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80例CI患者入院24h内(急性期组)和治疗2周后(恢复期组)的血清hs-CRP水平,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对照。观察不同大小梗死灶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且急性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P<0.01);大面积梗死CI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CI患者(均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hs-CRP水平越高(P均<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反映了CI患者的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用于CI患者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8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中血清Lp(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水平的变化,并选7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同时比较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脂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的Lp(a)、TC、LDL、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LDL水平比恢复期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Lp(a)与其他6项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Lp(a)在脑梗死患者发病急性期与稳定期中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反映脑梗死患者脂类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对判断脑梗死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和平  王娟娟  陈春秀 《江西医药》2014,(11):1238-1239
目的:观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检测胱抑素C(Cystain C,Cys C)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对56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与非脑、脊髓病变患者34例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0.01)。急性脑梗死组内比较,大面积梗死组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P<0.01),有意识障碍亚组的血清Cys水平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亚组(P<0.01),大面积梗死组的两亚治疗15d后的血清Cys C水平明显低于入院第1d(P<0.01)。结论血清Cys C水平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可作为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参考指标,对判断预后、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用药时间为2周,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为70%(42/60),给予患者前列地尔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空腹血糖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90%(54/60).结论 对于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给予前列地尔能够改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缓解脑梗死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同型半胱氨酸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6例,设为观察组(另梗死灶大小分为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三个亚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员的血脂、Lp-PLA2、Hcy水平。结果 (1)观察组TC、TG、LDL-C、Lp-PLA2、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亚组之间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梗死灶组与大梗死灶组Lp-PLA2、Hcy水平明显高于小梗死灶(P<0.05);(2)脑梗死急性期与TC、TG、LDL-C、Lp-PLA2、Hcy水平呈正相关(r=0.244,0.631,0.356,0.418,0.279,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38,P<0.05);对LDL-C≥3.12mmol/L、LpPLA2≥175ng/mL、Hcy≥10μmol/L与脑梗死急性期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以上三个因素均是引起脑梗死急性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Lp-PLA2、Hcy水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定期监测Lp-PLA2、Hcy水平对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脑梗死患者30例,对照组15例,在我院生化实验室检测血清CK值.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CK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CK活性增高,与梗死大小部位有关,对急性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病理时期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蛋白-1(HMGB1)表达的变化以及其与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中平均扩散峰度(MK)、径向峰度(RK)以及峰度各向异性(K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急性期组32例,亚急性期组35例,恢复期组23例,另选取28例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将其设置为健康组.比较四组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比较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恢复期组患侧及健侧的MK、RK、KA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清HMGB1与患侧MK、RK、KA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组血清HMGB1水平低于亚急性期组(P<0.001),高于恢复期组和健康组(P<0.001),亚急性期组高于恢复期组和健康组(P<0.001),恢复期组高于健康组(P<0.001);急性期组患侧MK、RK、KA值均大于亚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P<0.001),亚急性期组均大于恢复期组(P<0.001);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患侧MK、RK、KA值均大于健侧(P<0.001),恢复期组患侧RK、KA值均大于健侧(P<0.001),患侧MK值小于健侧MK值(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清HMGB1水平与患侧MK、RK、KA值呈负相关(r =-0.704、-0.796、-0.733,P<0.001),慢性期血清HMGB1水平与患侧MK、RK、KA值呈正相关(r = 0.763、0.821、0.804,P<0.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异常升高,与病程关系密切,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清HMGB1水平与患侧MK、RK、KA值呈负相关,慢性期血清HMGB1水平与患侧MK、RK、KA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FD)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E-selectin)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0例COPD患者、52例急性加重期患者、52例缓解期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CAM-1和E-selectin水平.结果 COPD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CAM-1和E-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期患者血清ICAM-1和E-electin水平明显低于急性加重期(P<0.01);缓解期ICAM-1和E-elect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AM-1、E-selectin参与了COP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梗死体积、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24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145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清NSE浓度及完成病例组入院时的颅脑MRI、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等资料。结果大梗死灶组血清NSE浓度高于中、小梗死灶组血清NSE浓度(P<0.01);病灶部位不同各组比较血清NSE浓度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高于评分低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P<0.01)。NSE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的Pearson秩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SE水平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有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转归及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 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梗死灶大小分为三组:大病灶26例,中病灶18例,小病灶1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上述90例研究对象血清S100B 蛋白浓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6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S100B 蛋白水平与NIHSS 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7天时血清S100B 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与同期NIHSS 评分均呈现正相关(r=0.724,P<0.01;r=0.337,P<0.05;r =0.657,P<0.01).结论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通过对该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可了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可对预后做出一定判断,且检测过程较为简便,患者痛苦较小,便于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39例初诊AL患者,其中27例经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AL骨髓单个核细胞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12例均为骨髓像正常的门诊患者.结果 ICAM-1和VCAM-1水平在初诊AL者明显高于CR组及对照组(P<0.01),且CR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白细胞(WBC>100×109/L)组和死亡组的ICAM-1和V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5).髓外浸润组仅ICAM-1高于非髓外浸润组(P<0.01);非淋巴细胞AL(ANLL)具有良好核型者ICAM-1水平低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 AL表达ICAM-1和VCAM-1明显增高,其检测对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取本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在入院2d内测定各组血清NT-pro-BNP水平及NIHS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按TOAST分为心源性脑梗死组(27例),非心源性脑梗死组(58例),按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32例)组、小面积梗死(53例)组.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NT-pro-BNP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源性脑梗死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NT-pro-BNP值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结论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NT-pro-BNP水平升高,梗死面积越大,血清NT-pro-BNP值越高,预后越差.血NT-pro-BNP水平不仅能预测脑梗死病变程度,而且有可能预测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13.
