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况和呼吸肌力的相关性.方法31例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A组),分为COPD营养不良组(A1组)和COPD非营养不良组(A2组).以20例无吸烟史且肺功能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B组).测定各组的营养参数(血清瘦素水平、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等)、肺通气功能、呼吸肌力(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呼吸中枢驱动功能(口腔闭合压)和动脉血气等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A2组比较,A1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等营养参数和PaO2均降低,而PaCO2增高;与B组相比,A组患者血清瘦素等营养参数、肺通气功能和呼吸肌力均降低,而口腔闭合压和PaCO2明显增高.A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上臂肌围和最大吸气压呈正相关;B组血清瘦素水平与其他营养参数和呼吸肌力无相关性.结论血清瘦素水平是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并与呼吸肌力相关;COPD患者肺泡低通气和C02蓄积的原因是外周呼吸肌力降低,而非呼吸中枢驱动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况和呼吸肌力的相关性。方法3l例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A组),分为COPD营养不良组(A1组)和COPD非营养不良组(A2组)。以20例无吸烟史且肺功能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B组)。测定各组的营养参数(血清瘦素水平、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等)、肺通气功能、呼吸肌力(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呼吸中枢驱动功能(口腔闭合压)和动脉血气等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A2组比较,Al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等营养参数和PaO2均降低,而PaCO2增高;与B组相比,A组患者血清瘦素等营养参数、肺通气功能和呼吸肌力均降低,而口腔闭合压和PaCO2明显增高。A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上臂肌围和最大吸气压呈正相关;B组血清瘦素水平与其他营养参数和呼吸肌力无相关性。结论血清瘦素水平是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并与呼吸肌力相关;COPD患者肺泡低通气和CO2蓄积的原因是外周呼吸肌力降低,而非呼吸中枢驱动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3.
李磊  赵强扬 《新疆医学》1995,25(3):144-146
作者对25例肺切除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肺功能检查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手术后与手术前比较,肺活量(VC)、用力呼气量(FEV)、最大通气量(MVV)和肺总量(TLC)均明显降低(P<0.001或0.05);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百分比(FEV_1%)明显增高(P<0.05),而残气量(RV)、功能残气量(FRC)和RV/TLC无显著差别(P均>0.05)。MVV可较全面反映气道阻力、肺总量等的变化,但对年老体弱的病人不能做这项检查,可用FEV_1%代替。RV、FRC、RV/TLC可能对远期康复预测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97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气道廓清技术治疗和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4周后,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呼吸肌肌力、膈肌功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肌力,增强膈肌功能,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动态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动态CT扫描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COPD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呼、吸气末动态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以呼、吸气末肺野密度变化、像素指数(PI)值及面积变化率作为CT评价指标。观察上述指标在左、右侧肺,上、中、下肺区及前、后肺区的变化规律,并比较全肺法和局部感兴趣区(ROI)法对肺野密度测量结果的相关性。还比较以上CT分析参数值与肺功能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呼气末全肺平均CT值、呼-吸气末CT值差值、前一后肺区间的节段性差异及面积变化率均低于正常人。而PI值高于正常人。全肺法测量结果与局部ROI法有相关性。所有研究对象的各CT参数值与反映气流阻塞(FEV1、FEV1/FVC)及气体潴留(RV、RV/TLC)的肺功能参数均相关,且呼气末相关性大于吸气末。结论 COPD患者均有明显的气体潴留,以上动态CT扫描各分析参数与反映气流阻塞及气体潴留的相应肺功能参数均有良好相关性,因此可应用于COPD等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肺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双源CT后处理技术计算肺癌患者吸气末和呼气末容量参数,并与传统肺功能检查(PFT)参数相对比,探讨其评价肺功能中的意义。方法对32 例肺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肺功能检查及深吸气相和深呼气胸部CT 扫描,采用SIEMENS 工作站Volume 及Pulmo 模块软件进行扫描后处理,得到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肺容积。将CT 后处理数据与肺功能检查主要数据相比较,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术前吸气相和呼气相全肺容积差值(Vin-Vex)与肺总量(TLC)、第1秒用力肺活量的实测值FEV1、用力肺活量实际值(FVC)呈正相关(r =0.80、0.91和0.82, P<0.05),CT 扫描获得的吸气相容积值(Vin)与肺总量(TLC)呈正相关(r =0.91,P <0.05)。呼气相全肺容积值(Vex)与残气量(Rv)呈正相关(r =0.79,P <0.05)。结论CT 后处理技术在肺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对肺癌患者肺功能的评估提供新的可能,可以作为常规肺功能检查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驱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呼吸驱动与肺功能、血气及静息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26例COPD和21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口腔阻断压P0.1、呼吸肌功能[最大吸气压(PIMAX)、最大呼气压(P EMAX)]、肺通气功能[努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残气(RV/TLC)、弥散功能(DLCO)、静息能量代谢(REE)、呼吸商(RQ)、血气分析及Borg分级等.结果:COPD组P0.1和P0.1/PIMAX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COPD组P0.1与PaO2、SaO2负相关(r分别为-0.62,-0.53,P均<0.05),而与PaCO2相关性不明显.Borg分级与P0.1正相关(r=0.63,P<0.05),P0.1与FVC、FEV1%、RV/TLC、DLCO以及RQ无相关性,P0.1/PIMAX与REE有正相关关系(r=0.41,P<0.05).