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10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加左心室重建术治疗左室室壁瘤的手术经验。方法2002年12月至2006年6月,对术前心脏超声及左室造影未提示明显附壁血栓的10例心梗后左室室壁瘤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左心室重建术,左心室重建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例室壁瘤在非体外循环下行闭式缝合,其余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膜荷包环缩或心内室壁瘤缝合。结果平均每例吻合冠脉(3.3±1.2)支,室壁瘤闭式缝合1例,心内膜荷包环缩6例,心内室壁瘤缝合3例。术后主动脉内囊反搏治疗1例。全组无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心脏超声提示心功能指标改善,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心梗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加左心室重建术,治疗低血栓栓塞风险的心梗后左室室壁瘤,可减轻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心肌血运重建同时重建左室形态。  相似文献   

2.
用杂种犬10只,麻醉后左侧开胸,结扎左前降支(LAD)及其第二对角支,5周后行心脏二维超声检查以明确室壁瘤形成效果。结果为10只犬均完成冠状动脉结扎手术,1只房室收缩分离术中死亡,1只心室纤颤术中死亡。存活的8只均成功建立了左室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动物模型。心脏二维超声检查示左室前壁、心尖部室壁瘤形成。认为应用开胸法结扎冠状动脉可以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对10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和左心室折叠或成形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室壁瘤内取血栓4例、二尖瓣成形2例。无1例术后早期死亡。平均体外循环(187.3±20.4)m in,平均心脏阻断(105.3±18.50)m in。超声心动图提示术后均左心房室明显减小,左心功能改善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对28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行室壁瘤切除及左室重建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2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3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围手术期死亡,皆死于低心排。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用左室成形的理念来治疗左室室壁瘤,尽量恢复左室几何结构,并应用3V联合手术彻底消除导致心衰的病理基础,患者病死率低、心功能改善明显,是一种可靠的治疗室壁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 Doppler 超声心动图对8例心肌梗塞后左室室壁瘤形成者,32例梗塞后无室壁瘤者以及13例年龄相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了左室舒张功能评价。结果显示梗塞者无论有无室壁瘤其舒张功能都显著异常于对照组。当无室壁瘤组与室壁瘤组比较时,后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更为严重,提示室壁瘤所致的室壁反常活动可能是造成左室舒张功能严重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针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并室壁瘤植入左室分区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纳入8例心肌梗死并室壁瘤患者,成功行经皮左室室壁瘤分区术治疗,观察和及时处理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观察6个月。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纽约心功能分级、测定6分钟步行试验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功能。结果共三例可能手术相关发症,包括室速发作、肾功能恶化、右髂动脉-股动脉夹层,目前数据无致死和致残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升高(43.4±7.9%比35.1±8.1%,P0.05),同时术后纽约心功能分级较术前下降(1.86±0.38比2.86±0.38,P0.05),术后六分钟步行距离较术前明显升高(414±102 m比371±97m,P0.05)。结论左室室壁瘤分区术是相对安全及可行的。其能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并室壁瘤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和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内注射心肌样细胞对心肌梗死(MI)后功能性室壁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MI,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并筛选形成功能性室壁瘤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即移植组(n=10),在室壁瘤部位及周边点状注射5-氮杂胞苷(5-Az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并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心肌样细胞(106~107个);对照组(n=10):注射生理盐水。另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只开胸不做任何处理。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方法测定功能性室壁瘤大鼠的心功能,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 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移植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而移植组较对照组有所降低[(8.749±0.091)、(5.109±0.171) vs (9.219±0.059)mm、(5.942±0.092)mm,P<0.05];对照组和移植组的短轴缩短率(△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移植组较对照组两者有所增高[(32.70±1.283)、(45.78±1.796) vs (22.80±0.593)%、(31.92±0.830)%,P<0.05]。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左室舒缩压差(LVDP)和左室正负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分别为(152.9±0.669)、(4109±33.86)、(-3579±49.09),(122.5±2.639)、(3823±73.50)、(-2828±60.96)和(183.6±2.348)mmHg、(6 695±80.17)mmHg/s、(-6 294±71.39)mmHg/s,假手术组优于对照组和移植组(P<0.01),移植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移植组的心肌组织中有存活的标记细胞。结论 移植心肌样细胞能显著改善MI后功能性室壁瘤大鼠的心功能,为治疗功能性室壁瘤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ST段持续抬高与室壁瘤、室壁运动异常与左室大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Q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持续抬高与室壁瘤、室壁运动异常和左室大小的关系。方法 连续首次发病的 4 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发病 2周时行 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分别测量心电图上胸前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 ,左室心内膜面积指数 (ESAi)和室壁运动异常区心内膜面积 (AWMa)和室壁运动异常得分。结果 在V2导联、抬高最大的导联上 ,室壁瘤和非室壁瘤组ST段抬高程度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V1至V6导联ST段抬高之总和室壁瘤组大于非室壁瘤组 (P <0 0 5 )。室壁瘤组的室壁运动积分明显高于非室壁瘤组 (P <0 0 1) ,但AWMa和ESAi,两组均无显著差别 (P >0 0 5 )。V2导联、抬高最大的导联和V1至V6导联ST段抬高之总和 ,室壁运动异常积分≥ 8分组显著高于室壁运动异常积分 <8分组 (P均 <0 0 1)。但入院时ESAi增大组和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梗死后 2周 ,心电图胸前导联持续抬高与左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的运动异常程度有关 ,它并不能帮助明确诊断室壁瘤存在 ,也与左室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9.
