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慢性脑缺血属中医"眩晕"、"痴呆"等范畴。为提供慢性脑缺血辨证论治依据,我们对259例慢性脑缺血患者症候特点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259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于南宁市中医医院及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住院或门诊的慢性脑缺血患者。男153例、女106例,年龄平均(61.12±5.4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  相似文献   

2.
慢性脑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本文基于慢性脑缺血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现有的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动物模型与临床病症特点的吻合度具体评价,分析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目前关于慢性脑缺血模型建模方法主要有血管闭塞法、动静脉瘘及控制血管直径法,其中属血管闭塞法中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是慢性脑缺血最常用的模型。由于每一种模型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构建一种理想的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对于本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彬森 《河南中医》2012,32(9):1244-1245
目的:建立慢性脑缺血的中医诊断和辨证论治的统一标准。方法:通过临床调查获取239例慢性脑缺血患者四诊资料,对四诊信息频率的筛选根据临床专业知识结合检索1995-2009年中医治疗眩晕的文献,涉及的证型计35种进行对照,通过样本聚类找出临床共有的表征,辨证分析得出"气虚证""血瘀证""痰证""肝阳证""肾虚证"等5个基本证候。对本病五种证候及其他症候要素组合进行分析,初步探索、研究慢性脑缺血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脑缺血存在"气虚证""血瘀证""痰证""肝阳证""肾虚证"等证候所含证候要素的84.5%。对证候组合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气虚证和痰浊证在所有慢性脑缺血中所占比例最高。证型之间组合发现慢性脑缺血证型,既可表现为单一证候,也可为2个、3个、4个或以上证候同时出现。2个证型组合规律,气虚痰证复合证最多。3个证候要素组合规律,气虚、痰浊、血瘀之间组合出现的频率最高。结论:此五种证型能较全面地概括慢性脑缺血证型特征,可以作为制定慢性脑缺血证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慢性脑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很多老年人深受困扰,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文章介绍了近年来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脑缺血的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脑缺血提供更多具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蒙药及外治疗法对慢性脑缺血的作用。方法:确诊慢性脑缺血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蒙药组及蒙医外治联合蒙药内服治疗组,观察临床症状及脑TCD的改变。结果:蒙医外治联合蒙药治疗组治疗慢性脑缺血优于单纯蒙药治疗。结论:蒙医外治联合内服蒙药治疗明显改善慢性脑缺血临床症状及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6.
慢性脑缺血是指因脑部慢性血供不足,而导致脑功能衰退,引起持久或进展性认知功能障碍[1],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2-4]、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5-7]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 disease)[8-9]等多种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共同致病因素之一。慢性脑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至少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缺血,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10~12月龄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慢性脑缺血组和缺血保护组。假手术组和隧性脑缺血组大鼠在手术次日腹腔注射4ml 0.9%NaCl;缺血保护组术后次日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16mg/kg加0.9%NaCl稀释到4ml。4w后,测定三组大鼠认知能力;G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阳性细胞数目。结果:缺血保护组大鼠脑组织损伤恢复较好,慢性脑缺血组大鼠脑组织损伤严重恢复差,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减轻慢性脑缺血导致的神经损害,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步长脑心通对老龄大鼠慢性脑缺血后行为学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老龄大鼠慢性脑缺血后行为学障碍的影响。方法用水迷宫法分别测试慢性脑缺血、高血脂症及给予步长脑心通干预后老龄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情况。结果高血脂症老龄鼠脑缺血后在水迷宫找到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经过的路程明显增加,与非高血脂症脑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予脑心通胶囊8周后各指标改善明显。结论脑心通能预防和改善血管性痴呆,其作用可能与降脂作用对脑缺血时神经元-血管单元的多重保护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运用督脉电针对慢性脑缺血大鼠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立即针刺组和针刺治疗组。分次运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2VO)制作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表达。结果:模型组IL-1β和TNF-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督脉电针干预明显降低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P<0.05);立即针刺组IL-1β和TNF-α表达优于针刺治疗组(P<0.05)。结论:督脉电针可以通过影响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以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提示督脉电针对慢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的作用。与缺血形成后治疗相比,早期督脉电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及针刺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讨论针刺治疗的机理,为阐明针刺治疗慢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分次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阻塞(2VO)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并观察不同组别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的学习记忆能力均下降,立即针刺组及针刺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论:针刺可改善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汤对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临床疗效评定。[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脑缺血患者8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两组纳入患者均按西医治疗原则,采用控制血压、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的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检测两组患者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脑血流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中医眩晕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达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常规治疗对慢性脑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状况,降低异常升高的血黏度。  相似文献   

