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泊酚两种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135例ASAⅠ~Ⅱ级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静脉全麻。IL-10、TNF-α和CRP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麻醉后4h,两组的IL-10、TNF-α和CRP均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d两组的炎症因子均有所降低,与麻醉后4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明显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硬膜外麻醉中复合静脉麻醉对合并高血压上腹部手术患者术中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合并高血压上腹部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加用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结果:麻醉开始前及硬膜外麻醉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无显著差异,复合麻醉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术中牵拉脏器时,观察组血压及心率高于对照组,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及血压低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能够减少合并高血压上腹部手术患者的术中心血管应激反应,有利于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8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以及麻醉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切皮时和拔管后的HR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在切皮时、术中45 min以及拔管后的MAP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适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62例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A组,n=31)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n=31),利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法对麻醉前、插管时、切皮时及拔管时循环功能及心率变异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处GF-α、VEGF的表达及MVD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TGF-α、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672,r=0.735,均P<0.01),TGF-α与VEGF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821,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中TGF-α、VEGF及MVD的表达水平均增高,表明TGF-α及VEGF可能引起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血管增生,三者在银屑病皮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协同促进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单纯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需要较深的麻醉才能达到手术要求,应用大剂量的镇静镇痛药或吸入较高纯度的麻醉气体,往往造成术后苏醒延误。笔者应用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不仅全麻用药量少,苏醒迅速,而且麻醉平稳,术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质量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8例,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4例。检测患者插管前、手术中、拔管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HR、MAP插管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中和拔管时A组HR和MAP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手术中HR和MAP均显著高于插管前(P<0.05或<0.01),拔管时又显著高于手术中(P<0.01),而B组HR和MAP在手术中和拔管时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而且B组术后的躁动和咽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维持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我科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上腹部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心率为(75.21±2.34)次/分,手术时间为(122.23±10.21)min,术后镇痛时间为(432.21±35.43)min;对照组麻醉后心率为(66.21±2.12)次/分,手术时间为(156.32±11.56)min,术后镇痛时间为(198.24±15.43)min,观察组在麻醉后心率、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上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恶心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对照组术后出现恶心2例,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具有镇痛效果好、应激反应小、手术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较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具体情况。方法 :选择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这次实验得出观察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麻醉清醒时间,清醒后的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不仅能降低患者的疼痛度,且用药安全性更高,病患无任何不良反应且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更有助于患者的手术顺利性。 相似文献
10.
为不断改善胸腔手术麻醉效果 ,减轻其术中、术后一系列不良反应及影响 ,我院于 1996年以来对 186例胸腔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取得良好结果。为与单纯全麻施术者对比 ,特将近期 6 0例患者分组对照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择期胸腔手术患者 6 0例 ,男性 36例 ,女性2 4例 ;年龄 34~ 72岁 ,平均 5 2 .3岁 ;体重 48~ 79kg,平均6 4.5 kg;ASA分级属 ~ 级。其中食道癌患者 2 4例 ,贲门癌患者 8例 ,肺部肿瘤 11例 ,肺大泡患者 6例 ,其他胸腔疾病患者 11例 ,手术时间 1.6~ 3.5 h,平均 2 .3h。术前常规肌注苯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纯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86例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术中采用单纯全身麻醉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心肌功能、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T0时两组患者CK-MB和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T3时观察组CK-MB和c Tn 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麻醉前、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HR和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切皮时、术中30min时观察组HR和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肺部感染和躁动。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9.30%、6.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较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肌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血浆浓度控制输注全凭静脉麻醉(TIVA)或联合硬膜外阻滞(EIVA)对上腹部手术血糖、血浆肾上腺素、血清皮质醇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TIVA组和EIVA组各20例,TIVA组通过血浆靶浓度控制输注舒芬太尼、异丙酚、雏库溴铵进行全凭静脉麻醉;EIVA组在TIVA组的基础上联合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2min(t1)、切皮后2min(t2)、腹腔探查时(t3)、切皮后1.0h(t4)及拔管后2min(t5)采血检测血浆肾上腺素、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结果t4、t5时两组血糖均高于t0(P〈0.05),TIVA组升高较EIVA组明显(P〈0.05)。EIVA组血清皮质醇浓度t3时低于t0(P〈0.05),t5回复t0水平;TIVA组则于t4和t5时高于t0(P〈0.05),且高于EIVA组(P〈0.05)。两组血浆肾上腺素均于t2低于t0(P〈0.05),t3、t4回复至t0水平;TIVA组t5时高于t0(P〈0.05);TIVA组t3和t5时高于EIVA组(P〈0.05)。结论异丙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血浆浓度控制输注静脉麻醉或联合硬膜外阻滞行上腹部手术对血浆肾上腺素和血清皮质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硬膜外阻滞时血浆肾上腺素和血清皮质醇抑制作用更明显,降低高血糖反应的程度,能明显缓解围术期的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魏成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0):10-13
