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军团菌病主要由嗜肺军团菌引起。与传统的军团菌检测方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有效。分子分型对军团菌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嗜肺军团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流行病学分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深圳市公共场所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的基因特征。方法采用军团菌巨噬细胞感染力增强因子基因(Macrophage Infectivity Potentiator,mip)分型方法。提取深圳市51株嗜肺军团菌菌株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mip基因,并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每菌株测序后,序列与European Working Group for Legionella Infections(E.W.G.L.I)组织建立的数据库进行比对。51株嗜肺军团菌分为5种型别,分别为L.pnuemophile-phil-1、L.pnuemophile-sg3、L.pnuemophile-D-15、L.pnuemophile-sg10与L.pnuemophile-97-2898。结论mip分型方法可用于嗜肺军团菌的基因分型。深圳各区不同场所冷却塔水中分离的嗜肺军团菌株之间存在差异,L.pnuemophile-phil-1型别为优势型别占60.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肺军团菌与非嗜肺军团菌感染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军团菌肺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双重聚合酶链反应(DPCR)法对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清抗体结果,临床诊断为军团菌肺炎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军团菌DNA检测。选择痰DPCR和血清抗体结果呈一致阳性的患者并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嗜肺军团菌肺炎组(42例)和非嗜肺军团菌肺炎组(18例)。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痰标本DPCR结果与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呈一致阳性,嗜肺军团菌肺炎与非嗜肺军团菌肺炎诊断明确。嗜肺军团菌肺炎多发于既往体健的青壮年,主要发病于夏秋季;非嗜肺军团菌倾向于四季散发,多发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与非嗜肺军团菌肺炎相比,嗜肺军团菌肺炎患者的肺脏受累面积较大,胸腔积液及ARDS发病率高,同时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和肺外表现更为明显(P<0.05)。结论嗜肺与非嗜肺军团菌感染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有所不同,早期予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 军团菌病是一种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以肺炎为主要表现。本病自1983年以来在国内已日益引起重视。本文收集自1994年2月—12月确诊嗜肺军团菌肺炎16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3例。女3例。男:女为43:1。最大年龄74岁,最小19岁,平均40.6岁。 本组病例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畏冷、发热、咳嗽、胸痛、肌肉关节痛等症状;(2)X线胸片具有炎症性阴影;(3)血试管凝集试验(TAT)前后2次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并达1:160或以上;(4)1例 相似文献
5.
嗜肺军团菌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历史回顾:嗜肺军团菌肺炎(LPP)系指军团菌科(Legionellaceae)细菌所致的细菌性肺炎.1976年7月21~24日,在美国费城一所旅馆里召开美国退伍军人会议期间,182名军人突然出现发热、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难,90%的病例X-ray呈肺炎征象,附近居民39例也有类似症状,共计221例,其中死亡34例(15.4%),此病即为“退伍军人病”或“军团病”.1977年1月,McDade从肺组织中分离出G-杆菌.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微量凝集试验(MAT)对我县495名健康者进行 L_(p1)~8型抗体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抗体平均 GMT 以 L_(p3)型最高(1:6.3),L_(p6)型次之(1:4.9),L_(p2)型最低(1:2.5),各型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F=146.05 P<0.001),阳性率以 L_(p3)型最高(17.9%),L_(p6)型次之(13.9%),L_(p8)型最低(0.8%),各型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234.08 P<0.001);提示存在各型军团菌感染。男女之间抗体平均 GMTL_(p3)型和 L_(p4)型女性高于男性(t_(?)=2.05t_4=2.73 P<0.05),其余各型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率 L_(p2)男性高于女性(X~2=4.84 P<0.05),其余各型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型抗体 GMT 和阳性率各年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认为 MAT 比较适用于基层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嗜肺军团菌肺炎 (简称L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 ,容易合并浆膜腔积液、休克、呼吸衰竭以及肺外器官的损害 ,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随着介入性检查和治疗的开展 ,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军团菌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 ,基层医生对此病缺乏认识 ,军团菌抗体测定并未广泛开展 ,容易造成漏诊、误诊。作者就北京医院近年来确诊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北京医院自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住院肺炎患者中筛选出军团菌肺炎 2 5例 ,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3 9~ 81岁 ,平均 (60± 2 1)岁 ,…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江门市公共场所淋浴水中分离的嗜肺军团菌的基因特征,初步建立嗜肺军团菌分子分型数据库,为卫生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出来的嗜肺军团菌进行血清分型,并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经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按照相似系数>85%的不同菌株归为同一聚类,获得克隆系。结果 66株嗜肺军团菌有6种血清群,其中Ⅰ型有37株占56.06%,为优势菌型。嗜肺军团菌有38种PFGE型别,带型的相似系数为18.20%~100.00%,菌株之间PFGE带型差异较大。相同的PFGE带型≥3条有6种型别,分别为P8、P9、P11、P21、P25和P26,无优势带型。最大的克隆系是3和4。结论 从公共场所淋浴水分离的嗜肺军团菌呈基因多样性,也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豚鼠肺泡巨噬细胞经嗜肺军团菌培养物滤液处理后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超微结构观察,毒力菌组胞内细菌结构基本完整,无毒菌组与对照组大致相似,菌体被消化破坏,提示毒力菌产物对Mφ消化降解胞内细菌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肝硬化合并军团菌感染的情况 ,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方法 对 79例肝硬化患者的军团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ELISA法检测IgM抗体 )。 结果 肝硬化合并军团菌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临床症状比较 ,相对缓脉差异显著(P <0 .0 1) ,发热及腹泻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根据肝功能分级 ,肝硬化同级军团菌感染者与非感染者相比 ,血钠、血磷值(P <0 .0 5 )。 