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髓休克与脊髓震荡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休克又称脊休克 (spinalshock) ,1841年由Hall首先描述 ,系指脊髓部分或完全离断后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的暂时性完全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其特征为损伤脊髓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以及大小便功能的消失 ,但肛周感觉及肛门反射、球海绵体反射可保留。脊髓休克一般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 ,有时可持续数月。一般认为 ,脊髓休克深度及持续时间与动物进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大脑愈发达的动物 ,脊髓休克程度愈重 ,持续时间亦相对较长。脊髓休克的结束以损伤平面以下反射的恢复为标志。在恢复过程中 ,较为原始的简单反射 (如肛门反…  相似文献   

2.
脊髓震荡又称“脊髓休克”的概念有所不妥。前者是脊髓损伤病理分类中的一个类型 ,后者是多种脊髓损伤病理状态下的一种特殊临床现象。脊髓损伤按病理损伤程度可分为 :(1)脊髓震荡 ,(2 )脊髓挫裂伤 ,(3)脊髓断裂伤。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不完全性损伤 (包括半横贯损伤 ,又称Brown Se qurd综合征 )和完全性损伤。脊髓休克是脊髓组织遭受外部突然劣性刺激失去了高级中枢的调节或脊髓神经细胞发生超限抑制 ,使脊髓功能暂时丧失 ,反射活动处于无反应状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 ,感觉丧失 ,生理及病理反射消失 ,外周血管扩张 ,…  相似文献   

3.
脊髓震荡和脊髓休克对于每一位临床医生来讲都非常熟悉,但两者是否相同,却众说纷纭。为了澄清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在众多的教材和书籍中对这两个概念都有不同的定义和论述。朱伯通认为:脊髓震荡,又称脊髓休克,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可出现暂时性功能抑制,发生传导障碍,伤后立即发生迟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可为不完全性,即使表现为完全性者,常在数小时至数日后大部分恢复,最后可完全恢复[1]。冯雨亭认为:脊髓损伤最轻的就是脊髓震荡,又称生理性脊髓横断或…  相似文献   

4.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 0 0 0年 4月第10卷第 2期在“问答与讨论”栏内发表了一组五位作者的四篇文章 ,就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试图对该问题给予一个比较全面、权威的论述 ,从而澄清某些模糊认识 ,这无疑是极有意义的学术探讨。随着对该问题认识的加深 ,将二者加以鉴别是必要的。根据有关的文献资料[1~ 5] ,笔者以为脊髓休克与脊髓震荡的区别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表 1)。在此与同道们商榷。表 1 脊髓休克与脊髓震荡的鉴别鉴别要点脊髓休克脊髓震荡1、脊髓损伤类型严重脊髓损伤 ,包括完全性及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轻微…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的实验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 ,继发于高能量损伤的疾病日益增多 ,伴随着脊柱骨折产生的急性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也愈发常见 ,SCI常导致患者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减弱或消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大小便失禁、造成患者严重病废。由于脊髓损伤病理牵涉到构成脊髓的各种组织的变化 ,包括灰质、白质、神经细胞、神经纤维、脊髓内血管的病理改变、故脊髓损伤的治疗也随之复杂。近年来应用于脊髓损伤的实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脊髓切开减压脊髓伤后中央灰质水…  相似文献   

6.
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两方面极其重要的功能,一方面是感觉与运动的传导,使躯体、内脏与大脑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是在高级中枢控制下完成包括血管运动在内的多种基本反射活动。缺血性脊髓病也称为一过性脊髓缺血(transientspinalischemia,TSI)是由于营养脊髓的血管闭塞或血流减少而引起脊髓的急性缺血性病变。主动脉手术中的血管阻断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甚至截瘫,这对患者无疑是一种灾难性打击。1 脊髓供血系统解剖特点脊髓的动脉来源于椎动脉和根动脉,前者发出1支脊髓前动脉…  相似文献   

7.
中国脊髓损伤康复研究会于1990年10月在唐山召开本年度全国脊髓损伤研讨会。会议由胥少汀、王尚昆同志主持,就脊柱脊髓损伤的分类进行了专题讨论。力求对成熟的概念逐步统一,以指导全国的工作。 SCI分类近年演变不大,已基本定型,但诊断标准尚需进一步明确统一。 SCI分为:1.脊髓震荡;2.脊髓不完全损伤:A.脊髓前部损伤B.脊髓中央损伤C.脊髓后部损伤D.半横贯损伤E,次全损伤F.锥体束交叉损伤;3,脊髓完全性损伤。4,圆锥马尾损伤。A,完全性B,不完全性C.单纯圆锥损伤(马尾残存)。 脊髓损伤类型必须在脊髓休克期渡过之后才能确立。休克期是一…  相似文献   

