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各3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d的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呕吐、腹泻、腹胀发生率,每天平均血糖值、胰岛素使用量及住院时间、营养费用、总住院费用。结果治疗7 d后, 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均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呕吐、腹泻、腹胀发生率和平均血糖值及胰岛素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PN组营养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指标,且肠道不耐受现象发生率未见增加,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24~48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单独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术后体质量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持续时间与对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法简便、安全、价格合理、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与肠外营养组( PN组)各3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及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 CD4+;CD8+)、免疫球蛋白IgM、IgG。结果治疗7d后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EN组CD4+细胞、CD4+/CD8+比值、IgM、IgG水平高于PN组,CD8+细胞低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指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刘伟  汤宏芝 《安徽医药》2012,16(2):271-27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 nutrition,EEN)支持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8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观察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体重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特点及护理风险情况、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 EEN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较TPN组显著提前(P0.05),EEN组术后营养指标优于TPN组(P0.05),EEN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PN组(P0.05),EEN组治疗费用少于TPN组,同时EEN的使用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护理风险。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鼻肠管或空场造瘘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是经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的方法,有效的护理是减少EEN并发症,提高EEN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7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EN+PN)组和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相关生化指标、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状况评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术后第7、10天的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钾、钠水平亦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共2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 P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TPN组(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却可以降低临床费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复杂,由于手术改变了正常胃肠、胆胰的解剖结构术后早期不能经口进食,其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较其他危重患者更加困难。营养支持有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两种。单纯的肠外营养往往存在代谢、技术、感染等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不仅保持了肠道在代谢调节和肠肝循环中促进内脏蛋白合成、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肠道激素与免疫球蛋白的释放等对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2年10月~2004年1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术中置入鼻肠营养管用于术后的肠内营养,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现将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行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行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具有明显差异,而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行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缩短其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149例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91例).对照组术后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术后24~48 h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一周时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重、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不同.结果 ①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重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②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3.8±1.3)d,排便时间(6.2±3.5)d,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5.4±2.1)d,排便时间(7.8±4.2)d,两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③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13.2±3.3)d,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16.2±4.1)d,前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后者(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它可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6例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患者,术后发生胰瘘2例(3.57%),切口感染2例(3.57%),及时处理后恢复,均未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无死亡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3.5±2.6)d,平均住院时间(8.4±3.8)d。有3例患者嘴唇发生干裂现象,给予唇膏或石蜡油涂擦后,裂口愈合。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方法简单、安全性高、经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体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5)。观察组术后的肛门排气、肛门排便、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患者的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并发胰瘘患者给予常规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控、肠内营养支持及引流管护理等.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20~25d后胰液的引流量明显减少,35~40d后胰瘘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及良好的术后护理能明显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张灿  刘婷 《哈尔滨医药》2015,(2):117+119
目的改进肠内营养输注程序中工作流程,实现肠内安全正确的执行,以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对肠内营养期间护士、患者及输注程序中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结果改进肠内营养输注程序中工作流程后,肠内营养流程更加合理,护士操作更加规范。结论加强安全管理,构建合理肠内营养流程,规范护士操作,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创造了安全护理环境。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已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开始的具体时机尚不明确,采用的途径、肠内营养液的选择也需要探究。本文围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相比于肠外营养的优势以及开始时机、方式、途径以及肠内营养液的选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储霞飞  黄强  袁丽  谢放  胡传来 《安徽医药》2020,41(11):1261-1264
目的 探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给予的最佳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行PD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行肠内营养开始的时间,分为<24 h组(术后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24 h~组(术后24~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及48 h~组(术后48 h后开始肠内营养),比较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各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胃肠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且≤24 h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第7天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组(P<0.05)。<24 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24 h~组及48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胰瘘、胆漏、胃排空延迟、腹腔出血及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术后最佳肠内营养时间为术后24 h内给予。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外营养患者22例(治疗组),单独予以肠外静脉营养患者26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术中行空肠造瘘,术后给予PN和EN或TPN支持。结果治疗组手术前后总蛋白和白蛋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体质量变化及总蛋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病例共出现中心静脉导管脱出和堵塞各2例、空肠造瘘未出现导管并发症、18例出现糖代谢严重异常。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联合PN和EN疗效优于TPN,护理治疗中应坚持严格管路护理、无菌配液、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和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吴树堂 《黑龙江医药》2011,24(6):977-978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将38例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纽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分析。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之间收录的58例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9例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方法给予补充,B组19例患者采取肠外营养方法给予补充,C组20例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方法给予补充,观察三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c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胃肠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组给予营养支持8d后的患者体内的转铁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均明显的高于治疗后1d的情况,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营养支持8d后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方法支持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和缩短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并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佰得临床中府用和椎广.  相似文献   

19.
李志钢 《海峡药学》2011,23(2):119-120
目的 探索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8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支持组(观察组)20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术后24h后给予相应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值、血糖)的变化,以及两组手术后恢复情况.结...  相似文献   

20.
裘文刚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49-3450
以往观点认为早期肠内营养会增加胃十二指肠患者术后消化道负担,影响肠道功能恢复,易引起腹胀,不利于吻合口及切口愈合,因而胃十二指肠患者术后患者多给予较长时间禁饮食,并行较长时间的肠外营养支持(TPN),明最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经费.针对此间题,笔者对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EEN-PN),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绍兴县中医院施行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38例,其中择期胃大部切除术19例,急症胃穿孔修补术9例,胃癌根治术6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梗阻4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6~69岁,平均48.6岁.随机分为EEN-PN组和TPN组各19例,两组年龄、性别、术前体质量、术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