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以说,我们是读着先生的书步入杏林殿堂的!从中医自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到国家规划教材,先生一直是中医学这方面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尤其到后来中医学科分类逐步规范,中医诊断学科独立,先生便成了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了,学问做得越来越深,学术影响也越来越大,自然,我也就很想师从先生了!1992年我有幸考上了先生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从此,也随着先生的言传身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学术研究、思想观念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不断的进步.从1995年7月毕业留校,到1998年应省委组织部选调去张家界市任职锻炼,在全新的工作岗位上常常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困难,正是因为有先生的不断教诲和鼓励,才能坚持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2.
陈立夫关于中医的一封信 1989年3月28日,台北市中医师公会访问团抵达北京,带来陈立夫先生关于中医问题的一封信,谈他对中医的一些看法.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3.
韦玉英教授治疗眼底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玉英教授出生中医眼科世家,自幼随父韦文贵先生习医.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达50余年,勤奋耕耘,治验丰厚.现将其诊治眼底病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筑民、辛维莉二位先生合著的《中医古籍训诂概论》,出版于1994年,是对钱超尘先生《内经语言研究》《中医古籍训诂研究》的继承和发展,突出表现在:阐明了学习训诂学与学习中医学的关系;丰富了训诂学的研究材料和训诂内容;拓展了中医训诂的方法;阐述了中医训诂的理论基础;概述了中医古籍训诂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本书对以后的中...  相似文献   

5.
洛克菲勒与中医的缘分 在中国,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大概是名声最大的医院了,说起来,它的发展还与中医有着一段不解之缘.牵动这段缘分的竞是大名鼎鼎的美国财阀老洛克菲勒.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在《投奔中医记》中记载了老洛克菲勒与中医结缘,以及由此接办协和医院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我已不知多少次习读过姚老这篇文稿(原稿题名为:中医之自我检讨与切实改进计划),每一次习读过后,先生对中医命运的透彻思索,总令学生有心肺震荡之感。先生对发展中医的严谨要求,总激起自己对工作和学习的深切反省,先生在文章中对中医几个基本论题的真知灼见,更值得我们中医后辈  相似文献   

7.
李培生先生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和伤寒学家,为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的研究和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医训诂学是普通训诂学的一个分支,是利用传统小学即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研究中医古籍语言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虽历史悠久,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指导,因此难免有一定欠缺.钱超尘先生秉承传统小学良好师承,将普通训诂学引进到中医界,有力推动了中医训诂学及中医古籍的整理研究.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全面阐述中医古籍训诂学的理论;运用文字音韵训诂考据之法,解决中医古籍疑难问题;开创中医古籍训诂史的研究;致力中医训诂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记忆中,老一代中医先生大多都是辩证认真,诊治稳重,作风朴实,举止儒雅,言谈斯文,将医术看作仁术,拥有一派贤者风范和仙人气质的.身心痛苦的病人走近中医,有一种安全温馨的感觉.能  相似文献   

10.
家父孟琳升先生,从事中医近半个世纪,学验俱丰,著述众多,是终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中医专家之一.先生对祖国医学极具浓厚兴趣和深厚感情.临床诊治殊有奇验.本文谨就胞痹性淋浊病的论治举例,以示先生学术之一斑.泌尿系感染(炎症)、结石,颇与中医胞痹、五淋、浊证等相类,不少男性病者,尤其是慢性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肥大、增生)等,其诊治又散见于尿血、癃闭、腰痛、遗精、早泄、阳痿、虚劳等疾病中.然而,它们又统以胞(膀胱)胀(痛)、淋涩、尿浊为特点,家父孟琳升先生将其命名为"胞痹性淋浊病".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专家:您好! 2012年是哈荔田先生(1912—1989年)、何世英先生(1912—1990年)和郭霭春先生(1912—2001年)诞辰100周年,他们为中医教育和中医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贡献一生。为了纪念已逝去的先贤,值此百年之际,我校准备召开纪念会议,寄托哀思,传承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承淡安先生是近现代著名中医针灸学家、教育家,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这些留存后世的著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先生毕生学术贡献的凝结。其一生著作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共有11部,据考《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未载的著作尚有15部,其中译著5部。笔者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先生对经络腧穴学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施今墨先生(1881-1969)浙江肖山人,十三岁从其舅父南阳名中医李可亭先生学医,弱冠入京师法政学堂,接受革命思想,追随黄兴先生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事业,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先生目睹当时情况,深感宦海之无聊,遂专门业医,不久名声大噪,誉满京门。1932年投资创办华北国医学院,培养中医人才。解放后,曾任协和医院、邮电医院、儿童医院及北京医院等中医顾问,被推选为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迫害,于1969年逝世。施今墨先生的学术思想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中医文献专家马继兴研究员从事中医古代文献研究近60年,在这一领域作出许多开拓性工作,其科研成果受到中医界高度关注.本人跟随马继兴研究员学习工作20余年,2003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确定为马继兴研究员学术继承人,正式拜师学习.先生多年指教,深受教益,本文试图探讨其学术研究主要成就,以供今日古代中医文献研究之鉴识.  相似文献   

15.
从一柄纨扇上的三首诗,反映出老一辈中医教育家程门雪先生的学术风范和思想品格,以及何时希先生尊师重道,继承中医层黄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罗元恺先生的教师观、人才观、教学观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是他终身探索并实践中医教育规律、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人生总结;是他理性认识高等中医教育发展趋势的人生智慧。罗元恺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对我国高等中医教育发展的历史贡献及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研读李照国先生提出的中医术语翻译的自然性、简洁性、民族性、回译性、规定性五大原则,尝试对其进行补充,增加准确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习惯性原则和学术性原则四方面,使之更好地为中医英译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张继泽(1927-),为江苏省名老中医,出身于中医世家,师承其父孟河派传人、全国脾胃病名医张泽生教授。先生精研中医脾胃病,形成了独到的用药经验。笔者有幸随先生临诊,受益匪浅,今不揣愚拙,将先生用药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年逾八旬的老人王大文先生,带着手写书稿《中医痘科诊疗》登门造访,嘱我为其新作写序,我收下书稿,并与其攀谈有关水痘的中医辨治,现实录如下,问 先生为我地王氏痘麻科第三代传入,接替父亲临床应诊已60余年,想必对水痘一定有极丰富的经验,请先生谈谈中医对水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尹璐 《中国医学创新》2006,3(12):228-229
尹铁汉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内科及妇科疑难杂症.笔者侍诊师侧,多蒙教诲,现将先生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