张莹  王世民  李效兰 《天津医药》2012,40(10):1056-1057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浓度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33例脑梗死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尿酸浓度,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尿酸浓度均明显增高(P<0.05).中重型脑梗死组与轻型脑梗死组比较,血清胆红素浓度均明显升高,尿酸降低(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清胆红素浓度均高于亚急性组和对照组(P<0.05);亚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胆红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组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急性与亚急性脑梗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红素升高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机体的应激反应,血清尿酸浓度升高能反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经颅磁刺激(TMS)干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急性期梗死灶周围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 TMS组与假刺激组大鼠各30只,于MCAO90min后R1h和12h给予2次TMS(每次200脉冲)和假刺激.检测两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及脑梗死体积.结果 MCAO/R 24h,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含量显著低于假刺激组(P<0.01),P<0.05),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高于假刺激组(P<0.01).TMS组大鼠脑梗死体积[(297.34±17.49)mm3]明显小于假刺激组[(327.27±20.87)mm3](P<0.05).结论 TMS对大鼠MCAO/R急性期具有调节梗死灶周围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减小梗死体积的作用,提示TMS对大鼠MCAO/R急性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海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62-356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内皮素(E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依达拉奉.采用ELE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ET、sICAM-1及MCP-1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ET、slCAM-1及MCP-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t=4.55、4.62、4.75、4.43、4.61、4.73,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T、ICAM-1、MCP-1水平及N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t=4.12、4.23、4.15、3.91、3.92、3.83、4.52、4.36,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t=3.72、3.63、3.53、3.72,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ET、sICAM-1及MCP-1的表达,减轻脑组织炎性反应,对脑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血脂水平以及与认知的关系.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分为左半球梗死组(n=23),右半球梗死组(n=23)、幕下梗死组(n=13);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的TC、TG、LDL-C水平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探讨血脂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其中以左侧大脑半球梗死组、幕下梗死组认知功能受损明显.观察组与对照组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球梗死组的TC、LDL-C均高于左半球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血脂水平与MMSE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下降,血脂水平无明显增高,血脂水平对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探讨Hcy在中青年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循环酶法测定13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8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Hc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24.32±5.68)、(12.58±3.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6,P<0.01).血浆Hcy水平越高,急性期脑梗死的病灶越大,两者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 =0.696,P<0.01).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是中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越高,急性期脑梗死的病灶越大;血浆Hcy水平能反映脑梗死灶的大小及病情程度;对有脑血管病倾向的中青年,血浆Hcy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或作为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N末端C型利钠肽原(NT-proCNP)水平的改变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HF患者96例和同期住院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结果 HF组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7.29、40.18,均P<0.01),有症状衰竭组与无症状衰竭组血清NT-proBNP、NT-proC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2.16、73.62,均P<0.01).心功能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血清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t=23.46、32.94、33.17、25.16、29.59、38.19,均P<0.01),Ⅲ级组、Ⅳ级组血清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组(t=21.45、24.65、30.17、31.28,均P<0.01),Ⅳ级组血清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均明显高于Ⅲ级组(t=27.39、26.91,均P<0.01).HF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NT-proCNP水平变化趋势呈正相关(r=0.502,P<0.01).结论 血清NT-proBNP、NT-proCNP与心力衰竭发病密切,对HF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和鉴别心衰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各类型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2例脑梗死病人血清TNF-α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脑梗死急性期又较恢复期明显增高(P<0.01),大小梗死组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但单梗死组与多梗死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NF-α参与了脑梗死的急性病理过程,监测TNF-α有助于临床上对脑梗死病人病情、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张慧  渠华  卞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195-2196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6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三组血清hs-CRP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9.712、13.217,均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