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文献检索平台筛选中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软件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类别、证型、关联规则及聚类。结果 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丹参、黄芪、麦冬、川芎、甘草;功效以活血化瘀药、补气药、补阴药、补血药、清热药为主;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味占比最高,归经以入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丹参为核心的10个组合,聚类分析得到4个潜在方;以气阴两虚瘀血阻滞证和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为主要中医证型。结论 糖尿病心肌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虚”“瘀”“痰”为主要病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对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文献整理和归纳,总结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近10年中国知网期刊论文数据库,筛选有关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证候及中药用药方面的相关文献77篇,对证型、中医药治则及中药使用频率进行整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涉及证候17个,其中脾肾阳虚型23.81%、气滞痰凝12.38%、气阴两虚12.38%,为常见证候,占48.57%;证候组成要素8个,实证占61.35%,虚证38.65%;用药方面共涉及中药143味,总频次1906,频率前八位依次为夏枯草4.51%、柴胡4.09%、茯苓3.88%、白芍3.62%、黄芪3.41%、当归3.10%、甘草3.10%、丹参3.04%.结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气滞痰凝为主,多表现为实证,治疗以活血化瘀化痰理气类中药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近30年文献中内服中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药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和遣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万方、维普、知网三大中文数据库近30年已发表的中药内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相关文献,通过统一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合并重复文献,整理、归纳和分析中药内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剂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结果 317篇有效文献中共有436个方剂,统计的方剂功效共有12个,总使用频次为1 374次。所列的中医证型共有14个,总使用频次为1 759次。结论 中药内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证型分为三大类:虚证(肝肾亏虚)、实证(气滞血瘀、寒湿痹阻、痰湿痹阻、湿热瘀阻、风寒痹阻、痰瘀互结、风湿痹阻)、虚实夹杂证(气虚血瘀、肾虚血瘀);中医治法分为三大类:补法(补益肝肾)、泻法(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湿化痰、清热除湿、祛风散寒、祛瘀化痰、祛风除湿)、补泻兼施法(补气活血、补肾活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分析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生物医学1990—2020年的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数据进行药物频数、组合、配伍、新方组合等的挖掘分析。结果 检索文献1 449条,纳入处方204首,中药166种,使用频次2 552次,排前三的药物为红花、透骨草、伸筋草,常用药类为祛风湿、活血化瘀药;主要归经为肝、肾、脾经。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二联关联以“没药→乳香”最高,三联关联以“乳香+伸筋草→没药”最高。结论 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可靠,用药规律以祛风湿为主,兼以活血化瘀、补益、清热、解表;祛风湿药可与活血化瘀药、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联合应用,并且祛风湿药在治疗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和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经临床验证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120例,从总的治疗方法中提取出糖尿病用药中各类中药的使用次数、频率、比例等,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黄芪,其次依次为茯苓、山药、天花粉、麦冬、白术、人参、山茱萸、泽泻、当归等。在治疗糖尿病所用的142种中药中,清热类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补阴药、利水渗湿药等。在收集的120例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86例,占71.67%;在所有患者中治疗有效率最高为100.00%,治疗有效率最低为67.80%。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是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并加以祛痰;中医治疗糖尿病时,通常会使用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等这几种类型的中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使用情况,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0份使用参附注射液病历的临床诊断、中医证型、单次用量、每天用药频次、溶媒、用药疗程进行调查。结果参附注射液在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用药疗程等方面符合说明书规定,但在适应证及配药溶媒等方面不符合说明书要求。结论临床使用参附注射液存在不规范现象,相关部门应加强督导,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使用情况,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61份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病历的临床诊断、中医证型、单次用量、每天用药频次、配药溶媒、用药疗程进行调查,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单次用量、给药频次方面全部符合说明书规定,但在适应证(包括中医辨证)、配药溶媒、用药疗程等方面存在较高比例的与说明书不一致现象:适应证相符率30.19%,辨病基础上的中医辨证相符率68.81%,配药溶媒相符率32.96%,用药疗程相符率6.65%。结论:我院在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规范,建议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尽可能按说明书的规定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浴足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病例采集方法收集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治疗方法,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住院期间浴足方使用情况,提取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药的频次、频率、中药学分类等,对浴足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浴足方122首,105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124次,其中使用频次前10味的药物有黄芪、红花、鸡血藤、川芎、当归、桂枝、乳香、忍冬藤、没药、赤芍。在105味中药中,活血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和祛风湿药也占一定的比重。