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体细胞因子IL-2、TNF-α水平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方法 采用HLA部分相合或全相合同胞以及HLA相合非亲缘志愿者为供体,对22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用ELISA方法检测供体和受体血清中IL-2、TNF-α水平,并比较移植后发生0-Ⅰ度aGVHD组和Ⅱ~Ⅳ度aGVHD组细胞因子水平有无差别.结果 5例患者无aGVHD发生(0度),Ⅰ度aGVHD 10例.Ⅱ~Ⅳ度aGVHD7例.发生Ⅱ~Ⅳ度aGVHD组患者(n=7)在预处理后及移植后的血清IL-2、TNF-α水平均明显较0~Ⅰ度aGVHD组患者(n=15)高(P均<0.05),预处理前两组IL-2、TNF-α水平无差别;供体动员后IL-2水平在Ⅱ~Ⅳ度aGVHD组高于0~Ⅰ度aGVHD组,TNF-α浓度两组无差别.结论 白血病患者预处理后及移植后血清中IL-2、TNF-α水平及供体动员后IL-2水平可能与aGVHD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发生Ⅱ~Ⅳ度aGVHD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脂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对62例白血病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用马利兰联合环磷酰胺作为预处理方案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其中自体HSCT组(Auto—HSCT,对照组)20例,异基因HSCT组(Allo—HSCT,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移植后50d内,每周检测1次外周血胆固醇(CH)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观察组患者在移植后50d内每周同时检测一次外周血CH、TG和血浆环孢素A(CsA)浓度,50d后改为每月同时检测1次CH、TG和CsA浓度,直至停用CsA。观察两组患者移植过程中外周血CH和TG水平的变化,并分析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H、TG水平变化和CsA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移植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CH和TG平均浓度均正常,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50d内,对照组的CH和TG平均浓度与移植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但观察组的CH和TG平均浓度较移植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CH、TG的平均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移植后的CH和TG平均水平与CsA浓度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32(P〈0.05)和0.619(P〈0.05)。结论Allo—HSCT后血脂升高的原因主要由免疫抑制剂CsA引起,这种升高是暂时性的,随着CsA剂量递减,其血脂浓度逐渐降低,临床上一般不需降血脂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血清IL-2,TNF-α,IL-4及IL-10浓度的影响,探讨HBO防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机制.方法:受鼠移植前接受高强度预处理.HBO组移植前3 d及移植后2周接受高压氧处理.2周后用ELISA法检测受鼠血清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对照组均出现aGVHD,而HBO组没有出现aGVHD.HBO组血清IL-2和TNF-α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L-4和IL-10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O可有效预防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出现aGVHD,其机制可能与HBO显著降低受鼠血清IL-2和TNF-α浓度及升高IL-4和IL-10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病因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观察分析35例HSCT患者发生HC情况,预处理方案采用BUCY(马利兰4mg/kg,4 d;环磷酰胺60mg/kg,2d)或ATG/CTX(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30mg/kg,4d;环磷酰胺50mg/kg,4d),HC预防措施包括水化,强迫利尿,碱化尿液和应用美司那。所有患者均给予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并监测移植前后血CMV-IgM水平。结果 HC发病率为28.6%,中位发病时间35d(17-70d)平均病程19.3d(17-35d).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I)和CMV感染与HC发病明显相关(aGVHD OR值=0.049,P=0.013,CMV感染OR值=0.053,P=0.015)。除常规治疗方法外,对伴Ⅱ-Ⅳ级aGVHD的HC患者加用甲基强的松龙,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 aGVHD和CMV感染是引起HC的危险因素。对常规治疗无效,且伴发aGVHD的HC患者可考虑加用抗GVHD的治疗以控制HC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处理前输注血制品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造血功能恢复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其中8例于预处理前3个月内有输注血制品史,15例未输。移植过程中常规行aGVHD防治,观察预处理前输注血制品对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造血恢复及aGVHD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预处理前输血组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1.5d(11-16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5d(11-16d);预处理前未输血组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d(11-17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d(9-35d);两组的造血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处理前输血组有75%(6/8)的患者发生aGVHD,其中Ⅰ度3例,Ⅲ度1例,超急性(hGVHD)2例;未输血组有60%(9/15)患者发生aGVHD,其中Ⅰ度3例,Ⅱ度3例,Ⅲ度2例,Ⅳ度1例;两组aGVH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生aGVHD的患者经治疗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移植前短期内输血对造血干细胞的植人及造血功能恢复未产生明显影响,但会增加aGVHD发生的可能性,对这部分患者应加强aGVHD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29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前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同时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Ⅱb、Ⅲa和CD62P表达水平的改变。2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移植患者预处理前血小板对ADP的最大聚集率为(56.73±20.38)%,和正常人的(57.66±12)%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预处理后血小板对ADP的最大聚集率降至(31.38±25.81)%,与预处理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GPⅡb、GPⅢa与CD62P在预处理后较正常组及预处理前明显升高(P〈0.05),GPⅠb变化不明显。预处理过程中血凝常规无明显改变。