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血液净化在脓毒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09年5月~2014年5月对6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羟乙基淀粉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血液净化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羟乙基淀粉联合血液净化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勇  崔莹  李春学  王剑  郭晋平 《河北医药》2008,30(5):687-690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多器官多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脓毒性休克又称感染性休克,是血液分布性休克的一种特殊类型,全世界死亡率极高,虽然从2001年开始各个国家采取了拯救脓毒症措施并发表了一系列指南指导临床,死亡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是ICU病房以及急危重症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1]。乌司他丁是近年来被用于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常用药物,尤其是大剂量乌司他丁的使用,为治疗脓毒性休克开创了新的途径,值得我们临床探索与研究。1脓毒性休克的相关概念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休克临床上亦称中毒性休克或脓毒性休克 ,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及其内毒素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感染灶中的细菌及其内毒素进入血液微循环 ,激活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 ,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介质 ,作用于多个器官和系统 ,从而影响其有效灌注 ,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及功能障碍 ,甚至出现多脏器衰竭。这一危重综合征即为感染性休克 ,笔者现就多年临床实践中对感染性休克的诊疗体会介绍如下。1 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对易于并发休克的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胆道感染、多发性脓肿、急性胰腺炎、间质性肺炎等患者 ,应密切观察病人若出现下…  相似文献   

5.
<正>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分布性休克。若早期不能逆转休克,可致组织缺氧、代谢紊乱、细胞损坏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患者虽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血压仍难以维持,需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以维持适当的动脉血压输送,保证内脏灌注和组织氧代谢。临床上以多巴胺(dopamine,DA)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相似文献   

6.
血浆降钙素原对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浆降钙素原(PCT)定期检测,结合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评价PCT对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以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透射比浊法分别对2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及20例非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PCT检测和普通血细菌培养。部分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1周后进行PCT复检。结果 ①脓毒性休克组PCT检测值明显高于非脓毒性休克组,有显著性差异,其灵敏度优于普通血培养。②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后PCT值随病情缓解而下降。PCT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PCT检测对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佑根 《淮海医药》2010,28(2):186-188
感染性休克,又称败血症性休克/脓毒性休克,是机体对病原体的炎症免疫反应失控,引起循环和微循环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细胞代谢和脏器功能障碍的循环衰竭综合征。本文对小儿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与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由严重创伤、外科手术及感染引起,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以免疫异常和炎症过度反应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1]。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是肠内营养治疗的关键,专家指出[2],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效确切。目前,国内关于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脓毒症患者肠道免疫功能影响的报道仍比较欠缺,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现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是一个高病死率的疾病,炎症因子风暴及微循环障碍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氢溴酸山莨菪碱可以保护内毒素所致的脏器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本文拟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新理念、氢溴酸山莨菪碱在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早期阻断与预防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脓毒性休克导致手指或者脚趾坏死的情况在临床并不少见,但很少见到报道。而出现手指、脚趾全部累及的则非常少见。本文报道1例脓毒性休克出现手指、脚趾缺血坏死的患者,并对脓毒性休克引起肢端缺血坏死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1.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合并出现的严重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有较高病死率.合理的液体复苏和及时的病情监测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了解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有助于提高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笔者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与监测的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综述,为今后这类患者的液体复苏及监测提供一定参考,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正>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儿童急危重医学所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全球儿童脓毒症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它已成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的定义是指由于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所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即感染+序贯性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2。而脓毒性休克是指其特定阶段,指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异常。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具有高发病  相似文献   

13.
脓毒性休克是指严重感染导致的低血压持续存在,经充分的液体复苏难以纠正的急性循环衰竭,可迅速导致严重组织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平均高达42.9%,早期识别并启动治疗可降低严重感染和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1]。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对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的监护与调整,分析其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在小儿脓毒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给药24h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统计两组患儿复苏时间和复苏时胃黏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24h后MAP、CVP、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和复苏时P(g-a)CO2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用药(P<0.05)。结论: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脓毒性休克可改善患儿血液灌注,缩短复苏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但可引起患儿心率加快,临床用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4例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休克组;另选同期急腹症无脓毒性休克患者为对照,设为非休克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病史、手术治疗、器官障碍数量、降钙素原、低蛋白血症、凝血障碍、疾病类型、血容量不足、血乳酸增高、病程,分析脓毒性休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腹症患者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休克组年龄<6岁、基础病史、器官障碍数量≥2个、降钙素原≥0.5 ng/ml、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足、血乳酸增高、病程>7 d占比高于非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BMI、手术治疗、凝血障碍、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提示年龄<6岁、基础病史、器官障碍数量≥2个、降钙素原≥0.5 ng/ml、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足是脓血性休克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腹症患者的脓毒性休克发生率较高,该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年龄、基础病史、器官障碍数量、降钙素原水平、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足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5例临床资料,依据脓毒性休克预后情况,将出院后60 d内死亡纳入死亡组(36例),出院后60 d内存活者纳入存活组(4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参附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 HP)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治疗脓毒性休克对患者血乳酸(Lac)及氧合指数(OI)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在漯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实施HP和CVVH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另联合参附注射液用药,对比两组Lac、O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恢复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Lac、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而OI、Lac清除率明显上升,观察组Lac、APACHEⅡ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而OI、Lac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和CVVH配合参附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Lac指标并提高OI水平,稳定机体内环境,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王国粉  杨肖蓉  任婵  苏瑜  王英 《安徽医药》2018,22(2):257-260
目的 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脓毒性休克组(脓毒性休克组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的RDW水平,同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乳酸(La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患者R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后1、3、5、7、10 d的RDW升高(P<0.05)。入院第1个24 h脓毒性休克组RDW与CRP、PCT、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成正相关性(r=0.836,0.683,0.589,0.727,0.311,P<0.05)。RDW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联合可以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预测能力。 结论 RDW水平升高对脓毒症具有预示作用,同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具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其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 .脓毒症的临床管理依赖于早期诊断、早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充分但不过量的液体复苏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持续输注给药方案用于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及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且未行持续肾替代治疗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基于抗菌药物PK/PD特性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对抗菌药物药动学(PK)/药效学(PD)参数的影响方面,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持续输注给药及剂量调整对药物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结合患者病理生理学状态,并且根据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PK/PD特性和静脉输注方法的循证医学依据,调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静脉输注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依据抗菌药物PK/PD理论并结合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