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痛在脑卒中后遗症中多发,可以发生在脑卒中早期,也可发生在后期。肩关节半脱位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疼痛可以很剧烈。我院在200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患者中随机抽取89例脑卒中肩痛的患者治疗对照。通过手法加中频电治疗与单纯中频电治疗比较,取得较好疗效。手法治疗在肩痛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电针结合手法治疗偏瘫后肩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苗红  刘培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13-1813
对偏瘫后肩痛患者采用电针结合手法治疗和单纯应用电针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偏瘫肩痛均有疗效,结果提示电针结合手法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肩痛程度,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肩关节疼痛(简称肩痛)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通常在脑卒中后2~3个月内发生[1],其发病率16%~84%[2].肩痛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还会延缓和阻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原因主要与患者惧怕疼痛,从而减少患肢功能训练甚至进行患肢制动有关[3].临床上发生脑卒中后肩痛的原因很多,如肩肱节律的丧失、肌张力异常、关节囊挛缩、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粘连性改变、患肢体位和处理不当、臂丛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粘连性关节囊炎等[4-6].康复早期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肩痛的发生,已成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手法并超短波治疗偏瘫肩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治疗上有一定难度 ,我科采用Bobath法、关节松动术及超短波综合治疗偏瘫肩痛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偏瘫肩痛患者 3 1例 ,其中男 17例 ,女 14例 ;年龄 5 0~ 78岁 ,平均 60 .6岁 ;偏瘫 1.5~ 3 .0个月 ,平均 (2 .10± 0 .42 )个月 ;脑出血 11例 ,脑梗死 2 0例 ;均经CT确诊 ,现病情稳定 ,意识清楚 ,无感觉障碍 ,既往无肩周炎及其他肩痛病史 ;患肩痛持续达10d~ 2个月 ,平均 (0 .81± 0 .4)个月 ;偏瘫上肢Brunnstrom分级评定Ⅱ级 5例 ,Ⅲ级 15例 ,Ⅳ级 11例 ;重度疼痛 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薰蒸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电脑中频加神经肌肉本体促通技术(PNF)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薰蒸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用电脑中频加PNF技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肩部疼痛、压痛、肌肉紧张度和关节活动度的情况,综合评定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薰蒸综合治疗能缩短脑卒中后肩痛的病程,效果明显,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及伴有肩手综合征、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的肩部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并探讨红外热成像检查是否可作为脑卒中后肩痛的客观评价指标。 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患者,使用数位式红外线热影像测温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伴有肩手综合征、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以及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肩部红外热成像观察。 结果:70例(81.4%)患者患侧肩部较健侧温度低,肩手综合征与非肩手综合征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痉挛与非痉挛患者以及肩关节半脱位与非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肩痛与非肩痛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红外热成像检查能客观反映脑卒中患者肩部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大部分患者的患侧肩部皮肤温度较健侧低。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两侧皮肤温度不对称现象更明显,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不会明显影响皮肤温度。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与非肩痛患者的红外热成像表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肩痛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5%~80%[1],且多发病于3个月内,也可发生在后期.肩痛的出现或存在阻碍了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严重阻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影响其生活质量.以往人们多采用体位摆放、按摩、针灸等方法,症状虽有一定的好转,但效果不稳定且易复发.为更有效缓解偏瘫患者的肩痛,本次研究对84例脑卒中病后肩痛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非肩-手综合征性肩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非肩-手综合征性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痛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根据发病时间长短不同治疗10~30d,每日2~3次。治疗后30d时测定上肢被动或主动上举180°时是否有肩痛。结果对照组肩痛发生率80%,观察组肩痛发生率43.3%(P<0.01)。结论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有效。  相似文献   