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会引起血小板的活化,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与血小板膜GP的改变,这可能是导致出血或血栓等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叶酸(FA)预防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中甲氨蝶呤(MTX)引起的口腔黏膜炎(OM)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白血病患者从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了白细胞抗原(HLA)同胞全相合Allo—HSCT,采用的预处理方案均为静脉用马利兰联合环磷酰胺,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方案也相同为:环孢素A2.5mg/(kg·d),静脉滴注,移植前7d开始联合吗替麦考酚酯0.25g,口服,每日2次和MTX(10mg/m^2,静脉滴注,+1d、+3d、+6d、+11d)。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观察组患者在每次MTX应用后24h,应用FA(15mg/m^2);对照纽不用FA。观察两纽患者在中性粒细胞获得临床造血前OM的发生情况及干细胞回输100d内a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中性粒细胞获得临床造血前,对照组有33例发生OM、发生率为67.3%,而观察组只有14例发生OM,发生率为25.9%,两组之间OM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回输100d内,对照组有17例出现aGVHD、发生率为34.6%,观察组有16例,发生率为30.1%.两组之间aGVH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可显著降低Allo—HSCT术中OM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aGVHD的发生,所以临床上用其来预防MTX引起的O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itor,t-PA)及其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itor inhibitor-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HUVECs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分别以6个TNF-α浓度组(0、1、10、20、50、100 ng·m L-1)处理不同时间(0、1、3、6、12、24 h),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t-PA、PAI-1抗原的表达;逆转-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PA、PAI-1基因的表达。结果:TNF-α促进PAI-1抗原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TNF-α10 ng·m L-1作用6 h时最明显(P〈0.01);TNF-α促进PAI-1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TNF-α10 ng·m L-1作用3 h时已非常明显(P〈0.01),6 h时达到高峰(P〈0.01);而TNF-α对HUVECs表达t-PA抗原、mRNA无明显影响。结论:炎症因子TNF-α可能通过上调PAI-1表达而诱发血栓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毒素水平变化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真菌感染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集我院真菌感染患者38例(感染组)和门诊健康体检查20例(对照组),对其进行内毒素、TNF-α浓度测定。结果感染组血清内毒素、TNF-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感染组治疗前内毒素、TNF-α的浓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后相应指标(P均〈0.01)。结论真菌感染时,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内毒素水平与TNF-α仅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通过监测血清内毒素及TNF-α水平可以积极的防治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和生脉注射液对腹腔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IL)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腹腔感染所致SIRS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l、3、5d体温以及白细胞计数;治疗后3、5d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结果对照组体温下降较慢,在治疗后5d降至正常,观察组在治疗后3d即降至正常。观察组白细胞下降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以及IL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降低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2.5)、(17±4.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和生脉注射液能够降低TNF-α和IL含量,阻止全身炎症反应升级,对治疗SIRS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β)、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和通络止痛胶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简称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用ELISA法测定AA大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L-1β、IL-4和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大鼠外周血中IL-1β、TNF-α显著升高(P〈0.01),IL-4显著降低(P〈0.01);通络止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空白模型组,尤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IL-4水平显著高于空白模型组,尤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结论:通络止痛胶囊可能通过对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降低促炎性的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上调抗炎性的细胞因子IL-4水平,抑制细胞因子的促炎效应,增加抗炎效应,从而减轻滑膜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患者120例,其中对照组40例,子痫前期患者80例。采用EHSA法检测分娩前、分娩后7d血清及羊水TNF—α、IL-1β水平。结果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及羊水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358,P〈0.01)。患者产后7d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较产前下降(t=1.358,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1β在子痫前期中表达异常,提示子痫前期的发病可能与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男性不育症患者各项精液动态参数及精浆中IL-1β、TNF-α的含量,探讨IL-1β、TNF-α含量与各项精液动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5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不育组,其中精子活动力正常[(a+b)≥50%]者31例,不良[(a+b)〈50%]者44例;精子活动率正常(≥60%)者35例,下降(〈60%)者40例}和22例正常生育者(生育组)进行精液动态参数测定,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精浆中IL-1β、TNF-α含量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各组间精浆IL-1β、TNF-α含量的差异及其与各精液动态参数的关系。结果(1)两组男性精液动态参数中,除精子密度、C级精子百分率、平均移动角度外,其他各项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0.01);而且不育组男性精浆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生育组(P〈0.01)。(2)精子活力正常者a%、(a+b)%均显著高于精子活力下降者(均P〈0.01),而精浆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精子活力下降者(均P〈0.05)。