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霞  李洁 《中国药业》2014,(7):79-80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妇女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妊娠中、晚期贫血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医院产科门诊建卡的孕妇,监测孕妇妊娠24周(妊娠中期)的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随访至妊娠38周(妊娠晚期)并检测的血红蛋白。结果妊娠中期血清铁蛋白水平在正常的孕妇妊娠中期贫血发生率为7.08%,低于正常的孕妇妊娠中期贫血发生率为14.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中期血清铁蛋白水平正常的孕妇妊娠晚期贫血发生率为6.32%,低于正常的孕妇妊娠晚期贫血发生率为20.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中期血清铁蛋白水平低的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发生贫血的几率显著高于血清铁蛋白正常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妊娠期贫血发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尤其于妊娠晚期更明显。对于孕期监测血清铁蛋白水平低的孕妇应给予铁剂补充。  相似文献   

2.
王晓红  何鸣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73-3374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er)与红细胞铁蛋白(RBC-Fer)在原发和继发性铁缺乏贫血诊疗中的价值,特别是S-Fer增高的慢性病贫血合并铁缺乏的诊断,拓展铁蛋白(Fer)诊断的价值和特异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60例单纯性缺铁性贫血补铁前后及154例肝硬化、肝癌、白血病、慢性肾衰及慢性病贫血患者S-Fer和RBC-Fer,用t检验比较各组差异性。结果:单纯性缺铁性贫血组(IDA):与正常人比较,S-Fer下降显著(P<0.01);RBC-Fer:轻、中度患者下降显著(P<0.05),重度患者下降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两周后S-Fer上升差异无显著性(P>0.05),RBC-Fer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正常人比较:慢性病贫血患者S-Fer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RBC-Fer:轻、中度贫血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贫血患者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S-Fer是铁缺乏的最敏感的指标。(2)RBC-Fer下降是贮铁竭尽的指标,上升是补铁显效的敏感指标,增高是铁负荷过多的指标。(3)RBC-Fer是S-Fer正常和升高慢性病贫血患者伴铁缺乏的特异诊断指标与铁缺乏程度呈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Fer检测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不同程度烧伤大鼠EPO(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变化,结合其烧伤程度以及血红蛋白(Hb)含量的降低程度,探讨EPO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烧伤、贫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建立10%、20%及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伤后12h、1d,2d、5d、7dEPO含量,并同期测定其血红蛋白含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伤后12h~7d,实验动物血清EPO浓度显著升高,12h即显著高于正常值,24h达到高峰,约为正常的4.5倍,此后逐渐下降,在烧伤后第5d仍显著高于正常,第7天后恢复至正常水平,且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烧伤大鼠血清EPO值与其血红蛋白含量呈负相关(r=-0.72.P〈0.05),即血红蛋白含量越低,血清EPO值越高。结论随着烫伤程度的增加,大鼠血清EPO水平逐渐升高,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随着血红蛋白的降低,大鼠血清EPO水平逐渐升高,与Hb呈负相关。这二种变化均由机体缺血缺氧造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及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80例为IDA组;同期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80例为ACD组;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名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及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IDA组及慢性疾病性贫血(ACD)组患者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IDA组患者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ACD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及ACD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A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会导致患者红细胞生成及铁代谢障碍,维生素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免疫紊乱。血清铁蛋白含量可作为区分缺铁性贫血及慢性疾病性贫血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琥珀酸亚铁片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IDA)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120例(均符合入选标准),其中轻度贫血107例,中度贫血13例,重度贫血0例,给患者口服琥珀酸亚铁片,12片/次,3次/d。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孕妇的Hb、RBC和SF,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12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39例痊愈,57例显效,2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3%。治疗后Hb、RBC和S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琥珀酸亚铁片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提高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Hb、RBC和SF。  相似文献   

6.
7.