8.
信号通路与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指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作用于正常脊柱和脊髓组织,致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各项功能,包括运动、感觉、括约肌和反射功能障碍,是人类致残率较高的疾患之一。目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早期的手术治疗及中后期药物的干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对各种信号通路研究的深入,通过干预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 ,SCI)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引起损伤节段以下肢体骨量迅速减少 ,使患者下肢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认为SCI后伤段以下肢体迅速失自主活动是引起该病的原因 ,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其中可能蕴涵着更为复杂的因素。1 SCI对钙调节激素的影响SCI后损伤平面以下肢体早期迅速完全的失自主活动导致骨组织中钙大量释放入血中 ,致血钙浓度显著上升 ,血钙浓度的增加抑制甲状旁腺激素(parathormone ,PTH)的合成 ,血…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治疗与大网膜移植之我见之二赵会锋我们认为临床表现为完全性脊髓损伤而解剖学结构已完全横断者,已完全失去了脊髓功能恢复的解剖学基础,大网膜移植毫无意义。所谓完全性脊髓横断损伤是脊髓组织在解剖学上的连续中断。Osterholm(1978)观察到脊髓...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及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脊髓损伤治疗目标是减少继发性损伤,挽救受损的脊髓神经元;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神经再生和整合,实现脊髓结构性修复与功能重建.既往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物理康复等.虽然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SCI的病理改变,但仍然无法避免患者截瘫的结局.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群来源于骨髓组织中的非造血细胞,是多能干细胞,易于分离培养,扩增能力强,免疫性低.实验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能被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这为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并已初步应用于临床.本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且致瘫率高 ,严重地危及人类健康。脊髓损伤与很多生长因子有关。研究表明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 growthfactor ,bFGF)的生物学作用极其广泛 ,它在胚胎发育、血管生成、促进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促进组织再生及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调节作用[1] 。现有关bFGF的研究不断深入 ,并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就bFGF在脊髓中的表达及bFGF对脊髓损伤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陈华江,戴力扬异位骨化(heterotopicossification或ectopicossifi-cation)是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生骨化的组织内形成新骨,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致,低...  相似文献   

14.
<正>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及反射功能)的障碍,胸腰段的脊髓损伤即截瘫[1]。由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困难,临床上只有L1  相似文献   

15.
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价脊髓损伤程度的最可靠并可重复的检查是临床神经学检查.在脊髓损伤的最早期,例如伤后数小时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神经学检查,并在24小时内重复一次,对于判断脊髓损伤程度是极为重要的.在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并且于24小时内无改变者,则完全截瘫之诊断多已无误.肛门、会阴区感觉存在,截瘫平面以下任何肌肉的微弱动作或括约肌功能的未完全丧失,三者存在其一,都不能视为完全截瘫.在神经学检查中,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是诊断完全截瘫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判断反射出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合并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常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躯体和肢体的运动、感觉及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控,因而易合并泌尿系感染.本文通过对98例脊髓损伤病人合并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及原因分析,认为严格掌握导尿的适应症,选择Foley氏尿管,采用密闭的引流系统,给予高质量的护理,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过反射的康复护理孙树梅1郑红云1夏艳萍1自主神经过反射(autonomichyperefelxia)是交感神经过度活动所引起的综合征。在T6以上的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中时有发生,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出汗、头痛及沉重感、面色潮...  相似文献   

18.
<正>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traumatic central cord syndrome,TCCS)是一种常见的颈脊髓损伤,约占成人脊髓损伤的9%和儿童脊髓损伤的6.6%[1]。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受伤机制和年龄[2],表现为上肢损伤重于下肢[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小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0分以上][3、4],膀胱功能障碍,常伴有尿潴留及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感觉丧失。由于TCCS临床表现的独特性,其损伤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存在许多假说,目前手术治疗TCCS患者比例逐渐增加[5],然而关于手术治  相似文献   

19.
正常膀胱功能包括贮尿和排尿两方面,是由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相互协同而完成的。膀胱尿道的神经支配包括交感(T_(12)-L_3)、副交感(S_(2-4))和躯体神经(S_(2-4))三方面,并受脊髓、脑桥的调节和大脑皮层的意识控制。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不仅严重损害了病人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而且使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失去了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和/或脊髓)的调节与支配,引起神经性功能紊乱。其中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器官(膀胱尿道、直肠肛门和性)的功能障碍最为常见。SCI后的膀胱功能,往往依SCI的平面不同而有所差异。圆锥以上SCI占全部SCI的85%,对盆底器官而言属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期多发展成高张力、高反射的痉挛性膀胱,患者贮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尿潴留与尿失禁同时存在,尿路感染和膀胱内高压引起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可逆向损害肾脏功能,是圆锥上SCI病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痉挛性膀胱尚可根据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的协同性如何,再细分为协调和不协调两个亚型,以不协调者最为多见。圆锥部SCI占全部SCI的15%,对盆底器官而言属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期多发展成低张力、无反射的弛缓性膀胱,患者贮尿功能良好而排尿功能障碍,尿潴留与尿路感染常见。 据Tanagho(1988)估计,在美国有超过50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后髓内内皮素-1的表达与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通过研究动物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节段髓内内皮素 (ET) 1表达强度的变化 ,探讨它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 :雄性SD大鼠 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后 6h、2 4h及 7d组。采用改良Allen氏脊髓损伤模型制备胸段脊髓损伤模型 ,强度为 5 g× 10cm。大鼠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延长 1.0ms,或波幅下降 5 0 % ,提示模型成功[1] 。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于脊髓损伤后 6h、2 4h、7d处死动物 ,以损伤节段为中心 ,取 2 .0cm长脊髓组织 ,立即浸泡入体积分数为 4%多聚甲醛 8h。恒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