9.
陈静荣  孙颖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07-3807
肩痛是脑卒中并发症。由于急性期患的卧床和过多的肢体牵拉,床上不正确卧位的挤压造成很多患出现了肩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采用物理治疗与运动功能训练,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肩痛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石悦  马钧阳 《中国康复》2001,16(2):126-126
脑卒中后肩痛是影响患者全面康复的主要障碍 ,对康复训练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整体康复中 ,应优先考虑肩的正确治疗 [1] ,尤其是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出现肩痛将丧失获得的康复成果。作者从 1 997年起指导家庭训练员运用关节松动术对 2 8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脑卒中后肩痛患者 2 8例 ,男 1 5例 ,女 1 3例 ;年龄 49- 77岁 ;病程 1 - 38个月 ;脑出血 1 3例 ,脑梗死 1 5例 ,其中合并肩关节半脱位1 4例 ;住院期间即出现肩痛 1 9例 ,出院后出现肩痛9例。1 .2 方法  1松动肩胛骨 :患者仰卧 ,…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肩痛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不仅延缓了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 ,而且还阻碍了患者整体康复的进展 ,故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科采用针灸结合理疗、康复训练等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 2 0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选取 1999年 8月~ 2 0 0 2年 5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 2 0例 ,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43~ 78岁 ,平均 5 8岁 ;病程在 1月内的 7例 ,1~ 3月的 10例 ,3月以上的 3例 ;脑出血 12例 ,脑梗死 7例 ,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 2 0例患者就诊前均未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我们…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是脑卒中患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极大的障碍了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的脑卒中后肩痛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关节囊粘连、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张力异常、误用综合症、臂丛神经损伤。而治疗主要有:运动康复训练、物理疗法、药物治疗、传统中医药治疗、心理治疗等。  相似文献   

13.
磁疗治疗丘脑出血后肩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旭 《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180-1180
丘脑出血是脑率中的一种类型,丘脑率中后肩痛严重影响脑率中患的情绪及功能恢复。为探讨磁疗治疗丘脑出血后肩痛疗效,应用磁疗方法治疗丘脑出血后肩痛患11例,均取得明显疗效,提示磁疗法对改善丘脑出血后肩痛有效。  相似文献   

14.
正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后偏瘫侧肩部疼痛的总称,其发生率为30%~80%[1-2],疼痛可出现在休息时、肩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时,极大地阻碍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降低了生活质量。本文综述近些年国内外研究,了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主要病因,以及基于病因的康复治疗进展,以便为科学规范诊治偏瘫肩痛提供更好的依据。1肌肉软组织因素及治疗1.1肩袖、肱二头肌肌腱疾病及治疗偏瘫肩痛患者肩袖肌腱末端病和撕裂、肱二头肌肌腱炎、滑囊炎等的  相似文献   

15.
关节运动手法治疗偏瘫肩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滨  肖少华 《中国康复》1999,14(3):145-146
采用关节运动学手法(AKA)治疗32例偏瘫肩痛患者,并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进行疼痛与Brunnstrom分级评定。结果:32例患者治疗前平均疼痛评分2.50±0.87,治疗后1.41±1.11.前后差异显著(P<0.001);Brunnstrom分级评定治疗前后27例效果有反复,但其中7例治疗前疼痛为Ⅱ~Ⅳ度,治疗后除1例外,均达到疼痛Ⅴ度。提示AKA是偏瘫肩痛的一种根本性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 脑卒中患者44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主被动运动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CPM治疗,通过目测类比评分法(VAS)、Fugl-Meyer(FM)上肢功能评分法和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M、FIM、VAS评分较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PM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有显著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高频超声引导下与徒手定位注射(含复方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差异。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对症药物治疗、针灸、物理因子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同时辅以高频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按照解剖定位徒手进行药物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通用(关节)量角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FMA-U)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2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9±0.9)分]、肩关节ROM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ROM、MBI评分及FMA-U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7±0.6)分]、肩关节ROM、MBI评分[(66.7±11.4)分]及FMA-U评分[(41.6±7.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与徒手定位注射治疗比较,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能进一步缓解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疼痛病情,改善肩部活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激素注射后不同时期的治疗效果,并观察脑卒中后肩痛的病因。方法:对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超声定位下肩关节复方倍他米松+利多卡因注射治疗,治疗前、治疗当天、治疗1周及4周进行疼痛视觉类比法(VAS)、肩关节被动前屈、外展、外旋关节活动度测量及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MA-U)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当天、治疗1周及4周后,患者的VAS评分明显减低(P0.01),且治疗当天降低最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当天、治疗1周及4周,肩关节被动前屈、外展、外旋角度较前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当天的角度提高最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的上肢运动功能FMA-U明显提高(P0.01)。卒中后肩痛的主要原因是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积液或炎症,发生率73.3%,其次为关节积液及关节滑膜炎,发生率50%。结论:超声下肩关节类固醇注射有助于降低卒中后肩痛,提高患肩被动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且注射早期止痛及被动关节活动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NJF)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按照1∶1∶1比例将39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患者分为NJF组、浮针组和联合组,每组13例,3组患者均接受防治肩关节半脱位及肩痛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良肢位摆放、物理疗法活动和主被动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20.
焦素芹  吴川碧 《中国康复》2013,28(6):458-459
目的:探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经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6ml进行穴位注射.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FM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经穴位注射治疗,能减轻肩痛程度,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