室壁瘤直接缝合术与补片成形术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室壁瘤补片成形术和直接缝合术的适应证。方法 以室壁瘤占左室容积50%为标准,将14条犬分为大、小室壁瘤两组。缝扎心失部冠状动脉,形成大面积心梗死除心肌梗死区心肌,补人大片牛心包片模拟室壁瘤。环缩牛心包片模拟补片成形术,“三明治”式缝到避暑瘤模拟直接窝囊合术。结果 犬心肌梗死早期对血流动力学不大,室壁瘤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十分明显。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改善小型室壁瘤的血流动力学量补片成形术能改善大  相似文献   

10.
对29例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和38例未合并室壁瘤病人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和临床心功能的对照分析结果表明:(1)室壁瘤组与无室壁瘤组,临床心功能≥Ⅱ级者分别占90%与55%,EF值分别为43Z±12%与65±11%(P<0.01),表明心功能不全是室壁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2)EF值与QRS记分、壁瘤范围均呈负相关,r分别=-0.42及-0.59(P分别<0.01及<0.005),且壁瘤范围又与ORS记分呈正相关,r=0.33(P<0.05),说明梗塞面积大,壁瘤范围亦大,而心功能则差;(3)EF值与抬高的ST段≥2mm的导联数或∑ST未显示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左室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左室室壁瘤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首次前壁AMI患者64例,经左心室造影后分为左室室壁瘤组31例和无左室室壁瘤组33例。分别于发病后6h、12h、18h和1d、2d、3d、5d及24周采血检测BNP,并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成后6个月时再行左心室造影,检测有创容积和压力各参数。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左室室壁瘤组发病后6h、第5d和第24周血浆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均为P〈0.05)。在相同血流动力学情况下,无论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是否升高(≥18mmHg),左室室壁瘤组患者BNP的峰值浓度均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患者。PCI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无左室室壁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每一节段室壁运动记分(WMS)和LVEDP各参数均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左室室壁瘤组BNP峰值水平与PCI后即刻LVESVI、LVEDVI、WMS和LVEDP呈显著正相关(r=0.56、0.60、0.52、0.77,均为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2 P〈0.01)。左室室壁瘤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明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患者(均为P〈0.05),且BNP峰值水平与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亦有显著相关(r=0.58,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在AMI后左室室壁瘤形成患者中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者,且与左室重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提示AMI后BNP的过度分泌参与了AMI后左室重构和左室室壁瘤的形成,并影响着其后的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架术杂交胸腔镜下成形术对冠心病合并室壁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3例合并室壁瘤的患者PCI成功再血管化后胸腔镜周围体外循环支持下行室壁瘤微创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测定室壁瘤大小、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等指标.比较微创杂交手术的效果.结果 两组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杂交手术组比单纯支架组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支架术联合胸腔镜下室壁瘤成形术的微创杂交方法 对一些有适应证的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3.
对29例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和38例未合并室壁瘤病人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和临床心功能的对照分析结果表明:(1)室壁瘤组与无室壁瘤组,临床心功能≥Ⅱ级者分别占90%与55%,EF值分别为43±12%与65±11%(P<0.01),表明心功能不全是室壁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2)EF值与QRS记分、壁瘤范围均呈负相关,r分别=-0。42及-0/59(P分别<0.01及P<0.005),且壁瘤范围又与QRS记分呈正相关,r=-0.33(P<0.05),说明梗塞面积大,壁瘤范围亦大,而心功能则差;(3)EF值与抬高的ST段≥2mm的导联数或∑ST未显示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汉族3例,维吾尔族6例,哈萨克族2例,年龄50~73(63.36±8.12)岁。左心室射血分数22%~64%[(41.09±11.61)%]。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心功能Ⅱ级1例、心功能Ⅲ级2例、心功能Ⅳ级8例。心肌梗死部位:前壁梗死3例、广泛前壁梗死1例、下壁梗死3例、前壁合并下壁梗死3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梗死1例。穿孔部位:后室间隔穿孔5例、肌部穿孔1例、心尖部穿孔5例;穿孔大小:3~13(7.27±3.01)mm,穿孔直径5 mm者2例,穿孔直径5~10 mm者7例、穿孔直径10 mm者2例;穿孔时间:急性心肌梗死24 h内穿孔1例、急性心肌梗死1~7 d内穿孔3例、急性心肌梗死7 d后穿孔7例;多发穿孔2例。11例患者中4例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抑制心室重构、利尿、扩血管等单纯内科治疗,其中2例经电话随访出院1月后死亡,其余2例患者发病至今12个月仍存活;2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经电话随访出院3月后均死亡;2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其中1例发病后1周在医院内死亡,1例经电话随访出院1周后死亡;1例在IABP辅助治疗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急性心肌梗死6周后)行室间隔穿孔封堵术,发病至随访14个月,现仍存活;1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急性心肌梗死4周后)行室间隔穿孔封堵术,出院6个月后在心外科行室壁瘤折叠术,发病至随访4年,现仍存活;1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在心外科行室间隔缺损组织补片修补术+室壁瘤折叠术,发病至随访18个月,现仍存活。