12.
吕小亮  余尚贞  石青 《光明中医》2009,24(11):2180-2181
慢性脑供血不足于1990年由日本学者提出,2000年日本脑卒中会议确定了慢性脑供血不足新的诊断标准,总结了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情绪不稳定等,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均无脑血管性器质性改变,且不属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所致。  相似文献   

13.
竹节参总皂苷对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tRPJS)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观察药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和慢性前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研究竹节参总皂苷对这两种脑缺血损伤大鼠模型海马组织NOS,iNOS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NOS,iNOS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竹节参总皂苷能显著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NOS,iNOS的含量(P<0.05);慢性前脑缺血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海马组织总NOS活力没有明显改变,iNOS含量增高(P<0.05),竹节参总皂苷能显著降低慢性前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iNOS的含量(P<0.05)。结论:竹节参总皂苷抗缺血性海马神经元损伤与降低海马组织iNOS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川芎提取物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方法制作慢性大鼠脑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慢性脑缺血模型组和川芎提取物治疗组。治疗组灌胃给予川芎提取物相当于生药20 g/kg,1次/d,连续8 w,用Y迷宫检测学习能力,并测定脑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川芎提取物治疗组大鼠Y迷宫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下降,MDA水平升高,应用川芎提取物治疗4 w后,数值明显改善,提示川芎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结论:川芎提取物可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竹节参总皂苷(TRPJS)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竹节参总皂苷灌胃给药30天后,免疫印迹方法测定海马GFAP和GAP-43的表达。结果: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GFAP表达增强,GAP-43表达有降低趋势;tRPJS可明显降低GFAP表达和增加GAP-43表达(P〈0.01)。结论:tRPJS可降低慢性脑缺血引起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反应,上调生长相关蛋白GAP-43,这可能是其提高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及临床相关情况,为今后辨证论治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选择慢性脑缺血患者259例,将临床证候归纳为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肾虚证5个基本证候进行中医积分评定,同时对基础疾病、年龄、病程进行相应分析。结果慢性脑缺血患者60岁以上居多,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者,气虚证、血瘀证和肾虚证占的比率越高,气虚证和肾虚证患者年龄、病程均长于其他证候患者;气虚证多见于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多见于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痰浊证多见于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患者,肝阳证多见于高血压病患者,肾虚证虽以高血压病和冠心病为主,但均见于各种基础疾病患者;慢性脑缺血证候分布频率以气虚证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慢性脑缺血可出现2种证候、3种证候、4种证候及4种以上证候等多种类型,其中2种证候组合最多131例(50.57%),3种组合97例(37.46%),4种组合27例(10.43%),4种以上组合仅4例(1.54%)。结论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肾虚证5种证候基本概括了慢性脑缺血患者的证候,以气虚证、肾虚证、痰浊证为多见,并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鲁杨  任国华  梁济乐 《中医杂志》2006,47(12):919-919
复方中药养血清脑颗粒具有养血活血,平肝潜阳的功效,临床在改善老年慢性脑缺血患者头晕、记忆力减退等自觉症状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为进一步探讨其对老年慢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JAK_2/STAT_3信号转导通路积极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等过程,SOCS_3作为JAK_2/STAT_3信号转导通路的负反馈调节因子对该通路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SOCS_3-JAK_2/STAT_3信号转导通路与慢性脑缺血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目前关于该信号转导通路与慢性脑缺血损伤炎症反应的关系以及该通路发挥作用的具体靶点的研究尚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电针干预下SOCS_3-JAK_2/STAT_3信号转导通路在慢性脑缺血炎症损伤中的作用对进一步研究电针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VEG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取国内改进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组、头穴丛刺组、尼莫地平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区的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查VEGF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缺血组大鼠比较,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区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头穴丛刺法能上调VEGF在慢性脑缺血大鼠中的表达,减轻大鼠的缺血缺氧情况,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刘丹  张子凡  徐海燕 《中医药研究》2013,(11):1362-1363
目的 探讨早期督脉电针干预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次双侧永久性颈总动脉阻塞(2VO)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观察不同组别大鼠模型脑组织中MDA、SOD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P〈0.05);立即针刺组、针刺治疗组较模型组MDA明显下降,SOD明显升高(P〈0.05).且立即针刺组与针刺治疗组相比,MDA降低与SO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督脉电针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其机制可能为有效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慢性脑缺血的神经功能损伤.与缺血形成后针刺相比,早期督脉电针干预治疗起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