结论 肝硬化患者除原发症状外 ,凡伴有发热、相对缓脉、水样腹泻、较严重的或难以纠正的低钠、低磷血症时 ,即使军团菌抗体检测阴性 ,仍然要考虑到军团菌感染 ,并采取经验性抗军团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军团菌分离培养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完善军团菌分离培养的检验方法,提高阳性检出率。方法 用分离培养法,依据菌落形态和在缺乏L-半胱氨酸的平板和血平板不生长初判军团菌,再用血清凝集进行分型,结合生化反应和PCR结果进行确证。结果 用本方法成功检测出军团菌,在2003年对广州地区各种水体进行军团菌检测,121宗水样中分离出军团菌31宗,总污染率为25.6%,其中公共场所冷却塔水中军团菌污染率为43.48%。阳性率与国内外报道接近。结论 本方法有很好的分离培养效果,广州地区部分水体中存在军团菌污染,尤以公共场所冷却塔水中军团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军团菌肺炎是一种罕见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2015年3月长沙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收治了1例发热伴呼吸困难患者,初期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效果不佳;随后出现横纹肌溶解、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及神经系统损害。免疫学检查提示军团菌抗体阳性,考虑为军团菌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通过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病情好转。当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无效,同时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时需考虑嗜肺军团菌肺炎,在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抗感染基础上积极治疗并发症能显著改善军团菌肺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PAL,并观察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结论PCR扩增嗜肺军团菌PAL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将经酶切、PCR扩增及序列测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cDNA3.1-PAL.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PAL转染NIH3T3细胞,经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其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产物.结果 重组质粒pcDNA3.1-PAL转染NIH3T3细胞后获得了有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PAL为嗜肺军团菌核酸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嗜肺军团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快速检测嗜肺军团菌的方法。方法 根据嗜肺军团菌特异的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子mip基因设计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合成一段特异的 2 6 0bp长链DNA探针 ,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生物素标记细菌DNA ,并应用于痰标本的检测。结果 所合成的 2 6 0bpDNA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 ,只和嗜肺军团菌杂交 ,与其他细菌、真菌、病毒无交叉反应 ,该探针最低可检测出 1ng的细菌DNA。杂交法和培养法分别检测 10 0份痰标本 ,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 8%和 2 %。结论 该方法快速、特异 ,对嗜肺军团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的多态性,分析优势种群和菌型分布,为建立军团菌分子型别库提供资料。方法 运用The European Working Group for Legionella Infections(E.W.G.L.I)组织制定的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分型(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方法,对深圳市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按照血清分型方法,将冷却塔水中军团菌分为Lp1、Lp2-14以及非嗜肺型,运用AFLP技术对50株军团菌菌株分型,结果将22株Lpl血清型分为7种AFLP型,分别记为AFLP1—7,以AFLP2型与AFLP5型为主要型别;20株Lp2-14血清型分为7种AFLP型,分别记为AFLPⅠ—AFLPⅦ,以AFLPⅠ、Ⅱ为主要型别;9株非嗜肺军团菌血清型分为5种AFLP图谱。结论 AFLP分型技术能初步分析深圳市军团菌优势种群,为对军团菌监测及致病性军团菌型别的分析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Legionella is an important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pathogen.Although the elderly are especially susceptible to Legionella,few studies have looked at comparative radiographic features of Legionella pneumonia in this population.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hest rad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acquired Legionella pneumonia in the elderly.Methods Serial chest radiographs obtained in 34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serologically proven Legionella pneumonia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Chest x-ray features of an aged group of ≥65 years were assessed and compared with a non-aged group of <65 years old with regard to initial patterns and distributions of pulmonary abnormalities,accompanying signs,and progression.Results The most common initial presentation was a patchy alveolar infiltrate involving a single lobe,most often the lower lobe.There was no middle or lingular lobe involvement in the aged group patients,but bilateral pleural effusion was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in this group.In the aged group patients,radiographic progression following adequate therapy,despite a clinical response,was more often noted and the radiographs were less likely to have returned to the premorbid state at discharge,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imaging findings and clinical symptoms seems more prominent in community-acquired Legionella pneumonia in the elderly. 相似文献
19.
氯消毒剂对冷却塔军团菌的现场杀灭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含氯消毒剂对冷却塔军团菌的现场杀菌效果。方法选择一大型冷却塔,分别进行两种消毒方式:一次添加高浓度氯消毒剂后(冲击法),维持加氯和不维持加氯,并在当天和一周后检测冷却塔水中军团菌的浓度。结果持续加氯,保持游离余氯在(0.38±0.23)mg/L,军团菌浓度变化不大,未检出或保持低浓度(0.85±1.52~0.81±1.56)cfu/ml;不持续加氯,军团菌持续上升,一周后增加100~1000倍以上(0.12±0.11~322.22±130.17)cfu/ml。结论维持加氯的消毒方法对冷却塔军团菌的消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