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抗角蛋白单羝隆抗体对胎龄为3 ̄7个月胎儿表皮角蛋白的质和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显示:各胎龄组表皮中均可见角蛋白阳性反应颗粒,但其反应强度和分布差异较大;从胎龄3 ̄7月角蛋白的阳性反应产物有强-弱-强-弱的演变过程。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角蛋白的数量和成分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3.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表皮生长因子在昆明种小白鼠内耳发育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EGF在小鼠胚胎第13d和14d的耳蜗上皮及螺旋神经节的神经细胞中有阳性表达,但在前庭感觉器官的上皮中表达很弱。EGF在内耳间充质及内耳软骨包囊中无表达。 相似文献
4.
应用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对胎龄为3~7个月胎儿表皮角蛋白的质和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显示:各胎龄组表皮中均可见角蛋白阳性反应颗粒,但其反应强度和分布差异较大;从胎龄3~7月角蛋白的阳性反应产物有强-弱-强-弱的演变过程。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角蛋白的数量和成分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成束蛋白、细胞角蛋白1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和分析食管鳞癌组织、癌旁正常鳞状上皮及食管鳞癌细胞系中成束蛋白(fascin)和细胞角蛋白14(CK14)的表达情况,探讨这两种细胞骨架蛋白及相关蛋白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及在食管鳞癌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116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构建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鳞状上皮中成束蛋白、CK1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关关系。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12种食管鳞癌细胞系中成束蛋白、CK1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生长和侵袭特点的关系。结果成束蛋白和CK14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阴性(基底细胞除外),在食管鳞癌组织明显上调,阳性率分别为79.3%和67.0%,两者联合阳性率高达86,2%。成束蛋白和CK14在高、中分化鳞癌中表达更高(成束蛋白在高、中、低分化鳞癌阳性率为87.1%、83.9%、62.1%,P=0.054;CK14在高、中、低分化鳞癌阳性率为87.1%、76.4%、27.6%,P〈0.01)。两种蛋白表达与预后无明显关系(P=0.8980和P=0,2610)。两种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87,P〈0.01)。成束蛋白在绝大多数细胞系高表达,仅在生长和侵袭能力弱的TE12细胞系中无表达,而CK14仅在KYSE180细胞系中表达。结论 成束蛋白、CK14在食管鳞癌普遍表达上调,可能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应用还有望成为食管鳞癌诊断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关于正常组织发育、炎症发展以及肿瘤生成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1,2]。有人通过分析胎儿组织发育过程来探讨组织化生或肿瘤发生的机理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本研究用细胞角蛋白7(CK7)和癌胚抗原 (CEA)分别对胎儿胃、正常成人胃进行检测 ,以探讨胎儿胃的发育规律 ,为进一步研究成人胃的化生和肿瘤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1.1组织材料6例胎儿胃标本取自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的流产死胎 ,孕龄分别为12、13、14、15、17、39周。2例成人胃标本被用作对照 (取自因胃肠道肿瘤手术中一并切除的正常胃组… 相似文献
7.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培养表皮角朊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选择培养表皮角朊细胞时添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 EGF)及小牛血清的最适浓度。方法 :添加不同浓度的 EGF及小牛血清 ,测定 3 H- Td R掺入量。结果 :添加 2 0μg· L-1EGF时3 H- Td R掺入量明显高于添加 5和 1 0 μg·L-1EGF时。结论 :2 0 μg·L-1EGF、2 0 %小牛血清为培养表皮角朊细胞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胚胎睾丸组织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睾丸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法学法检测bFGF在不同胎龄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bFGF在胎儿睾丸Leydig细胞、生殖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以12~20周为表达高峰,以后随着胎龄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P<0.01),24周后很少有阳性表达。结论 bFGF在胚胎睾丸发生、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明其在睾丸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了解人胎儿消化系统生长抑素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系统测定了15例胎儿消化系统各组织中的SS浓度。在人胚胎胃肠胰组织中均有不同浓度的SS存在,SS在消化系统出现的时间均早于16周,22周后呈典型成人型分布,SS含量以胰腺最高,依次为十二指肠,胃,食管,回肠,结肠,胆囊含量较低,与前者比较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胎阑尾内淋巴组织的发生以及T、B细胞的发育.方法 经孕妇本人知情同意收集人胎阑尾26例,HE染色观察微细结构,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S-P法染色显示T、B细胞,用BioMiaspro图像分析软件进行计数.结果 HE染色:9周胎儿阑尾管壁4层结构尚未分化形成,上皮为复层柱状,间充质内有单个淋巴细胞散在分布;ll周上皮内偶见单个淋巴细胞浸润,间充质内淋巴细胞较前略多;13~15周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初级淋巴小结雏形形成;16~20周管壁内初级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明显;21~28周淋巴小结初级数量增多,尤以28周明显.免疫组化染色:9周间充质内出现少量IgM阳性细胞;11周出现CD3阳性细胞;15周IgM阳性反应细胞聚集开始形成淋巴小结,小结内CD3阳件反应细胞数量少;随胎龄增加,淋巴小结数量增多,IgM阳性反应细胞和CD3阳性反应细胞数量也逐渐增多(P<0.01,P<0.05).结论 人胎阑尾淋巴组织发生的过程中,9周即有B细胞迁入,而T细胞在11周迁入,B细胞的发育早于T细胞.随胎龄增加,T、B细胞数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4.