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的患者积极行室间隔缺损和室壁瘤干预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非开胸法建立室壁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运用PTCA球囊封堵猪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 选用家猪 7只 ,麻醉后经颈总动脉或股动脉置入PTCA球囊至左前降支 (LAD)第一对角支远端 ,对堵血流 15 0分钟。观察 :心电图、心肌酶、心脏二维超声检查及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结果  7只猪均完成LAD的封堵 ,2只分别在堵闭 12 0分钟和 2 0分钟后因心室纤颤死亡。存活的 5只猪成功建立左室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术后 6周造影复查示左室前壁、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4只猪堵闭的LAD远端闭塞。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图形和动态演变过程。cTnI明显升高并呈动态演变。术后 1小时超声检查出现间隔上部及前壁局部运动异常 ,术后 2周即有室壁瘤形成。结论 运用PTCA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动物模型 ,与开胸法相比更接近人体的状态 ,具有创伤小、动物成活率高、生存时间长、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 ,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较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同期室壁瘤切除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室壁瘤切除术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接受单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02±1.04)h、(18.02±1.42)h、(59.67±10.84)h、(11.74±0.85)d,与对照组的(4.33±1.01)h、(17.66±1.47)h、(60.32±10.72)h、(11.26±0.91)d相比均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0.01±4.08)%较术前(46.04±4.22)%明显升高,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水平(57.24±4.55)ml较手术前(61.42±3.29)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旁路移植同期室壁瘤切除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壁瘤形成的阻抑效应及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发病12h以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患者随机分为直接PCI(A组36例),溶栓治疗(B组:31例),常规药物治疗(C组31例);各组患者均在治疗后1周、2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评价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局部室壁运动积分(RWMI)、心室收缩同步性(VSS)和心功能(HF)等参数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1周和24周时,A组RWMI、VSS和HF均优于B组和C组,均P<0.05。A组和B组24周时上述各参数均优于1周。C组VSS参数中相角程在24周时较1周有所改善,余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治疗和溶栓对AMI患者室壁瘤有阻抑作用且改善心功能,而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张虎  葛建军 《山东医药》2007,47(36):16-18
目的 观察自体骨骼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犬缺血心肌的修复作用.方法 通过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自每只犬的髂后上棘抽取骨髓进行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2周后用二脒苯基吲哚(DAPI)标记自体MSCs后二次开胸注射到MI瘢痕区及其周围.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血清培养基.细胞移植前3 d及移植后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灌注显影检查.结果 细胞移植后4周,两组犬全部存活,超声心动图显示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分别为56.72%±4.90%、(33.24±8.50)ml、26.16%±3.33%、(3.85±0.36)cm、(2.83±0.30)cm,与移植前的50.40%±6.31%、(25.49±7.67)ml、21.86%±3.04%、(4.24±0.41)cm、(3.14±0.30)cm相比,P均<0.05;而对照组4周后左室上述指标较移植前差异不显著(P均>0.05).99mTc-MIBI检查显示细胞移植组原心尖部、前壁缺损区再填充明显,而对照组原心尖部、前壁缺损区再填充不明显.结论 自体MSCs移植能有效地修复损伤的心肌并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两维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观和心尖二腔观,对31例心肌梗塞恢复期以后的病人进行室壁瘤的检测。诊断为室壁瘤者计10例(32%),其中8例位于心尖区。此10例病人中的8例在一月后又进行了两维超声心动图的重复性检查,结果与第一次检查完全相同。认为不仅要在收缩期左心室局部室壁呈矛盾性反常运动时,而且还要在舒张期室壁相应区域有界限明确的异常膨出外形时诊断室壁瘤方为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房间隔打孔法建立犬同等大小房间隔缺损(ASD)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健康杂种犬9只开胸后,通过右心房心外膜触诊房间隔判断卵圆窝的位置。切开卵圆窝相对应的右心房壁,插入6 mm大小自制的房间隔打孔器并垂直推送打孔器穿刺房间隔,环形切割房间隔组织建立ASD模型。结果:9只犬的ASD模型均成功建立。2只犬术后解剖观察,ASD直径分别为6.0 mm和6.1 mm,与自制打孔器的大小相符,其余7只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ASD直径为(6.0±0.2)mm,均为中央型ASD。全部犬均未发现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以非体外循环房间隔打孔法可建立同等大小的ASD动物模型,本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