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护理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氩离子凝固术(APC)为一种新型可控制的非接触性经内镜电凝固技术.APC装置是由一个高频电能发生器,一个氩气源及探头,一根远端陶瓷管口内装内钨丝电极的可屈式纤维teflon管组成 ,此管可以通过内镜的钳道,氩气通过离子化传导由钨丝电极产生的高频电能,继而能量被传导至组织产生凝固效应,从而引起止血和破坏有关组织等治疗作用[1].  相似文献   

2.
蒋慧  沈锐  许斌 《上海护理》2004,4(5):35-36
目前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主要通过内镜下物理能量来切除。常用的方法有内镜下热探头(HP)、圈套器治疗等。德国在1997年首次将氩离子凝光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技术引入内镜治疗,APC装置包括1个高频电能发生器,1个氩气源及探头,1根远端陶瓷管口内装有钨丝电极的可屈式纤维Tefion管,此管可以通过内镜的钳道,其中的氩气通过离子化传导由钨丝电极产生的高频电能,继而能量被传导至组织而产生凝固效应。我院从2000年起应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3.
氩气是一种性能稳定、无毒无味、对人体无害的惰性气体,它在高频高压作用下,被电离成氩离子,这种氩离子具有极好的导电性,可连续传递电流。通过这一特点将氩离子引用于医学创伤手术中。氩离子凝固术(APC),它是一种非接触性电凝技术,在手术中可降低创面温度,减少损伤组织的氧化、炭化(冒烟、焦痂),使病变表面出现泛白、泛黄甚至黝黑样变(防止复发及创面被消化液侵蚀)。该方法通过氩离子流将高频电流的能量传导到目标组织表面从而实现凝固坏死的作用。其设备一般包括氩气源、氩气流量计、单极高频电流发生器、传送管道及踩踏式开关。电凝的深度取决于电流的功率、氩气流量、持续时间和探头与目标组织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氩气刀电极板致局部神经麻痹的分析及预防毕玲玲,张曾菊氩气束凝血综合电刀是近几年外科领域中的一种新型手术仪器。它利用纯氩气作为传导高频电能在损伤组织最少的前提下实现快速止血的作用,特别是对大面积弥漫性渗血的止血更显示出它特有的效果。氩气刀电极板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在气道腔内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氩等离子体凝固是一种新型的高频电刀.带有探头的电极电离氩气形成氩等离子体,在探头和组织之间形成非接触式电流,通过非接触式热凝切技术.有效的使病变组织失活并干燥.可成功地对气道内良、恶性病变进行切除或消融,具有高效的止血效应.烧灼深度在3 mm以内,一般不会引起气管壁穿孔,正确操作时,很少出现并发症.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气管镜的腔内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可成为气道内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凝固方法,其能量经电离的氩气传送至靶组织,使组织表面有效凝固,从而起到止血和破坏有关组织的作用.我院2006年2月-2007年9月应用内镜下APC治疗消化道息肉98例226枚,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简称氩气刀,是一种非接触的热凝固组织的方法.APC对管腔内出血、管腔内良恶性疾病及其所引起的管腔狭窄有较好的疗效.国内,氩气刀首先被用于消化内镜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8.
应用氩气凝血综合电刀在肝脏手术中的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氩气凝血综合电刀在肝脏手术中的配合潘彩青氩气凝血综合电刀是一台由电脑控制的高精密仪器,它采用固体电路和高频能量安全回路传导设计,将普通电刀的特性与“氩气凝血器”融为一体,能用一束电离的氩气流作为媒介,对组织细胞表面进行高频能量传导,从而达到电凝效...  相似文献   

