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度数测量的精确性直接影响术后屈光结果.IOL-Master是一种较新的非接触性测量IOL度数的手段.本文就IOL-Master测量IOL的原理、应用、优缺点以及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IOL Master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法对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的准确性和特点,评价IOL Maste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06/2015-06间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4例206眼,术前分别用IOL Master、传统的超声生物测量仪和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使用SRK-Ⅱ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对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按照IOL Master测量得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植入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3 mo检查患者的视力和屈光状态。结果:IOL Master 和超声波检查法测得的眼轴分别为23.86±1.05mm和23.50±0.83mm,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 IOL Master 和手动角膜曲率计测得的角膜曲率分别为44.18±1.35D和43.70±1.41D,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患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41±0.30D 和0.93±1.10D,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IOL Master具有非接触性、操作简便、安全而且易于被患者接受的特点,对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测量的精确性较高,从而对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更精确,提高了对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3例45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相关眼科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其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45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眼发生一过性高眼压,45眼IOL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细小色素颗粒附着,对视力无影响。结论:IOL矫正高度近视眼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临床观察未发现手术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眼球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39例48眼施行白内障摘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除Ι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儿眼球的发育状况进行研究,分3岁以下,3 ̄5岁,5岁以上3组分别随访测量其术后2 ̄5a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屈光状态的变化,并与对侧眼及正常儿童眼球的发育状况作对比研究。分析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球发育的影响。记录并对比分析术后数值和3 ̄5a随访测量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屈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患儿3组眼轴长度平均增长1.23,1.15及0.5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侧眼及正常组婴幼儿眼轴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施行白内障摘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除Ι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安全有效方法,对患儿眼球的发育无明显影响。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收集2017年1至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ICL植入术治疗的近视眼和散光患者32例(49只眼)。其中,男性11例(18只眼),女性21例(31只眼),年龄21~42岁,平均(26.38±7.39)岁。术前屈光度球镜-6.00~-11.00 D,柱镜-2.50~0 D,等效球镜(-9.39±1.80)D。全部行ICL植入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屈光度、客观眼内散射指数(OSI)及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以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作为分类变量,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患者的OSI值和MTF cut off值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49只眼中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1.0者47只眼,占95.92%;≥1.2者33只眼,占66.35%。其中,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者42只眼,占85.71%,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病例。术后6个月,等效屈光度为(0.30±0.20)D。OSI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1.16±0.77)、(1.04±0.60)、(0.99±0.60)、(0.86±0.38)和(0.85±0.37)。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后各时间点OSI值均低于术前,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OSI值与术前OSI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95;P>0.05),而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OSI值与术前OSI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6.05;P<0.05)。术后各随访阶段的OSI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6,P>0.05)。MTF cut off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34.04±9.71)、(35.88±9.02)、(37.15±9.89)、(37.11±6.61)和(37.08±3.31),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MTF cut off值均高于术前,但术后1周的MTF cut off值与术前MTF cut of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MTF cut off值与术前MTF cut of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6,23.85,17.88;P<0.05)。术后1个月MTF cut off值较术后1周MTF cut off值有明显提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MTF cut off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P>0.05)。 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及散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术后视觉质量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视觉质量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IOL-Master测量大学生近视眼的眼轴长度(AL),水平、垂直角膜屈光力(K1,K2),前房深度(ACD)及角膜直径,探讨大学生近视眼各屈光成分值与屈光度的关系以及大学生近视眼的主要成因。方法:大学生近视患者1059例2118眼,经电脑验光按等效屈光度分为三组:A组低度近视<-3.00D(738眼),B组中度近视-3.00~-6.00D(989眼),C组高度近视>-6.00D(391眼)。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Zeiss,IOL-Master)测量其AL,K1,K2,ACD及角膜直径,计算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眼轴长度明显增加,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且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K1在A组与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K2在各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但K1和K2仅与中度近视的屈光度存在相关性(P<0.05);各组AL与K1、K2呈负相关,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CD在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度近视的屈光度与ACD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角膜直径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屈光度无相关性(P>0.05);AL/CR比值3.183±0.132,近视屈光度与AL/CR比值呈负相关(r=-0.761,P=0.000)。结论:轴性近视是大学生近视的主要类型。大学生中度近视是眼轴与角膜屈光力共同作用所致;ACD对大学生近视屈光度影响较小;角膜直径对大学生近视屈光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A、B超联合法测眼轴计算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性.