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占女性肿瘤患者的6%,近些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1]。大量证据表明肥胖、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2]。虽然很多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治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复发,最终导致四分之一的早期患者和二分之一的晚期患者会死于子宫内膜癌[3]。因此,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求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方法。子宫内膜癌与肥胖、糖尿病密切相关。由于表观遗传或者上游信  相似文献   

2.
<正>子宫内膜癌是临床上多发于绝经后女性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阴道排液、下腹阵痛及腹部包块等,根据其发病机制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与非雌激素依赖型,其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1]。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导致的患者病死率位于常见妇科肿瘤第3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疾病主要以  相似文献   

3.
<正>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1]。自2008年以来,全球发病率上升了21%,病死率增长至原来的2倍[2]。子宫内膜癌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但仍有25%的发生于绝经前女性,近年来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是2%~14%,且有逐年增长趋势,高达54%的绝经前患者未曾生育[3],因此对于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早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逐渐受  相似文献   

4.
<正>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肿瘤的7%左右,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1]。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小于45岁的年轻女性发病率逐年升高[2]。大部分早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比较浅、不伴有淋巴结转移,且分化较好,预后相对较好。手术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手段,但标准术式为子宫和双附件切除,使患者永久性的失去了生育能力,尤其对于尚未生育的女性造成了严重影响[3]。本研究探讨了甲羟孕酮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电切术后患者生育指数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肿瘤患者的6%,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大约8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为I期并需要行子宫切除术。一些肥胖、糖耐量异常、月经不规则、长期不排卵和多囊卵巢的年轻患者易患子宫内膜癌[2]。这部分患者面临着治疗的困境,非常关心生育功能的保留。因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对这些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大量证据表明肥胖、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3]。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经典而有效的药物,已有近50年的临床应用历史。二甲双胍是一种降血糖药,具有提高血糖耐受性、降低基础和餐后血糖的作用[4]。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合并糖尿病的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可降低子宫内膜癌的死亡风险[5]。实验室研究也表明二甲双胍有抑制几种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成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据统计,2007年美国有4万例新发子宫内膜癌患者(Jemal A,Siegal R,Ward E,et al.2007).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放疗为辅,化疗在子宫内膜痛治疗中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以往仅用于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近年来,国外开展了多项针对早期高危予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化疗预防复发的随机对照研究,从而使化疗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也得以开展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妇科肿瘤是临床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等肿瘤。临床妇科常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然而手术或放疗过程可导致淋巴管损伤,淋巴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淋巴水肿[2]。研究发现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25%,外阴癌症术后肢体淋巴水肿发生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除手术治疗外,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辅助化疗,可使晚期宫颈癌患者获得手术机会,同步放化疗可增强放疗敏感性,改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效的化疗可以及早防止卵巢癌复发,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亦日益受到重视.铂类抗癌药物作为主要的化疗药物,广泛应用于妇科肿瘤临床.  相似文献   

9.
<正>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属女性常见生殖系统肿瘤,多发于已经绝经或者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人群,目前此疾病已经成为了仅次于卵巢癌、宫颈癌的第三大导致死亡的妇科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的改变,不仅发病率逐渐增加,而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标准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方式为:筋膜外全子宫全切术+双侧附件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然而,卵巢切除后会给患者带来皮肤粗糙、潮热、烦躁、性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尤其对于年轻患者而言,会使其快速的进入到绝经状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我院对25例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不但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还与术前术后护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如何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收集8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其进行相关术前术后护理,现将护理经过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赵彬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319-319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以手术为主。腹腔镜手术由于对机体创伤小、出血少,盆腔脏器干扰少,痛苦轻的显著特点,在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上,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应用。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2011年1月~10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86例子宫内膜癌病例回顾。结果均为腹腔镜手术,没有一例转为开腹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住院天数15d,均顺利出院。结论加强术前、术后及并发症护理,缩短住院天数,保证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诊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探讨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大多数患者没有典型的高危因素,容易被误诊漏诊;(2)辅助检查手段单一,术前评估不足;(3)手术病理分期及治疗方式不规池(4)术后病理检查及辅助治疗欠钝(5)术后随访不足。结论规范子宫内膜癌的检查、诊断、治疗和随访可有效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减少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治疗为主,标准的手术方式为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加双附件切除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我们不仅要尽量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时间,同时也要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关于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可行性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孙敏  王以新  张军 《中国医药》2012,7(4):524-526
子宫内膜癌作为常见的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发病年龄高峰在50 ~ 65岁.近年来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有25%的患者发生在绝经前,有3%~5%的患者是小于40岁的[1].许多研究表明,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HRT)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与雌激素应用时间和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韩永贵  孙长冬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57-2258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绝经后妇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我们对11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该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下发病者可以高达14.4%~([1])。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治疗,并且辅助放疗、化疗以及激素治疗等,早期的子宫内膜癌的治愈率高达70%~([2])。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主要是与患者体内持续的高雌激素状态有关,因此临床上会采用孕激素拮抗高浓度的雌激素水平,从而延缓子宫内膜的增生,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由于子  相似文献   

17.
<正>子宫肿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若肿瘤大于2.5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或症状明显致贫血者,药物治疗无效,不需要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常需手术治疗[1]。子宫全切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是根治子宫肌瘤,子宫恶性肿瘤,严重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的主要手段,手术消除患者生理疾患,但很多患者担心术后会影响性生活及女性第二性征,针对绝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对子宫全切术存在的错误认识,本研究通过心理测  相似文献   

18.
杨心凤 《江西医药》2001,36(5):370-371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率位于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3位,且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是一种发展较慢、转移较晚的恶性肿瘤.尽管它生长慢、转移晚,症状明显,但其总的5a生存率仅为65%.我院自1994年至1999年共收治子宫内膜癌30例,我们通过手术治疗,术前或术后辅以放疗加激素治疗后,对3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郭麦峰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7):43-43,45
目的 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 1998年期间行手术治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2 3例 ,手术方式分为 :全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广泛性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两种手术术后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7 5 %、85 7%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诊 3年以上的 2 0例中 ,复发 3例 ,均为 3年以上远处转移。结论 手术方式不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扩大手术范围或行淋巴清扫术并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远处转移在术后复发患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辅助治疗时应考虑术后复发的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20.
子宫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及致死率高的特点.手术切除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经腹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是其经典的术式,但该术式有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淋巴结清扫不完全、术后易复发的缺点[1].随着腹腔镜技术及阴式妇科手术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下阴式手术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且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例行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