9.
氩气刀又称氩离子凝固(简称APC),是一种高频电流对氩气流电离,以非接触方式达到组织凝固的方法[1].我院呼吸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应用氩气刀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肉芽组织增生患者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 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经病理学证实的消化道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24例息肉患者,其中19例为广基、扁平息肉,经内镜氩气刀治疗均治愈,另有5例为有蒂息肉,经高频电圈套治疗配合氩气刀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佳,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对广基、扁平息肉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频电刀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机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机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外科常用高频电刀是由主机、电刀刀柄及其连线、患者极板(电刀负极板)、极板连线这一完整的电路来切割和凝固组织,在大多数应用中,电流通过有效导线和电极穿过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APC联合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56例息肉直径<4mm者,采用APC 1次性治疗消除;36例息肉直径>4mm者,根据不同形态及有无蒂采用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高频电切除术,对残端有渗血或息肉残留者再用APC处理,效果满意,且无不良反应。结论:APC治疗结、直息肉患者痛苦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56-1857
研究内镜下氩气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临床疗效。非选择性的抽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胃肠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入院后,观察组患者给予氩气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高频电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氩气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陆玮  沈骏  吴云林  诸琦 《护理研究》2005,19(2):250-251
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非接触性的内镜下热凝固技术。自1991年德国的Farin等首次将其用于内镜治疗以来,近10余年的临床实践证实,APC技术用于消化系疾病的治疗,具有令人满意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因此,APC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有鉴于国内外对此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故本文尝试从APC的治疗过程、术中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活检钳高频电切术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结肠息肉患者18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90例行热活检钳高频电切术为对照组,90例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愈率、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治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平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88%)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息肉采取APC或热活检钳高频电切术治疗均具较高疗效,APC术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120例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补充血容量,监护生命体征,给予药物止血,另外对照组给予消化内镜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氩气凝固术(AP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预后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初次止血率(98.33%)高于对照组(86.67%),再次出血率及1个月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少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氩气凝固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可准确定位出血部位,明确出血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在成熟型疣状胃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35例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行APC治疗,氩气流量设定为2L/min,功率40~60W,灼除所有疣状病灶。术后给予奥美拉唑治疗。1个月后随访及胃镜复查。结果35例共146枚成熟型疣状胃炎病灶经APC治疗灼除,治疗次数根据病灶大小决定,平均每枚病灶治疗时间为3.9s(2 ̄6s)。所有患者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发现31例患者(88.6%)临床症状消失,内镜显示隆起病灶平伏,黏膜炎症明显改善。4例(11.4%)黏膜炎症改善,但仍有消化道症状。结论内镜下APC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氩气电刀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及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手术由于缺乏特殊的止血方法 ,往往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氩气凝血综合电刀采用固体电路和高频能量安全回路传导设计 ,将普通电刀的特性与“氩气凝血器”融为一体 ,具有氩气覆盖的高频电切割 ,高频增强的高频凝血和氩气电弧束喷射凝血功能。能用一束电离的氩气流作为媒介 ,对组织细胞表面进行高频能量传导 ,从而达到凝血效果 ,具有损伤小、止血性能好、安全、并发症少等特点 [1],已广泛应用于肝脏手术中。我院自1997年1月起应用氩气刀对10例肝脏肿瘤病人作肝叶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氩气电刀行肝叶切除术时的护理配合作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大小及分布特点,探讨色素结肠镜对结肠良性息肉的诊断及氩离子体凝固术(APC)、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钛夹术治疗良性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该院消化科住院行内镜及病理诊断为良性结肠息肉且行治疗的175例患者资料。结果通过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检查,结肠良性息肉以单发性息肉为多;结肠在多部位有多发息肉类型为多;左半结肠中的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数较多且息肉直径较小,右半结肠中的升结肠息肉较少且直径较大,色素内镜有助于微小息肉和小息肉的诊断,染色检查提高了结肠多发息肉的检出率。结论色素内镜可以提高息肉检出率,尤其是多发息肉检出率,减少漏诊率,有助于良性息肉的鉴别诊断;依据结肠单发和多发息肉结合息肉大小选择APC、高频电凝电切术或者EMR其中一种内镜治疗或联合2种内镜治疗方法,疗效明确、手术安全,以APC息肉切除术最常用。  相似文献   

20.
王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4):435-436,438
目的通过对30例不同部位的消化道息肉的内镜下氩等离子体凝固器(APC)与智能电刀联合治疗结果的回顾分析,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8月-2004年6月对30例内镜检查病人所发现的消化道息肉样病变予以内镜下APC与智能电刀联合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该组中直径小于5mm的无蒂息肉18枚均以APC凝固1次清除,无出血及穿孔;直径为5mm或大于5mm的亚蒂和有蒂息肉均经圈套器切除后再用APC处理残断,共19枚,效果满意,安全可靠。仅1例出现无症状的局部黏膜下气肿,未做处理,自愈。结论APC与智能电刀联合应用处理各种消化道息肉样病变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