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菌性肝脓肿的放射介入和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放射介入和双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51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人(其中12例行放射介入或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介入组12例病人无1例需中转手术引流,均痊愈出院;对照组39例中,有2例因脓肿导管引流不畅需行手术引流,39例中死亡3例,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为7.7%(3/3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的退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介入组脓肿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放射介入治疗联合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即双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8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有7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月(2月~5.5年)。手术切除28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0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8.6%、3.6%;手术引流3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1月,1年生存率为29.0%,无3年生存者,手术切除组疗效优于手术引流组(P〈0.05)。介入引流26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月,1年生存率为38.5%,介入引流组疗效与手术引流组相似(P〉0.05)。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8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2月;单纯手术切除2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6月,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手术引流与介入引流治疗效果相似,但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切除联合介入化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术后双管引流和非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收治的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双管引流组38例,非引流组42例;比较两种方法的腹腔脓肿发生情况、伤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结果非引流组发现1例腹腔脓肿,伤口感染率明显较双管引流组高(P〈0.01);非引流组住院时间为(10.3±2.6)d,双管引流组住院时间为(7.2±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双管引流可以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有效避免腹腔脓肿形成和伤口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肝脓肿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01年我院收治的48例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有关资料。服用中药及抗生素9例(18.7%),穿刺引流服用中药15例(31.3%),穿刺置管引流19例(39.5%),手术引流5例(10.4%)。结果:75%的病例来自胆道感染,47.9%的病例患有糖尿病。寒战发热、肝区疼痛及白细胞增高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治愈。结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需根据分期及部位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肝移植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病人的肝移植手术指征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2003年7月至2005年8月59例因肝癌接受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癌切除术后复发12例(复发组),移植术前未接受手术治疗47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人移植术前肝功能、治疗情况、术中探查、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复发组病人移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但两组无肝期时间以及1、2年存活率(75%vs.86%,P〉0.05;70.8%vs.83,3%,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肝移植是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病人的有效治疗方法,合理掌握肝移植指征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血液回收技术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血液回收技术在骨科大手术中应用的作用。方法:4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病人配对后随机分为两组,自体血回收组用血液回收仪回收术中失血,对照组不回收失血,分别采术前,术毕后3小时,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的静脉血,测定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t),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凝血酶源时间(PT),血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两组病人异体血输用量有显著差异(P<0.01),自体血回收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其RBC,Hb于术后第1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毕及术后第7天后两组差别不明显(P>0.05),两组Pt和Hct在各测定时点无明显差别(P>0.05),自体血回收组术毕的KPTT明显延长(P<0.05),对照组PT,TT,KPTT均明显延长(P<0.05),两组病人各测定时点BT,CT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全自动血液回收技术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可安全用于骨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朱上林  王天翔 《外科》1997,2(2):104-105
目的:比较经皮肝穿刺与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病例和方法:1990年1月至1996年3月的6年中,瑞金医院外科收治了38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人,其中22例作经皮肝穿刺引流,16列经腹手术引流。两组病人年龄、病灶大小及部位、病情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对两种治疗方法作了疗效观察。结果和结论:经皮肝穿刺引流成功的病人在饮食、血象、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等方面明显优于经腹手术引流组,此外在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与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93例行手术或介入(PTCD或ERCP置入内撑支架)治疗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介入与手术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5月和11.3月,两者总体生存曲线位置相似(P〉0.05);手术组术后并发症肝功能衰竭2例,吻合漏3例,切口感染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7d,平均住院费用超过5万元。而介入治疗组病入无腹部切口引起疼痛,亦无上述的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13.5天。平均住院费用为2万元左右。两组间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微创介入方法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生存时间与手术治疗相近。同时具有肝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因此它可以成为姑息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叶正宝  马韬  奚文崎  耿梅  蒋劲松  楼谷音  张芬琴  朱正纲  尹浩然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5):《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年7卷5期-376-378.页-《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年7卷5期-376-378.页
目的:评价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并比较静脉化疗和介入化疗的效果。方法:取20例术前分期为Ⅲb或Ⅳ期的胃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静脉化疗或介入化疗,化疗方案为LV/5-FU CDDP THP,2-4个疗程后作超声胃镜及螺旋CT等复查,重新分期和评价临床疗效,并视情况进行手术治疗。对切除的胃癌标本进行病理学研究,并与临床分期相近的10例未行化疗者进行比较。结果:20例胃癌病人中,10例化疗后TNM分期降低(50%),14例获手术切除(70%)。介入化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静脉化疗组,但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提示介入化疗组的组织学疗效(87.5%)明显优于静脉化疗组(33.3%)及对照组(20.0%)(P<0.05),而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新辅助化疗在降低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期和提高手术切除率方面有一定作用;(2)初步结果表明,介入化疗的效果优于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病人术前检测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胆汁酸及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被检者175人分为7组,其中健康对照组25例(A组);肝内胆管结石25例(B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25例(C组);原发性肝癌25例(D组);肝门部胆管癌25例(E组);肝脏损伤25例(F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5例(G组)。所有被检对象均在清晨空腹静脉采血,用ELISA法分别测定PA,ALB TBA及PT。结果在本实验中从B组-G组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前白蛋白逐渐降低(均值(mg/L)A组232.6;B组206.7;C组102.2;D组95.5;E组82.6;F组70.1;G组40.2)。各组与对照组比较,C、D及E组明显下降(P〈0.05),F及G组下降更明显(P〈0.01),肝内外胆管结石无明显下降(P〉0.05)。TBA在C组至G组明显下降(P〈0.05),B组无明显下降(P〉0.05)。而白蛋白、PT在C、D和E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前白蛋白含量的改变能敏感、特异、快速反应肝胆外科患者肝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