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伴发痴呆和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方法:LA组137例,对照组52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标准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参照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又分为VD、非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三组。全部病例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痴呆、VD的危险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痴呆、VD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LA、高血压、心脏病、血糖和痴呆发生有关;高血压、脑血管病与VD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LA和高血压与痴呆发生有关;脑血管病与VD发生有关。结论:LA用高血压可能是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可能是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在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对V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8年7月住院的40名VD组患者和40名非痴呆脑梗死患者(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分析血清T4、T3、FT3、FT4和TSH的浓度,并以治疗前后简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差值来评估VD患者的预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年龄、性别、血清T4浓度和TSH浓度对VD预后的影响。结果VD患者血清T4(94.580±9.607)、T3(0.900±0.193)、FT3(4.243±0.675)、FT4(16.325±1.682)和TSH(6.813±0.396)的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并且VD患者的预后与血清T4浓度相关(β=0.545,t=3.269,P=0.002)。结论甲状腺激素在VD患者中呈低水平表达,并影响V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孙爽  赵丽波 《医学综述》2014,(12):2254-2256
目的探讨老年性脑白质疏松症(LA)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经CT、磁共振成像检测确诊的LA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比较LA不同分级的老年患者中VCI的发生率;分别应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老年LA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LA不同分级的老年患者VC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不同分级患者MMSE、Hachinski、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LA患者中发生VCI的概率很大,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剧和患者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唐勇  曹娟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S):154-155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最早是由加拿大神经学家Hachinski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于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CT表现为低密度影,MRI 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此种影像学改变可见于多种疾病,如Alzheimer disease(AD)、脑外伤、脑炎、CO中毒、糖尿病等患者,且在正常老年人中也占有一定比例。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对LA的研究逐渐增多,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发生率、病理基础及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35例LA伴发脑梗死患者与同期随机抽样的140例无LA的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伴发LA组年龄、高血压史≥10年、脑卒中频数等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白质疏松组卒中3个月至1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非脑白质疏松组差,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卒中急性期两组昏迷G1asgow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3个月及12个月,白质疏松组的评分差值,明显低于非白质疏松组(P<0.01)。结论:年龄和高血压是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LA合并脑梗死比单纯脑梗死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不同严重程度的LA患者其认知功能具体受何种损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通过分析不同严重程度LA患者的认知功能,以期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一定的防治依据。方法测定65例LA患者与37例正常对照人员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水平,分析不同程度LA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LA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Ⅳ型LA患者计算力、即刻回忆能力、延迟回忆能力、书写能力及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Ⅰ型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随着LA程度的加重,认知功能下降明显,主要导致记忆、计算、书写、视空间及执行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汪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150-151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我院于2004年5月-2007年9月查出的455例脑白质疏松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全部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中,男性占66.60%,60岁以上占70.99%,吸烟者占66.37%,饮酒者占36.70%;伴随高血压病者占80.66%,糖尿病占15.16%,脑血管病占76.70%;步态异常占58.02%,尿失禁占34.73%,痴呆占8.57%,人格改变占36.26%,癫痫占7.47%,抑郁占39.12%;无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者占33.41%。结论脑白质疏松症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有明显关联,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卒中病史和高血压可以作为预测脑白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唐勇  曹娟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154-155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最早是由加拿大神经学家Hachinski[1]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于描述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磁共振波谱(MRS)分析Binswanger病患者脑白质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1例Binswanger病患者、脑白质疏松症患者53例及正常对照者41例进行双侧侧脑室体旁白质的MRS检查,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及胆碱(Cho)峰的浓度,并计算NAA/Cr及Cho/Cr值。