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一种促进合成代谢的多肽物质,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其结构类似于胰岛素。它对Laron侏儒症、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我室在成功地完成IGFⅠ的克隆、表达和纯化的同时,建立了一种稳定、简单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Sprague-Dawley(SD)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局部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腓肠肌钝挫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结果IGF-ImRNA含量在伤后2、3、4、6、9、14天升高,IGF-Ⅱ3、4、6、9天升高;光镜及电镜发现大鼠腓肠肌局部充血、水肿、变性,部分肌纤维和肌丝紊乱、断裂.伤后1天,肌纤维崩解、碎裂,许多炎症细胞吞噬碎片.4天,出现大量成肌细胞核,有肌管形成.14天,肌管融合成肌纤维,有部分胶原纤维疤痕形成.结论SD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有内源性IGFmRNA的表达,与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1 )是一种具有促细胞分化和增殖活性 ,又具有胰岛素样作用的多肽物质 ,生理作用广泛 ,其在骨重建中起重要作用、它是骨骼老化 ,骨质疏松的启动因子。随着绝经期的延长 ,雌激素、生长激素水平的下降 ,引起IGF 1水平下降。IGF 1水平变化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增生、活化 ,从而影响骨重建。雌激素和局部骨生长因子可以直接影响成骨细胞生成IGF 1又可以调节IGF 1的功能。血清雌激素、生长激素水平下降 ,ICF 1体系中促骨形成激素含量减少 ,抑制因子活性增加造成骨骼老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抵抗素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的价值。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二医院自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4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纳入B组,将同期收治的30例正常孕妇纳入A组。比较A、B两组研究对象羊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抵抗素水平,以及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羊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抵抗素水平。结果 B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16.34±4.57)ng/ml,低于A组的(21.68±1.43)ng/ml;B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186.84±33.45)ng/ml,高于A组的(145.43±11.45)ng/ml;B组抵抗素(0.86±0.25)μg/ml,高于A组的(0.46±0.16)μ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分别为(19.64±2.95)ng/ml、(14.84±1.83)ng/ml、(12.64±1.65)ng/ml,随着病情加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水平呈下降趋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分别为(156.53±9.34)ng/ml、(186.45±13.45)ng/ml、(224.64±19.43)ng/ml,随着病情加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水平呈上升趋势;抵抗素分别为(0.68±0.19)μg/ml、(0.86±0.25)μg/ml、(0.97±0.32)μg/ml,随着病情加重,抵抗素水平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抵抗素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对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工程方法制备骨基质明胶(BMG)-软骨细胞移植物。40只4-5个月龄的新西兰兔均分为软骨细胞实验组及软骨细胞对照组,BMG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兔膝关节注射IGF-Ⅰ,各对照组均注射等渗盐水。术后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实验组软骨细胞生长较快,术后24周修复的软骨组织Safranin-O染色,Ⅱ型胶原染色与正常关节软骨一致,软骨细胞呈柱状排列,软骨细胞对照组术后24周修复软骨组织Safranin-O染色较淡,部分软骨细胞呈柱状排列,BMG,空白对照组未修复。结论:IGF-Ⅰ能促进关节软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 lin 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软骨细胞与交联透明质酸复合后在裸鼠体内形成组织工程软骨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将IGF-Ⅰ基因转染人关节软骨细胞,转基因细胞(转染组)、未转基因的软骨细胞(对照组)分别与交联透明质酸材料在体外孵育2 d后,移植裸鼠皮下。移植后6周,取出裸鼠皮下新生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HE染色、阿尔新蓝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新生组织中Ⅰ型、Ⅱ型前胶原和IGF-Ⅰ基因mRNA的表达,判断裸鼠体内新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转染组裸鼠体内新生组织6周仍能表达IGF-ⅠmRNA,而对照组不能;转染组和对照组在6周后均能形成软骨组织陷窝,但对照组的陷窝数量明显低于转染组;转染组的Ⅱ型前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204±0.139,高于对照组(P<0.05);Ⅰ型前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069±0.019,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转IGF-Ⅰ基因软骨细胞与交联透明质酸在体内能构建出软骨样组织,其结构更接近于自然软骨。  相似文献   

7.
