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病原微生物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细菌性腹泻患儿98例的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予以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该病的病原菌药敏结果与防治措施。结果病原菌占比100.00%,其中志贺菌属占比42.86%,孤菌属占比26.53%,气单胞菌占比19.39%,其他菌属占比11.22%;病原菌对氨卡西林、头孢三嗪等均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在细菌性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中,结合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药敏检验结果给药对促进患儿的康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13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均已对其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结果本研究113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经病原微生物检验后共检出82株菌株,检出率为72.6%,其中,弧菌24株,占29.3%,志贺菌37株,占45.1%,气单胞菌15株,占18.3%,其他菌种6株,占7.3%;志贺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弧菌、气单胞菌、其他菌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敏试验显示,弧菌、志贺菌、气单胞菌对阿莫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哌酮以及氨苄西林均具有较高耐药性,而其他菌种对除阿莫西林外的其他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结论志贺菌为现阶段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原菌,且对阿莫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哌酮以及氨苄西林等均具有较高耐药性,临床在治疗过程中,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尽可能减少临床耐药现象,帮助患儿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80例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结果 .方法 选取8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的粪便制成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和药敏检验,了解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分布状况及药敏状况,指导临床用药.结果 80例患儿经标本培养,检出71株存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为88.8%.其中志贺菌35株,弧菌属12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18株,其他病菌6株.志贺菌占有率与弧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他病菌相比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药敏试验检测结果 显示,志贺菌、弧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他菌株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具有一定耐药性.其中志贺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耐药性超过50.0%;弧菌属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性超过50.0%;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耐药性超过50.0%;其他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达50.0%.结论 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较多,包括志贺菌、沙门氏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志贺菌占有率最高,且各类病原微生物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常见抗生素均具有一定耐药性,临床需加强对病原微生物药敏试验检测,及时根据各细菌实际耐药性状况,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病原微生物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选取时段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病原微生物检验粪便标本,统计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共检出154株病原菌,其中志贺菌所占比例最大,与其他菌种相较,对比差异P0.05;经药敏试验可知,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强。结论儿童细菌性腹泻通过病原微生物检验发现主要病原菌为志贺菌、气单胞菌及弧菌属等,耐药性较强,以此作为治疗方案制定的依据,对治疗效果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为今后的临床预防与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78例,对其粪便标本展开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检出病原菌66株,检出率为76.84%,病原菌中志贺菌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弧菌属、气单胞菌等其他菌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敏试验发现,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现象。结论经病原微生物检验发现,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以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为主,并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在治疗中应对其给予关注,并积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预防,以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价值。方法选取三甲临床医疗机构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接收的47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送检样品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检验,贺菌属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病原菌的检出率,(P0.05),经病原菌耐药性检验,上述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积累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临床中志贺菌为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余弧菌属、气单胞菌等病原菌也存在感染儿童细菌性腹泻的风险,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早期检验,早期治疗,有助于患儿尽快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易玲 《大家健康》2016,(4):185-186
目的:对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确诊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者120例,以患者粪便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细菌性腹泻儿童粪便样本共检测出病原菌32株,病原菌检出率为27%。在这些病原菌当中,志贺菌占据比例相对最高,占据检出菌株的43.8%,明显高过其他菌株;药敏实验表明,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三嗪与头孢噻肟等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在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众多病原菌中,志贺菌、弧菌属与气单胞菌是主要的致感染病原菌。在预防和治疗儿童细菌性腹泻中,需要充分考虑病原菌情况,予以积极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确诊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者120例,以患者粪便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细菌性腹泻儿童粪便样本共检测出病原菌32株,病原菌检出率为27%。在这些病原菌当中,志贺菌占据比例相对最高,占据检出菌株的43.8%,明显高过其他菌株;药敏实验表明,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三嗪与头孢噻肟等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在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众多病原菌中,志贺菌、弧菌属与气单胞菌是主要的致感染病原菌。在预防和治疗儿童细菌性腹泻中,需要充分考虑病原菌情况,予以积极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临床检验结果.结果 86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中检出致病菌71例,其中志贺菌30例,比例为34.88%;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2例,产毒性大肠杆菌11例,沙门菌11例,底单胞菌7例.结论 志贺菌是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应做好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引起患儿患细菌性腹泻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儿的粪便进行微生物检验,总结致病菌的分布,并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实验,总结其耐药性。结果在选取的78例患儿粪便标本中,38例检测出致病菌,其检出的阳性率为48.72%,其中沙门氏菌有32例(84.21%),为导致该病的主要细菌,检测的其他致病菌有志贺菌、大肠杆菌、弧菌属和合并真菌感染。