(3)精子活动率正常者精子活动率显著高于精子活动率下降者(p〈0.01),精浆TNF-α含量明显低于精子活力下降组(P〈0.05),而IL-1β含量并无明显差异(P〉0.05)。(4)不育症患者IL-1β含量与a%、(a+b)%以及TNF-α含量与a%、(a+b)%均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TNF-α(含量与精子活动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TNF-α(含量与精子直线速度、曲线速度以及平均路径速度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不育男性精浆中IL-1β、TNF-α含量与精子动态参数密切相关,其含量可以反映精子运动功能,可为探讨男性不育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常秀  梁金好  周筱燕 《吉林医学》2013,(33):6886-6889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TNF-α、IL-1β、NF-κB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病例(研究组)和正常早孕人工流产病例(对照组)各3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两组蜕膜组织中PR、TNF-α、IL-1β、NF-κB的表达差异,并分析TNF-α、IL-1β、NF-κB及PR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与正常人工流产蜕膜组织比较,不明原因自然流产蜕膜组织PR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1),而NF-κB、TNF-α和IL-1β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01,P=0.008,P=0.009)。相关性分析显示,不明原因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PR表达与NF-κB表达明显负相关(r=-0.508,P<0.013),而TNF-α和IL-1β的表达均与NF-κB的表达显著正相关(r=0.680,P<0.001,r=0.670,P<0.001)。结论:TNF-α、IL-1β及NF-κB表达增加和PR表达减少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有关,即PR的减少可能是导致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因素之一,可能与NF-κB的激活启动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藻氨酸(kainicacid,KA)致痫大鼠外周血炎性因子的水平与癫痫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70只。模型组以10mg/kgKA腹腔注射建立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同样处理。观察行为学变化。以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点血清TNF-α、IL-1β、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KA注射后,大鼠在3h-9h进入癫痫大发作期。与对照组相比[6h:(12.3±3.1)pg/ml,12hl(11.5±3.8)pg/ml],模型组在6h-12h促炎因子TNF—α[6h:(21.5±3.2)pg/ml,12h:(20.6±4.2)pg/ml]和IL-1β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抗炎因子IL-4只在12h时明显升高[(53.55±3.08)pg/ml,(33.26±4.16)pg/m1](P〈0.05),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参与了癫痫的发作过程,其水平与癫痫发作程度密切相关;抗炎因子IL-4和IL-10水平的变化与癫痫的发作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同给药途径对冻伤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低温乙醇和水混合浸泡法制备大鼠冻伤模型,测定模型大鼠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浸泡、口服加浸泡3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部分免疫细胞因子和血栓戊烷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的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TNF-β)、TXB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6-keto-PGF1α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著降低IL-6的含量(P〈0.05),浸泡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血清IL-6含量无显著的降低作用(P〉0.05),两种给药方式对IL-6的影响无交互作用(P〉0.05);口服组、浸泡组TNF-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两种给药方式对TNF-β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口服、浸泡黄芪桂枝五物汤对TXB2含量无降低作用(P〉0.05),两种给药方式对TXB2的影响无交互作用(P〉0.05);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使6-keto-PGF1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浸泡黄芪桂枝五物汤对6-keto-PGF1α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两种给药方式对6-keto-PGF1α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 结论:冻伤模型大鼠存在免疫应激和血栓易形成状态,口服加浸泡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冻伤局部的改善较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冻伤大鼠免疫功能和TXB2-PGF1α失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白蛋白尿纽(DM纽)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组)39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组)33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做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DN患者纽血清中hs—CRP、IL-6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人组及DM组,且随DN的加重而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IL-6及TNF-α是2型DN的病理生理过程中重要的炎症介质,在2型DN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hs—CRP、IL-6及TNF-α有助于DN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IL-4、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IL-4、TNF-α、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12 h,治疗组IL-4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TNF-α、IL-1β水平亦较对照组降低(均P<0.01);治疗后24 h,治疗组TNF-α、IL-1β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通过对炎症因子的清除作用,为临床综合救治AOPP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D)发病与细胞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外风袭肺肝风内动型TD患儿(TD组)及24名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浆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2、IL-6和IL-1β水平。结果:TD组患儿血浆TNF-α、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D组患儿IL-6水平升高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IL-1β水平升高的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D发病与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