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衰老微环境曾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机制,但随着对衰老研究的不断深入,衰老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变化也可发挥负面效应,并从细胞代谢、组织架构、免疫、基质稳态等多方面产生促癌作用。中医阴阳理论与肿瘤衰老微环境有高度的契合性,从阴阳的互根互用、对立制约、消长转化与平衡等多角度探讨衰老细胞及衰老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期为中医阴阳理论解释肿瘤衰老微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是我国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治疗肿瘤的主要优势在于改善机体的内环境,重塑肿瘤相关微环境。该作用特点与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研究以肿瘤微环境为治疗新靶标的研究策略不谋而合。本文介绍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和作用,并从重塑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细胞和增强肿瘤免疫应答两方面介绍了中医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双向性和多靶点机制,为中医药抗肿瘤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细胞、基质细胞(包括免疫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外基质及各种分泌因子组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转归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对肿瘤微环境的干预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主要涉及中医药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主要的免疫细胞,是一类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特殊的巨噬细胞群体,与传统巨噬细胞不同,研究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不仅失去了抗肿瘤活性,反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针对中医药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对中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主要概述了中医药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抗肿瘤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9):1222-1224
目的:运用传统的中医阴阳理论来阐述肿瘤微环境与免疫系统的动态关系。方法:运用中医阴阳理论阐释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阐明免疫系统在肿瘤微环境中起到的动态变化作用。结果:运用阴阳理论不仅可以阐述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动态关系,而且还可以指导应用中医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肿瘤微环境异常是引发肿瘤恶化、转移的根本原因,其所造成的酸性环境、缺氧等因素严重影响肿瘤的常规治疗及放化疗疗效。中医药抗肿瘤的显著特点在于通过多靶点效应对肿瘤组织微环境进行调节。文章从肿瘤微环境的视角,分析中医药的多靶点治疗效应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思路、方法,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尧  钱文慧  陆茵  郑仕中  王爱云  王颖钰 《中医杂志》2011,22(21):1801-1804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演进过程可看成一个内环境诸多平衡被打破、阴阳交替的恶性循环,可以通过改善体内紊乱的微环境,对肿瘤进行治疗。中医药抗肿瘤的疗效已被广泛认可,但其科学内涵不甚明了,因此,从肿瘤微环境的视角,分析中医常用的三种治则治法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干预的具体机制,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小力  刘芹  刘宝瑞   《陕西中医》2021,(11):1640-1643
重楼是清热解毒的传统中药,临床广泛运用于抗肿瘤、抗菌、止血等领域,重楼皂苷是重楼最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目前重楼皂苷的抗肿瘤效果缺乏系统总结,现从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认识入手,综合重楼皂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现代医学研究,阐述了重楼皂苷通过内质网应激、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起到直接抗肿瘤作用。此外,进一步归纳重楼皂苷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等方面发挥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的机制,包括提高免疫细胞反应性、调节细胞因子和肿瘤血管生成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等,从中医角度对肿瘤微环境抑制机制进行解读,以期为该中药单体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倩  陈子怡  贺雨婷  裘生梁 《新中医》2022,54(19):171-176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肿瘤微环境是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重要场所,与胃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存在紧密关联。该文系统综述了肿瘤微环境与胃癌细胞增殖的相互作用、中医对胃癌肿瘤微环境的认识及中医药干预作用机制。阐述了扶正解毒类中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减少能量供应、改善营养代谢,调节炎性环境、逆转免疫抑制等途径调控肿瘤微环境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防治胃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医药科技进步,肝癌临床治疗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对于晚期肝癌患者亟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中医药作为我国特色优势疗法,其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等特点,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发挥一定作用。该文旨在通过文献研究以阐明中医药祛邪法在肝癌治疗中的起效机制。中医认为肝癌病因病机以正气不足,痰瘀毒等邪气内盛为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法,历代医者也普遍认为肿瘤细胞本身为“邪气”,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为“正气”,在治疗恶性肿瘤、调节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时常提倡以扶正为主,达到“养正则积自除”之目的。而随着肿瘤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知识的不断更新,也认识到肿瘤的免疫微环境中亦存在“正气”与“邪气”,如其中抑制肿瘤生长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可归属于具有中医属性的“正气”,相反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免疫细胞和因子,可划分为“邪气”,同时通过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也证明了以“活血化痰解毒”为代表的祛邪法在治疗肝癌中,既可以打击肿瘤细胞,又可以调节肝癌免疫微环境中的“正气”和“邪气”,达到相对的阴阳平衡。基于此,该文通过从中医理论和西医相关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药祛邪法治疗恶性肿瘤提供理论支持,并为中医药抗肿瘤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0.
抑制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是重要的免疫负调节因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是我国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中医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PD-1/PD-L1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多系统、多靶点、多环节、整体性等特点,为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理论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白月琴  刘宇  赵晓珍 《陕西中医》2016,(10):1438-1439
目的:探讨基于微环境认识中医药抗肿瘤转移的机制研究进展。方法:从中医药抑制微环境内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微环境内肿瘤血管生成和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微环境的抗肿瘤免疫等角度来探讨抗转移的相关机制。结论: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典型特征。对转移机制的认识是攻克转移难题的重中之重。肿瘤微环境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中医药在抗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优势突出。现就目前中医药基于微环境抗肿瘤转移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微调阴阳平衡和稳定微环境治疗晚期肿瘤的深入探讨,理清治疗晚期癌症方面的新思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而使中医药治疗晚期癌症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值得同道研究。1微调阴阳平衡 1.1癌症的肿瘤来源于宿主的自身细胞,是人体受到某些不良因素刺激后,细胞内部环境调节失变和信息传导失误,错乱的结果,使癌症患者肿瘤细胞内环境处在不平衡状态,表现为脏腑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3.
