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对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再栓塞的影响.方法将165例次导管功能不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混合液组(以肝素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肝素组(以纯肝素封管),观察比较两组血流量、通畅次数、再堵次数等指标.结果混合液组再堵次数明显低于肝素组.结论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可以减少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再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素盐水对血液透析导管封管的合理浓度. 方法 选择我院血透室行临时颈内静脉导管置管的维持性血透患者45例,随机分成3组,各15例,用三种浓度的肝素封管,即第1组(纯肝素,即肝素50mg/mL),第2组(20mg/mL的肝素盐水),第3组(10mg/mL的肝素盐水). 每例患者血液透析2周共封管6次,观察三组动静脉端血栓形成、溶栓次数、导管置管部位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情况. 结果 ①第1、2和3组均90次封管,导管动脉端血栓形成分别为7、8和8次,静脉端血栓形成分别为3、4和4次,需要尿激酶溶栓分别为1、2和2次,三组两两比较,导管动脉端、静脉端血栓形成和尿激酶溶栓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 ②第1、2和3组插管部位出血分别为13、5和0次,第2组和第3组插管部位出血明显低于第1组(P<0. 05),第3组插管部位出血明显低于第2组(P<0. 05);第1组全身其他部位出血4次,第2组和第3组无出血,第2组和第3组其他部位出血明显低于第1组(P<0. 05). 结论 应用10mg/mL的肝素盐水对临时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封管,能有效防止导管腔血栓形成,又能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尿激酶以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法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腔内血栓性阻塞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17例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并伴有导管功能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例)应用NS250ml+尿激酶20万U动静脉端滴注,连续3d;对照组(8例)为尿激酶10万u+NS4ml,各取2ml注人动静脉端,推注完毕立即关闭导管夹,并保留至下次常规血液透析,持续治疗3次,观察透析时的血流量通畅率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而导管通畅率、PT、APTT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o.05)。结论动静脉端连续静脉滴注尿激酶能明显提高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腔内血栓性阻塞患者血液透析时的血流量,且无出血及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经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的66例实施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肝素液封管(n=33例),研究组采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n=33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自发性出血、导管功能不良、导管更换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导管血流量、静脉压。结果研究组血液透析1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静脉压与参照组透析1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液透析6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低于透析1个月后,参照组血液透析6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低于透析1个月后,研究组透析6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透析6个月后的静脉压高于1个月后,研究组透析6个月后的静脉压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应用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的效果优于肝素液封管效果,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李波 《血栓与止血学》2012,18(4):182-183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林治疗血透长期带涤纶套导管栓塞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2011年在我院血透并以带涤纶套导管作为通路的5例病人进行堵管治疗。首先所有病人导管首次堵管时用尿激酶溶栓,其次所有病人导管堵塞时先用尿激酶溶栓后加阿司匹林口服,最后所有病人经上述处理仍反复发生导管堵塞3次以上后,停用尿激酶及阿司匹林,改用华法林口服。结果口服华法令至停药后所有病人导管均保持通畅,无导管再栓塞发生。结论短期小剂量口服华法林治疗血透患者长期带涤纶套导管堵塞或单向堵塞者,有效、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防性使用尿激酶封管的方法,预防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内血栓,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血液透析充分。方法将新插72例深静脉永久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插管后透析开始2周用尿激酶封管+2周后肝素封管组)和对照组(插管后透析后一直肝素封管组)。并比较两组导管通畅率、通畅时间及并发症(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通畅数为32例(其中完全通畅数为24例,部分堵塞数为8例),导管完全堵塞4例。完全通畅率为66.67%;对照组导管通畅数为28例(其中完全通畅数为12例,部分堵塞数为16例).导管完全堵塞8例。完全通畅率33.33%。观察组通畅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出血。观察组导管通畅时间超过对照组导管通畅时间。结论置管早期尿激酶常规封管,有效预防置管血栓形成,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可获得较佳的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评价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血透中心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经右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42例实施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肝素液,观察组规律性给予尿激酶肝素混合液,两组患者均连续应用12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5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对照组采用5mg/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导管通畅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均行28个月观察,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及导管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5 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可有效预防导管血栓形成,提高置管时间,增加透析治疗血流量,改善导管功能作用明显,临床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素尿激酶混合封管对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意义,讨论护理要点。方法:将41例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入肝素尿激酶混合组(21例)和常规肝素组(20例),平均随访(6.8±4.5)个月。肝素尿激酶混合组于每周3次血液透析后采用肝素联合尿激酶(尿激酶(5 000 U·ml-1)+肝素(2 500 ml·ml-1))进行封管;常规肝素组于每周3次血液透析后采用肝素(5 000 ml·ml-1)进行封管。观察两组患者血透导管功能情况,包括透析血流量、静脉压、导管堵塞发生率、导管感染发生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测定(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化验指标;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包括消化道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置管周围渗血等。结果:肝素尿激酶混合组透析血流量高于常规肝素组[(266.4±38.5)ml·min-1vs(187.6±33.4)ml·min-1,P〈0.05],静脉压低于常规肝素组[(25.2±9.1)mmHg vs(108.7±11.0)mmHg,P〈0.05],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常规肝素组[18.4次·(1 000导管日)-1vs 3.1次·(1 000导管日)-1,P〈0.05],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肝素组[9.6次·(1 000导管日)-1vs 1.4次·(1 000导管日)-1,P〈0.05];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等化验指标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封管和规范导管护理,可改善导管的功能不良,且不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与常规肝素封管方法相比,有更好的有效性和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和Permcath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在血液透析充分性、导管功能及并发症的异同.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患者47例,最终以使用Permcath 导管临床资料完整21例为Permcath组,使用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导管26 例为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组,对比两组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相关感染率、导管功能不良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19.72)岁 vs (64±12.22)岁,P=0.728].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患者Kt/V、URR均优于Permcath组(P=0.000),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率明显低于Permcath组(P=0.000), 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Permcath组(P=0.048).结论 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带隧道带涤纶套的导管在透析充分性、导管功能不良率、导管相关感染率等方面均优于非肝素涂层Permcath导管,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应用中, 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导管比Permcath导管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方克南  王琴  韩毅峰 《包头医学》2016,40(2):105-106
