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闵行区江川街道80岁以上慢性病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提供家庭护理服务,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干预前后效果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疾病转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社区老年患者健康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用药情况,规范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某一社区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420例老年患者中,共有200名患有各类慢性疾病,患病率为47.62%,其中,以高血压患病人数最多,占38.10%,其次为糖尿病、冠心病与脑血管疾病,不同性别老年患者在不同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无比较差异;多数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好,但普遍存在着药物联合应用情况;80%的患者表示愿意定期参加有偿药学服务,60%的患者期望得到社区药物服务。结论:因老年患者多伴有慢性疾病,而其用药品种又比较多,故社区医务人员必须在准确了解这类患者用药情况的基础上,合理规范患者用药。  相似文献   

3.
由于慢性病患者一般年龄偏大,病程长,易复发长期遭受疾病折磨,都具有焦虑、悲伤、紧张、怕家人抛弃的心理[1]。护士应富有同情心,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让患者感受到情感的援助。指导患者以正确地认知观和应对方式对待老年期的各种应急事件,提高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社区老年慢性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28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干预前后遵医率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ADL、SDS、SDSS评分低于干预前,QOL评分、遵医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社区200例高血压、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理干预、心理干预、社会行为干预前后比较。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社区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什么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这段时间内的5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保健护理等等社区护理的干预措施,并评估其产生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家庭随访的方法向患者调查对实施的社区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5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且患者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有患者对社区护理干预都非常的满意。结论社区护理能够维护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使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家庭减轻负担,笔者从老年慢性病的特点着手,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进行如下综述,以期能够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医养结合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服务中心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将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医养结合服务,对比两组护理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这5个指标上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 <0.05)。结论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实践中实施医养结合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的重要性.方法 选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对社区1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管理前后半年的护理情况.结果 患者对自身慢性病知识有所了解,健康康复情况效果较好,同时社区医院管理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用药情况.护理管理半年的高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控制情况、脑血管病康复评估明显比护理管理前效果好.结论 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行慢性病宣教、心理疏导、日常护理、饮食指导护理、适量锻炼身体、加强随访,能够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干预对其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5月在广东深圳某社区收集的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以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行延伸护理干预,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负性情绪情况进行检测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慢性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基础护理技能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ADL、SAS以及SDS评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疾病知识知晓评分,基础护理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而SDS以及SAS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提升效果,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对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家庭护理、保健护理等社区护理干预,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家庭护理、保健护理等社区护理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大幅的改善,而且自护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100.0%。结论社区护理明显维护了老年患者的健康,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慢性疾病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各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逐渐增加,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健康教育就是帮助人们认识生活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危害,转变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纳有益的生活方式,预防、消除危险因素[1],有效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加强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此次在社区内开展家庭护理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吴俊泓 《上海医药》2016,(10):20-22
目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居家护理服务方面的需求进行调研,探究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探索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以及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的因素。结果:对居家护理服务有需求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为90.6%。在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的诸多因素中,医疗保险、家庭收入和护理人员素质分别占调查患者总数的96.2%、83.3%和87.8%。结论:在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量较大。应通过政府和民间机构多方面合作,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服务模式,从而满足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关怀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APGAR和GWB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APGAR和GWB总分分别为(6.75±1.38)分和(72.38±16.46)分,二者水平均较低。相关分析显示,APGAR与GWB呈高度正相关性(r=0.462,P<0.01)。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关怀度较低,是影响其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社会工作者应给予老年慢性病患者更多的家庭关怀,以提高其心理幸福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遥 《中国实用医药》2014,(31):242-243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慢性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社区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社区家庭访视干预。护理干预6个月后,使用SF-36量表评价两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健康状况、生命力、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0.4±5.3)、(81.1±6.8)、(80.5±6.3)、(79.8±6.4)、(81.9±6.7)、(81.4±8.7)、(82.7±6.9)、(84.3±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改善老年慢性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马静 《现代临床医学》2006,32(5):375-376
目的:了解持续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社区内进行持续家庭访视护理(家访组)的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与没有进行家庭访视护理(未家访组)的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持续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病情有促进其良性转归作用,可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社区内有多种原因需要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经过社区护士和家属及病人的共同努力,他们“依赖床”的生活是可以得到改善,现介绍如下:1 护理重点1.1 床单位的设置:(1)尽量考虑病人方便、舒适、安全、床的一边靠墙,床旁应留日常用物。(2)床旁物品的放置:床旁放置小镜子,其目的是扩大病人的视野,使之建立生活的信心,度过由卧床带来的困难。1.2 心理护理:(1)由于长期卧床,老年病人内心比较悲观,社区护士应多探望,讲解有关的疾病知识,以减少老年病人内心不安,消除孤独,树立战胜疾…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研究健康教育方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在健康知识及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教育后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社区护理人员应立足于本社区,在健康教育理论的引导下,针对于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不断探索并实践各种可行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干休所2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2012年1月至12月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2013年1月至12月在总结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治疗及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患者护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干预护理后效果更为显著,患者处于较好的心理状态,通过针对性护理消除其心理一系列负性情绪,从而更好的配合到治疗护理过程中来,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心身健康。结论在老年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把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提高其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有效配合整个治疗活动,为保证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