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焦旭东  吴金平  陈方满  汪和平  吴辉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172-1174,1188
目的:探讨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术后短期复发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237例肺结核伴大咯血行BAE术后1个月内复发的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复发原因,结果:237例大咯血患者中24例BAE术后短期复发;复发的原因包括非支气管动脉供血(9例)、支气管动脉再通(7例)、病变血管漏栓(3例)、原发病进展(5例)。有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或(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者复发率较高,出血量与复发原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病灶供血血管难以彻底处理及因技术原因而造成的漏栓是短期复发的主要原因,寻找多支支气管动脉及参与供血的非支气管动脉并予以多次栓塞是预防大咯血短期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结核大咯血的营养血管分布及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回顾分析46例肺结核致大咯血的患者结合胸部X平片及胸部CT结果,进行胸主动脉造影、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甲状颈干等相关血管造影,在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前了解病灶的营养血管分布情况及其造影表现。结果:46例患者DSA检查中共发现102支病理性支气管动脉或病理性非支气管动脉供血,这些病理性血管均直接或者通过侧支交通形成异常血管网参与病灶供血;其中支气管动脉58支,肋间动脉22支,胸廓内动脉6支,胸外侧动脉5支,肩胛下动脉4支,甲状颈干2支,迷走支气管动脉2支,食管固有动脉1支;上述病理的血管DSA均表现为主干不同程度增粗,其远端迂曲参与病灶供血;其中DSA表现为造影剂直接外溢的50支,造影剂外溢伴动脉一肺动脉瘘或动脉一肺静脉瘘42支,通过侧支交通形成异常血管网与出血的支气管动脉或邻近动脉相通10支。结论: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病灶营养血管分布广泛,栓塞术前全面了解病灶供血动脉情况及血管造影表现是非常必要的,可提高止血效果及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急性大咯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8例急性大咯血患者,经内科非手术治疗无效,采用介入栓塞术,行患侧支气管动脉、内乳动脉、肋间动脉、膈下动脉及对侧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28例患者中,22例 1次栓塞成功,即刻止血;咯血明显减少 5 例,1 例再次介入栓塞治疗后止血,有效率 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清晰的显示供血动脉、规范的导管操作、合理的栓塞剂选择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肺原发疾病的进展、侧枝血管的建立、开放是栓塞后复发出血的主要因素;熟悉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及侧支是介入治疗肺咯血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研究原发性肺癌供血动脉的三维影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63例行64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至少1支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清晰显示的病例,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3例(其中明确病理学证实37例,临床综合诊断6例)及正常对照20例,采用容积显示(volume ren-def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肺癌供血动脉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43例原发性肺癌中,全部肿块均可见BA供血,其中8例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所有供血BA的起源、数目、内径等三维形态学特征均得到清晰显示,其中单支供血型22例(51.2%),8例表现为供血BA主干不同程度扩张迂曲,14例表现为供血BA主干及分支均扩张迂曲,走向或走行至病灶内;多支供血型13例(30.2%),表现为2支或多支BA供血病灶,相互交通吻合形成血管网;多种动脉供血型8例(18.6%),表现为BA和肺外体循环动脉向同一病灶供血.结论 原发性肺癌以BA供血为主,可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64层螺旋CTA能安全、清晰地评价肺癌供血动脉的三维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5.
