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目前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也是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救治包括心功能不全在内的主要心脏并发症是降低AMI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关键。随着对B型脑钠尿肽(BNP)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对AMI后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在临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开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72例AMI患者行直接PCI术.对其中68按AMI后行直接PCI时间分为:<6h直接PCI组(A组)和>6h直接PCI组(B组),通过心脏超声(UCG)随访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结果72例AM患者中,70例成功施行了PCI术,成功率达97.2%(70/72).A、B而组住院期间(术后1周)EF、ED、E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行直接PCI安全、有效,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最佳方法.AMI后<6h内行直接PCI能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左心收缩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60例接受PCI的AMI合并NYHA Ⅲ~Ⅳ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32例术后进行IABP辅助治疗,28例为对照组.1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变化.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第7天的LVEF都较术前提高,IABP组的LVEF值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46±6)% vs(42±5)%,P<0.05],2组术后的hs-CRP和BNP浓度逐渐下降,IABP组第7天的hs-CRP和BNP浓度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6.5±1.1)mg/L vs (13.0±3.4)mg/L, (804±213)pg/mL vs (1470±185)pg/mL), P<0.01].结论 PCI联合IABP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由于心肌梗死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高发病率,对心功能的评价和保护已成为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本课题旨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支架植入后(急诊PCI)、择期支架植入后(择期PCI)及药物保守治疗对左心功能的不同影响。应用超声心动图的常规指标(LVDD、LVSD、LVEF)及心脏作功指数(Tei指数)来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急性心梗患者在心梗3d内、半年内左心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术中及术后注射替罗非班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观察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术中出现无复流的效果。方法:2012~2016年患AMI并行急诊PCI患者538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253例)与常规治疗组(285例),观察两组患者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30d MACE事件发生率及术中出现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替罗非班能降低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并减少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心功能不全是指由心肌梗死、炎症等多种原因以致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终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致使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的一种病生理状态[1]。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常发展后合并发生心功能不全[2]。目前临床针对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常规护理还比较局限,需要进一步重视术后心功能变化与早期康复护理。因此本研究针对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深入对比分析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临床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影响,旨在改善患者预后,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提供借鉴。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世华  吴一峰  李金枝 《河北医药》2012,34(13):1951-1952
目的 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心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经溶栓治疗后5~7 d实施PCI的AMI患者89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单支病变组(23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多支病变组(31例).观察PCI术后第5天、第10天3组血浆BNP浓度,和术后14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变化.结果 PCI术前3组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5天及第10天BNP浓度与术前相比各组均降低(P<0.05);PCI术后BNP下降幅度与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3,P<0.05).PCI术后14 d与术前比较,3组LVEDVI、LVESVI、LVEF虽有一些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溶栓后择期PCI术后血浆BNP浓度变化对评估AMI患者心功能近期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的影响.方法:采集2017-08 ~ 2020-05于我院行PCI手术治疗的8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围术期采用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对比两...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访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左心收缩功能改变状况,了解PCI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3例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且无左心功能不全患者(UA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并于术前和术后9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有效心排血量(CO)、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对比PCI术前后左心功能的改变;分别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左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了解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68例成功实施PCI术的患者,术后9个月左心收缩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LVDd较术前变小(P<0.05),EF值增大(P<0.05);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组,EF值明显提高(P<0.01)。结论 PCI术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近期内的左室收缩功能,且在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短期恢复效果影响的有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两组,研究组为心功能正常患者,常规组为心功能异常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因素。结果常规组年龄≥70岁、联合糖尿病、联合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占比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高、住院时血糖水平越高、心功能分级越低的患者,其PCI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概率越高。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短期预后效果受到患者年龄、术前心功能水平以及住院前血糖指标的影响,三者指标越高,术后心功能不全率越高,不利于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 PCI)后联合速效心痛滴丸,观察其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确诊AMI并接受PCI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n=48)和治疗组( n=48),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速效心痛滴丸(7粒,tid),观察两组180 d后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再发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随访期间,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不全与心绞痛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心功能获得明显改善;两组均无再发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速效心痛滴丸,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张明  杨立绘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085-2086
目的 比较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近期临床预后.方法 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PCI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PCI组和择期PCI组,比较两组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PCI组心绞痛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术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PCI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后心肌组织灌注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急危状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逐年上升,AMI发生的直接原因为血管的完全闭塞,如能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将能最大程度地挽救处于缺血状态的心肌,最大程度地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脏功能,从而进一步减少再住院率、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冠状动脉PCI术(PCI)治疗已成为AMI的主要治疗手段.其近、远期效果已经被循证医学所证实[2].AMI急诊PCI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程度与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3-5].本研究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方法评价心肌组织灌注程度,并探讨PCI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4.
