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文玲 《肿瘤》2003,23(5):354-354
患者 ,女 ,19岁 ,学生。发现左乳腺肿块 3个月 ,无痛 ,生长迅速。查体 :双侧乳房较大 ,左乳腺外上部可触及 7cm× 6cm肿块 ,质地中等 ,不规则 ,界限清楚 ,活动。左腋窝未触及肿大之淋巴结。 2 0 0 1年 1月 30日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乳腺巨大腺纤维瘤” ,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在本院行病理检查 ,诊断为“左乳腺腺泡型横纹肌肉瘤。”遂来我院进一步治疗。入院时体检 :左乳腺质地较软 ,未触及明显肿块。胸部X光片 ,腹部B超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2 0 0 2年 2月 9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标本大体检查 :外上原切口下未见肿块残存 ,但在乳头下及内…  相似文献   

2.
高龄乳腺癌的围手术期处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乳腺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2004年间共收治72例75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有49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行乳腺区段及象限切除术12例、乳腺单纯切除32例、乳癌改良根治术16例、乳癌根治术8例,行乳腺区段及象限切除术同时行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4例。结论:手术是高龄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早期诊断,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方式,完善的麻醉、细致的术后观察及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1年8月至2001年7月收治的11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11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44岁,最大70岁,中位年龄55岁。首发症状均为腋窝肿物,左侧4例,右侧7例。合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例。查乳腺钼靶片8例、CT2例均阴性。查乳腺超声8例,发现同侧乳腺肿物3例。手术行改良根治术4例,腋窝淋巴清扫3例,腋窝肿物切除2例,锁骨上淋巴结活检2例。术后按乳腺癌治疗方案行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随访8个月至9年6个月。死亡3例,5年生存率54.5%(6/11)。结论对于女性患者经病理证实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性腺癌。如无其他脏器原发癌证据,即使乳腺未发现肿物亦应考虑为隐匿性乳腺癌,受体测定有助于诊断。治疗应根据乳腺癌治疗规范进行综合治疗。手术可行改良根治或根治性保乳术,对于乳腺无原发癌证据者可行腋窝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5 2岁。因左乳腺肿物术后 8年 ,双下肢疼痛伴发热 3个月以左乳腺黑色素瘤术后收入院进一步诊治。 8年前患者无诱因发现左乳房乳头旁内侧约 2cm× 2cm大小肿物 ,无其他不适 ;在当地卫生院行左乳腺肿物单纯摘除术 ,术后未行病理检查。 2年后在左乳腺手术切口附近又发现无痛性肿物 ,患者即到当地市级医院就诊 ;检查发现左乳腺内侧约 2cm× 1cm大小肿物 ,质中、活动、无触痛 ,和皮肤无粘连 ,以左乳腺癌收入院。于 1996年 7月在该院行左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为左乳腺黑色素瘤伴左腋下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行其他抗肿瘤治疗 ,在该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式对乳腺癌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2乳腺癌手术患者(其中改良根治术113例数,简称改良根治组;保留乳房手术患者39名,简称保乳组)和47例乳腺良性疾病组患者(对照组),采用乳腺癌术后性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估乳癌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术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结果:三组之间性功能障碍率差异显著(P〈0.01),改良根治组性欲低下率、性厌恶率、性唤起障碍率、性高潮障碍程度、性交疼痛程度显著高于保乳组及对照组(P〈0.01),保乳术组性欲低下、性厌恶、性交痛、性唤起障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手术对乳腺癌患者性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与保乳术相比,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0 引言腋窝淋巴结状况是乳腺癌分期和治疗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而内乳淋巴结同样与预后密切相关.前者已常规进行淋巴清扫,后者因改良乳癌根治术的广泛开展而得到保留成为仅存的乳腺前哨淋巴结,目前是否作为常规检查,参与分期和指导治疗尚无肯定结论.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存在内乳淋巴结转移10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观察治疗后内乳淋巴结存在状态与癌转移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疗效与预后及合理的内乳淋巴结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根治乳癌更为合理的术式。方法:对3例ⅡⅢ期的乳癌患者在行改良一式乳癌根治术的基础上,沿第2肋软骨上缘作胸大肌开窗清扫腋尖群淋巴结和胸肌间淋巴结。结果:本组术后经1年零3个月至2年零8个月的随访,均无肿瘤复发,术侧胸肌无萎缩,肩关节及上肢活动自如。结论:保留胸前神经的改良乳腺根治术既能彻底根治乳癌,又能使保留的胸肌有功能无萎缩,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适合于无胸大肌浸润的临床各期乳癌病例。