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 检测29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3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及3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症组中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χ2分别为29.30、13.16,均P<0.0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中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χ2=12.52,P<0.01;χ2=5.15,P<0.05);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在位内膜中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同组的异位内膜表达(χ2分别为4.43、χ2=3.86,均P<0.05),在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阳性表达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表达(χ2分别为3.97、3.85,均P<0.05);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位内膜分泌期阳性表达较增殖期显著升高(χ2分别为3.90、3.87,均P<0.05).结论 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症和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的异常表达对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②根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的表达差异,推测这两种疾病可能是同一病因在不同部位、不同环境的不同结果 .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评价TrkB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卵巢异位内膜、盆腔腹膜异位内膜和深部浸润结节异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17例)及子宫在位内膜(在位内膜组,9例,其中4例为增殖期内膜、5例为分泌期内膜);对照组(9例)为因卵巢良性肿瘤、宫颈病变或浆膜下肌瘤等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其中增殖期内膜4例,分泌期内膜5例。RT—PCR技术检测TrkB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rkB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对照组内膜组织(增殖期和分泌期)以及在位内膜组(增殖期)不存在TrkBmRNA的表达;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TrkBmRNA的表达分别为(23.51±0.51)%、(35.29±O.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rkB蛋白的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在位内膜组(分泌期)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TrkB前体蛋白)、异位内膜组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部分细胞膜(全长TrkB蛋白);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TrkB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12±0.02)%和(0.3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不表达,于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的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异位、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EM患者异位、在位子宫内膜ADM的表达情况.结果 EM组中在位内膜ADM表达阳性率为61.67%,异位子宫内膜ADM表达阳性率为78.3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子宫内膜ADM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内膜ADM表达高于增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M在在位、异位内膜上高表达,且异位内膜ADM表达强于在位内膜.提示ADM在EM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钙黏蛋白(T-cad)、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与子宫腺肌病(AM)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2010~2013年162例AM及EM住院手术患者的石蜡块,分为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合并组)各54例,另选择同期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54例,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正常子宫内膜Tcad与VE-cad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和合并组在位内膜T-cad的表达率分别为11.11%(6/54)、3.70%(2/54)和11.11%(6/54),与对照组37.04%(20/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合并组腺肌病异位内膜、合并组卵巢异位内膜VE-cad的表达率分别为70.38%(38/54)、64.48%(35/54)、42.26%(23/54)和33.33%(1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异位囊肿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70.59%(12/17)高于Ⅲ~Ⅳ期的2.7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28.57%(4/14)高于Ⅲ~Ⅳ期的0.0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T-cad与VE-cad在各组子宫内膜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T-cad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低于正常内膜,而VE-cad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较正常内膜升高,证明两者可能与AM及EM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5.
金华  冷维春  张爱臣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60-4464
目的: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及正常人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的表达,以探讨环氧合酶COX-2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COX-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正常人子宫内膜及4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中COX-2的表达。结果;正常人表面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COX-2的表达在月经周期中明显变化。在增生早期最低,然后逐步增高。在整个分泌期维持高水平直至月经期达高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尽管其随月经周期变化,但是和正常人同期相比表达增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卵巢巧克力囊肿异位内膜中腺细胞中观察到明显的COX-2高表达,比正常人分泌期和月经期高。正常人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3组的COX-2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OX-2在正常人子宫内膜组织中有表达且在月经周期中发生一定变化;COX-2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过度表达:COX-2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标本138例。其中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在位内膜56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盆腔外异位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VEGF阳性表达主要见于子宫内膜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浆。盆腔外异住病灶中VEGF表达高于卵巢异位内膜(P〈0.05),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卵巢异住内膜VEGF表达与同期在位内膜相比增高(P〈0.05),且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住症的异位内膜中存在VEGF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血管生成,利于种植及生长;VEGF过度表达,提示更易发生远处部位的种植转移;在位内膜并不是VEGF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异位组织、在位内膜中的变化及其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卵巢异位组织及在位内膜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根据CD34在血管中的表达计算组织的微血管密度。