李钢  刘强 《中华创伤杂志》2006,22(7):531-534
目的原代分离、纯化、培养大鼠肌卫星细胞,观察体外培养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特性及对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刺激的反应。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切取双下肢及背部肌肉,两步酶消化法分离卫星细胞,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后体外培养,观察其生长与分化特性,绘制生长曲线及融合率曲线,MTT法测定卫星细胞对不同浓度IGF-Ⅰ刺激的反应,并对其生长分数及融合率给予观察。结果此方法可以获得足量、纯度较高的肌卫星细胞。结论适宜浓度(100ng/ml)的IGF-Ⅰ对肌卫星细胞有较强的促增殖及促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创伤致长骨骨折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s,IGF-Ⅰ)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4月共收治创伤致四肢长骨骨折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来自同一创伤治疗中心,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2 ~60岁,平均45.0岁.17例(81%)为闭合性损伤,4例(19%)为开放性损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GH、IGF-Ⅰ在骨折后14 d内的变化,并分析GH - IGF -Ⅰ轴的变化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的关系,同时设立GH、IGF-Ⅰ正常对照组8例.结果 骨折后1d外周血GH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5d时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骨折后1 d ISS≥18分的患者GH水平明显高于ISS< 18分的患者(P<0.05),骨折后5~10 d ISS≥18分的患者IGF-Ⅰ水平明显高于ISS< 18的患者(P<0.05). 结论 长骨骨折后下丘脑GH - IGF -Ⅰ轴在骨折创伤急性期对机体代谢与早期骨折愈合的启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H/IGF-1)轴与儿童矮小症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无锡市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为儿童矮小症的298例患儿为矮小症组,并根据GH峰值分为完全性GH缺乏症组(CGHD组,n=89)、部分性GH缺乏症组(PGHD组,n=87)与特发性矮小症组(ISS组,n=122)。另选取同时期于我院门诊体检的身高正常的10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并对矮小症患儿血GH水平与年龄、身高、体质量及IGF-1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矮小症患儿血IGF-1水平与年龄、身高、体质量及IGFBP-3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矮小症患儿各组血IGF-1、IGFBP-3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CGHD组患儿血IGF-1、IGFBP-3水平均显著低于PGHD组、IS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HD组血IGF-1、IGFBP-3水平虽略低于ISS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矮小症患儿血GH水平与年龄、身高、体质量及IGF-1呈正相关(r=0.385,0.486,0.506,0.381),血IGF-1水平与年龄、身高、体质量及IGFBP-3呈正相关(r=0.864,0.925,0.910,0.885)。结论 GH/IGF-1功能轴是对儿童生长发育期关键作用的内分泌轴,其异常是导致儿童矮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三维结构及其与IGF结合蛋白3(IGFBP3)的结合位点,构建IGF1突变体。方法:以合成的人IGF1基因为模板,利用体外定点突变技术,获得[Tyr^15,Leu^16]IGF1突变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重组蛋白经纯化、复性后,还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和生物活性测定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成功地构建并表达了IGF1突变体,[Tyr^15,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EGF)表达的影响,为咪唑安定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沙土鼠共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n=24).采用双血管法建立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仅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损伤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放开动脉夹后即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ml/kg 1次,随后每天同一时间点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ml/kg,共6d;治疗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放开动脉夹后即刻腹腔注射0.01%咪唑安定注射液5mag/kg随后每天同一时间点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腹腔注射0.01%咪唑安定5mg/kg,共6d.以双侧动脉夹放开时间为基准点,分别在放开后6h、1d、3d、7d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组织VEGF的表达,每次的观察时间点均设在腹腔注射前.结果 对照组脑内再灌注面积无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与治疗组沙土鼠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脑内灌注面积明显缩小(P<0.01);与损伤组比较,治疗组在再灌注后6h脑内灌注面积无差异,但在1d、3d、7d时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脑内可见少量的VEGF阳性细胞表达.损伤组沙土鼠在再灌注6h即有VEGF阳性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3d时表达最强,以后缓慢下降,至7d时仍有部分表达,与再灌注6h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表达细胞主要为神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其次为神经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治疗组VEGF的表达趋势与损伤组相似,但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VEGF表达均较损伤组强(P<0.01).结论 咪唑安定5mg/(kg·d)可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的体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源性VEGF的表达,并由此可能对损伤后神经功能中远期的恢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雌雄不限,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各12只。