结论:COPD呼吸驱动增高,不仅与PaO2,SaO2相关,还与静息能量代谢及Borg分级等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36例研究对象肺廓清~(131)I-三甲基羟基-间碘-苯二胺(~(131)I-HIPDM)结果,其中31例作了常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检查。结果表明不同组间肺廓清~(131)I-HIPDM速率不同,能形成一个新的肺功能障碍指数。右肺廓清~(131)I-HIPDM快相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RV)肺总量(TLC)相关P<0.01;与最大呼气流量(PEFR)、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动脉血氧分压(PaO_2)相关P<0.05。肺廓清~(131)I—HIPDM速率反映了肺功能状态,对疾病分期及早期肺功能损伤检测优于常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定肺动脉直径(PA)/主动脉(A)直径比值与其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确诊为COPD患者78例,并按照COPD病变标准分为4个亚组,均通过CT测定PA、A,计算PA∶A比值,并分析其与COPD分级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随着COPD病症分级的增加,患者PA∶A比值呈逐渐上升趋势,各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_1/FVC)、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比例(FEV_1%)、残气量/肺总量(RV/TLC)均依次下降,各亚组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PA∶A值与COPD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肺功能指标FEV_1、FVC、FEV_1/FVC、FEV_1%、RV/TLC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经胸部CT测得的PA∶A值与肺功能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COPD病情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COPD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及其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58名老年COPD患者.男性36例,女性22例;平均(70±3.0)岁的呼吸肌力(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和肺通气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等),计算出各个对象实测值占其预计值百分比,并计算呼吸肌力与其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老年COPD患者呼吸肌力和肺通气功能均明显低于其预计值,最大呼气压仅占其预计值的(58.2±10.2)%,最大吸气压仅占其预计值的(48.3±9.5)%;FVC%为(73.0±8.8),FFV1%为(57.8±9.7),FEV1/FVC%为(59.0±8.1),MVV%为(48.9±6.4).经相关分析,呼吸肌力与其肺通气功能呈正相关.结论提示老年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减退与其呼吸肌力衰弱密切关联,改善呼吸肌状态有利于提高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代谢车(CCM)监测静息能量消耗(REE)与Harris-Benedict(HB)公式计算的基础能量消耗(BEE)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及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评定为营养不良的57例COPD住院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代谢车监测的静息能量消耗及HB公式计算的基础能量消耗计算每日能量需求后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于第1天、第10天测定COPD患者吸气开始0.1 s时口腔阻断压(P0.1)、口腔最大吸气压(Pimax)、口腔最大呼气压(Pemax)、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F)、血清前白蛋白(PAlb)。结果:依据HB公式计算的每日能量需求与代谢车测量的每日能量需求比较,HB公式组较代谢车组高出约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规并营养支持治疗后P0.1、PaCO2值均下降,Pimax、Pemax、Alb、TF、PAlb值均增高(P〈0.05),而FEV1%、MVV%无明显变化(P〉0.05);代谢车组比HB公式组血清前白蛋白(PAlb)增加明显(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代谢车监测的静息能量消耗计算的每日能量需求更接近患者的实际能量消耗,但代谢车与HB公式两种方法在COPD患者中营养支持效果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驱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驱动的改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前驱呼衰)患者中枢呼吸驱动的改变;评价界定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试验对象为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COPD尚未达前驱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0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如下参数的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常规肺功能,主要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评价;中枢呼吸驱动水平,以0.1 s口腔阻断压(P0.1)、校正中枢呼吸驱动(以每分通气量来校正,即P0.1/MV)和吸气阻抗P0.1/VT/Ti)等来评价.结果P0.1和P0.1/MV在COPD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P0.1/VT/Ti在COPD前驱呼衰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P0.1,P0.1/MV,P0.1/VT/Ti与PaO2,FEV1%呈显著负相关(rs=-0.769,-0.495,-0.543;-0.747,-0.480,-0.526,P均<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rs=0.270,0.312,0.369,P分别为<0.05,<0.01,<0.01).结论COPD前驱呼衰患者呼吸储备能力减低,呼吸效率下降;P0.1,P0.1/MV,P0.1/VT/Ti等参数在推断患者神经-肌力输出水平与呼吸衰竭发生阈值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当COPD进展至前驱呼衰阶段,从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到呼吸驱动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而提示界定此阶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建立社区呼吸支持中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55岁以上慢阻肺稳定期且GOLD分级Ⅲ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呼吸支持组接受社区呼吸支持中心治疗,包括健康教育、长期氧疗(LTOT)、长期雾化吸入氨溴索、长期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对照组入选时给予患者处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同时告知对照组患者需要在家进行LTOT和长期雾化吸入氨溴索,嘱每月门诊随访。