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鼻腔扩容术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20例。按单双号信封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观察组进行鼻腔扩容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比较,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内镜下鼻腔扩容术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6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头痛、鼻塞及鼻出血等症状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SF-36评分,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等多结构同步矫形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95例。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显效82例(86%),有效13例(14%),无效0例。结论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等多结构同步矫形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以我院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的100例患者为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该1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及治疗结果,比较采用单纯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与根据患者鼻腔情况采用的鼻腔扩容术(观察组)治疗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38例(76.00%),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显效32例(64.00%),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治疗后总有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患者鼻腔情况采用的鼻腔扩容术能有效的矫正鼻腔异常解剖结构,对鼻中隔偏曲所致的相关临床症状有确切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明显减轻对鼻中隔的损伤,防止鼻中隔穿孔,最大限度保留其生理功能,并为同期实施内镜下鼻窦手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我科自2005年9月~2010年12月共施行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2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吕振东 《海南医学》2004,15(8):118-119
我们自1998年1月~2002年1月对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了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随访6个月-2年,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6-5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和鼻窦冠状位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寻一种安全可靠、矫正满意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 通过对215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临床资料的复习,探讨鼻内镜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这种术式的安全和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对215例患者术后6~24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治疗鼻中隔偏曲安全、有效,是替代传统手术方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明显减轻对鼻中隔的损伤,防止鼻中隔穿孔,最大限度保留其生理功能,并为同期实施内镜下鼻窦手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我科自2005年9月~2010年12月共施行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2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粘膜下矫正术的疗效。方法应用鼻内镜进行33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鼻中隔偏曲均得到矫正,效果良好。结论该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比较,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市陈星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观察组),50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96.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重度鼻塞占比均显著降低(均为0),轻度鼻塞占比显著升高(分别为75.00%、7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的鼻塞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可有效解除鼻塞症状,同时保留大部分鼻中隔软骨和正常的骨性支架,减少鼻背塌陷,避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03~2004年83例(166侧)鼻中隔偏曲男性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者38例,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者45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Eccovision型声反射鼻测量计对以上患者进行测试,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发现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做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鼻腔总容积明显大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患者,而单纯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患者的疗效欠佳且不稳定.因此,笔者推荐对于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应施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做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为简化命名并规范此类手术,建议将此手术命名为"鼻腔矫正术",并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此手术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鼻腔填塞与封闭负压吸引术(VSD)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鼻腔填塞组(n=32例)和VSD组(n=35例)。比较两组疗效、VAS评分、病情程度、黏膜水肿及鼻中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VSD组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鼻腔堵塞组(P<0.05);VSD组术后12、24h VAS评分明显低于鼻腔堵塞组(P<0.05);与鼻腔堵塞组比较,VSD组术后12、24h轻度例数明显增多(P<0.05),而重度明显减少(P<0.05);VSD组黏膜水肿情况明显轻于鼻腔堵塞组(P<0.05),且鼻中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腔堵塞组(P<0.05)。结论:VSD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黏膜恢复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术前、术后20 d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 d、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能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珉 《当代医学》2013,(27):119-12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沛县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1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在鼻内镜下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治愈69例,治愈率为80.2%;好转14例,好转率为16.2%;无效3例,无效率为3.6%。对照组愈50例,治愈率为67.6%;好转10例,好转率为13.5%;无效14例,无效率为18.9%。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局部肿胀、局部疼痛、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高,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4例需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治愈67例(79.8%),好转13例(15.5%),无效4例(4.7%),无效原因为鼻甲与鼻中隔粘连,对症治疗痊愈。未出现鼻中隔穿孔、血肿、前颅底损伤、鼻梁塌陷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野清晰,可以有效矫正偏曲的鼻中隔,且可同期完成鼻窦手术,经济方便,轻减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贾建  万保罗 《中外医疗》2012,31(6):70-70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2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观察组给予三线减张手术。结果双组患者鼻中隔矫正效果肯定,均无再复发情况,但是对照组仍有患者自觉通气过度或通气不适,观察组患者则恢复良好,无不适。结论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保留了鼻中隔的大部分硬质支架,符合鼻中隔偏曲的生物力学规律,具有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苟立华 《西部医学》2006,18(4):465-46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和特点.方法对3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价,并对11例伴鼻窦炎、鼻息肉者行同期手术.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1例并发症发生,治愈率为100%.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视野清晰,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998年1月-2003年12月完成随访的120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进行临床分析。1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属中、重度,全部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4个月。结果 1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得到彻底矫正,满意改善鼻腔通气、嗅觉功能,有效控制鼻中隔穿孔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理想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安全、疗效持久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鼻中隔偏曲首次矫正术失败的原因,探讨鼻内镜下再次矫正术的方法及要点,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36例鼻中隔偏曲首次矫正术失败的患者行再次矫正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评价再手术效果。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32例(88.89%),好转4例(11.11%),无效0例(0.00%),总体有效率100.00%。与术前比较,再次矫正术后的症状、体征综合积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结合患者主诉症状确立关键矫正部位及术式;对同时存在的其他鼻腔解剖变异和鼻窦病变应予同期处理;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王静  曹磊  尹霞 《吉林医学》2013,34(22):4493-449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鼻内镜技术,对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中隔矫正手术32例。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鼻内镜下定期清理术腔,疗效确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操作精确、手术视野清晰、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