结论:浴足方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以活血化瘀为主,补益、清热为辅,兼及其他,以达到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某中医院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 统计并分析该院骨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包括注射剂种类、临床诊断、中医证型、单次用量、每天用药频次、配药溶剂、用药疗程等数据。结果 该院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按规定疗程、规定剂量使用的较少,不合理用药率较高。结论 中药注射剂须慎用,尤其在溶剂选择、用药疗程、药物联合使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饮片的处方和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我院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中导出2020年度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饮片处方数据,经预处理后得到1961张处方,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和SPSS Modeler 18.0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进行处方数据挖掘。结果:我院中药饮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高频次中医证型分别为胆胃不和(545次,27.79%)、痰湿(259次,13.21%)和肝胃不和(194次,9.89%)等;用药频次最高的分别为补气药(3049次,8.78%)、清热解毒药(2209次,6.36%)、清热燥湿药(2129次,6.13%)和理气药(2038次,5.87%)等。药物聚类得到7组潜在用药组合,进一步发现高频用药组合为百合、竹节参、莪术、黄连、白花蛇舌草、姜半夏、干姜等。结论:采用上述研究方法发现我院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饮片处方特征、用药规律与临床用药经验基本相吻合,可将研究方法和结果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促进中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其精髓,其中瘀血学说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瘀血学说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它包括了瘀血症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作者仅初步探索了一些规律,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切不可误犯“凡证都是瘀血,凡出血都是瘀血”的错误。并且要处理好气与血、血与风、活血与温经、血虚瘀证与血实瘀证、活血与止血、温经活血与清热活血等的关系,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仔细辩证用药。活血化瘀药不可久服,应中病即止,以免损伤正气。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临床中药治疗白癜风内服与外用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搜集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白癜风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8年1月1日~2019年2月17日,对中药复方中所含单味中药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性味归经、药物类别等,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各药物之间网络化分析,挖掘并分析白癜风临床内服与外用配伍的应用规律。结果:共筛选得到114篇相关文献(包含114首中药复方),其中内服中药76首方剂(共129味中药),外用中药39首方剂(共含62味中药),在中药类别上均常使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五类,其中内服中频次排名前五的有当归、补骨脂、白芷;外用中,补骨脂、白芷、红花排名相对靠前。中药性质均以性温、平,味辛、甘、苦,归肝、脾经为多,对白癜风内服与外用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外用分析中共得到4类,内服药分析中得到6类。结论:临床治疗白癜风内服与外用中药其用药配伍存在一定的规律,且两种方式分析结果大致一致,提示临床用药时可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祛风除湿、疏肝理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治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0至2010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文献,建立文献研究数据库。结果共检索得到符合条件的相关文献136篇,其中中药167味,使用频次1599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为活血调经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止痛药、清热凉血药、熄风止痉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祛风湿散寒药、破血消癥药,占总体用药79.80%,而活血化瘀药占29.20%、补益气血药占23.95%;其中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4.84%;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积频率达94.01%;药物归经以肝、脾、肺、胃、肾、心为主,累积频率达89.11%。结论气血亏虚、瘀血阻络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因病机,活血化瘀药和补益气血药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方的基本要素,配伍常用清热凉血药、熄风止痉药、解表药、祛风湿散寒药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天津地区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中医汤剂用药规律。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5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的境外输入轻型/普通型COVID-19病例,纳入中医治疗有效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录入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中药处方等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归纳中药使用频次、高频中药药对和药簇、中医聚类处方。结果 纳入患者224例,中药汤剂处方224首,涉及中药148味,高频中药35味,药性温(1 730次,41.79%)、药味苦(2 433次,39.23%)、入肺经(3 094次,30.19%)、清热药(990次,23.93%)和化痰止咳平喘药(807次,19.51%)使用频次最多;茯苓+陈皮、半夏+陈皮和虎杖+陈皮是常见的药对;茯苓+陈皮+虎杖和半夏+陈皮+虎杖是常见的角药;得出6组中药药簇和6类中医聚类处方。结论 初步归纳出6类药簇和6个聚类处方,用于COVID-19各型各证的选方和加减,为中医治疗COVID-19提供临床选方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数据挖掘《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治疗痞满的组方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痞”“痞塞”“月真胀”等病案中涉及药方,并对其中的用药进行筛选、规范,利用Excel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药物使用频次、聚类分析等。结果 《临证指南医案》中共80例(初诊71例,复诊9例,处方89个)中涉及“痞满”病证的医案,共使用中药118味,总频次为627次;频次≥10次的中药有18味,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56.78%(356/627);药性以辛、温为主;归经以脾、肺、胃经为主;药物分类以止咳化痰平喘药居多,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次之;聚类分析核心药物组合14个,新处方组合5个。结论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痞满是根据证型用药,如脾胃亏虚:补虚药、温里药;肝胃不和:理气药、补虚药;痰湿中阻:利水渗湿药、化湿药;湿热阻胃: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  相似文献   

16.