结果呼吸支持组治疗24个月后SpO2、PaO2、FEV1%pred、6MWD、BMI、ALB上升,mMRC、CAT、Hb、PaCO2下降(P〈0.05);对照组FEV1%pred下降,mMRC、CAT上升(P〈0.05),余指标未见改变(P〉0.05);呼吸支持组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社区呼吸支持中心的建立有利于纠正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低氧血症,延缓肺功能恶化,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同时可以使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练对其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COPD康复期患者,应用缩唇呼吸等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锻炼,时间1年,观察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改变。结果:患者锻炼后最大肺活量(VCmax)、1秒钟最大呼气量(FEV1)、1秒钟呼气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呼气峰值流速(PEF)明显优于锻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pH值、PaO2、PaCO2及PaO2/FiO2明显优于锻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功能锻炼可改善COPD患者康复期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内皮素(ET-1)和白介素(IL-6)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0例COPD合并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抗炎、解痉、平喘、化痰、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ipo PGE1(10 μg/d,静脉滴注,疗程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BC中ET-1和IL-6浓度、肺动脉收缩压(PASP)、动脉血PaO2、PaCO2、肺功能FEV1/FVC、FEV1/预计值等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ASP,EBC中ET-1、IL-6浓度,动脉血PaO2、PaCO2,肺功能FEV1/FVC、FEV1/预计值等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EBC中ET-1、IL-6浓度、PASP、动脉血Pa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动脉血PaO2、肺功能FEV1/FVC、FEV1/预计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EBC中ET-1、IL-6水平均与PASP呈正相关性(r=0.672、0.496,P<0.01).结论 Lipo PGE1可以降低COPD合并PH患者EBC中的ET-1、IL-6水平,EBC中ET-1、IL-6可做为COPD合并PH疗效判断指标,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120例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抑郁状况调查。结果54.2%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COPD并发抑郁组肺功能(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02)与无并发抑郁组比较,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回归分析:缓解期COPD患者的SDS评分与肺功能(FEVl、FEVl/FVC)、动脉血PaO2呈负相关(r=-0.325,-0.364,-0.253);与动脉血PaC02、病程、经济负担呈正相关(r=0.265,0.216,0.227)。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障碍,应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 9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给予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结果用BIPAP呼吸机治疗后,pH值纠正,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减轻呼吸肌疲劳,呼吸频率和心率相应减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较好的无创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志强  马海英  杨艳荣 《医学争鸣》2009,(21):2390-2392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39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入院后2,24,72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需气管插管的患者人数.结果:治疗组在应用NIPPV后2,24,72h血气分析中pH值、PaO2较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P〈0.05),PaCO2在72h较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h后的pH值、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aO2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4,72h后pH值、PaO2,PaCO2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插管率是5%,对照组插管率是2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在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后可尽早使用NIPPV,以便使患者呼吸肌得到休息恢复,减少气管插管率,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6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上机前后、撤机前后的PH值、PaO2、PaCO2的改变情况。结果:机械通气后较通气前动脉血PH值及PaO2均有提高,PaCO2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对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144例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NPPV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无创通气(Vision无创呼吸机);记录患者年龄、COPD病史,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h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体温、血白细胞计数、血钠、动脉血气(pH、PaCO2、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14项生理指标,分析可能影响NPPV的血气分析、生理指标等因素。结果:NPPV组治疗后2h,与治疗前比较,PaO2、pH值即有显著上升,PaCO2下降,24h后各指标继续改善;而常规组2h后血气分析结果改善不明显,24h后各指标显著改善,但改善幅度均低于NPPV组(P<0.01);NPPV组治疗失败率及需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高龄、重度呼吸性酸中毒、重度PaCO2升高以及昏迷者尤其2h后无明显改善者,NPPV治疗失败的风险增加。结论:NPPV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一种有效手段。高龄、重度呼吸性酸中毒、重度CO2潴留者NPPV治疗2h无效者及时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