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6例<60岁住院患者,分两组:冠心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一周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别比较两组间、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间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和分析老年胸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199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CAG结果 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95)、稳定性心绞痛(SAP)组(n=63)和非冠心病组(n=41).比较三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分析ACS相关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ACS的发生与糖尿病、cIMT和颈动脉斑块相关(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MT和颈动脉斑块是老年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三组间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0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老年人群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估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国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医院以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住院的患者(41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A组)和非冠心病组(B组),A组患者再根据病变血管Gensini评分分为A1组、A2组、A3组。A组、B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尿酸(UA)水平,并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c)数值。分析A组与B组及A1、A2、A3组组间TC、TG、LDL-c、HDL-C、non-HDL-c、HCY、UA水平。进行冠心病组临床资料及血脂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Pearson的相关分析及与Gensini积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较B组TC、LDL-c、non-HDL-c、HCY、U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1、A2、A3组TC、LDL-c、non-HDL-c、HCY、UA水平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冠心病组TC、LDL-c、non-HDL-c、HCY、UA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r=0.505、0.457、0.448、0.219、0.371;P<0.01、P<0.05);冠心病组TC、non-HDL-c、HCY、UA水平与Gensini积分有独立相关性(P=0.015、0.006、0.000、0.000)。结论:non-HDL-c、HCY、UA水平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冠脉病变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68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4组:非冠状动脉 (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组62例,冠心病组106例,其中单支病变组45例,双支病变组38例,三支病变组23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及班块.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及冠心病各亚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P<0.05) ,冠心病各亚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 (P<0.05) .②颈动脉斑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60.4%) 和特异性 (88.7%) 均较高.③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均呈正相关 (P<0.05) .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均呈正相关 (P<0.05) ,以斑块积分相关性更强.结论 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密切联系,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及斑块可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中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4年5月~2006年4月心内科住院中年人221人分为三组:1组(急性心肌梗死);2组(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且非急性心肌梗死);3组(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间两两组间性别、年龄、2型糖尿病及肾功能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两两组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几何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2组>3组。结论:抚顺地区中年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是很常见的,这可能与地理因素及生活方式有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年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在辅助诊断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价值。方法:对148例疑似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造影是否阳性分为冠心病和非冠心病。对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是否检出斑块、斑块数量特点、斑块积分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非冠心病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3,P<0.00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9.6%、72.2%、88.6%;冠心病患者多发斑块较非冠心病患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多发斑块也越多,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斑块积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支与单支病变比较t'=9.816,P<0.01;双支与三支病变比较t'=2.907,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相关性良好,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间断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45-46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结构变化特点。方法:对2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结果:H型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斑块检出率、IMT与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单纯型高血压患者(P<0.05);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IMT、斑块检出率及斑块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1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CA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6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结果、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差异,分析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别为(1.25±0.19)mm∶(0.84±0.20)mm,Crouse斑块积分分别为(8.87±2.89)分、(3.86±1.44)分,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7.59±2.82)μmol/L、(6.29±2.99)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冠状动脉中度狭窄、重狭窄、闭塞三个亚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rouse斑块积分呈明显的递增趋势(P<0.05);而血清Hcy水平与CAD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Hcy检测可以作为CAD的临床诊断筛查手段,同时颈动脉超声还能预判CAD冠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共收集患者24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为依据将所有的患者分组,其中冠心病组176例,非冠心病组70例;将冠心病组患者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69例,双支病变组56例,三支病变组51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三组间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具有较高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具有较高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方法以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并将其按照有无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分为A组(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60例)、B组(未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70例)。以同期体检的1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A组与B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6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A组),70例未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B组);研究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1.8±10.9)μmol/L,对照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1.3±5.2)μmol/L,研究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1.3±12.3)μmol/L,B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5.6±6.3)μmol/L,A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呈现正相关,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对54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分析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指数与CHD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斑块与CHD患病率及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并比较他们的危险因素。结果 CHD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均较非CHD组显著增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HD患病率及冠脉Gensini积分也显著增加(P〈0.01),而CHD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危险因素基本相似。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HD有显著相关性,两者有相似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413-1414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依据颈动脉斑块积分给予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同时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叶酸片。在治疗起始、治疗后6、12、18、24个月时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B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大小。结果:1研究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治疗后6、12、18、24个月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2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明显减小(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减小更明显(P<0.01)。结论:叶酸可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叶酸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可进一步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定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84例,同期住我院耳鼻喉科排除高血压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含量,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和斑块指标。结果:高血压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与颈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呈正相关(同型半光氨酸r=0.294,胱抑素C r=0.57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可能与血压升高协同加重血管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何爽  江海强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30-1633
目的:探讨进展期脑卒中病人颈动脉斑块积分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以提高颈动脉斑块综合干预的临床认识.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02例符合进展期脑卒中病人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易损性进行评估,分析颈动脉斑块积分、易损性与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结果:102例进展期脑卒中病人共检出301个斑块,其中易损斑块257个(85.4%);颈动脉斑块平均积分为(11.24±4.56)mm;颈动脉斑块积分和空腹血浆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是斑块易损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进展期脑卒中病人颈动脉斑块与生化指标密切相关,其中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是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内皮功能-外周动脉张力测定技术(Endothelial function-peripheral arterial tonometry technique,Endo-PAT)检测反应性充血指数(RH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对冠状动脉进行Gensini积分,了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RHI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变化情况和相关性,RH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志愿纳入研究的志愿者680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RHI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Gensini积分。比较不同年龄和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不同亚组RHI、Gensini积分的变化,了解RH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各个亚组组中,与无危险因素组比较,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组RH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RHI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研究中发现,与无危险因素组比较,高血压和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非糖尿病危险因素组Gensini积分更高,代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加明显。RHI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是否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负相关(r=-0. 6762),与高血压、年龄、糖尿病、Gensini积分均负相关。结论 RH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HI降低可以作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特别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46-44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A组,130例健康体检者为B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技术检查,比对两组颈动脉各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差异情况,记录其斑块回声结果、斑块发生率及分布情况等。结果:1A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8.5%,明显高于B组的24.6%,对比差异明显(P<0.05);B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合计165枚,以颈动脉分叉处最为集中,左侧发生率为28.4%,右侧发生率为41.8%,明显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2A组颈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等部位内膜中层厚度值均明显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3A组的165枚斑块中硬斑块102枚(61.8%),软斑块63枚(38.2%),与B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高频超声技术检测可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准确率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杨欣  丁毅 《医学综述》2015,(2):239-24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颈动脉任一部位存在动脉粥样斑块,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都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能预测脑卒中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因而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邵振兴  孙金凤 《海南医学》2012,23(4):102-103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的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并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与颈动脉正常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冠脉CT血管成像(CCTA)与血管超声分析2型糖尿病(T_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颈动脉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126例CHD患者,根据有无合并T_2DM分成单纯CHD组(n=58)与T_2DM合并CHD组(n=68),所有患者均CCTA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两组冠脉病变及颈动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CTA显示,与单纯CHD组相比,T_2DM合并CHD组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比例均明显较高(P0.05);T_2DM合并CHD组主要为非钙化斑块(35.06%)及混合斑块(38.51%),单纯CHD组主要为钙化斑块(67.07%),两组斑块类型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超声斑块数、CIMT、Crouse及Gensini积分均逐渐增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超声斑块数、CIMT及Crouse积分均呈正相关(r=0.323、0.362、0.369,P0.05)。结论 T_2DM合并CHD患者的颈动脉血管超声指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其冠脉斑块类型主要为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体表劲动脉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38例被检查者均为住院接受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将颈动脉超声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根据CAG和IVUS计算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成正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