段为彬  柳芳  刘洁  赵薇  赵许杰 《肿瘤药学》2022,12(2):244-251
目的 分析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对外用、内服中药分别从使用频次、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统计,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15篇,涉及方剂120首。其中,外用方剂94首,涉及中药15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为黄柏、当归、红花、黄芪、紫草;内服方剂26首,涉及中药11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为当归、甘草。外用中药中,清热药所占比例最大(33.24%);内服中药中,补虚药所占比例最大(32.78%)。外用和内服中药中,使用频次均以寒性者最多,分别占47.52%和40.73%;以归肝经者最多,分别占21.29%和19.27%。外用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味依次为苦、辛、甘,三者共占89.74%,内服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味依次为甘、苦、辛,三者共占90.82%。外用和内服中药均可得到三个聚类方,外用中药得到23对药物组合,内服中药得到15对药物组合。结论 临床使用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时,外用、内服中药均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为主。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可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中医理论知识和领域驱动理论的指导下,层析领域驱动数据挖掘的优势以及领域知识在数据挖掘中的作用,系统检索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气阴两虚的用药方案,探索气阴两虚证的用药规律,为后期构建气阴两虚中医临床诊疗决策数据库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方法以"气阴两虚"、"气阴不足"、"气阴两亏"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所有中医药治疗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文献。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中药频数进行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并以功效归类,然后将使用频次较高的各单味药输入中药作用机制在线分析体系分别对核心中药进行在线作用靶点预测。采用以节点度中心性算法为核心,对治疗气阴两虚证中药的关键靶点进行筛选和综合评价。结果对筛选出的179首方剂所涉及中药进行频次统计,使用频数在30次以上的中药有14味,分别是黄芪、地黄、麦冬、丹参、甘草、茯苓、五味子、山药、山茱萸、党参、当归、白术、人参、太子参,按功效分多以补虚药为主,其他类分别为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最终共得到9317个相关靶点,其中共同的作用靶标为85个。将所得到的靶蛋白经蛋白互作网络的拓扑学参数分析发现,平均结点度为8.785。其中,雌激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和多巴胺受体等37个靶点是高于平均结点度,表明这些关键靶点与气阴两虚证的疾病发生高度相关。结论基于领域驱动数据挖掘研究方法有助于寻找气阴两虚证用药规律及作用靶点,为深入研究气阴两虚中医临床诊疗决策的生物学本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归纳某中医院肝病科中药治疗慢性肝炎的用药特点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规律,为医院药师对慢性肝炎中药处方前置审核、基层医疗机构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炎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某院用中药治疗各种证型慢性肝炎的处方、统计和探析各个患者年龄段、常用中药以及类型、发病原因、慢性肝炎的中医证型。结果 合格处方有425张。患者主要集中在30~49岁这个年龄段;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是柴胡和甘草;中药类型最多的是补虚药。基本所有患者的发病的因素与肝和脾不调有关,肝郁脾虚证是慢性肝炎患者最常见的证型,占比达到84.94%。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慢性肝炎患者以经方为基础随证加减用药治疗。结论 该院在用中药治疗慢性肝炎的用药特点,不仅符合目前中药治疗慢性肝炎疾病的现状,而且有自己的用药特色。既在临床方面为基层的医师提供指导又为该院的药师中药处方前置的审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子宫增大和月经过多为主要症状。子宫肌瘤的中医治疗多投以活血化瘀,散结消坚方药,有时效果不甚明显。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多数患者肝、脾、肾三脏的功能虚损及紊乱,表现为肝肾阴虚、阴虚血热、肝脾不和、脾虚湿盛等证候,故采用清热养血、调节冲任之法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诊断及证候、用药规律和治疗方案特点。方法:利用医院的HI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采集2014年1-12月某三甲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信息,对其诊断、证候要素、中西药使用情况、中药人日均剂量与住院天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病名以心衰病为主,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血瘀、痰凝、阴虚、阳虚为主。使用频数位居前5位的中药是黄芪、柴胡、甘草、党参、茯苓;日均剂量位居前5位的中药是:黄芪、山萸肉、茯苓、葶苈子、党参;中成药主要以肾康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复方鲜竹沥、感冒清热颗粒为主;西药治疗主要以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为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金三角)三药联用的使用频率较低。结论:西药治疗应结合患者年龄、肾功能、疾病的情况等因素加强"金三角"药物的使用;通过对中药种类、使用频数及日均用量分析,归纳出CHF的基本治疗规律: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痰平喘、温阳利水;根据用药规律可知补气药是治疗心衰的主要有效药物,治疗CHF在注重补气、祛湿、利水的同时更要注重整体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结合临床经验对中药用量进行适当的加减,为以后临床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