结果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3组比较H=31.02,P<0.01)。正常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受月经周期影响,分泌期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期(正常内膜中两组比较P=0.001,卵巢巧克力囊肿中两组比较P=0.017,均P<0.05)。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逐渐增加(H=79.13,P<0.01);正常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分泌期的微血管密度高于增生期(正常内膜中两组比较t=5.2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二者密切相关(r=0.73)。结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增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密切相关,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YA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NF-YA及LC3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诊刮术留取的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在位内膜组织为试验组;另选取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NF-YA和LC3的表达水平。结果 NF-YA在试验组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53±0.099),在对照组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658±0.0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LC3在试验组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75±0.077),在对照组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526±0.0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NF-YA和LC3的低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致病因素之一,NF-YA可能参与调控自噬基因LC3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评价TrkB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卵巢异位内膜、盆腔腹膜异位内膜和深部浸润结节异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17例)及子宫在位内膜(在位内膜组,9例,其中4例为增殖期内膜、5例为分泌期内膜);对照组(9例)为因卵巢良性肿瘤、宫颈病变或浆膜下肌瘤等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其中增殖期内膜4例,分泌期内膜5例.RT-PCR技术检测TrkB 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rkB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1)对照组内膜组织(增殖期和分泌期)以及在位内膜组(增殖期)不存在TrkB mRNA的表达;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TrkB mRNA的表达分别为(23.51±0.51)%、(35.29±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rkB蛋白的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在位内膜组(分泌期)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TrkB前体蛋白)、异位内膜组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部分细胞膜(全长TrkB蛋白);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TrkB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12±0.02)%和(0.3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不表达,于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 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的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骨桥蛋白和整合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和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OPN、整合紊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OPN、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作为对照。结果异位内膜组织只能简单地分为增生期与分泌期,68.2%与在位内膜一致。OPN在正常子宫内膜分布于腺上皮及腔上皮细胞内,腺腔表面表达明显,分泌期强于增生期,间质几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OPN的表达规律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异位内膜OPN的表达失去周期性。异位内膜OPN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细胞膜上,增生期均强表达。分泌期腺体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v亚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亚基主要表达于分泌中期、晚期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及血管内皮,增生期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增生期整合素β3亚基也有弱表达,分泌期的表达下调。异位内膜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OPN、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表达,提示整合索αv、β3及配体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水通道蛋白1(AQ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22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子宫内膜进行AQP1、VEGF的表达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QP1主要在微血管内皮细胞质中表达,VEGF主要在微血管内皮及间质细胞质中表达。异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半定量免疫组化评分(HSCORE)值均高于在位内膜(P<0.05);在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均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增殖期异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均明显高于分泌期(P<0.01);增殖期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AQP1、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有显著正相关性(r=0.774,P<0.01;r=0.749,P<0.01);AQP1和VEGF在对照组内膜的表达则均无相关性。结论:AQP1、VEGF在异位内膜细胞高表达,可能推动异位内膜黏附和侵袭,AQP1与VEGF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共同促进异位内膜种植与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相关因子1(XAF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6月~2008年4月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患者65例(研究组),同期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对照组),均刮取子宫内膜,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XIAP和XAF1的表达;ELISA检测两组患者腹水中TNF-α浓度。结果:①对照组分泌期细胞凋亡率(7.38±0.76%)高于增生期(4.66±1.14%)(P<0.05);研究组在位和异位内膜增生期与分泌期细胞凋亡率均无周期变化,异位内膜低于在位内膜(P<0.05),在位内膜低于正常内膜(P<0.05)。②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位内膜中XIAP的表达,增生期均高于分泌期(P<0.05),在研究组异位内膜中表达无周期变化。③XAF1的表达,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位内膜组织中分泌期XAF1表达高于增生期(P<0.05),研究组异位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XAF1的表达无差异(P>0.05)。