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胃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电子胃镜检查151例60岁以上老年人,所有患者取胃窦部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病变组织送病检.结果151例患者中慢性胃炎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胃癌,其Hp感染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1),胃癌检出率高于60岁以下患者.结论Hp感染与老年胃病密切相关,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消化道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尤其与胃癌的关系是当前国内外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HP已被国际抗癌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1].胃癌的多发地区HP感染率及血清抗体水平均高于低发地区.国外研究更确切地指出,HP感染患者发生癌变危险性是未感染HP患者的6倍.因此,FDrman和Genta等提出了慢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上皮化生一胃癌这一“模式学说“.肠上皮化生,尤其是Ⅱ型和Ⅲ型肠上皮化生的发生,与HP感染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HP对胃癌的发生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感染后能否致病,主要取决于产毒菌株[1,2]。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目前许多研究表明产毒的幽门螺杆菌菌株主要有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老年缺铁性贫血(IDA)患者治疗时辅以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效果,并对该疗法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随机将62例老年老年缺铁性贫血伴慢性胃炎,且Hp检测呈阳性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进行单纯的补铁治疗,乙组联合使用补铁及抗Hp治疗;治疗后每两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采用补铁联合抗Hp治疗组比单纯使用补铁治疗组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单纯的补铁并不能根除老年患者的缺铁性贫血问题,只有联合抗Hp治疗,方能快速解决问题,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已经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共识。本文观察15 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 (portalhypatrensivegadtrepthy ,PHG )患者的内镜形态 ,并进行病理学检果和H .Pylori检测 ,以探讨PHG和H .Pylori两者的关系。1 临床资料1997~ 2 0 0 1年门、急诊和住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15 8例 ,全部经临床证实 ,少数患者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男 132例 ,女 2 6例 ,年龄 2 1~ 6 7岁 ,平均 49.3岁。随机取同期经临床和胃镜检查诊…  相似文献   

7.
小儿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慧敏  陈昭定 《北京医学》1996,18(3):183-184
  相似文献   