目的 对比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情况。方法 10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麻醉前、术后6 h、12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心肌功能水平,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麻醉清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手术麻醉前、切皮时、术中30 min、术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12 h APTT、PT、TT均短于对照组, FIB水平低于对照组, 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 CK-MB与c TnI水平分别为(1.33±0.63)U/L与(0.19±0.11)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61±0.71)U/L与(0.37±0.12)μg/L,术后12 h CK-MB与cTnI水平分别为(1.63±0.95)U/L、(0.23±0.18)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2.58±1.08)U/L与(0.41±0.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21.01±8.2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4.52±11.20)min,苏醒期躁动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皮时、术中30 min HR、M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更为显著,对心肌功能损伤更小,可降低其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缩短麻醉清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GA)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GEA)对肺癌患者围术期机体免疫应激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完全随机分为GA组和GEA组,每组25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毕、术后1 d、术后3 d测外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麻醉后时GA组CD3、CD4、CD8、CD4/CD8分别为(46.21±6.95)%、(27.23±7.12)%、(17.34±2.36)%、(1.34±0.29)%;GEA组分别为(52.98±5.76)%、(32.56±9.60)%、(21.12±3.14)%、(1.41±0.31)%,这些指标均较麻醉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术后1 d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GEA组各指标恢复接近麻醉前水平,GA组各项指标仍低于麻醉前水平,2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A对机体免疫及细胞因子水平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刺激时所出现的神经内分泌与全身适应综合征等。心理、麻醉、手术操作等因素往往造成围手术期患者机体剧烈的应激反应。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对复杂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复杂上腹部手术患者48例分为两组,各24例,研究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注入局麻药,成功后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μG/kg,异丙酚4mg/kg和阿曲库铵0.2m/kg诱导行气管插管,用异氟醚吸入和异丙酚4mg/(kg·h)恒速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仅为单纯气管插管全麻,分别监测全麻诱导前、麻醉诱导插管后、切皮后、手术探查后、术毕拔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糖变化,观察两组全麻药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全麻药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血糖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变化不明显,拔管后升高,但升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组变化幅度小,相对较稳定。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对复杂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和血糖等影响较小,术后全麻药用量少,可获得理想的术后镇痛,为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结直肠癌手术的麻醉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和单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静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各项生命指征、出血量、输液量和手术时间、麻醉药物和维库溴铵的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皮质醇(Co)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的一般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82.3±4.5)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1±6.8)mmHg(t=13.8,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分别为(850.9±152.3)mg、(875.4±100.6)μ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 070.0±102.4)mg、(1 400.1±280.4)μg(t=11.5、12.1,均P<0.05);观察组维库溴铵用量(8.2±4.1)mg,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3)mg(t=12.3,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烦躁和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 min、4例、0例,均低于对照组的(15.2±5.2)min、18例、8例(t=13.0,χ^2=11.9、12.0,均P<0.05).观察组术后皮质醇浓度(149.4±32.8)μg/L,显著低于手术前(228.8±58.6)μg/L及对照组手术后(174.5±40.6)μg/L(t=11.7、13.0,均P<0.05);对照组手术后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48.9±11.2)ng/L,较手术前(33.8±15.0)ng/L及观察组手术后(36.4±11.8)ng/明显升高(t=12.4、14.1,均P<0.05).结论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结直肠癌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应激反应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腔逐渐狭窄、甚至完全堵塞,限制或完全中断了心肌的血液供应而引起临床上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的心肌缺血病症[1]。对冠心病患者心脏状况的估计主要在心肌的氧供与氧需的平衡情况和心脏的泵血功能。如心肌缺血现象,心脏泵血功能较差但尚未发生衰竭,示心肌氧供与氧需间的平衡处于边缘状态。麻醉原则除做好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准备外,应尽可能保持或改善心肌氧供与氧需之间的平衡。研究表明硬膜外麻醉对心脏的影响不仅有止痛作用,还有直接抗心肌缺血、抗凝做用,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2]。硬膜外麻醉即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硬膜外腔不与颅腔相通,药液不扩散到脑组织。硬膜外麻醉状态下患者处于清醒状态,通常难以承受紧张以及对手术的恐惧。硬膜外麻醉能够阻滞躯体感觉神经,是上腹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但是这种麻醉方法术中很容易引起心血管反应[3],本文探静脉麻醉中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功能和心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