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冠状位+横断位)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58例鼻部外伤患者均行X线侧位片和冠状及横断位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主要分析X线侧位片及高分辨率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X线检查确诊鼻骨骨折46例,高分辨率CT检查52例发现鼻骨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5例,鼻区线性骨折26例,汇合部横断骨折19例,鼻中隔骨折1例,鼻额缝分离1例。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冠状位+横断位)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鼻骨骨折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薄层CT在鼻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斌  陈晶  王巍  弓素青  张毅力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656-1657
目的:对比X线平片与薄层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鼻部外伤患者的薄层CT检查与鼻骨侧位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率。结果:131例鼻部外伤患者鼻骨侧位X线平片诊断鼻骨骨折48例(36.6%),可疑骨折22例(16.8%),未见骨折61例(46.6%);薄层CT检查显示:鼻骨骨折83例(63.4%),可疑骨折3例(2.3%),未见骨折45例(34.3%)。薄层CT诊断鼻骨骨折与X线平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薄层CT可更清晰地显示鼻骨骨折错位的程度及对鼻部邻近结构如鼻中隔、筛骨、上颌骨损伤的显示则更为优越,临床疑有鼻面部骨折者应首选薄层CT检查。  相似文献   

3.
吴莉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94-3895
目的对比分析鼻骨侧位片、多层螺旋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鼻骨骨折患者行X线片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 39例患者中,X线检查发现鼻骨骨折21例,未发现骨折18例。CT检查均为阳性,其中单侧鼻骨骨折24例,双侧鼻骨骨折15例。结论普通X线检查只能作为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为防止误诊漏诊,对临床复合型鼻部创伤患者应行CT扫描,对怀疑鼻骨骨折并上颌骨额突骨折应选冠状位CT检查及多层螺旋CT 3D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普通X线侧位片及螺旋CT在鼻骨骨折检查中CT的优势。方法:通过对41例鼻骨骨折患者分别行X线侧位片及进行螺旋CT扫描,靶区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3D),立体观察成像,对比分析其相应的表现和诊断。结果:确诊的41例鼻骨骨折中,X线平片只显示了28例阳性,CT检查全部阳性,其中单侧鼻骨骨折16例,双侧鼻骨骨折8例,鼻骨汇合部骨折5例,其中鼻骨骨折伴鼻缝分离2例,鼻骨骨折伴上颌骨额突骨折6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4例。结论:普通X线检查鼻骨骨折只是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螺旋CT及其图象重建能动态、立体观察鼻骨骨折及其周围结构的改变,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检查方法。为防误漏诊,应将CT列为其必备的检查项目,X线平片、CT扫描两种检查互相补充对诊断鼻骨骨折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分辨率CT冠状及横断位扫描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冠状及横断位扫描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行X线和冠状及横断位HRCT扫描检查,回顾性分析X线及HR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检查确诊鼻骨骨折13例(其中粉碎性骨折5例);20例患者经CT检查均发现鼻骨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13例,线性骨折7例;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5例,上颌窦骨折4例,额骨骨折1例,眼眶壁骨折4例,鼻中隔骨折1例,筛窦纸板骨折2例,鼻额缝分离1例。结论HRCT冠状及横断位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鼻骨骨折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朱燕 《中国乡村医生》2010,(20):165-165
目的:对照研究和评价X线平片与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运用CT扫描及X线对45例鼻骨外伤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45例鼻骨骨折患者中,鼻骨侧位X线平片未发现骨折10例(22.2%),单纯鼻骨骨折29例(64.5%),合并眼眶及额骨骨折6例(1.33%)。CT检查全部为阳性。结论:普通X线检查鼻骨骨折只是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为防误漏诊,应将CT列为其必需的检查项目。CT扫描是诊断鼻骨骨折最好的检查方法,且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位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0例鼻骨骨折患者的CT冠状位扫描片和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CT扫描后均确诊为鼻骨骨折,只有35例患者在X线片上发现有鼻骨骨折。结论: 冠状位CT扫描是诊断鼻骨骨折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方法。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法医中心进行鉴定的60例鼻骨骨折案件进行分析,根据鼻外伤史、鼻腔出血、鼻骨X线侧片,CT扫描进行诊断。结果:60例鼻骨骨折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现,均存在外鼻肿胀、疼痛、青紫的情况,且局部触压痛感明显,经X线侧位片检查,清晰可见鼻骨骨折线者29例,占48.3%,而单侧鼻骨骨折者25例X线侧位片不能清晰得显示,需经过CT检查,筛骨纸样板骨折及皮下气肿X线侧位片不能显示,经鼻部CT证实6例。60例鼻骨骨折者的骨折类型与鼻部外观畸形之间存在外观畸形者14例。结论:鼻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可在X线诊断后,进行CT扫描,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骨骨折的诊断和法医学鉴定方法。方法 根据鼻部外伤史、鼻腔出血、鼻骨X线侧位片进行诊断,必要时做鼻部CT平扫、冠扫。结果 单用X线侧位片确诊17例,单侧鼻骨骨折需经CT确诊,共23例,其他5例。结论 CT扫描可补充X线对鼻骨骨折诊断及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骨骨折的诊断和法医学鉴定方法。方法:根据鼻部外伤史、鼻腔出血,鼻骨X线侧位片进行诊断,必要时做鼻部CT平扫,冠扫,结果:单用X线侧位片确诊17例,单侧鼻骨骨折需经CT确诊,共23例,其他5例,结论:CT扫描可补充X线对鼻骨骨折诊断及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1.
