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提高对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本组12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肢体麻木,疼痛,力弱、二便障碍为多见,CT及MRI有助于确诊。根据囊肿部位,临床分为客内硬脊膜外囊肿,髓外硬脊膜下囊肿及神经根袖套部囊肿(Tarlov囊肿)。结果 12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表明8例症状消失,3例好转,1例症状无改善。结论 对椎管内囊肿症状及体征明显者,应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为切除囊肿壁及蒂部,同时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减少漏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 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 ,2例为椎管内硬脊膜外囊肿 ,4例为髓外硬脊膜下囊肿 ,4例为神经根袖套部囊肿 (Tarlov囊肿 )。术后 7例症状消失 ;3例好转 ,其中 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 ,伤口二次缝合未成功 ,后经内引流后切口愈合。结论 椎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复杂 ,不典型 ,与椎管内肿瘤及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相似 ,易发生漏诊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和磁共振成像 (MRI)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对症状及体征明显者宜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是切除囊肿壁及蒂部 ,同时解除对神经根及脊髓的压迫。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3.
孟喜军  师蔚 《陕西医学杂志》1992,21(11):660-661
报告了椎管内硬脊膜外肿瘤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椎管内硬脊膜外肿瘤多属恶性肿瘤,病程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且易误诊,故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椎管内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接受检查的2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椎管内肿瘤。为所有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椎管内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意义。结果:22例患者磁共振检查中肿瘤多处于椎管内各个位置,胸腰段位置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多。同时,瘤体长度在1~5 cm之间,呈现出椭圆形、哑铃形或者不规则形态。椎管内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中,T1W像上呈现出低信号或者等信号状态,T2W像上呈现出高信号或者混杂信号状态。常规MRI扫描后实施Gd-DTPA增强扫描,呈现出病灶不规则增强的特点,病灶能够看到囊性变区。磁共振成像诊断髓外硬脊膜内肿瘤14例,硬脊膜外肿瘤5例,髓内肿瘤3例。病理学诊断髓外硬脊膜内肿瘤13例,硬脊膜外肿瘤5例,髓内肿瘤4例。磁共振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0.91%,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价值突出,临床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够清晰患者发病的位置、病灶发展的具体情况等,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设计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肿瘤MRI扫描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扫描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9例椎管内肿瘤进行MRI扫描,并结合病理检查及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MRI扫描对管内肿瘤术前定位准确率为96.6%,术前定性准确率为76%,特别是对椎管内硬脊膜下或脊髓内大部分肿瘤能作出定性诊断。结论 MRI扫描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应用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脊膜囊肿又称蛛网膜囊肿 ,可以位于硬膜外 ,也可以位于硬膜内 ,其中硬膜外脊膜囊肿又有 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1] ,包括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骶管内脊膜囊肿及根性囊肿。除骶管内脊膜囊肿较为常见外 ,其他类型的椎管内脊膜囊肿均很少见。临床上常表现为根性放射痛 ,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肋间神经炎或肿瘤。本文对 19例胸腰骶段椎管内脊膜囊肿进行总结 ,并就其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3年以来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19例胸腰骶段椎管…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囊肿进展缓慢 ,多以疼痛、麻木与肢体无力发病 ,有效的治疗是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现将我院收治的 8例椎管内囊肿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从 1984— 1995年共收治 8例椎管内囊肿 ,占同期2 30例椎管内肿瘤的 3.5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11~ 6 5岁 ,病程 5个月~ 10年 ,平均 6 0个月。均位于胸腰段。术前经椎管碘剂造影。考虑为硬脊膜外、下或髓内肿瘤的诊断。 7例作奎肯氏试验 ,4例示蛛网膜下腔不全阻塞 ,1例完全阻塞 ,2例通畅。所有病例均行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2 结果术后经 2~ 5年随防 ,脊柱功能良好 ,脊髓神经功…  相似文献   

8.
表皮样囊肿多发生于颅内,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较为少见。其影像学误诊率较高,过去治疗多采取手术切除或将囊肿外翻于硬脊膜外,1992~1999年我们收治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病人16例,现将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孟焦 《华夏医学》2000,13(5):627-628
椎管内肿瘤是指脊髓、神经根、脊膜和椎管壁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椎管内肿瘤可分为硬脊膜外肿瘤、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及脊髓内肿瘤。硬脊膜外肿瘤和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主要有神经鞘瘤及脊膜瘤 ,均属良性肿瘤。脊髓内肿瘤以神经胶质瘤最常见 ,多为恶性。肿瘤的分布以胸段最多 ,其余分布于颈段、腰骶段及马尾。临床表现主要为受损节段以下疼痛、肌力减退及感觉减退 ,少数患者有会阴部皮肤感觉减退 ,晚期表现为受损节段以下的完全性瘫痪、感觉运动消失及括约肌障碍。椎管内肿瘤由于多属良性 ,一旦定位确定 ,应尽可能作手术切除 [1 ] 。本…  相似文献   

