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南省乐东县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乐东县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的敏感情况,以指导用药. 方法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于1999年测定氯喹、哌喹、咯萘啶、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及其加用氯喹的敏感性. 结果测定上述药物的ID50依次为244nmol/L、464nmol/L、7lnmol/L、3nmol/L、4nmol/L与11/1.32nmol/L.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浓度(CIMC)依次为353nmol/L、672nmol/L、102nmol/L、10nmol/L、13nmol/L与19/1.86nmol/L.前3种药的抗性率依次为85.71%、42.86%与14.29%.结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咯萘啶产生抗性,对青蒿琥酯与双氢青蒿素均敏感,氯喹与双氢青蒿素联用体外测定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芳  冯晓平  周水森  汤林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397-1398,1420
目的验证富组蛋白2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Histidine—Rich Protein 2 Double—Site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HRPII—ELISA)在恶性疟原虫体外敏感性检测中的适用性。方法运用HRPII-ELISA测定氯喹、咯萘啶、青蒿琥酯、蒿甲醚及双氢青蒿素等五种抗疟药物对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氯喹敏感株与氯喹抗性株的体外敏感性,并对所测得的量效曲线(dose-response curves)及50%有效抑制浓度(IC50)与WHO推荐的Rieklnann体外微量法比较。结果HRPH—ELISA法测定的五种药物对恶性疟原虫氯喹敏感株的IC50值依次为4.7nmol/L、2.90nmol/L、3.38nmol/L、4.64nmol/L、2.72nmol/L,对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株的IC50值依次为110.4nmol/L、3.85nmol/L、4.39nmol/L、3.90nmol/L、3.27nmol/L;同时,将上述结果与体外微量法所得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R2=0.96,P〈0.001,两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HRPII—ELISA法可用于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涂药板对恶性疟原虫药敏作用的有效期.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Rieckmann体外微量法,用体外连续培养的FCC-1/HN株恶性疟原虫,定期对涂药板进行检测.结果 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涂药板在存放0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89、7.23、5.82、7.49 nmol/L和5.35、7.15、6.34、4.85 nmol/L;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浓度(CIMC)分别为20.00、20.00、16.67、30.00 nmol/L和20.00、20.00、16.67、15.00 nmol/L.结论 自制涂药板存放在4℃冰箱2年药效是基本稳定的,且使用方便,适合于现场应用,可作为恶性疟原虫对双氢青蒿索和青蒿琥酯敏感性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东方市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的体外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海南省东方市东方地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方法:采用WHO标准的体外微量法。结果:1986--1987年和1999--2001年,分别检测恶性疟患102例和101例,抗性率为63.73%和71.29%。IC50分别为1.08和1.10pmol/μl血,平均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药物浓度为6.19和5.57pmol/μl血。结论:当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仍然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实验组恶性疟原虫经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与对照组恶性疟原虫经萘酚喹单独用药在药物作用下体外敏感性的变化,评价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对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的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药物剂量递增间隔作用法对实验室驯化的恶性疟原虫FccSM/YN株进行长期抗性培育,采用Rieckmann微量测定法,在不同时段(d)测定疟原虫的体外敏感性,用ICEstimator软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药物作用后实验组、对照组的IC50与亲代相比,计算抗性指数,抗性指数<2,判定为敏感,抗性指数≥2为抗性。结果 药物作用前,萘酚喹对恶性疟原虫IC50值为 2.11 nmol/L,阿奇霉素为3.21 nmol/L。对照组经萘酚喹作用120 d后,萘酚喹IC50值升至65.47 nmol/L,阿奇霉素上升至68.58 nmol/L,萘酚喹/阿奇霉素分别是10.34 nmol/L,抗性指数均>2。实验组经萘酚喹/阿奇霉素作用120 d后,萘酚喹对恶性疟原虫的IC50值升至35.47 nmol/L,阿奇霉素上升至50.04 nmol/L,抗性指数均>2。萘酚喹/阿奇霉素IC50 值分别为2.89 nmol/L,抗性指数<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同一药物浓度的疟原虫裂殖体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IC50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萘酚喹/阿奇霉素的抗性指数<2。结论 本研究方法可以培育出恶性疟原虫萘酚喹抗性株;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可延缓恶性疟原虫对萘酚喹和萘酚喹/阿奇霉素抗性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氯喹敏感和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及其二联用的敏感性。方法 运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原虫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氯喹敏感株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及青/克联用的ID50分别为2.8、3784.7及6.4/2046.6nmol/L;抗性株原虫对上述药物的ID50分别为8.1、1652.1及2.35/1409.4nmol/L。结论 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克林霉素无交叉抗性。青蒿琥酯与克林霉素联用在体外测定中,其抗疟作用对抗性株明显优于敏感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恶性疟原虫早期配子体的抑杀作用。【方法】仅骨髓带恶性疟原虫早期配子体而骨髓与外周血液均无成熟配子体的患者11例,随机分为A、B2组。A组6例口服双氢青蒿素片7d总量480mg;B组5例口服硫酸奎宁片7d总量10500mg,定时取骨髓和外周血液涂片,观察两组配子体密度的变化。【结果】A组骨髓早期配子体药后10d全部转阴;而B组全部阳性,至药后14d仍有2/5例阳性。外周血液配子体转阴时间,A组为(4.8±0.9)d;B组为(22.0±5.8)d。【结论】双氢青蒿素能杀灭恶性疟原虫早期配子体,而硫酸奎宁似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DHA )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成对照组(control)和双氢青蒿素组(DHA)。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双氢青蒿素组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双氢青蒿素(500 nmol/L)。