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仍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乳腺癌的预后虽然与其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但有无局部残留病灶、淋巴结转移又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手术方式、范围直接与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及患者的生存率有关。我们从1989年至1998年对42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收集到74例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本文据此分析乳腺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原因及探讨与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临床资料本组424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2.5岁(25~对岁)。根据国际抗癌联盟拟定的TNM分类进行临床分期。全部均分别施行扩大乳癌根治术、乳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男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铁男 《中国肿瘤临床》2003,30(10):734-734
男性乳腺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患者,男性,64岁,1994年5月发现左侧乳头上方一直径为1.5cm肿块,质硬,无疼痛及乳头溢液,以“男性乳腺增生症”给予对症治疗。3个月后再次就诊,发现左乳肿块较前增大为2cm×3cm×2.5cm,边界尚清楚,且发现右侧乳晕下可触及一2cm×1.5cm×2cm的肿块,均无乳腺皮肤改变,双侧腋窝、锁骨上窝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于1994年9月13日行双侧乳腺肿块切除并病理检查,证实为双侧乳腺癌,而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双侧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阴性,ER(+),PR(+)。该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I、Ⅱ、Ⅲ期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盐城市妇幼保健院行Auchincloss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4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彻底清扫腋窝Ⅲ组淋巴结。18例患者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清扫淋巴结经病理检出平均为13.6枚。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7例(15.9%),患肢淋巴水肿1例(2.3%),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无皮瓣坏死和切口感染发生。随访6个月~6年,无局部癌肿复发和转移,也无死亡病例。结论Auchincloss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操作简单,根治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的危险,并可保持胸廓外形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5岁。1984年2月因左乳腺外上象限肿物在外院诊断为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病灶大小约4 cm×5 cm×4 cm,为乳腺低分化腺癌,腋窝淋巴结阴性,病理分期pT2N0M0。术后给与胸壁、内乳及锁骨上下野放疗,D_T50 Gy/25次,未行化疗。2006年11月发现右乳腺肿物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就诊。查体: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3 cm×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 ,70岁。因发现右乳房肿块 1个月 ,不伴有乳房疼痛及乳头溢液而就诊。体检 :右乳头上方有一质硬肿块 ,大小约 2 .5cm× 2 .0cm ,腋淋巴结未触及。于 2 0 0 1年 4月 10日行右乳腺肿块切除术 ,术中行冰冻切片 ,病理检查报告为乳腺恶性肿瘤 ,逐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可见乳腺皮下一质硬区 ,大小约 2 .5cm× 2 .0cm× 1.5cm ,切面灰白 ,实性 ,质硬 ,术后病理报告为乳腺骨肉瘤 ,腋淋巴结呈慢性炎症(0 / 13)。ER、PR、C erbB2 、AE1/AE3 均为阴性 ,Vimentin阳性。2 0 0 1年 5月 2 2日胸部CT检查 ,发…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切除术后皮瓣坏死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切除术皮瓣游离面广 ,极易引起皮瓣坏死。本文就本院资料做一探讨。一般情况 :本院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共施行乳腺癌切除术 2 0 0例 ,术后发生皮瓣坏死 2 1例。占 10 .5 % ,年龄2 3~ 78岁 ,平均 45 .7岁 ,病灶位于左侧 82例、右侧 118例。均得到病理组织学证实。病理组织学类型 :单纯癌 31例 ,髓样癌42例 ,浸润导管癌 76例 ,腺癌 14例 ,硬癌 30例 ,浸润小叶癌 7例。肿瘤临床分期 (按TNM分期法 )Ⅰ期 :41例 ,Ⅱ期 :112例 ,Ⅲ期 :47例 ,Ⅳ期 :5例。手术方式 :乳癌改良根治术 12 0例 ,乳癌根治术 75例 ,乳腺姑息切除术 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式对乳腺癌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52乳腺癌手术患者(其中改良根治术113例数,简称改良根治组;保留乳房手术患者39名,简称保乳组)和47例乳腺良性疾病组患者(对照组),采用乳腺癌术后性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估乳癌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术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结果: 三组之间性功能障碍率差异显著(P<0.01),改良根治组性欲低下率、性厌恶率、性唤起障碍率、性高潮障碍程度、性交疼痛程度显著高于保乳组及对照组(P<0.01),保乳术组性欲低下、性厌恶、性交痛、性唤起障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乳腺癌手术对乳腺癌患者性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与保乳术相比,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9岁。四左腋下肿块3个月入院。3个月前发现左腋下一肿块,无自觉症状,近来见肿块增大。查体:左腋下一肿块直径约2cm,质中等,可推动,表面不光滑,双侧乳腺未们及肿块。左腋下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考虑为乳腺癌转移。胸片、B超、CT及妇科检查均未见乳腺外可疑原发灶,作同侧乳腺根治术。病理检查:乳腺外上方有0.6cm×0.5cm×0.3cm肿块,边界不清,切面灰白,质硬脆。腋窝淋巴结16枚,最大直径2cm,无粘连,切除淋巴结周围组织中未见副乳腺组织或皮肤附件癌的存在。病理诊断:左乳腺外上侧单纯癌(隐性乳癌,…  相似文献   