于颖 《中国医药指南》2022,(24):165-168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给予PCI治疗的AMI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干预后观察组CO、MAP、LVEF、6MWT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3)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4)随访半年,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6)观察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7)观察组左室整体应变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CI治疗AMI患者术后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更好地改善心功能,增强运动耐量,同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云  黄文珠  许端敏  陈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881-2883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ST段回落程度、T波早期倒置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ST段抬高型前壁AMI接受PCI患者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按PCI术后1hST段回落程度分两组:ST段回落≥50%组(A组,n=52),ST段回落<50%组(B组,n=10);按术后24hT波是否倒置再分为两组:倒置组(C组,n=47),未倒置组(D组,n=15).观察A、B及C、D组6个月内左心功能改善的差异.结果 A组、C组患者6个月内左心功能恢复优于B组、D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再灌注治疗后对ST段和T波的分析是一种简便、实用的预测心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延迟PCI对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97例,根据是否行延迟PCI术分为阿组(PCI组和非PCI组),两组患者均于人院即刻、心梗后7天左右、6个月左有检测血浆中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分别于AMI后两周、心梗后6个月左行做心脏超声检查,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窀舒张术期容积(EDV)。对比PCI组和非PCI组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和NT~proBNP的动态变化.、结果6个月后PCI组的NT—pmBNP较非PCI组低(P〈0.01);PCI组的EF值明显高于非PCI组(P〈0.05),非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明显大于PCI组(P〈0.05),结论延迟PCI能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冠脉内注射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抽取骨髓分离、培养、扩增后12~14 d行冠脉内注射,另选取20例PCI术后拒绝行细胞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PCI术后1周及1年进行临床随访、超声心动图及18氟-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心肌断层显像(18 F-FDG-SPECT).结果:治疗组未见与移植有关的体温升高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对照组比较,1年后治疗组超声心动图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指标及SPECT代谢缺损指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冠脉内注射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骨髓来源的心肌细胞生成及血管新生可能为其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治疗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康复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PCI术后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PCI术后实施心脏康复治疗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后住院时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SF-36评分和MBI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LVEDD和LVESD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实验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 LVEDD和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9.35±2.27)d短于对照组的(14.23±2.7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等愈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发病后7d接受择期PCI治疗的ST段抬高AMI患者42例(A组)及未行PCI术患者34例(B组);使用电化学发光测量不同时间NT-proBNP水平,同时行心脏彩超评价心功能;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半年时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择期PCI治疗组NT-proBNP水平较未行PCI治疗组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45天、半年后的超声心动图比较心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发频发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差异不明显。结论 AMI患者择期PCI后NT-proBNP水平有显著下降趋势,且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患者心功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276-279
目的比较择期PCI与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择期组与急诊组,各200例。择期组采用择期PCI治疗,急诊组于就诊当日行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指标变化、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DD及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择期组治疗后3个月LVESD及LVEDD高于急诊组,LVEF低于急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择期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急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择期PCI与急诊PCI均可改善AMI患者心脏功能,急诊PCI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心肌功能恢复优于择期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