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汪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50-151
目的通过对骨性Ⅲ类[牙合]采用面前方牵引,快速扩弓,多曲方丝弓技术,拔出下颌第三磨牙,Ⅲ类牵引等矫治技术,评价临床矫正效果.适应症的选择为正畸治疗骨性Ⅲ类[牙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骨性Ⅲ类[牙合]29例,女性19例,男性10例,年龄11~23岁,平均年龄15岁,下颌均不能后缩,其中3例骨性Ⅲ类[牙合]伴前牙开,4例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对恒牙和早期采用快速扩弓加面前方牵引,成人拔出下颌第三磨牙,对骨性Ⅲ类[牙合]半前牙开的采用多曲唇弓方丝弓矫正技术,推下颌磨牙向远中同时配合短Ⅱ类牵引解除前牙反,调整磨牙关系。结果通过上下牙齿前后的不同移动,代偿或掩饰颌骨发育异常,29例骨性Ⅲ类[牙合]患者经正畸治疗后前牙覆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中性,侧貌软组织有所改变。结论对一些轻度和中度Ⅲ类病例,采用正畸掩饰治疗,也能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绍杰  杨春敏 《河北医药》2010,32(12):1602-1603
混合牙列和早期恒牙列单侧后牙反黔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绝大多数患者伴有下颌偏斜,上下中线不齐。有学者认为早期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下颌偏斜大部分属于功能性偏斜。当扩大上颌牙弓矫治后牙反殆后,下颌功能性偏斜可得到纠正,颜面不对称程度也改善。我们采用上颌带翼[牙合]垫并配合慢速扩大上颌牙弓的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9年1月对13例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力矫治器矫治早期功能性-骨性安氏Ⅲ类错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20例替牙期功能性-骨性安氏Ⅲ类错合前牙反合患者。使用磁力矫治器进行矫治,并作头影测量分析及面型分析。结果经治患者面型改善,前牙反合解除,磨牙Ⅰ类关系,效果满意。结论磁力矫治器矫治早期功能性-骨性安氏Ⅲ类错合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患者易合作。  相似文献   

4.
傅蕾  余晶  吕海燕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5):120-123,127
目的 探讨前牵联合扩弓矫治8~11岁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正常或轻度发育过度)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年龄差异分为8~9岁组与>9~11岁组,每组24例,两组患儿均施行前牵引联合...  相似文献   

5.
段斌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0):113-113
目的 探讨固位式下前牙斜面导板配合Ⅲ类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袷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9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病例。上颌616配颊面钩带环,下颌用带有拉钩的固位式前牙斜面导板,配合Ⅲ类牵引。结果 19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均取得满意矫治效果,典型病例直观展示了矫治前后的形态改变。结论 斜面导板配合Ⅲ类牵引为矫治替牙期轻度反[牙合]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笔者对生长发育期30例Ⅲ类错颌伴上颌重度拥挤的前牙反颌病例进行不拔牙矫治,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30例安氏Ⅲ类错颌患者,年龄在11~25岁,男17例,平均年龄13.8岁,女13例,平均年龄11.5岁。1.2 临表现:30例病人均为恒牙颌期前牙反颂伴上牙颌严重拥挤,并有不同程度的前后牙弓发育不足。4例轻度骨性反颌。下颌轻度拥挤。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下颌偏斜常规用单侧Ⅲ类牵引方法治疗,时间长,疗效慢,且可引起颞颌关节紊乱等并发症。我们用上下前牙斜形牵引加单侧Ⅲ类牵引方法治疗1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体会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下颌功能性偏斜病人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2~18岁。下颌骨右偏18例,左偏13例。主观症状为颏部偏斜;磨牙为近中关系,上颌基骨均正常,下颌基骨均轻度前突,上前牙轻度唇倾,下前牙正常。8例5─115─11反牙合,6例5┼35┼3反牙合,8例3┼53┼5反牙合,7例11─511─5反牙合。设计方案为: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15例,用上下前牙斜形牵引加单侧Ⅲ类牵…  相似文献   