肿瘤炎症微环境由炎症细胞、肿瘤细胞以及各种基质细胞伴随大量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浸润等共同构成,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血管生成及放化疗抵抗起到作用。具有邪热内蕴、痰饮停滞、瘀血阻滞、正气亏虚等病机特征,是微观层面的中医证候表现。基于炎症微环境异常,中医辨证论治提出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的肿瘤治则治法,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方面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4.
肝脏作为结直肠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靶器官,其发生转移受到人体自身免疫力和肿瘤微环境等多因素调控的影响。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体,结直肠癌来源的外泌体含有的miRNA与癌基因参与肿瘤的复发、转移。中医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原因不外乎“正虚”与“邪实”。中医药具有整体性、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通过调节外泌体调控细胞间通信并影响肿瘤微环境,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一方面通过“扶正健脾固本”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肿瘤抑制微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调气祛瘀解毒”改善肿瘤炎症微环境,使癌毒无法存活。  相似文献   

15.
肿瘤的诊疗手段不断提高,但是癌症的死亡率仍然是居高不下,目前学术界已意识到现有治疗思路的不足,逐渐将癌细胞"赶尽杀绝"的观念向与其"和平共处"转变,"带瘤生存"成为肿瘤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理念。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故调控肿瘤微环境,成为了肿瘤治疗的重要新策略。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是一群在肿瘤微环境中对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特性的异质性细胞群体,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今以肿瘤微环境中的MDSCs为作用靶点亦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又由于MDSCs细胞亚群与嗜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表型特征相似而主要可分为粒细胞样-髓源抑制性细胞(G-MDSCs)和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性细胞(M-MDSCs)两大亚型,但此2种亚型是如何区别于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不同亚型的MDSCs的功能特征又有何不一样,他们又是如何通过不同途径来累积、分化以及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中医药素来擅长调控机体微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中医复方及其活性成分能够有效抑制MDSCs的募集、扩增及活化,为中医药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MDSCs提供科学依据,但其具体通过何种途径调控何种亚型的MDSCs,目前尚缺乏较深入的机制探究。以往的文献综述的研究重点在MDSCs整体层面,该文将立足于MDSCs的具体亚型,并力求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以便在肿瘤微环境中实现更精确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6.
近年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热点之一,其中扶正中药对原发性肝癌肿瘤微环境的治理尤其发挥重要作用。综合分析扶正方药对原发性肝癌肿瘤微环境作用机制的研究,总结扶正方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主要表现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可为今后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临床实践提供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程序性死亡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正在以雷霆之势改变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路径,并使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理念从西医角度得到了完美诠释,同时为重新研究和阐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本文将结合肿瘤特异性免疫级联反应环这一肿瘤免疫核心机制,讨论中医扶正祛邪理论的现代医学内涵,并进一步结合免疫检查点、调节T细胞以及肿瘤血管新生在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为免疫治疗新时代中西医结合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方向设想,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夯实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实际应用上却面临着严重的耐药问题。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导致肿瘤化疗耐药的关键因素。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数量最多的炎症细胞群,广泛分布于上皮组织,如大肠、胃等组织的免疫环境中,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常见肿瘤疾病关系密切。TAMs分为2种表型,其中M2型TAMs为促瘤表型,通过免疫逃逸、促血管新生等方式,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全过程,促进肿瘤耐药。同时,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会增加TAMs的招募,分泌细胞因子,导致巨噬细胞向M2型过度极化,引起促肿瘤耐药的进程。化疗耐药分子机制复杂,是化疗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抗肿瘤药物耐药性方面有着安全性高、多靶点、多途径等独特优势。现研究发现,中医药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从多种途径调控TAMs,进而调节肿瘤发展,改善耐药。该文将系统梳理近些年来有关文献,从TAMs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干细胞相互作用等方式促进耐药及化疗药物对于耐药的推动作用两方面,总结TAMs化疗耐药机制,并结合中药调节TAMs的细胞因子和相关蛋白、活性、极化方向等相关机制,阐明中药有效成分在耐药干预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化疗耐药的生物学机制及其中药靶向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调控作用的相关研究文献近年来层出不穷,为反映这一专题的最新研究水平与进展,现就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主要从肿瘤微环境的概念、中医对肿瘤微环境的理解、以及中医治则治法这三方面阐述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调控作用的研究情况。研究表明,中医对肿瘤微环境调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打破了传统消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这对今后中医治疗癌症的新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肿瘤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肿瘤转移的关键始动因素。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分泌物抑制肿瘤转移、阻止肿瘤招募抑制性免疫细胞、影响特定组织部位基质组分的炎性极化。中药作用具有多靶点、微效、双向调节等特点,可通过影响肿瘤的功能基因网络,在调控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基因的组合上发挥多因微效的整合调节作用,这与以信号转导动态网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策略相契合。因此,通过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研究路径。对中药调控肿瘤转移微环境的现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