吕洋  谭玉林 《实用全科医学》2014,(12):1929-1931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在治疗大咯血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9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29例患者中包括支气管扩张11例、支气管肺癌5例、肺结核8例、肺部血管畸形2例、不明原因3例,栓塞材料采用250~710μm聚乙烯醇微粒(Polyvinyl alcohol,PVA),部分合并支气管肺循环瘘的患者同时联合使用弹簧圈进行栓塞,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栓塞后即刻止血25例,咯血量明显减少4例,介入治疗有效率为100%。通过3个月以上的随访,2例复发患者再次行栓塞治疗后未再出现咯血,复发率约为7%(2/29)。共栓塞79处参与病灶供血的责任血管,其中36处支气管动脉及43处非支气管动脉参与病灶供血的责任血管。全部病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7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胸部疼痛不适,未作特殊处理均于短期内症状消失。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肺大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且对于咯血反复发作患者进行重复栓塞治疗效果肯定,是大咯血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咯血相关血管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影像学特征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反复或大量咯血来我院行支气管动脉64层螺旋CTA扫描的患者38例,采用CTA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对咯血相关血管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大咯血常见病因:支气管扩张16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8例,炎性病变8例,肺结核6例。CTA共检出54支咯血相关动脉,供应病灶的支气管动脉均显示异常,7例伴有肺循环动脉供血,7例伴有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结论 CTA能够提供咯血相关血管的起源、走行、数目等三维影像特征,不但在介入栓塞术前的病情评估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咯血病因的鉴别诊断方面提供了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供血动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栓塞治疗的价值、血管造影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咯血的病因分析.方法:对4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分析其DSA表现,确定供血动脉,选择合适的栓塞剂行栓塞治疗并判断疗效.结果: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的DSA表现主要为供血动脉增粗、支气管动脉肺循环分流.行栓塞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咯血和动脉的异常有关.经动脉栓塞术前仔细分析DSA表现对栓塞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血管CTA造影在肺结核咯血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对178例肺结核咯血患者行TAE后,根据对患者术前肺血管CTA造影及术中DSA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观察肺结核患者中BA和NBSA引起咯血的发生率,以期在行TAE前了解咯血的责任血管分布情况。结果178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中,91例为空洞性肺结核(包括67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其中39例合并曲菌球,53例合并不同程度肺毁损,42例合并较广泛胸膜增厚粘连);51例合并不同程度结核性支气管扩张,4例曾行胸廓改型术。178例CTA造影中161例(90.3%)出现病理性BA,152例(85.4%)出现病理性NBSA。共计373支责任BA和356支责任NBSA;其中NBSA包括肋间动脉288支,胸廓内动脉43支,胸外侧动脉11支,肩胛下动脉6支;膈下动脉5支,甲状颈干2支,食管固有动脉1支,另有肺动脉(假性动脉瘤)2支;与DSA比较总符合率达82.0%。结论严重的肺纤维化合并空洞、曲菌球、胸膜增厚粘连及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可导致BA以及相应的NBSA成为咯血的责任血管,甚至肺动脉也可参与成为咯血的责任血管;CTA造影在对其行TAE前可以进行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的不同量咯血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年进行BAE治疗的40例不同程度的咯血患者,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结果:40例患者BAE术后止血总有效率为92.5%,一年内复发3例:一个月内复发1例,为漏栓异常供血责任血管;后两例均在BAE术后第6个月再次咯血,1例为肿瘤病灶发展,有新的供血动脉形成导致再次咯血;1例为支扩患者肺部炎症未得到很好控制导致前次栓塞动脉明显迂曲,增粗而再次开放。以上复发三例患者均再次行栓塞术,治疗后停止咯血且未再次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及反复发作中小量咯血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明胶海绵、弹簧圈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急性大咯血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介入血管科收治的联合使用多种栓塞材料行BAE 治疗的 59 例急性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责任血管的分布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59 例患者均成功实施 BAE,共栓塞175 支咯血责任血管,其中 143 支(81.71%)为支气管动脉供血,30 支(17.14%)为非支气管动脉体循环动脉供血,2 支(1.14%)为肺动脉供血。所有患者术后咯血均即刻停止,即刻止血率 100.00%。治疗总有效率93.22%(55/59),复发率 6.78%(4/59)。术后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及重要脏器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联合使用 PVA 颗粒、明胶海绵、弹簧圈行 BAE 治疗急性大咯血安全、高效、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动脉造影(CTA)指导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BAE)在支气管扩张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支气管扩张喀血患者20例进行BAE,记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支气管动脉、支气管动脉肺外体循环位置、数量;并记录栓塞血管情况及手术时间、曝光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即刻止血及术后72 h内咯血量,部分患者追踪随访半年以上。结果20例患者经DSA造影发现栓塞异常支气管动脉增粗或肺外体循环责任咯血血管70支(其中59支在CTA影像指导下完成),诊断、治疗支气管扩张症34个肺段,即刻止血率为90%,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 CTA的支气管动脉位置、数量等信息有助于指导BAE治疗,术前CTA检查值得临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不能有效止血及介入治疗后复发咯血的病因,从而寻找有效的治疗技术及手段.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11月期间,对13例顽固性咯血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行第二次介入治疗,对病变区支气管动脉及侧肢血管供血造影,如胸廓内外动脉、腹腔动脉、膈下动脉进行选择造影,选择性应用栓塞剂,栓塞出血动脉.结果咯血13例中支气管动脉出血再通有4例,6例栓塞了支气管动脉出血的主干道,另外2支小动脉参与病灶的血供并发出血.其他的8例再次寻找为其他异位供血动脉.随访3个月~1.5年,13例患者都未见复发.