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留置导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将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留置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做好术后健康教育,加强对溶栓导管的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0例患者中,17例下肢血管闭塞段疏通,肢体皮温、皮色恢复较好、花斑及静息痛消失,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加强对溶栓导管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运用序贯立体搭桥或联合腔内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运用序贯立体搭桥或联合腔内技术治疗的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共34例,观察治疗后血管的开通率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序贯立交搭桥或联合腔内技术治疗血管再通率均为100%,踝肱指数(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无严重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序贯立体搭桥或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李琴  徐亚香 《哈尔滨医药》2012,32(3):187-18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行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行血管腔内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实施规范化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血管腔内治疗的方法、监测血压血糖、完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体位、环境的护理、并发症监测、落实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结果 42例实现了闭塞血管的再通,成功率达87.5%。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皮温较前升高。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腔内治疗相对安全有效,但应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并采取正确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行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4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行血管腔内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实施规范化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血管腔内治疗的方法、监测血压血糖、完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体位、环境的护理、并发症监测、落实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结果 42例实现了闭塞血管的再通,成功率达87.5%.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皮温较前升高.结论 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腔内治疗相对安全有效,但应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并采取正确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旁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人工血管旁路术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12例患者,总结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手术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12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患肢血供明显改善,术后ABI(踝肱指数)0.78~1.01、平均0.85。所有患者足背动脉及(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静息痛完全消失,足趾间溃疡逐渐愈合。结论血管旁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降低致残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训平  谭光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22-1923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自体血管搭桥、人造血管搭桥以及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与单纯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的25例患者,术前给予心理疏导,术后有针对性地加强患肢护理,观察提供有益的治疗调整信息以及注重基础疾病相关护理指导等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手术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下肢缺血显著改善13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结论: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除采用恰当外科治疗手段治疗之外,采用适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陈锋华  刘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02-30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护理方法,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选取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经过护理,痊愈43例(61.43%),有效23例(32.86%),无效4例(5.71%),总有效率为94.29%。结论做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防止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纤溶酶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对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纤溶酶联合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观察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34例患者静息痛、肢体发凉、间歇性跛行等下肢动脉闭塞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中显效21例(61.8%),好转11例(32.4%),无效2例(5.8%),总有效率为94.2%。结论纤溶酶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舒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解除下肢动脉闭塞症状,辅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7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选择腔内治疗手术,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加用给予基于心理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管理。结果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和86.1%,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累积通畅率为94.4%,对照组为80.6%,观察组的累积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手术治疗结合基于心理护理的健康教育能促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重点及措施。方法:对13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血管成形、内支架置入、血栓及斑块旋切、溶栓、血栓抽出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类、分析,针对性实施护理。结果:本组138例患者有3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巨大血肿9例、下肢过度灌注综合征2例、假性动脉瘤3例、消化道出血3例、支架内急性闭塞4例、支架再狭窄10例,造影剂迟发型变态反应1例,占手术的23.2%。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认真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疾病的预后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为该病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患肢疼痛程度减轻,皮肤温度明显升高,活动耐力逐渐增加。所有患者抑郁程度减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的康复的重要保障,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hybrid)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来血管杂交手术治疗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资料。根据患者介入探查情况行杂交手术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5%。治疗后平均踝/肱比值(ABI)提高0.56,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着8条,占40%。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杂交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复杂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较单一的手术或腔内治疗,具有优势互补、减少创伤、安全的特点,能最大程度的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介入治疗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治疗。方法:观察并护理2012-10~2014-01接受顺行穿刺球囊扩张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50例,其中发生并发症8例。结果:术中2例迷走神经反射、1例术后出现低血糖休克;1例出现应激性高血压;1例术后下肢动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及指导对于ASO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详尽了解既往史、仔细观察病情,严密监护,充分进行物品准备,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18例,对照组17例。所有患者行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患者的经皮氧分压(TcPO2)和跛行距离(DOC)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共25例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后,行血管腔内扩张成形和血管内支架置入。制定术前术后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手术患者术后穿刺点均未出现血肿,其中5例出现皮下淤血,1例患者发生急性血栓形成,经导管溶栓后再通。术后患肢皮肤温度增高,足背动脉搏动增强,患肢血液循环明显改,患足疼痛明显减轻,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作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的一种手段,具有微创及良好的安全性,其近期临床疗效确切。术前术后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杨威 《黑龙江医药》2013,(6):1072-1074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节段复杂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获治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踝肱指数(ABI)复查由0.27上升至0.63(正常值0.53~0.91),术后于1年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通畅率100%。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通畅率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均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腔内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以及下肢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ABI指数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1年内跛行距离逐渐延长,但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一年随访中,下肢溃疡逐渐愈合,围手术期内无不良反应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具有微创,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结合围手术期功能锻炼能够巩固和扩大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59例(73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9条肢体采用介入治疗,24条肢体采用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72条肢体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患肢皮温升高,静息痛消失,1条肢体无显著变化,术前踝肱指数(0.43±0.15),术后踝肱指数(0.84±0.19),术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7,P<0.05)。本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改善下肢缺血,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6例为研究对象,对16例患者进行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16例患者经过支架植入手术治疗后,闭塞部位全部开通,患者的不良症状均消失,没有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的现象。结论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良好,无不良情况发生,见效快,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袁婷婷  温大翠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40-284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腔内治疗术后护理方法,观察治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4例(127支血管)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加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S)治疗并进行护理以及术后定期复查,了解术后治疗护理后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84例(127支血管)经球囊扩张加PTRS后,血管再通81例(123支血管),再通率为96.85%(123/127)。该81例(123支血管)再通患者术后复查0.5、1、2年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5.12%、79.67%、68.29%。结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通过球囊扩张加PTRS治疗后,可使患者血管实现再通,改善下肢动脉血流且近、中期疗效满意,故术前加强患肢护理、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促进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