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是标准的治疗方式.准确评价前列腺癌的扩散及淋巴结转移,给予最佳的放疗剂量及准确定义靶区体积是放射治疗的关键所在. 形态学手段如CT及MR对前列腺癌累及范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以及治疗后复发的判断价值有限[1-2].PET/CT是目前医学影像领域一种最先进的新型分子功能显像技术,在临床应用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戴慧  吴剑  林权冰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0):2404-2405
目的:分析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治疗失败原因,探讨治疗方法和技术.方法:共收集68例初程治疗的病例,单纯放射治疗27例,单纯手术治疗8例,手术加放射治疗16例,手术加化疗5例,放疗加化疗12例.结果: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8%、54.4%和33.8%,颈部转移癌未控和复发占45.6%,远地转移率为26.5%.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N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综合治疗、肿瘤治疗敏感性及放疗照射范围.结论:早期转移性鳞癌局部切除术后采用放射治疗;晚期转移性癌采用放疗与手术综合治疗为主,同时加化疗.低分化或未分化癌活检术后可直接进行放射治疗,放疗后加用化疗.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对中上颈转移癌应采用全咽部或鼻咽部预防性照射和全颈部照射,至少应包括全颈部;对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癌可采用局部照射.  相似文献   

3.
16层CT在腹部癌肿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原发性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癌肿手术后病人生存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术前CT检查对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转移部位的观察和判断,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1]。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80例原发性肝、胰、胃癌及结肠癌伴腹部淋巴结转移在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表现,探讨16层CT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对腹部淋巴结转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癌细胞生长活跃,呈浸润性生长,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而且鼻咽癌发病部位隐蔽,周围结构复杂,毗邻许多重要器官,手术切除困难。鼻咽癌对放射线敏感,又鉴于特殊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复杂的解剖结构,目前鼻咽癌的治疗模式是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因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放射治疗设计照射野提供佐证。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诊鼻咽癌中检出有淋巴结转移的85例患者,对淋巴结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区及其对放射治疗设计照射野提供佐证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5例患者检出淋巴结181个,其中1个淋巴结者21例,2个者39例,3个者18例,4个者7例;单侧转移率为60%,对侧转移率为35%。按所发生的转移淋巴结大小、数量多少判定所处的位置(或区域)为Ⅰ区5例,Ⅱ区39例,Ⅲ区28例,Ⅳ区9例,Ⅴ区3例,Ⅵ区1例,Ⅶ区0例。Ⅱ区和Ⅲ区最高为78.8%(67/85),其中Ⅱ区淋巴结转移率达45.9%(39/85)。按解剖学部位分布:颈深上前组42例(49.4%),颈深上后组28例(32.9%),颈深下组7例(8.2%),颈后三角区4例(4.7%),颌骨上组2例(2.4%),颌下和颏下2例(2.4%)。结论手术清扫和放射治疗照射野设计时,除原发灶外,容易转移的部位要引起重视。清楚淋巴结转移规律对于放射治疗时指导设计颈部照射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期间血供变化与其放射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初诊患者 5 4例 ,均采用放射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前、放疗中 (2 0Gy时 )的血供情况 ,并定期检查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消退程度和速度。结果 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期间血供改善情况与病灶消退程度和近期疗效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其本身的大小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期间血供变化情况的监测 ,有可能作为初步预测放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初诊时以颈部肿块为主诉者达40%~50%,检查发现颈淋巴结有转移者达75%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由于成像系列多,软组织分辨率高,常用于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是鼻咽癌治疗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作者现对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以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食道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食道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病人纳入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45)给予常规模式诊疗,研究组(n=45)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相关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对比(P<0.05);对照组并发放射急性气管炎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对比(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食道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病人中治疗效果突出,能显著改善病人的病灶部位,降低并发放射急性气管炎的发生,缩短病人疾病康复期.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测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MRI异常指征。材料和方法:对40例正常对照组和47例鼻咽癌初诊患者的MRI所见进行观察。测量咽后淋巴结轴面最大径,观察淋巴结信号改变,记录鼻咽癌咽壁受累数。结果:对照组有23例显示外侧咽后淋巴结,大小未超过8mm;内侧咽后淋巴结均未显示。以对照组淋巴结8mm最大径作为正常上限,病变组有72.3%的外侧咽后淋巴结肿大,其中异常内侧咽后淋巴结也有4例显示。两组淋巴结信号变化相似。原发肿瘤侵犯咽壁数目与咽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RI发现咽后淋巴结肿大较CT敏感,但淋巴结大小仍是判断有无肿瘤转移的主要指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了本院收治的T4N 2MO鼻咽癌患者21例.按照2008年广州鼻咽癌分期专家共识临床分期中,对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部位及大小的标准对本文21例患者进行T4、N2重新分期,均用MR结果对原发部位、转移淋巴结定出T4、N2,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预后等方面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经手术切除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8例(45.54%)发生淋巴结转移,共清除淋巴结4 063枚,转移淋巴结643枚,淋巴结转移度15.83%.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性和跳跃性,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及病变长度则影响不大.结论: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强度的主要因素,对胸中段食管癌早期病变患者可行三野淋巴结清扫,对胸下段食管癌行二野淋巴结清扫即可.  相似文献   