16.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bilateralprimarybreastcarcino ma ,BPBC)指同时 (双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隔 <6个月 )或先后 (双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 >6个月 )发生在两侧乳腺的独立的原发癌 ,由一侧乳腺的原发灶转移到对侧乳腺的不属于BPBC。本文就我院收治的三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予以讨论。1 临床资料例 1:女性 ,4 7岁 ,1997年 9月行右乳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导管浸润癌 ,ER (+) ,PR (+)。术后FAC方案化疗 6周期 ,继续服TAM 3年。 2 0 0 1年 9月因左乳肿块再行左乳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单纯癌 ,腋LNMO/5、ER(± )、PR(…  相似文献   

17.
1病案摘要患者,女,47岁,以“左乳癌术后6年,发现右乳肿块1天”为主诉,2005年9月19日收住入院。患者于6年前因左乳肿块行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诊断为左乳癌。1994年4月14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合并腺瘤,淋巴管内癌栓,左腋下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5岁。1980年8月因右乳无痛性包块20余天入院。临床诊断为乳腺癌,行右乳根治术。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伴管状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一疗程。 1984年5月发现左乳无痛性包块,直径约0.5Cm,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左乳粘液腺癌。随即行左乳改良根治术,术中及病理检查均未见肿瘤残留,腋下无淋巴结转移。同年10月,又行双侧卵巢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采用何种术式,近些年来争论颇多,特别对Ⅰ.Ⅱ期乳腺癌。国外有些学者提倡对Ⅰ、Ⅱ期乳腺癌采用改良乳癌根治术。为了比较改良乳癌根治术和根治术的疗效及其利弊,我们近些年来对Ⅰ、Ⅱ期乳腺癌107例,其中 56例行改良根治术,51例行根治术,并经随访,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从1975年1月至1984年12月共收治Ⅰ、Ⅱ期乳腺癌107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9~68岁。行根治术51例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隐匿性乳腺癌发病隐匿,诊断困难,治疗策略不确定,是乳腺癌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本研究探讨了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对5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在术前采用乳腺彩超、钼靶、磁共振及PET/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对隐匿性乳腺癌可疑原发灶检出率及病理符合率的差异。治疗方案采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化疗+放疗。结果:乳腺超声、X线、MRI、PET/CT对乳腺可疑原发灶的检出率分别为7.14%(4/56)、29.41%(15/51)、37.50%(18/48)和16.28%(7/43);结合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其病理符合率分别为66.67%(2/3)、50.00%(7/14)、50.00%(9/18)和50.00%(3/6);26例患者乳腺超声、X线及MRI均未发现可疑原发灶,其中21例接受病理学检查,阳性率为14.29%(3/21);对3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标本行乳腺病理切片检查,检出原发灶15例,检出率38.46%。根据St. Gallen指南分子分型标准,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比例分别为7.14%、46.43%、12.50%和33.93%。术后随访52例,随访时间10~104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复发转移4例,死亡0例。检出原发灶的15例患者中,复发或转移2例;未检出原发灶的24例患者中,无复发或转移;行新辅助化疗17例,达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2例,复发或转移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9例,复发或转移2例;行保乳+腋窝清扫8例,复发或转移2例;腋窝清扫9例,无复发或转移。结论:乳腺MRI检查在隐匿性乳腺癌的排除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乳腺超声、X线及MRI均未发现可疑原发灶的患者其乳腺病理原发灶检出率较低;隐匿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可选择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腋窝清扫术、腋窝清扫术;乳腺病理学未检出原发灶的患者复发转移率低于检出原发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