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旭高以治肝而闻名,对积聚的治疗也很有特色,在《王旭高临证医案》中记载了30例治疗积聚的医案。王氏继承了《黄帝内经》《难经》等学术思想,详细地论述了积聚的病因病机,以水寒侵袭,痰凝气滞血瘀为主。在治疗上提出了具体的治则治法,或攻邪、或补中气、或攻补兼施。并对积聚不同证型的预后作出推断。王氏在积聚用药上以理气活血类药物为主,并辅以健脾温阳或清热燥湿之药加减治疗。王氏治疗积聚理法方药皆备,为现代临床治疗积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王旭高肝病论治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家王旭高为疗肝病之大家,其肝病证治特点为:以肝气、肝风、肝火立论,注重脉证,强调外感六淫、内伤情志及痰饮痴血均可致肝病,疏畅条达以治肝气,柔体济刚以熄肝风,补虚泻实以治肝火。  相似文献   

3.
4.
从王旭高医案着手 ,探讨了王氏肝病论治的渊源 ,认为王氏学本《内经》,吸收仲景及历代医家肝病论治理论 ,特别深受叶天士的影响而创肝病三纲辨治体系 ,对后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从风毒瘀热论治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春荣 《浙江中医杂志》1992,27(10):446-447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王旭高治疗咳嗽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旭高诊治咳嗽病案的分析,总结王旭高咳嗽论治的特色。结果:王旭高治疗内伤咳嗽,非常重视肺与他脏的关系,深合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旨;结论:王氏对咳嗽的治疗,既有继承又有发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医外科学包括疮疡、乳房病及肛门直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而中医外科的治疗基本遵循“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外科者,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然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其如视诸掌乎”(《外科理例》)。  相似文献   

8.
王旭高为清代著名医家,通过研究《王旭高医案》《王旭高医书六种》中有关痰证医案和论述,分析和总结了王旭高对痰证病因病机的独特认识、治疗痰证的特色治法及其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王旭高关于死证诊治的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旭高诊治死证案的分析,总结王旭高死证诊治的经验;结果:王旭高总结死证有肺绝者死、胆绝者死、脏结者死、多医误事者死数种,也有正气未脱者不致于死者;结论:王氏对死证的诊治,既有继承又有发挥,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脏毒论     
就脏毒的病名源流、临床表现、与现代疾病的对比印证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其内涵,以求对肛肠疾病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有所指导。另外,认为脏毒与克隆氏病具有互相对应性。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重视从脾胃论治肝病。通过传统理论研究,结合王旭高肝病治法、医案及相关文献,论证了其从脾胃论治肝病的学术思想是理论传承经典,立论以人为本,治验彰显临床。王旭高从脾胃论治肝病的学术思想,重视脾胃分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首次提出“消渴肾病”“消渴肾衰”中医新病名,认为消渴肾衰的核心病机是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病机关键一是毒邪,二为内生风邪,临证当审毒治风,以解毒通络,护肝益肾为治疗大法。依据南征教授基于风毒治疗消渴肾衰长期的临床实践,其治疗法则及用药经验,可总结为“凉肝息风解毒法”“镇肝息风解毒法”“养血息风解毒法”“搜风通络解毒法”“破血祛风解毒法”“益肾息风解毒法”“泄浊息风解毒法”“活血祛风解毒法”“滋阴息风解毒法”“导邪搜风解毒法”等十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沈东  熊壮  刘铁军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83-1586
刘铁军教授认为,基于"脏毒腑秽学说",肝癌应以脏毒立论.肝失条达,久病入络,毒伏脏腑是肝癌脏毒产生、发展的基础.脏毒流窜是肝癌并发症发生和肝癌转移的根本原因.临床将肝癌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血瘀、气虚血瘀、肝胆湿热、脏毒伤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阴阳俱虚等证型,以肃清毒源为治疗根本原则,施以疏泄、化瘀、通腑、扶正四法,分别予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龙胆泻肝汤合(或)茵陈蒿汤、大黄蛰虫丸、化癥散积方/一贯煎、真武汤/实脾饮、八珍汤加味治疗,大黄运用贯彻在治疗始末,体现扶正祛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赵黎 《新中医》2009,(11):119-12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功能性疾病,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与胃肠动力学、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心理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肠道感染也是本病的重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多数急性肠道感染缓解后会发生慢性、持续性的胃肠道功能异常症状,即所谓的感染后IBS,研究者通过IBS患者黏膜组织切片发现,IBS患者存在炎症反应,IBS分为腹泻型与便秘型,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今就对便秘型的治疗介绍一点个人经验。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2):378-379
清代医家王旭高论证遣方、议病用药颇善权变。观其医案,王氏治疗心系病证多从痰瘀论治,辨证明晰,施治巧妙,取效非凡。兹作者不揣浅陋,试析王氏从痰瘀论治心系病证经验如下,冀有益于临证。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是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与李东垣的阴火理论有相通之处。脾胃气虚、阴火炽盛为本病的病理基础,阴阳逆乱、气血失调为病机关键,治疗以补气升阳为主、清泻阴火为辅,兼以调和气血。  相似文献   

17.
张丽丽  白长川  阎超  王立勋 《中医杂志》2023,(10):1064-1067
介绍从“风毒伏络”论治三叉神经痛的临证体会。认为外受风毒之邪为三叉神经痛发生的主要原因,风毒伏络为本病核心病机。头面为诸阳之汇、络脉网布,位于高巅,易受风毒。风毒入络,阻滞经气,不通则痛;风毒伤卫,邪气不得清除,伏于络中,故多缠绵难愈。临床进行分期论治,发作期止痛为要,以风药祛风、血药活络、虫药攻毒,共奏祛风攻毒活络之功以缓急止痛;缓解期调本为主,固表养络、调和营卫以防邪复。  相似文献   

18.
从风毒论治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权  宋玉华 《四川中医》2007,25(10):84-85
目的:通过对比风毒清解汤与单纯西药治疗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总结从风毒论治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的经验。方法:根据风毒湿热袭肺伤脾,损伤肾络病机,自拟风毒清解汤。将16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单纯西药组,每组84例。治疗组应用风毒清解汤煎服;单纯西药组采用口服强的松、潘生丁、扑尔敏、维生素C、钙剂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96.43%,好转3.5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84.53%,好转10.71%,总有效率95.24%。皮疹消退时间治疗组14天内消退100%,对照组77.14%;肾脏损害消失时间治疗组14天内消失79.76%,28天内消失11.91%;对照组分别为40.48%和28.57%。治疗前后有关免疫指标测定,治疗组的免疫调节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毒清解汤治疗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疗效明显优于激素、脱敏等西药,从风毒立论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孙一奎在其著作《赤水玄珠》《孙氏医案》中论述了肠风的病因病机及诊治经验。孙氏认为肠风之病因病机主要为热窜血络,肠络受损;胃寒肠热,肠腑燥实;肝脾不调,外风引动。用药特点总以凉血为本,佐以清热;寒凉之中,佐以辛味;病久用温,酒制升提,并独具特色的丸剂新用,以护胃气;明辨病机,对"证"设药。这些临床经验为后世治疗肠风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指导,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一奎在其著作《赤水玄珠》《孙氏医案》中论述了肠风的病因病机及诊治经验。孙氏认为肠风之病因病机主要为热窜血络,肠络受损;胃寒肠热,肠腑燥实;肝脾不调,外风引动。用药特点总以凉血为本,佐以清热;寒凉之中,佐以辛味;病久用温,酒制升提,并独具特色的丸剂新用,以护胃气;明辨病机,对"证"设药。这些临床经验为后世治疗肠风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指导,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