采用动脉压夹夹闭双侧肾动脉60min、恢复灌注4h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D组于夹闭双侧肾动脉前10rain尾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3μg/kg:IR组于夹闭双侧肾动脉前10rain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S组不夹闭双侧肾动脉,分离肾动脉后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再灌注4h时处死大鼠取肾组织,采用PCR技术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水平,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D组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mRNA和HO-1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D组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mRNA和HO-1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啶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其上调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缺血模型大鼠经30 d高压氧(HBO)治疗后大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 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8只、HBO治疗组(HBO组)8只.C组为正常大鼠,IR组和HBO组大鼠经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1.5 h后再灌注,HBO组行HBO治疗.HBO治疗(0.28 MPa,60 min)30 d,1次/d,于31 d麻醉处死,取脑组织切片,VEGF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并于损伤区取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VECF广泛分布,缺血区表达强烈,3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HBO组(13497.14±397.44)低于IR组(22.097.7±616.89);C组未见CD34表达,其他2组集中表达于缺血区;HBO组(5571.16±603.63)表达少于IR组(5349.72±390.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HBO治疗抑制大鼠缺血脑组织VEGF的表达,可能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促进脑组织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红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 HBO组脑红蛋白表达高于48 h I/R组,脑组织含水量低于48 h I/R组(P<0.05).结论 高压氧可提高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脑红蛋白的表达,也是其对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h HBO组脑红蛋白表达高于48 h I/R组,脑组织含水量低于48 h I/R组(P<0.05).结论 高压氧可提高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脑红蛋白的表达,也是其对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hIGF 1 )基因转染关节软骨细胞获得稳定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hIGF 1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 ,经G4 1 8筛选 ,形成阳性细胞克隆。继续培养 4周 ,原位杂交检测hIGF 1的表达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G4 1 8筛选后所获得的阳性细胞克隆 ,原位杂交检测表明hIGF 1基因得到稳定表达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转染后的软骨细胞仍表达Ⅱ型胶原。结论 外源性hIGF 1基因能够在软骨细胞内获得稳定表达 ,而转染后的软骨细胞仍能稳定表达Ⅱ型胶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体内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1,IGFBP-1)含量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6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烧伤患者自入院治疗至术后治疗10d的血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IGFBP-1含量,磷酸化IGFBP-1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烧伤患者血浆IGFBP-1含量与总体表面积(TBSA)烧伤指数呈正相关,IGF-1含量随着TBSA值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在患者烧伤后72h内,IGF-1含量降低,而IGFBP-1含量[(184±26)ng/m L]升高,相比正常健康组IGFBP-1含量[(16±4)ng/m L]结果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浆中可检测到磷酸化的IGFBP-1。结论烧伤患者血浆IGFBP-1含量变化和IGFBP-1持续的磷酸化与烧伤严重程度相关,IGFBP-1持续的磷酸化可抑制IGF的生物活性,并可作为判断烧伤患者预后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变化的影响及其对减轻脊髓损伤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160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平分为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高压氧组、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对照+高压氧组4组,每组再随机平分为1、3、7、14d4个亚组,每亚组10只.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使用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评分(BBB评分)评价后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测定HMGB1、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脊髓损伤后损伤组织HMGB1和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干预后,脊髓损伤组织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1d和3d时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7d和14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干预后,脊髓损伤组织NF-κB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1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14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干预后,7、14 d BBB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可降低HMGB1表达,减轻脊髓损伤继发炎性反应,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再内皮化和内膜增生过程的影响。方法 5 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 8只:rhG CSF皮下注射注射7d后,行左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拉伤。术后1h、3、5、7、14d取损伤处颈动脉内膜;对照组2 8只:用生理盐水0 .5ml皮下注射代替rhG CSF ,其余操作同观察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通过RT PCR方法分析eN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发现rhG CSF组PCNA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1) ,eNOS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rhG CSF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科促进血管再内皮化和抑制内膜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