12.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T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CT在观察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进行了病理与术前CT对比观察。结果:各组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为40%~81%,有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多伴有1~2组浅、深淋巴结转移。结论:(1)根据部位的不同,受累淋巴结的检出率有较大差异,较易显示的为距肿瘤较远周围脂肪丰富的淋巴结。(2)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有由浅入深,由近至远的规律性,以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3)与原发肿瘤融合的转移性淋巴结及大小趋于正常的转移怀淋巴结为CT漏诊的主要原因。(4)CT对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虽不十分令人满意,但仍具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48例胃癌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对淋巴结总检出率为61%,转移阳性淋巴结检出率57%。结论:螺旋CT对胃癌腹腔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进一步判断胃癌分期,对病人的预后、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颈部淋巴引流丰富,颈淋巴结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和淋巴瘤常见的侵犯部位。临床对颈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是肿瘤分期和制定治疗计划的重要内容,但常规体检难以全面准确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触诊颈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头颈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和解剖结构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如CT、MRI、超声、PET等。各种影像学检查均有其优缺点,多种检查手段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中CT、MR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已成为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由于两者成像原理不同,图像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特点及其螺旋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选取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为胃癌且有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62例,均经螺旋CT进行腹部增强扫描,重点对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密度以及强化后表现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胃癌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以肝胃韧带(79%)、腹腔动脉周围(58.1%)、腹主动脉周围(33.9%)及胃结肠韧带(30.6%)转移发生率较高。中上腹部共计160个部位发生淋巴结转移,每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数为1~7个,平均2.58个/例。转移性淋巴结的最大短轴径(MSAD)为1.1~5.3 cm,平均3.7 cm。共计有123个部位(71.3%)转移淋巴结中观察到较明显坏死,转移淋巴结≥2.5 cm较多见。结论胃癌的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主要沿胃的淋巴引流途径,与肿瘤在胃中所处位置有关。增强螺旋CT扫描转移淋巴结常呈等低密度,边缘多模糊,可发生坏死,部分可见融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且经放射治疗的45例鼻咽癌前后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45例患者放疗前后CT影像学对比分析,鼻咽部肿块有不同程度缩小。放射治疗中有15例出现副鼻窦放射性反应;28例口腔黏膜反应。结论鼻咽部CT扫描对鼻咽癌的诊断,特别是对鼻咽癌放疗后的疗效观察是很有效的方法,对确定鼻咽癌侵犯部位及范围是必不可少的,对放疗照射野的选择以及局部肿瘤复发和转移检查亦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8~2001年我院病理确诊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248例患者,其中男性164例,女性84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56岁,根据美国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的颈部分区法,转移淋巴结位于单区内231例,两区以上17例。单个肿块可活动者120例,多个肿块可活动者108例,固定肿块20例。肿块直径0,5~10.0cm不等。病程10d~2年不等。原发灶位头面部的108例,位于颈部的76例,位于锁骨下的34例,原发灶不明的30例。病理学检查报告鳞癌156例。腺癌58例,未分化癌3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腺样囊性癌2例。肿瘤位于头面部的鼻咽癌主要行放疗加化疗,鼻腔、副鼻窦癌行手术加放疗,口腔癌主要以手术为主。原发灶位于颈部的甲状腺癌及喉癌主要行手术治疗、辅助放疗,原发灶位于锁骨下的主要行化疗。原因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根据淋巴结部位,病理性质,全身情况等因素,选择放疗、手术、化疗,在积极治疗转移灶的同时寻找原发灶。结果随访3年以上,原发灶位头面部的3年成活率82%,位于颈部的3年成活率92%,位于锁骨下的3年成活率6%,原发灶不明的3年成活率40%。结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应根据原发灶的不同、病理性质不同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治疗。对于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癌应持积极态度,争取时间积极治疗,在治疗中寻找原发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及分期,探讨螺旋CT扫描后薄层重建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分析2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对比螺旋CT薄层重建前、后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结果:26例病例中Ⅰ期5例、Ⅱ期15例,均行手术治疗,6例CT检查有邻近脏器的侵犯、或远处转移,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螺旋CT薄层重建前、后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正确率由提高到。结论:螺旋CT检查对食管癌涉及的范围、局部侵犯的程度均能很好的显示,螺旋CT薄层重建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对降低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在我国是泌尿系统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90%的膀胱肿瘤为移行细胞癌,其中约1/4的膀胱癌初发或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而术前诊断为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术后病检提示有将近1/4的病例有淋巴结转移,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radicalcystectomy,RC)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elvic lymphnode dissection,PLND)可作为治疗的金标准[1-3].若未行任何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年死亡率高达85%;而行RC的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43% ~57% [4-5].RC结合PLND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预后,而且有可能延长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近期研究[6-9]发现,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更能改善预后,可能是由于较早地切除检测不出的微转移灶.SWOG-8710研究发现淋巴结清扫数量≥10个较MVAC(甲氨蝶呤,长春碱,阿霉素和顺铂)新辅助治疗预后更好[10].鉴于此,扩大淋巴结清扫有可能成为治疗的趋势,本文就RC联合PLND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20.
放射治疗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甲状腺癌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治疗,超声检查安全、方便,且高频彩超对浅表组织显示良好,已成为颈部淋巴结最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1].现将我们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评价其放疗疗效方面的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