8.
安氏Ⅲ类(牙合)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畸形,表现为前牙反覆(牙合)和反覆盖,磨牙为Ⅲ类咬合关系.有些病例还伴单侧后牙反(牙合)或双侧后牙反(牙合),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笔者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采用双期矫治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对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影像学影响.方法 选择2007~2010年就诊的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1例,用Helkimo指数检查及头颅侧位片测量矫治前后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经单纯正畸后头颅侧位片检查显示Co-x距减少、Co-y距增大、N-S-Ar角增大(P<0.05),髁突由矫正前的前位往后移至矫正后的关节窝正中关系位.结论 运用单纯正畸治疗的方法能使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的髁状突位置后移,对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畸形,表现为前牙反覆牙合和反覆盖,磨牙为Ⅲ类咬合关系。有些病例还伴单侧后牙反牙合或双侧后牙反牙合,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笔者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采用双期矫治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7~14岁生长发育期儿童。头影测量结果为以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12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7名,平均年龄为9.2岁,ANB角为0~-4°侧面观凹面形,上下颌前牙无明显代偿者,下颌平面角正常或略小,面下1/3高度正常,其中替牙期9名,恒牙初期3名。1.2矫治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拔牙与不拔牙组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择143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病例,其中拔牙组94例,不拔牙组49例,应用PAR指数对矫治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病例矫治后各项PAR评估项目及PAR总分均比矫治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拔牙组的PAR总分差及权重PAR总分差均显著小于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矫治方法改善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组患者经正畸治疗后,牙(牙合)关系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拔牙组的牙(牙合)关系改变较大.  相似文献   

12.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由于遗传、疾病等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在功能上,容貌上和心理上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负担.临床上该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比较困难,并且矫治越晚预后越差,部分患者由于失去早期矫治时机,而在成年后不得不采用正颌外科手术矫治.因此,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早期矫治,是正畸学科临床重要内容之一.作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和FRⅢ联合应用矫治早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林晨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431-433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安氏Ⅲ类错患者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安氏Ⅲ类错的患者,其中21例采用拔牙矫治,24例采用不拔牙矫治,测量治疗前后的牙模型,分别记录牙弓前、后段的宽度,比较不同矫治方法对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上颌牙弓前段宽度均变大(P<0.05),下颌前段宽度及上下颌后段宽度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拔牙矫治不会导致牙弓宽度的减小,从而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14.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较常见且矫治难度较大的错[牙合]畸形,发病率约为5%-14%.上颌前牵引是治疗上颌发育不足所致骨性Ⅲ类反牙[牙合]的常用方法。作者从2006年1月~2009年8月对8例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前牵引治疗,取得预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卓  谢冰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1):84-85
目的 探讨带菱形分裂簧的活动扩弓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功能性下颌偏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替牙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21例,采用带菱形分裂簧的活动扩弓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6~9个月治疗,21例患者单侧牙列反颌解除,下颌偏斜明显改善.结论 带菱形分裂簧的活动扩弓矫治器是纠正替牙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乔孟笋  马红群  郭慧华  吴军 《河北医药》2007,29(9):1002-1002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随着生长发育,牙性和功能性反(牙合)均可发育成骨性反(牙合),严重影响牙、颌、面的发育,因此必须早期进行矫治,阻断错(牙合)畸形的进一步发展.我科采用固定矫治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拔除2个前磨牙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20例,拔除下颌左右各1个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应用标准方丝弓进行矫治。结果患者矫治后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磨牙呈现Ⅲ类咬关系,尖牙为Ⅰ类咬关系,并且建立了基本正常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结论拔除下颌2个前磨牙配合应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2000-2005年来本院口腔科576例错牙合患者的治疗情况。方法对576例进行固定矫治治疗的错牙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类错牙合、Ⅱ类错牙合、Ⅲ类错牙合构成比分别为29.9%、48.6%、21.5%;Ⅰ类错牙合与Ⅱ类错牙合患者拔牙与未拔牙人数(P〉0.05)无统计学意义,Ⅲ类错牙合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类错牙合、Ⅱ类错牙合拔牙与未拔牙患者在矫治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组治疗中,女性患者(63.9%)明显高于男性(36.1%),汉族接受治疗人数高于维吾尔族,Ⅰ类Ⅱ类错牙合中,拔牙与未拔牙患者在矫治时间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可为临床上评价错牙合畸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母红  李棋 《贵州医药》2008,32(9):857-857
对于骨性Ⅲ类错(牙合),大多数医生均采用前方牵引进行双期矫治[1].我院利用面罩前牵引器矫形治疗以解除反黯,然后再用固定矫治技术作后期调整,双期治疗的时间相对较长,患者往往缺乏信心,并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为使治疗顺利进行,达到理想效果,作者对此类错(牙合)的椅旁操作及护理进行了探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多曲方丝弓矫正技术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2010年收治的骨性Ⅲ类错牙 合患者36例采用多曲方丝弓矫正技术矫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6例疗程6~15个月,平均为10个月,均到理想矫治效果.前牙反颌解除,建立正常覆盖,后牙咬关系稳定,面型改善.结论 多曲方丝弓矫正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