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p85、 Akt、 Bax、 Bcl-2基因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85、 Akt、 p-p85, p-Akt、 Bax、 Bcl-2蛋白的变化, Caspase3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DHA组A549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 p85、 Akt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 Bax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01), 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 p85、 Akt总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 p-p85、 p-Akt、 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 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多(均P<0.01), Caspase3活性显著增加(P<0.001)。结论双氢青蒿素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A549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而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青蒿素(ART)、双氢青蒿素(DHA)及蒿甲醚(AM)对结肠腺癌细胞LS174T增殖的影响,为建立青蒿素类药物自身诱导代谢机制的体外研究体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噻唑蓝(MqT)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计算抑制率并求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抑制率均随药物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ART作用24、48、72h对LS174T的IC50分别为〉240.00μmol/L、〉240.00μmol/L、211.18μmol/L,DHA对LS174T的IC50分别为91.46、80.45、45.60μmol/L,AM对LS174T的IC50分别为〉320.00、262.90、163.93μmol/L。结论3种药物对LS174T增殖的抑制程度不同,但均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乙酰吡啶(APAD)作为辅酶而设计的数量酶比色法检测恶性疟原虫乳胶脱氢酶活性。结果显示:PLDH的OD值随恶性疟原虫率的提高而明显升高,特别是当原虫率达1%以上时,PLDH的OD值更显著,但在低原虫率(0.4%以下)时,阳性血样与阴性血样OD值有时错位或不能区别。同时显示,同样的原虫率血样裂殖体(S)和大滋养体(T)期比环状体(R)期PLDH的OD值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单细胞电泳观察双氢青蒿素对K56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加不同浓度双氢青蒿素处理24 h后,MTT法测定IC50;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双氢青蒿素对K562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双氢青蒿素处理细胞后,MTT检测IC50为8×10^-5mol/L;单细胞凝胶电泳显示双氢青蒿素作用24 h后可见明显的彗星状拖尾,而对照组细胞呈现明亮圆点。【结论】双氢青蒿素可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对其DNA有致损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霉素(ADR)与丁酸钠(NaBu)联用对HeLa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NaBu、ADR以及两药联用的药效动力学特征;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结果NaBu、ADR以及两药联用均可抑制HeLa细胞生长,ADR单独作用HeLa细胞48h的IC50为6000nmol/L,与1mmol/L的NaBu联用后降为320nmol/L,两组均呈剂量依赖性。ADR组和NaBu ADR组的端粒酶活性随ADR浓度增加而降低,呈剂量依赖性,在ADR浓度为100nmol/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 mRNA表达与端粒酶的变化趋势一致,在ADR浓度为10nmol/L、100nmol/L浓度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Bu和ADR均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与抑制端粒酶活性、下调hTERT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了解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 的相关性.方法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Annexin V流式细胞仪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法检测凋亡细胞,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Ca2 ]i的变化.结果 从5 mmol/L甘草酸浓度起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呈剂量依赖性,半增殖抑制浓度(IC50)为15.84 mmol/L.7.5 mmol/L和10.0 mmol/L甘草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和P<0.01).甘草酸处理组的[Ca2 ]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甘草酸与BAPTA-AM组合处理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的7.5 mmol/L处理组(P<0.05和P<0.01).结论 甘草酸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可能与细胞内Ca2 水平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EB1089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B1089对体外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1,10,100nmol/LEB1089分别作用2,4,6和8d,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计数法及MTT法测定EB1089对HepG2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及凋亡.结果: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及MTT提示,EB1089对HepG2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6.9%~74.3%,EB1089的IC50为8.2nmol/L;细胞计数法的结果提示与平板克隆形成试验结果一致.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10nmol/LEB1089处理HepG2细胞4d,G1期细胞占71.0%,对照组G1期细胞为63.2%,呈降低趋势;处理组与对照组S期及G2期分别占28.9%和36.8%,呈增加趋势,且处理组有凋亡峰出现,凋亡细胞占21.4%.结论:EB1089能够显著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KBV200多药耐药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探讨PKC的表达上调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 KBV200细胞分对照组和佛波酯(PMA)组,PMA组应用200nmol/L的PMA预孵育细胞,而对照组不用。32P掺入法测定多药耐药KBV200细胞株的PKC活性,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PKC各亚型表达和亚细胞分布。用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性。结果 PMA预孵育可提高KBV200细胞的PKC总活性和膜组分PKC活性,降低浆组分PKC活性(P<0.01)。PMA预孵育使膜组分PKCα表达增加,浆组分PKCα表达降低,膜组分PKCβ无明显变化,浆组分PKCβ的表达稍增强。PMA可升高长春新碱、阿霉素对KBV200细胞的IC50值(P<0.01)。结论 PMA使KBV200细胞耐药性增加,可能与PKC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KBV200多药耐药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探讨PKC的表达上调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KBV200细胞分对照组和佛波酯(PMA)组,PMA组应用200nmol/L的PMA预孵育细胞.而对照组不用。^32P掺入法测定多药耐药KBV200细胞株的PKC活性,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PKC各亚型表达和亚细胞分布。用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性。结果PMA预孵育可提高KBV200细胞的PKC总活性和膜组分PKC活性,降低浆组分PKC活性(P〈0.01)。PMA预孵育使膜组分PKCa表达增加,浆组分PKCa表达降低,膜组分PKCβ无明显变化,浆组分PKCB的表达稍增强。PMA可升高长春新碱、阿霉素对KBV200细胞的IC50值(P〈0.01)。结论PMA使KBV200细胞耐药性增加,可能与PKC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