方法根据测得的眼轴长度把所有病例分为三组(1)眼轴长26~28mm组11只眼;(2)眼轴长>28~30mm组15只眼;(3)眼轴长>30mm组17只眼.另选择眼轴为23~24mm的15只眼作为对照,用两种方法测量眼轴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方法一A、B超联合测法.首先用A超测量眼轴,探头轻轻置于瞳孔中央与角膜顶点的切线垂直.系统自动重复测量十次.取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的平均值之和定为DA.再行B超检查,观察轴位图.用B超上的A超测量尺测量后囊中心到视乳头颞侧3mm中心凹处的距离,值定为DBcDA+DB即为A、B超联合测量方法测得的眼轴长度.方法二单纯A超测量法,即直接使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采用SRKⅡ公式计算出所需的人工晶状体度数.结果 A、B超联合测量法为术后3个月实际屈光度与预计屈光度的差值在眼轴长26~28mm组为0.23±0.45D;眼轴长>28~30mm组为-0.35±0.59D眼轴长>30mm组为-0.59±0.79D.单纯用A超测量法结果为眼轴长26~28mm组为0.45±0.90D;眼轴长>28~30mm组为0.97±1.27D;眼轴长>30mm组为1.45±2.04D.经t检验,两种方法测算在眼轴长26~28mm组P<0.01,眼轴长>28~30mm及眼轴长>30mm组,P<0.005.说明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B超联合的方法术后3个月的实际屈光度与预计屈光度的差值比单纯用A超方法的差值明显减小.A、B超联合的方法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对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手术时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否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目前存在争议。本文从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所面临的问题、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应关注的细节进行阐述,提出鉴于高度近视眼患者眼底病变情况复杂、生物测量准确性欠佳、人工晶状体适配性差,术中、术后并发症多发以及屈光矫正术后患者的日益增多,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切勿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眼患者及无干眼者生物测量参数及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门诊就诊患者140例(140眼),根据干眼检测指标分为中重度干眼组、轻度干眼组和无干眼组,其中中重度干眼组40例,轻度干眼组50例,无干...  相似文献   

10.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手术是否适合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上争议颇多。本文从眼底检查手段的进步、视觉质量检测方法的发展、生物测量精确度的提高、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优化、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设计的改进及手术设备和技术的改进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随着各种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的发展,在选择好适应证的前提下,通过严格的术前检查、精确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精准微创的手术操作以及长期规范的临床随访,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在高度近视眼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璐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078-2081
目的:通过评估IOL-Master(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法联合角膜曲率计测量法对高度近视眼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3mo的终视力效果,评价IOLMaste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高度近视眼(≥-6.00D)且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60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眼,术前分别IOL-Master、超声波生物测量仪联合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L)和角膜曲率(K),使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对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按照两种检查法得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植入统一型号的非球面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3mo随诊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和波前像差均方根(RMS)。结果:超声波检查法和IOL-Master检查得出的眼轴分别是29.81±1.53,29.63±1.81mm,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角膜曲率计和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分别为43.22±1.67,44.27±1.39K,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6)。术后3mo IOL-Master和A超患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D者分别占63.0%,31.2%,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3.1,P<0.05)。IOL-Master组在夜视及夜视加周边眩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值明显优于A超组。在瞳孔直径6.0mm条件下IOL-Master组4阶像差、4阶球差、总高阶像差波前像差均方根值低于A超测量组。结论:IOL-Master是一种高精确性、非接触性、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的工具,可以适用于高度近视眼患者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IOL—Master在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中的精确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IOL-Master在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0眼白内障分别运用IOL-Master与A型超声波测量眼轴,术后1月、3月行屈光检查.结果 IOL-Master测量眼轴:22<L≤24.5 mm组平均轴长为(23.75±0.56)mm,24.5<L≤26 mm组平均轴长为(25.21±0.61)mm,L>26.0 mm组平均轴长为(28.87±0.58)mm.A型超声波测量眼轴,上述3个组平均轴长依次为:(23.68±0.81)mm,(25.01±0.90)mm,(29.33±1.02)mm.术后1月,L>26.0 mm组,A超组和IOL-Master组的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误差为(1.449±0.723)D及(0.875±0.682)D(P<0.001).术后3月,L>26.0 mm组,A超组和IOL-Master组的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误差为(1.345±0.714)D及(0.865±0.683)D(P<0.001).结论 IOL-Master在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方面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裴育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319-1321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前房型虹膜夹持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8例50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有晶状体眼Verisyse前房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观察术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及前房内炎症变化情况。 结果:患者28例50眼均顺利在前房内植入虹膜夹持的人工晶状体,术后所有患者视力较术前均增加。术后1a,裸眼视力38眼(76%)≥1.0,12眼(24%)≥0.5,最佳矫正视力40眼(80%)≥1.0,10眼(20%)≥0.5。术后22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并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有晶状体眼前房植入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较好的安全有效的矫正视力的方法,术后屈光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将200例200眼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2组:A组100眼,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0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d、3d、1周、2周、4周、8周、16周观察视力、色觉感知、角膜散光、眼表刺激症状、角膜水肿及皱褶、前房炎症反应、眼压。结果手术时间:A组平均38min;B组平均13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内B组视力、角膜散光、眼表刺激症状明显好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2组视力差别逐渐缩小。术后色觉感知、前房炎症反应和眼压2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的最佳手术方法。[眼科新进展2007;27(3):215-217]  相似文献   

15.