④研究组和对照组增生期与分泌期腹水中TNF-α浓度无差异(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⑤XIAP与XAF1表达呈负相关,XAF1的表达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EMT中凋亡抑制因子表达增强,凋亡促进因子表达减弱,可能对异位内膜种植起促进作用,但TNF-α水平升高通过增强XAF1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异位内膜的无限制生长,使其表现为良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Id)-1在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6月因不孕症或盆腔包块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并住院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EMS的在位及异位内膜标本各50例(分别包括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28例及分泌期子宫内膜标本22例)纳入实验组,同时,以23例非EMS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包括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14例及分泌期子宫内膜标本9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所有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d-1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在各期EMS及月经周期的差异。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实验组EMS在位内膜标本的Id-1蛋白表达阳性率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5,P=0.009;t=13.585,P=0.000);EMS在位内膜标本的Id-1蛋白表达阳性率和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EMS异位内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0,P=0.020;t=0.485,P=0.001)。对不同分期EMS在位内膜标本的Id-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Ⅲ-Ⅳ期子宫内膜标本比Ⅰ-Ⅱ期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9,P=0.020;t=9.708,P=0.000);对不同分期EMS异位内膜的Id-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Ⅲ-Ⅳ期子宫内膜标本比Ⅰ-Ⅱ期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0,P=0.018;t=9.577,P=0.000)。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及异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Id-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1高表达与E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子宫腺肌痛异位内膜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TGF-β1与MMP-2的表达。结果TGF-β1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分别是(65.79±0.13)辉度、(63.22±0.65)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在子宫腺肌痛异位内膜中及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分别为(53.98±0.64)辉度、(52.76±0.86)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与MMP-2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可能促进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内异位种植和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PAR蛋白在40例EMT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uPAR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表达,且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表达腺上皮细胞高于间质细胞(P〈0.05),在腺上皮细胞表达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P〈0.05)。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Ⅰ~Ⅱ期与Ⅲ~Ⅳ期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R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高表达可能促使其转移、粘附、侵袭、生长,导致EMT的发生发展;uPAR的作用研究对EMT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行全、次全子宫切除术或病灶切除术,经病理学确诊的3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前、术中的取材标本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取材部位不同将其分为在位内膜组(n=36)、异位病灶组(n=36)和病灶周围组织组(n=36).选择同期住院手术治疗的33例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取材标本为对照,按照取材部位不同,将其分别纳入对照内膜组(n=33)和对照肌层组(n=33)(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济南军区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子宫腺肌病患者和子宫肌瘤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CXCL12蛋白表达和CXCL12 mRNA的含量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异位病灶组CXCL1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内膜组,前者分别与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CXCL12蛋白表达与对照内膜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位内膜组、病灶周围组织组和异位病灶组CXCL12 mRNA含量均高于对照内膜组,前三者分别与后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病灶组CXCL12 mRNA含量分别与在位内膜组和病灶周围组织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位内膜组CXCL12蛋白表达与异位病灶组具有相关关系(r=0.780,P=0.000);在位内膜组CXCL12 mRNA含量与病灶周围组织组、异位病灶组均呈正相关关系(r=0.499和0.461;P=0.002和0.005);病灶周围组织组CXCL12 mRNA含量与异位病灶组呈正相关关系(r=0.679,P=0.000).结论 CXCL12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其可能通过诱导内膜细胞异位发挥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异位内膜的侵袭性种植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涉及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其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异位内膜细胞在局部生长存活并随激素变化发生出血、炎症、免疫等反应。MAPK通路在促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增殖,促炎症因子生成和促血管生成方面均起到显著作用。同时MAPK 通路诱导辅助性T(Th)细胞发生Th1/Th2 漂移,使异位内膜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继而种植生长。  相似文献   

18.
刘健  安燕  李守龙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679-2681
目的了解南疆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南疆某女子监狱警察93名,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V1.0)进行调查。结果男女监狱警察在日常生活功能(t=-2.92,P〈0.05)、正向情绪(t=-2.09,P〈0.05)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汉族与少数民族警察自测健康得分在身体活动功能(t=2.54,P〈0.05)、正向情绪(t=2.68,P〈0.05)、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t=1.83,P〈0.05)上差异显著,而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年龄的生理健康得分差异显著(F=3.55,P〈0.05),而婚姻、工作年限与文化水平在自测健康状况得分中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南疆女子监狱警察健康状况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民族之间血象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197例患者按其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并分别按其民族分成汉、维、哈三个亚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进行同一民族冠心病与对照组的比较及维、汉不同民族冠心病患者之间的比较。结果汉族人和哈族人的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维族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计数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民族间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汉、哈民族冠心病患者之间外周血细胞检测结果具有民族差异性,汉族和哈族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炎症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改变,维族则主要表现为炎症的改变。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冠心病患者体内炎症系统、血流动力在病程进行过程中逐渐被改变,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