药敏试验显示,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及头孢三嗪等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沙门氏菌为引起患儿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致病菌,该菌的耐药性较强,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患儿细菌性腹泻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细菌性感染腹泻患者粪便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常规微生物病原茵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从295例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7株,阳性检出率为36.3%。结论: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监测对临床用药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儿童腹泻病的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结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154例腹泻病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分析患儿致病菌的分布和药敏检测结果。结果 154例患儿的粪便标本中,测出病原微生物的有60例,阳性率为38.96%,其中大肠埃希菌40例,占66.6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2例,占3.33%;志贺菌1例,占1.67%;真菌17例,占28.33%。可以看出检测出的所有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所占的比例最高。药敏测试结果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高,对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结论大肠埃希菌为造成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原菌,此致病菌的耐药性较强,因此临床上应合理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本地区小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对腹泻患儿180例,进行病原菌检测和对检测为阳性的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并对临床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0例腹泻患儿大便细菌培养阳性81例,阳性率为45%,其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志贺氏痢疾杆菌检出率较高,并且大多对泰能、氨曲南、三代头孢、哌拉西林、丁胺卡那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的临床检验结果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采集,并且对其病原微生物进行临床检测,对婴幼儿出现急性腹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找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5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中,一共有29例患儿的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58%,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各种病原菌中,轮状病毒所占比重最高,与其它病原菌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要加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的临床检验,进而为其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有效依据,促使患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本院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细菌性腹泻住院患儿15 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共检出病原菌7种,其中福氏志贺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致泻大肠埃氏菌;不同喂养方式的患儿福氏志贺菌检出率有显著差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对7种病原菌的耐药率高,而丁胺卡那霉素、头孢类药物等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以福氏志贺菌感染为主,其次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注意饮食卫生可减少婴幼儿细菌性腹泻发病率;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我院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病原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腹泻患儿的构成以及变迁情况,以此为我院所在地区儿童伴有脓血便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疾病的临床用药治疗以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择取我院于2015年至1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201例伴有脓血便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儿参与研究,研究中选择患儿的大便样本进行肠道病原菌(沙门菌、志贺菌)的培养,并行生化检验和血清学检验进行病原菌种、群的鉴定。结果 201份大便样本培养出沙门菌和志贺菌共162株,其中包括72株志贺菌属,占比为(44.44%),主要以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沙门菌90株,占比(55.56%),且沙门菌检出率结果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伴有脓血便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发病时间多分布于5月-10期间,尤以7月和8月为集聚分布时间段。结论近年来,小儿沙门菌感染性腹泻发病率逐年提升,而志贺菌造成的感染性腹泻中,以福氏志贺菌的作用为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0~5岁小儿急性腹泻微生物检验的结果。方法选取清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200例急性腹泻患儿,收集所有患儿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分析所有患儿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情况。同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月份的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不同病原微生物的季节分布特点。结果在检验结果中显示,导致患儿出现急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为病毒,其次为致病菌;最为常见的病毒为人轮状病毒,占比54.96%;在不同年龄、性别与月份的病原菌微生物检出情况中,男女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患儿在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中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而6~8月与12~2月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率高于其他月份(P0.05)。在病原微生物的季节分布特点中,全年均会出现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其中以12~2月和6~8月为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高发期。结论导致0~5岁小儿出现急性腹泻的原因包含了多种,主要为病毒感染所致。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季节分布的特点,以6~8月和12~2月为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高发期,需要加强对于季节的防范工作,并根据感染的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诊治的急性腹泻婴幼儿中选取77例作研究对象,获取其大便标本,检测病原微生物,并分析本组急性腹泻患儿体内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病原菌检测阳性率差异。结果①1岁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最高,且与1-3岁者、3岁者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5.568、0.007,P=0.000、0.035);②本组77例患儿中,检测出的病原微生物包括轮状病毒、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其中轮中病毒占比最高,为72.73%,远高于其他病原微生物(χ~2=48.550、70.607、77.179,均P=0.000)。结论婴幼儿急性腹泻多因轮中病毒感染所致,且由其好发于1岁婴幼儿中,应高度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潘新明 《当代医学》2022,28(1):75-78
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4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病原微生物检测法进行检测,分析患者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和肛门周围检出病原菌的类型情况。结果患者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43.88%,其中呕吐物中的病原菌检出率为15.78%,粪便为72.34%,食物为5.06%,手拭子为7.46%,肛拭子为54.03%;病原菌类型中副溶血性孤菌最为常见,共144株,其次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共61株。结论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采用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可有效提高粪便、肛门周围及呕吐物的检出率,同时还可为临床医生判断病原菌的属性、血清类型提供关键性的指导,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污染源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腹泻儿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方法对我院183例腹泻儿童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结果。结果腹泻患儿大便病原菌主要有G~+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和沙门菌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度较高,而对传统的一线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和红霉素类抗菌药敏感度较低。结论腹泻儿童在治疗中最好根据病原学诊断和病原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