结果:Binswanger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双侧侧脑室体旁白质的NAA/Cr及Cho/Cr值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inswanger病组与脑白质疏松症组双侧侧脑室体旁白质的NAA/Cr及Cho/Cr值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ho/Cr值与白质疏松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脑白质的NAA/Cr及Cho/Cr值是早期诊断Binswanger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神经心理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患的神经心理学改变。方法:LA组137例,对照组52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抑郁、焦虑、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各量表检测。进行X^2检验和等级相关性检验。结果:LA患的痴呆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A;LA严惩程度与MMSE评份呈负相关,与抑郁评分、生活事件总分及工作分值呈正相关。结论:LA的发生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脑白质疏松症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明 《医学文选》2005,24(5):821-822
随着CT和MRI在脑部疾病检查中的广泛运用,发现了大量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白质异常,这种异常改变称为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LA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伴有痴呆和脑血管病,甚至在无临床症状的老年人中也可发现。LA与年龄、高血压及其他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关,在健康者也能出现。现就影像学、发病机理、LA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与卒中发病危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与卒中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对108例LA患者应用Abaron-Peretz分级法分级,比较不同分级患者的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得分以及卒中发生率。结果随着LA分级的增高,卒中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Hachinski得分逐渐升高。结论LA分级越高,脑缺血越重,LA的损伤程度与卒中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老年无症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记忆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记忆功能改变及其特点。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对33例老年无症状LA患者和35例健康老年体检对照者进行测评,同时依据病变累及范围对无症状LA患者行分组比较。结果无症状LA患者各分测验成绩和记忆商数(MQ)普遍下降,病变范围越广其降低程度越明显。结论无症状LA患者已存在记忆功能损害,应重视其早期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考核VaD组和非VaD组患者的智能状况,并进行P300检测。结果:P300潜伏期延长率,在VaD组和非VaD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P300潜伏期与患者MMSE得分有明显相关性。结论:P300潜伏期可以作为VaD患者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CT及MRI在脑部疾病的广泛运用。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的白质异常被大量发现,这一改变被称为脑白质疏松症(1eukoaraiosis,LA),其主要发现在60以上的老年人,且通常具有痴呆和脑血管病,甚至无临床症状的老年人中也被大量发现。对其发病机制、病因虽有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低灌注有关,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可引起多种炎性因子的产生,使血管内皮受损导致低灌注和动脉硬化。而慢性支气管炎是否与LA的发生有关,目前有关研究较少,因此,我们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58例LA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慢性支气管炎与LA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王继武 《中外医疗》2010,29(33):59-60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与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 12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LA分为LA组(n=64)和非LA组(n=60),分析2组患者的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不同阶段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和心脏病病史是LA的危险因素;LA组患者发病第3、6和第9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5);发病初期,第6个月及以后的评分差值比较中,2组评分差值存在显著差异,LA组的MMSE评分差值明显小于非LA组(P〈0.05)。结论脑白质疏松症可加重脑梗死后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脑白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本课题的目的是探讨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我们研究了106例老年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并按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无脑白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年龄、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及吸烟史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冠心病史在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分别为55.7%、38.7%、44.3%;在无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中发病率分别为34.0%、20.8%、29.2%;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血压病、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冠心病史仍为老年脑白质疏松症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史是老年脑白质疏松症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对5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和108例正常对照者载脂蛋白E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脑白质疏松症患者ApoE2等位基因频率为0.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74(P<0.05);在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中检测出携带有Apoε2/2纯合子基因者4例,携带有Apoε4/4纯合子基因者2例,高于对照组.结论载脂蛋白E2等位基因,尤其是ε2/2纯合子基因可能是脑白质疏松症的一种遗传易感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情感淡漠发生率与同型半胱氨酸(tHcy)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LA 患者和头颅影像无明显异常者作为LA 组和对照组,应用修订 版情感淡漠评定量表评估两组间情感淡漠发生率,并比较各组间tHcy 差异。结果 LA 组情感淡漠发生率高 于对照组(P <0.05),LA 组tHcy 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中、重度LA 患者tHcy 水平高于轻度者(P <0.05), 通过比较伴与不伴情感淡漠的LA 患者发现,前者血清tHcy 高于后者(P <0.05)。结论 LA 患者有着较高的 情感淡漠发生率,且tHcy 水平与LA 发生有着密切关系。LA 患者伴情感淡漠比不伴有更高的血清tHcy 水平。 tHcy 可能同时在LA 及情感淡漠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