吴超琼  胡茫  汤林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222-2223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Verisyse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后的视力、屈光状态以及相关并发症,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6-07/2008-07接受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32例48眼,术前平均球镜当量-15.65±3.41D。统计术后6mo;1a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内皮细胞计数,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4~1.0,平均0.75±0.34。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1.0,平均0.58±0.2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64±0.30。达到术前矫正42眼(87.5%),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4眼(29.2%),随访6mo;1a,无明显变化。术前屈光平均球镜当量-15.65±3.41D;术后屈光度数平均球镜当量-1.58±2.47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108±265)个/mm2,术后6mo为(3054±317)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有晶状体眼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术后屈光效果令人满意。对眼内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AcrySof?誖CACHETTM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共12例(22眼),年龄(28.2±5.9)岁,术前等效球镜度(SE)为-17.25~-6.50 D,平均(-11.97±3.03)D。22眼行PIOL植入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患者视觉效果及安全性参数。观察指标包括视力(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近视力)、屈光度、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敏感度、手术并发症,以前节OCT测量PIOL位置,前节照相测量PIOL旋转度及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不同时间点间各指标差异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期间各时间点所有患眼实际SE与预期SE差值在±1 D以内,其中20眼实际SE与预期SE差值在±0.5 D以内。术后各时间点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31、1.36、1.34、1.41、1.31;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23、1.28、1.22、1.23、1.31。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累计丢失率分别为1.69%±2.2%、2.25%±3.15%、4.32%±3.04%、4.27%±3.52%、3.82%±2.15%。患眼术前最佳矫正近视力为5.0±0.2,IOP为(14.6±3.0)mmHg(1 mmHg=0.133 kPa),二者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前节OCT测量PIOL光学区中心及边缘与角膜内皮间垂直距离分别为(1.96±0.25)mm(>1.5 mm)、(0.99±0.08)mm(>0.8 mm),与自然晶状体间垂直距离分别为(1.36±0.22)mm(>1.0 mm)、(0.94±0.09)mm(>0.8 mm)。随访过程中,11眼PIOL位置稳定,6眼顺时针旋转,5眼逆时针旋转,6眼旋转大于1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内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明显提高,尤其以夜间眩光状态下提高最为显著。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手术及术后效果非常满意。结论AcrySof?誖CACHETTM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且患者满意度高,是有效的眼内屈光手术之一,但是其长期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SRK -Ⅱ和SRK -T公式 ,以提高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准确性。方法 使用相同的生物参数和A常数 ,比较SRK -Ⅱ和SRK -T公式理论计算值的差异。对 2 3例 (2 6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用SRK -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记录SRK -T和SRK -Ⅱ两公式在实际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下对应的预计术后屈光度 ,并比较两公式的预测偏差 ,评估测量的准确性。结果 按照SRK -T公式计算结果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 ,按照两公式计算预计屈光度为SRK -Ⅱ(1.3 7± 0 .45 )D ,SRK -T(-0 43± 0 .15 )D。预计偏差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RK -T公式适用于眼轴长度 >2 7.0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 ,其准确性明显优于SRK -Ⅱ公式。  相似文献   

19.
Yu AY  Lin ZD  Wang QM  Luo SK  Li B  Zhong XW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4):336-339
目的研究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PIOL)矫治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高度近视眼患者13例(25只眼),等效球镜度数(SE)(-15.63±3.51)D植入ICPIOL。术后随访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前房、瞳孔、ICPIOL和晶状体、眼底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d、7d及1、3、6、12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SE显著改善。术后1年时,所有眼UCVA均1〉0.5,其中〉10.8有71.43%;BCVA未见下降,95.24%提高≥2行,4.76%提高1行;所有眼的屈光状态均稳定在±2.00D,其中±0.50D有71.43%,±1.00D有85.71%。术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统计学意义。除了7只眼术中在夹持虹膜固定ICPIOL时有轻度虹膜脱色素,1只眼主切口渗漏于术后第2天重新缝合外,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ICPIOL矫治高度近视术后1年内安全、有效。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