8.
陈丽霞 《广州医药》2001,32(4):39-40
为探讨小儿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对89例疑似上消化道疾病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及用血清学(ELISA)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诊断Hp感染,结果:单纯性胃炎的Hp检出率为66%(36/55),十二指肠溃疡及十二指肠炎Hp的检出率分别为60%(36/55)和66%(4/6),胃粘膜脱垂症5例HpIgG 阳性占83%(5/6),食管裂孔疝HpIgG检出率为100%(2/2)。表明Hp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发病相关, 应用血清学诊断Hp感染无创伤,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儿童。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1983年Warren和Mashall成功分离和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后,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Hp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消化性溃疡重要致病因子,而且Hp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与一氧化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Hp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消化学界学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主要致病因素,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NO)是左旋精氨酸在NO合酶(NOS)催化作用下生成的,NOS分为两型:原生型(cNOS)和诱生型(iNOS)。NO是机体多功能调节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与机体扩张血管、胃肠运动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适当的NO含量对调节胃动力和胃粘膜血流、维持胃粘膜的防御机制起着重要作用。NO含量的增多可能既是机体防御Hp入侵的重要手段,也是Hp引起炎症、溃疡乃至癌变的重要因素。本拟就近十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Hp感染与NO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 Hp)在门脉高压性胃病 ( PH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 ( rapid urease test,RUT)和 Hp- PCR检测法。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组 Hp阳性率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 ( P<0 .0 1 ) ;Hp感染和肝功能分级无显著相关性 ;PHG慢性活动性胃炎 H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 ( P<0 .0 1 )。结论 :Hp感染不是PHG的主要致病因素 ,但 Hp感染和 PHG胃粘膜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预防和阻断胃癌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内窥镜和病理活组织(H-E)诊断消化性溃疡129例、慢性胃炎315例、胃癌97例。所有病例的胃窦粘膜活组织经Warthin-Starry银染、粘膜涂片Gram染色、尿毒酶快速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中慢性活动性胃炎20例、胃癌20例经免疫组织化学(LSAB)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0.05)。(2)在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胃炎病例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逐步增高,分别为40.5%、72.7%、86.7%(P<0.05)。(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0.5%、60.9%、57.7%,无显著性差异(P>0.05)。(4)胃癌组p53蛋白阳性率为80.0%, 活动性胃炎组为阴性(P<0.05)。(5)活动性胃炎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85.0%,胃癌组PCNA阳性率高达95.0%。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陈晓 《中原医刊》1997,24(4):44-44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关系的研究陈晓焦作矿务局医院门诊部内科(454000)本文以472例胃病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法及病理切片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以了解HP感染对相关胃病的关系。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做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杜建新  侯激流  蒋锦华  芦红 《西部医学》2012,24(7):1268-126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肝硬化并发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69例肝硬化患者Hp感染进行检测,并分析Hp感染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肝源性溃疡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与慢性胃炎(CG)接近;Hp感染率在肝硬化有、无PHG及轻、重型PH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伴十二指溃疡(DU)组HP感染率高于不伴溃疡组(P<0.05)而与DU对照组接近(P>0.05);肝硬化伴胃溃疡(GU)组Hp感染率与不伴溃疡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GU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Hp与DU关系密切,而与PHG及GU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83年幽门螺杆菌(HP)被发现后,现代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HP的根除治疗可以改善上述疾病的复发及进一步恶化,国内的许多临床医学工作者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HP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5 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为观察组 ,全部患者均有食管静脉曲张 ;另选 5 0例无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肝硬化病为对照组。检测HP前 2个月均停用各种抗生素及H2 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组均行尿素酶实验和14 C呼吸实验。结果  2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 36 %和 38%。结论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非门脉高压性胃病的HP感染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上海安亭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以探索Hp的致病性。方法:近2年来院接受检查的831例患的胃镜与病理报告统计列表、整理分析。结果:安亭地区Hp感染率80.75%,男、女无显差别,属于Hp高感染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的Hp感染率分别是78.97%,79.74%,73.33%,89.74%,基本上与国内外报道相似,但活动性胃炎与非活动性胃炎以及萎缩无肠化与萎缩伴肠化的Hp感染与未感染差异显。对各癌前期病变,胃粘膜Hp感染平均年龄明显小于非感染组。结论:Hp感染程度愈重,侵犯部位愈深,对寄生组织细胞破坏就越重,两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提示Hp是消化性溃疡病因学中一个重要因素。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应进行Hp根除疗法。Hp与胃癌关系密切,凡由H感染致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其发生年龄提前,胃癌发病率增加,充分利用本地区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普查Hp感染,探索根除治疗方案,降低的非老年性死亡人数,减少胃癌发病率是我们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黄金华  陆建荣 《浙江医学》2004,26(3):197-198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道感染率最高的细菌,大量研究证明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生率高,其发病机制异于一般人群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笔者通过PHG患者Hp感染率分析以了解其Hp感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 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 ,Hp与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已公认它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ucoc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 ,MALT)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 ,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一、Hp感染与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病因虽然很多 ,但是目前认为Hp感染是其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慢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 ,慢性活动性胃炎的Hp感染率高达 90 %以上。Hp感染者无论有无症状 ,其胃黏膜几乎 10 0 %有炎症反应。现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Hp是慢性胃…  相似文献   

20.
秦小超  刘翠  黎振林 《华夏医学》2002,15(2):157-158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68例门静脉高压症胃病患者的上消化道粘膜病理改变、出血状况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肝功能受损越重 ,门静脉高压症胃病患者的病理改变越明显。在重度门静脉高压症胃病患者中 ,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 69.44% ,而在轻度患者中 ,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 43.75%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4.57,P<0 .0 5)。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病症越重 ,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