10.
孔维清  徐建广  眭述平  张长青  曾炳芳 《上海医学》2012,35(11):951-953,90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伴发椎管内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腰椎滑脱伴同节段椎管内硬脊膜外腔占位的25例患者实施后路减压、肿块切除、滑脱节段融合内固定术。25例患者的年龄为41~68岁,平均年龄为(54±6)岁;男15例,女10例;L4、L5节段滑脱14例,L5、S1节段滑脱11例;术前患者均伴不同程度腰痛及下肢放射症状。滑脱程度:Ⅰ度10例,Ⅱ度9例,Ⅲ度6例。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术后对肿块行病理检查。随访患者术后融合情况并进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病理检查均示椎管内囊肿。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的JOA评分为(19.5±3.1)分,显著高于术前的(12.0±2.3)分(P<0.05)。结论腰椎滑脱常伴发椎管内囊肿,在彻底切除肿块的同时行滑脱节段融合内固定术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囊肿复发。对腰椎滑脱患者术前须常规行MRI检查以免遗漏椎管内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脓肿分为硬脊膜外脓肿、硬脊膜下脓肿和脊髓内脓肿三种,而其中以硬脊膜外脓最多见。三者临床症状基本相同,有时难以鉴别。椎管内脓肿往往感到有腰背痛以  相似文献   

12.
<正> 硬脊膜外囊肿系于1898年由Schlesinger在尸解时最先发现,此后文献报告渐多。此病好发于脊柱胸段可腰段,甚少发生于骶部。骶部硬脊膜外囊肿是Enderle 在1932年行脊髓造影时首先发现,同年Wilson 经手术证实1例,当时称其为“骶管内隐性脊膜膨出”(intrasacral occult meningocele),1955年Schurr 改称“骶部硬脊膜外囊肿”(sacralextadural cyst)。Cloward 认为这种囊肿亦属于先天性硬脊膜外囊肿。1973年Cre-Llin 报告7例,对此症作了详细论述,并认为它是腰骶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一种罕见  相似文献   

13.
硬脊膜外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约占我省麻醉总数40~60%。一般说,这种麻醉井发症少而较安全,但也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或后发病。我省自1955年开展硬脊膜外麻醉以来,出现9例截瘫,其中硬脊膜外腔脓肿1例,血肿2例,横贯性脊髓损伤1例,椎管内及椎体肿瘤3例,脊髓受压1例,癔病性截瘫1例。 硬脊膜外麻醉后截瘫较为罕见,据Dawkins(1969)报道永久性中枢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02%,罗素葵统计北京15所医院1962年以前硬脊膜外麻醉后截瘫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2例硬脊膜外恶性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学证实的12例硬脊膜外恶性淋巴瘤的MRI的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13个病灶MRI表现为椎管内硬脊膜外长务形或梭形异常信号,边缘锐利,均有占位效应。T1WI等于或稍低于肌肉信号,T2WI高于肌肉信号,信号均匀无分隔。8例行增强扫描,病变呈均匀一致的中等强化。结论MRI对硬脊膜外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对硬脊膜外囊肿的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描述。结果7例均采用手术冶疗,术后运动及感觉障碍获得满意恢复,无任何并发症。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结合病理检查能确立诊断,手术切除囊肿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肿瘤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健强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51-852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7-06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37例,比较各类肿瘤的影像学改变。结果室管膜瘤3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14例,神经纤维瘤6例,脊膜瘤3例,脂肪瘤1例,转移瘤7例(脊髓内2例,硬脊膜外5例)。术前定位准确35例(准确率94.6%),定性准确30例(准确率81.1%)。结论MRI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较高,应为当前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管内脑膜瘤的MRI表现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术前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脑膜瘤,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形态边缘、信号特点、邻近脊髓及硬脊膜情况及增强后表现。结果: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7例,位于髓外硬膜下12例,硬膜外1例,肿瘤均边缘滑楚,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Gd—DTPA增强后肿瘤脊髓面可见强化带,硬脊膜增厚可表现为“硬膜尾征”,瘤体具一定的强化特征。结论:椎管内脑膜瘤表现与颅内脑膜瘤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肿瘤多位于髓外硬膜下间隙,多见于脊髓背侧或外侧,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最后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血肿较少见,发病原因说法不一,按血肿发生部位分为硬脊膜外血肿,硬脊膜下血肿,髓内血肿。我们曾遇有明确外伤史而无脊柱骨折的三例慢性椎管内血肿,实属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杨国威  许建新 《中外医疗》2010,29(24):40-41
海绵状血管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一种血管畸形,多见于大脑半球,脊髓少见,椎管内硬脊膜外更为罕见。作者报导1例47岁的女性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以进行性左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为主要症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及治疗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20.
硬脊膜外脓肿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硬脊膜外脓肿误诊3例,分别误诊为脓毒败血症、骶棘肌深部脓肿和椎管内肿瘤。结合文献分析误诊原因为对硬脊膜外脓肿认识不足和忽视硬脊膜外脓肿的特殊性表现,作者认为凡遇有发热、背痛起病的脊髓压迫症病人,要首先考虑本症可能。脑脊液检查、蛋白显著升高而细胞数不高为其特点;椎管造影可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