目的:探讨对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采用增加肝素盐水封管次数的方法,预防导管堵塞,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方法:针对15例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堵塞的情况进行尿激酶溶栓及肝素盐水封管。结果:15例留置导管通畅,功能良好,血流量充足。结论:采用增加肝素盐水封管次数的方法,能有效防止导管堵塞。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是导管堵塞。血栓的反复形成不但影响效果还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和造成精神压力。本院血液透析中心2014年5月~2015年5月对15例长期留置导管采用了增加肝素盐水封管次数的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剂量尿激酶导管内封管联合微泵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3例TCC功能不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A组30例、B组31例、C组32例.A组采用2万U尿激酶导管封管;B组20万单位尿激酶导管封管;C组先将20万U尿激酶导管封管,30 min后抽出,再将40万U尿激酶溶于40 ml生理盐水中,各取20 ml分别从导管动静脉端用微泵泵入维持治疗0.5h.比较3种方法的溶栓效果、溶栓次数、血栓复发情况、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C组患者溶栓成功率及一次性再通率最高(P<0.05),2年内复发率最低(P<0.05),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最长(P<0.05).B组患者一次性再通率高于A组,而反复溶栓2~3次再通率低于A组(P<0.05).3组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高剂量尿激酶导管内封管联合微泵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TCC功能不良高效、方便、一次性再通率高、溶栓治疗次数减少、复发时间及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延长,相对安全,可用于血栓形成时间较长、反复局部封管溶栓效果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何晓凤  曹正江 《西部医学》2010,22(6):1148-1149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TCC)在血透中的护理价值。方法分析48名TCC患者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时的护理干预作用。结果近期并发症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完全好转。远期并发症中以导管感染和导管内血栓形成为主,其中导管感染用头孢三代抗生素或林可霉素与肝素混合进行封管至下次使用可使症状得到好转。导管内血栓形成使用尿激酶2-10万单位进行双侧导管封管30-60分钟后抽吸有近80%可达到300ml/min的血流量。结论近年来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在临床上的使用率增多,留置时间长,增加了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导管的护理技术,对延长其使用年限,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的效果。方法对16例尿毒症患者运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Cuff)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导管置入后均能够正常使用,血流量均达到230~300ml/min.Kt/V为1.44±0.15,与使用内瘘的透析患者[Kt/v=1.43±0.19(n=1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永久双腔导管平均留置15.2个月,最长25个月,最短4个月;16例患者中,2例出现感染,经抗感染2周后治愈,感染率12.5%;4例出现血栓,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2例治愈;血栓形成率25%,l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6%。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内瘩建立困难,需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可以达到透析充分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透析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以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透析患者为对照,对比分析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的相关并发症以及以尿素清除率(Kt/V)为代表的透析充分性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留置长期带涤纶套导管术102例次,成功101次,成功率99%;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60月2例,48-60月10例,36-48月19例,24-36月28例,6-24月23例,<6个月20例。共21例次退出,退出时间为2-40月。导管功能良好;血流量均在200-250ml/min,导管透析充分性良好,导管组尿素下降率(URR)=70.42±6.59,Kt/V=1.42±3.48;内瘘组URR=68.66±5.52,Kt/V=1.34±0.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结论:带涤纶套的血液透析导管可保留数月至数年,可以达到充分透析;良好的置管技术及严格的管理,可提高导管的有效使用寿命,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改善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功能的作用。方法将46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月常规第一次血透用尿激酶加浓肝素封管1次,其余的为每次透析后用浓肝素封管;对照组每次透析后均为浓肝素封管,出现导管不通畅时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病人1年内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年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定期用尿激酶封管可明显改善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预防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予以对照组肝素盐水封管;予以研究组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1次/周,余下透析后肝素盐水封管。结果 1个月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肝素封管联合定期尿激酶预防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畅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分组,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者为参照组,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者为研究组,每组各31例。参照组实施肝素个体化封管干预,研究组实施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对比2组导管堵塞情况、溶栓再通情况及透析时相关治疗指标。结果 研究组导管堵管率为3.23%,低于参照组的25.81%;研究组溶栓再通率为93.55%,高于参照组的70.97%(P<0.05)。末次透析时,研究组患者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参照组,静脉压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可有效减少导管堵塞情况,保持导管畅通性,提升临床治疗透析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匡剑伟 《中外医疗》2011,30(1):69-70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在溶解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治疗的患者出现了导管血流不畅甚至阻塞现象,给予尿激酶5~1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3~4mL进行配置;用5mL注射器平稳地把配制好的尿激酶液按管腔容量注入堵塞的导管腔,观察溶栓效果,若1次无效可重复上述步骤。观察8例患者进行的32次溶栓后进行血液透析时的血流及透析时间和透析器凝血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进行的32次导管内浸注尿激酶,溶栓1次成功数27次,反复溶栓2~3次成功数3次,总成功率93.75%。所有患者未出现出血等副作用。结论深静脉导管血栓形成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导管内浸注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定期应用尿激酶封管,延长股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保证充分透析效果;提高了病人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将32例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肝素组封管,每组1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结果:定期应用尿激酶封管组的透析充分性、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应用肝素封管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定期尿激酶封管能使导管通畅率增加,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再次置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