15.
组胺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胺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蓝染色法检测组胺对HKC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细胞DNA梯度降解法检测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光探针技术检测HKC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C分化标志物角蛋白10(K10)及内披蛋白表达.结果高浓度组胺抑制HKC生长,以10^-4 mol/L抑制率最大(细胞存活率65.6%);低浓度组胺则促进HKC生长,以10^-8mol/L作用显著(细胞存活率130.7%).10^-4mol/L组胺致HKCG0/G1期比例增高30.97%,S期比例减少73.81%,抑制G1/S期转换,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18.64%明显高于对照组(5.60%,P<0.05).10^-4mol/L组胺使HKC[Ca^2+]i上升58.9%,H2组胺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则使[Ca^2+]i下降24.5%.10^-4mol/L组胺下调HKC K10及内披蛋白表达,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浓度组胺阻抑HKC细胞周期进程、诱导[Ca^2+]i增加及其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可能是使HKC体外生长受抑的部分机制.在生理条件下,组胺可能具有调节表皮组织更新的作用;在炎症、损伤等病理条件下,大量的组胺可能抑制表皮的再生和KC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鼠新生和幼年期的皮肤和毛囊中角蛋白14的mRNA的分布和含量的变化。方法 生后第1至49天Wistar大鼠分为32组,测定毛发周期,并用放射标记的原位杂交方法(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对皮肤和毛囊石蜡切片上角蛋白14mRNA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大鼠的第1毛发周期明显短于第2周期,和小鼠同期相比也有差别;角蛋白14mRNA主要见于表皮基底/基上层和毛囊上部外根鞘等部位的角质形成细胞及皮脂腺细胞等,其他区域及细胞无角蛋白14mRNA阳性信号检见。结论 大鼠新生和幼年期皮肤和毛囊中角蛋白14mRNA的表达与在成人和人胚胎皮肤中的规律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中,PAI-3/PCI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方法,检测高CA2 浓度作用下,培养的人分化表皮KC及KC提取物角质壳中PAI-3的表达变化。结果高CA2 浓度下培养24H后,分化标记物K10弱阳性表达,PAI-3呈阳性表达;培养48H后,K10强阳性表达,而PAI-3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加,72H后,表达开始降低,在低CA2 浓度下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核膜周围而高CA2 浓度下主要位于细胞质,同时,PAI-3存在终末分化KCS角质壳中。结论人表皮KC分化过程中,PAI-3的表达随着分化的增加而增加,PAI-3存在终末分化KCS角质壳蛋白中,表明PAI-3参与KC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谱.方法 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和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NHEK),采用分散酶分离表皮.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10种Toll样受体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aCaT细胞和NHEK表面Toll样受体2和4蛋白的表达.结果 HaCaT细胞、NHEK以及分离的表皮均有全部10种Toll样受体mRNA表达,其表达强弱各不相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aCaT细胞和NHEK表面有Toll样受体4蛋白的表达,而Toll样受体2无明显表达.结论 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有Toll样受体1~10 mRNA的组成性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组胺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蓝染色法检测组胺对HKC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细胞DNA梯度降解法检测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光探针技术检测HKC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C分化标志物角蛋白10(K10)及内披蛋白表达。结果 高浓度组胺抑制HKC生长,以10-4mol/L抑制率最大(细胞存活率65.6%);低浓度组胺则促进HKC生长,以10-8mol/L作用显著(细胞存活率130.7%)。10-4mol/L组胺致HKCG0/G1期比例增高30.97%,S期比例减少73.81%,抑制G1/S期转换,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18.64%明显高于对照组(5.60%,P<0.05)。10-4mol/L组胺使HKC[Ca2+]i上升58.9%,H2组胺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则使[Ca2+]i下降24.5%。10-4mol/L组胺下调HKCK10及内披蛋白表达,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浓度组胺阻抑HKC细胞周期进程、诱导[Ca2+]i增加及其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可能是使HKC体外生长受抑的部分机制。在生理条件下,组胺可能具有调节表皮组织更新的作用;在炎症、损伤等病理条件下,大量的组胺可能抑制表皮的再生和KC的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定量研究人胎儿主泪腺发育过程;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对人胎儿主泪腺发育过程中,腺体成分和间质成分、分泌细胞及其所含PAS颗粒进行定量动态观察;结果:人胎儿主泪腺发育过程中细胞成分及功能均有定量改变;结论:此方法可以广泛用于定量研究眼组织的胚胎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