6~16岁儿童少年自杀风险为4.7%,6~11岁儿童自杀风险为0.3%,12~16岁少年自杀风险为8.8%;3 6~11岁儿童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退缩行为、焦虑抑郁、注意缺陷和攻击行为;12~16岁少年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是女性、单亲家庭、所在地区经济落后、家庭经济差、留守儿童、家长打骂孩子、对孩子不管不问、精神疾病家族史、退缩行为、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缺陷和攻击行为,自杀风险的保护因素是家庭和睦。结论:四川省6~16岁儿童少年自杀风险的现况不容乐观,需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积极干预儿童少年存在的行为问题及其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苏州4~16岁儿童1059人,其中男530人,女529人;独生子女占64.97%。共筛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共103人,发生率为11.61%;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共调查4~16岁儿童9.31人,检出有行为问题儿童131人,发生率为13.89%;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合肥市4~16岁儿童1033人,筛查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166人,发生率为16%;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学龄前3岁儿童为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品行问题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区新入园儿童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父母教养方式(Egna Minnen Betraffande Uppfostran-Parents,EMBU-P)问卷、Conners父母用症状量表中品行问题因子向主要照护人收集儿童一般情况、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品行问题等资料。共发放10972份问卷,回收9289份有效问卷。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教养方式与儿童品行问题的关系。结果 349名(3.8%)儿童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临界值。在控制父母年龄、父母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混杂因素后,儿童品行问题与父母拒绝(OR=1.17,P0.01)、控制/过度保护(OR=1.03,P0.01)和情感温暖(OR=0.98,P0.01)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拒绝(OR_父=1.16,P0.01;OR母=1.17,P0.01)、父亲的情感温暖(OR_父=0.96,P0.01)和母亲的控制/过度保护(OR_母=1.04,P0.01)与品行问题存在统计学关联,该关联在不同性别、独生与非独生儿童中基本相同。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是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的影响因素,在预防和治疗儿童品行问题时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0.
艾氏儿童行为量表在成都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4~16岁儿童1040名;男518人,女522人;独生子女717人,占68.9%,共筛出有行为问题儿童110名,发生率为10.57%;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独生与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