早产患者体内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早产、分娩患者体内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了解其变化,探讨其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将70例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20例、临产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为了解胎膜破裂与血清中铁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关系分为胎膜早破组和胎膜未破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产组与临产组铁蛋白升高(P〈0.05),转铁蛋白水平减低(P〈0.05);胎膜早破组与胎膜未破组比较,胎膜旱破组铁蛋白水平升高(P〈0.05),转铁蛋白水平减低(P〈0.05)。结论体内铁的储存与早产、胎膜早破关系密切,可能是早产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与妊娠期妇女缺铁性贫血(IDA)关系。方法:选择200例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孕妇,监测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血清铁蛋白(SF)水平以及血红蛋白水平(Hb),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妊娠早期、中期、后期SF水平逐渐下降,经方差分析具有差异显著(P0.05)。妊娠后期IDA发生率高于妊娠前期,SF缺乏状态下孕妇在妊娠中、后期发生IDA的几率较大(P0.05)。结论:SF水平影响IDA的发生率,因此需要监测妊娠期SF水平,有助于及时实施补铁治疗,防止妊娠期IDA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含量水平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并贫血的相关性。方法采取酶免疫法进行测定无锡市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40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并贫血患者(A组)和40例正常人(B组)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结果通过两组测定,A组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为(101.3±56.8)IU/L,B组为(172.3±111.5)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为30.0—60.0g/L、60.0—90.0g/L、90.0—100.0g/L的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分别为(95.2±48.8)IU/L、(102.5±57.2)IU/L、(123.5±66.8)IU/L,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贫血患者随着不同贫血程度的增加,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逐渐的降低,组闭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并贫血的发生可能与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降低有关,临床中治疗该病应多给予含红细胞生成素的药物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贫血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其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76例CRF贫血患者分为RDW≥13.0%组(n=43)和RDW<13.0%组(n=33),用免疫学方法和生物检测技术测定CRF患者EPO、血色素、白蛋白、血清铁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DW≥13.0%组肾性贫血患者的EPO水平较RDW<13.0%组相对低[O/P比值:(0.351±0.12)vs.(0.167±0.57),P<0.01],并且RDW与血清Alb、Fe水平呈负相关(r=-0.42,-0.37).结论 RDW可以作为监测CRF贫血患者EPO水平的预测指标,高水平的RDW提示CRF患者EPO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和铁蛋白水平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试验组,分别于入院当天,入院第3、7、14天检测试验组所有患者的血清尿酸和血清铁蛋白水平;选取60例健康居民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尿酸和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 脑出血患者预后较好组血糖、白细胞、NIHSS1、NIHSS2、年龄、24 h出血量及舒张压与预后较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RS评分发对试验组在发病90 d后的情况进行评价, 34例患者MRS评分≤2分,属于预后较好;有26例MRS评分>2分,属于预后较差;预后较差患者中有2例患者死亡.试验组入院当天、入院第3、7、14天的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较好组和预后较差组的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预后不同的2亚组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从入院当天至入院第7天均呈上升趋势,在入院第14天时有所下降,但整体水平仍相对较高;预后不同的2组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入院第3、7、14天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清铁蛋白及NIHSS1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发现两个独立危险因素间存在相关性,患者入院第3天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NIHSS1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铁蛋白水平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本溪市中心医院的65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至患者分娩,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n=13)和良好妊娠结局组(n=52).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淼患者血清铁虿自(SF)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sF水平变化在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mA)检测6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并与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人sF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显著高于急、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sF。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水平与T—Bil、PT、TBA呈显著正相关,与A1b、ALT、AST、CHE呈显著负相关。重型乙型肝炎死亡患者sF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存活者,随着病情逐渐好转,sF逐渐下降;死亡者随着病情逐渐恶化,sF逐渐升高。结论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呈平行关系,肝细胞损害程度越严重,sF升高越明显;动态测定sF水平有助于判断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陈开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3,(20):3116-3117
目的 探讨贫血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08例贫血患者,采用先进的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各种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溶血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后各种贫血患者(除溶血性贫血患者外)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和强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结论 RET参数在贫血的治疗和药物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鹏  胡红琳  张雨  王长江 《安徽医药》2017,38(5):575-578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空腹血清betatrophin水平及其与GDM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3~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妊娠24~32周孕妇120例,根据2010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小组推荐的GDM诊断标准,分为GDM组和正常对照组(NGT)各60例;根据体质指数(BMI)是否大于24 kg/m2,将两组患者分别分成体质量正常(GDM-NW,NGT-NW)亚组和超重(GDM-OW,NGT-OW)亚组,每亚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空腹血清betatrophin浓度,并测定受试者身高、体质量、血脂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空腹血清betatrophin与相关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betatrophin水平:GDM-OW组患者为(2 095.23±350.30)pg/mL,NGT-NW为(1 793.55±459.38)pg/mL,NGT-OW为(1 858.37±511.04)pg/mL,GDM-OW组血清betatrophin水平较NGT-OW亚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清betatrophin与孕前BMI、空腹胰岛素、HOMA-IR、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TG是血清betatrophin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Betatrophin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且参与了妊娠期间人体脂代谢,在GDM特别是超重的GDM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雌二醇(E2)及铁蛋白(FER)水平与女性绝经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113例绝对后健康女性,根据年龄不同分为1组(年龄≤60岁,35例)、2组(年龄61~70岁,40例)、3组(年龄≥71岁,38例)。测量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MI);E2、FER、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及N端骨钙素(N-MID)水平及腰椎(L1~4)骨密度。结果三组BMI和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年龄(55.43±4.35)岁,绝经时间(6.85±5.32)年;2组年龄(65.23±7.24)岁,绝经时间(13.35±6.32)年;3组年龄(75.18±6.37)岁,绝经时间(27.73±5.96)年;三组年龄和绝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E2、FER、TRF、TIBC、PⅠNP、β-CTX及N-MI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2、TRF、TIBC、PⅠNP、β-CTX及N-MI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FER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三组腰椎(L1~4)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L1~4)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骨密度和E2水平呈正相关(r=0.265,P<0.05),与FER含量呈负相关(r=-0.205,P<0.05)。结论骨密度与E2水平呈正相关,与FER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贫血患者的贫血程度、贫血类型,以及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为临床医学治疗妊娠期贫血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本组患者的贫血类型和贫血程度。结果50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中,均为轻度贫血;缺铁性贫血480例(96.0%),巨幼红细胞贫血10例(2.0%),其他类型(再障贫血、血小板减少等)10例(2.0%)。在本组50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其次是巨幼红细胞贫血。本组500例妊娠合并轻度贫血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妊娠期合并贫血多为轻度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经过有效地治疗和对孕妇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及时补充铁剂,进而降低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观察地中海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变化规律,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观察地中海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变化规律,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