结论有效栓塞病灶血供及其他异位供血动脉,以及介入栓塞后同时治疗咯血的原发病,能提高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复发的原因,为改进咯血介入治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8月期间对15例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复发出血患者行第2次栓塞治疗,术中行支气管动脉、病变侧支血管(胸廓内动脉、胸廓外动脉、甲状颈干、膈下动脉、肋间动脉等)造影,酌情选择栓塞剂(明胶海绵、PV颗粒、钢丝圈等)栓塞病变血管。结果:15例患者中,4例因栓塞支气管动脉再通参与病变供血,2例除栓塞支气管动脉外第2、3支支气管动脉参与病灶供血,其余9例均找到其他侧支参与病灶供血。第2次栓塞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15例患者均未再发生出血。结论:完全彻底的栓塞所有参与病灶供血的血管,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咯血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咯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以DSA作对照评价其敏感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大咯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大咯血患者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血管造影,并分别在DSA下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将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0例支气管扩张或慢性炎症以及8例肺癌的咯血患者均显示有支气管动脉的异常,表现为支气管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扩张、迂曲以及远端血管网的形成,部分有肺外体循环参与供血。2例CTA阴性表现中,经DSA血管造影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动脉扩张并移位。CT支气管动脉造影和传统DSA血管造影符合率为95.8%。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显示咯血患者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其所在位置及数量等信息有助于对再次咯血的预测和指导介入治疗,其无创、方便值得临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咯血诊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研究咯血相关血管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因反复或大量咯血行胸部增强扫描的病例,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3例,支气管扩张(以下简称支扩)或慢性炎症21例,支气管肺癌合并支扩2例,肺内血管畸形2例,肺隔离症3例,采用容积显示(volume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后处理技术对咯血相关血管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肺癌、支扩及慢性炎症36例中,供应病灶的支气管动脉均显示异常,15例伴有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供应病灶的动脉共117支,其中支气管动脉占71.8%(84/117),10支存在异位起源,肺外体循环动脉占28.2%(33/117),其来源和数目与病灶所处位置、累及范围及胸膜病变密切相关;肺动静脉瘘1例,表现为瘤样扩张的血管囊及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支气管动脉畸形1例,表现为丰富的支气管动脉血管网伴多个动脉瘤形成;肺隔离症3例,表现为肺外体循环动脉异常分支供血病灶。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提供咯血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等详细数据,有效评价咯血相关血管的三维影像特征,在咯血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SBAE)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施SBAE的41例大咯血患者,均经股动脉使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寻找患侧支气管动脉主干及其他参与供血的侧支血管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明确病灶血供情况后,根据供血血管的粗细及周围情况选择不同的栓塞材料进行栓塞,并根据咯血原因进行后续治疗。结果41例患者共栓塞49支血管,栓塞的血管均呈不同程度增粗,分支增多且扩张,呈团状或丛状。栓塞治疗后,咯血治愈34例(82.3%),显效5例(12.2%),有效2例(4.9%)。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膈下动脉为大咯血责任血管的介入栓塞疗效,提高对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价值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右侧膈下动脉参与大咯血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对可能参与供血的血管均行动脉造影,对参与右肺病变的供血动脉行栓塞治疗。复习文献,分析非支气管性体动脉破裂致咯血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患者诊断为支气管动脉扩张伴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再发咯血。腹腔动脉造影示右侧膈下动脉参与供血,行右侧膈下动脉肺底支栓塞后止血成功。结论:膈下动脉参与供血是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复发的少见原因。对于病变位于下肺咯血的患者,有必要行膈下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8.
戚晓军  刘丁  姜宇东 《当代医学》2009,15(29):592-593
目的探讨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支扩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31次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28例患者中首次BAE治疗后显效20例(71.4%),有效5例(17.8%),无效3例(10.7%)。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支扩大咯血的有效方法,而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治疗更安全有效,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朱柏  杨岚  陈天君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60-61,66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5例大咯血患者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后对病变动脉用明胶海绵或PVA颗粒进行栓塞止血,当支气管动脉有脊髓分支或与肋间动脉共干时,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结果:双侧支气管动脉栓塞11例,左支气管动脉栓塞10例,右支气管动脉栓塞14例,伴肋间动脉2例,有5例次使用同轴导管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病变支插管栓塞。35例患者治愈28例,显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治愈率为8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是咯血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肺咯血支气管动脉与肺循环分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咯血支气管动脉与肺循环分流(B-P分流)的介入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19例造影证实存在B-P分 肺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进行双重栓塞等介入治疗。结果 治疗后3d内止血10例,1周内止血7例,3d后复发咯血死亡1便。结论B-P分流的存在是介入治疗后复发肺咯血的主要原因,而支气管动脉远端用明胶海棉碎块同时近端用带毛钢圈栓塞是处理B-P分流的好办法,能防止再咯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