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CT和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鼻骨正常变异的认识。方法80例鼻骨骨折病人,均做鼻骨CT横断面、冠状面和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结果CT全部诊断正确,阳性率为100%,X线平片诊断65例,阳性率为81%。80例CT诊断的骨折中,单纯性鼻骨骨折35例(占44%),粉碎性骨折12例(占15%),复合性骨折33例(占41%)。在18例健康志愿者的鼻骨CT检查中,发现2例鼻额缝缝间骨和1例鼻骨尖的“鹰嘴样”变异,其发生率为17%(3/18)。而CT均清晰显示骨折存在;18例健康志愿者中有3例存在不同类型的鼻骨变异。结论CT扫描在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叶冠峰  黄银山  任为端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99-99,103,F0003
目的对比分析x线平片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鼻外伤患者分别进行x线和CT检查,对比分析各种检查相应的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x线发现骨折18例(64.3%),可疑骨折5例(17.8%),阴性5例(17.8%),CT检查全部阳性,并对鼻骨及鼻骨周围复合伤诊断明确。结论普通x线检查对鼻骨骨折只是初步方法,CT应作为必需检查手段,X线平片和CT联合应用对鼻骨骨折诊断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13.
张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589-2590
目的:探讨64排CT图像软阅读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回顾性分析60例鼻骨骨折病人,比较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诊断鼻骨骨折的差异。结果:采用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两种方法诊断鼻骨骨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站软阅读可以明确诊断有无鼻骨骨折、可以准确区分鼻骨孔、鼻骨缝、鼻额缝和线性鼻骨骨折,可以准确诊断鼻骨骨折方向,骨折多少及骨折移位情况。结论:工作站软阅读在鼻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普通X线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诊断价值上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治钦 《当代医学》2009,15(13):8-10
目的探讨普通X线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00例鼻骨骨折患者分别行普通X线和CT检查,由4位放射科医生对影像进行分析。结果100例鼻骨骨折的患者中,CT检查阳性率100%,X线平片只显示了41例患者有鼻骨骨折。结论鼻骨骨折普通X线检查只能作为简单初步的检查,CT检查是鼻骨骨折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鼻部骨折的影像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丽锋 《吉林医学》2009,30(21):2616-2618
目的:探讨鼻部骨折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相对应的诊断学价值,以便采用更合理的鼻部外伤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搜集鼻部骨折病例分三组进行讨论,比较其影像效果。第1组:鼻骨X线侧位片检查后随即进行CT改良冠状位扫描的病例52例;第2组:同时进行鼻骨改良冠状位和横断面扫描的病例34例;第3组:鼻骨改良冠状位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的病例48例。结果:鼻骨侧位片仅能检出51.9%的鼻部骨折,漏诊、误诊率非常高;鼻骨改良冠状位+横断面扫描诊断最准确,但费用高,照射剂量大;鼻骨改良冠状位+三维重建诊断准确、立体感强、易理解且不增加照射剂量,但费用较高。结论:单项检查中鼻骨改良冠状位扫描诊断价值最高,是鼻部骨折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如果经济条件许可或鼻区复合性骨折,应辅以三维重建或横断面扫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50例胫骨平台骨折中,X线平片显示骨折45例,诊断准确率为90.0%。多层螺旋CT扫描湿示50例均骨折,诊断准确率100%。CT扫描发现的骨折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均多于X线平片的诊断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螺旋CT扫描检查胫骨平台骨折准确率高,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在X线、CT、MRI及18F-FDG PET/CT上的表现,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在影像学上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1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中X线94例,发现异常62例,诊断符合率65.9%;CT90例,发现异常82例,诊断符合率91.1%;MRI36例,发现异常34例,诊断符合率94.4%;18F-FDG PET/CT15例,发现异常14例,诊断符合率93.3%。4种检查方法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符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8,P0.05),X线诊断符合率低于另外三种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8,P0.05);CT、MRI及18FFDG PET/CT三种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χ2=0.43,P0.05)。多发性骨髓瘤X线及CT主要表现是骨质稀疏、膨胀及破坏,伴有病理性骨折及软组织肿块,少数有骨质硬化;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典型变现为"盐-椒征";18FFDG PET/CT表现为相匹配的18F-FDG高摄取灶及骨质溶骨性改变。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四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认识及了解其影像学表现,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 DR 与 CT 在鼻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鼻骨骨折患者分别实施 DR、CT 检查,比对诊断结果。结果:经手术及复查证实,182例鼻骨骨折患者中单纯鼻骨骨折48例、鼻骨及鼻中隔骨折109例、鼻部复合骨折25例,DR 诊断准确率60.4%,而 CT 诊断准确率1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 DR 诊断,CT 诊断更符合临床诊断工作需求,为鼻骨骨折最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