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针麻原理,继“针刺麻醉对大白鼠背角胆碱酯酶影响的组织化学观察”之后,我们又进行针麻对大白鼠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胆碱酯酶、ATP酶影响的组织化学观察,以便弄清头面部病或镇痛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 健康成熟大白鼠70只,雌雄均有(30只、40只),分三组进行实验;对照组10只,痛刺组30只,针麻后痛刺组30只。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性破伤风动物测定血内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浓度均有所改变,而肌肉内乙酰胆碱酶含量降低。三磷酸腺苷酶对肌肉收缩的作用已为人所熟知。将破伤风毒素注入小鼠体内可激活肌肉及脑内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针麻原理与神经的关系,本室继“针刺麻醉对大白鼠脊髓背角胆碱酯酶影响的组织化学观察”之后,又进行了针麻对大白鼠脊髓背角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变化的组织化学观察。一般认为,神经活动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能量的提供又依赖于三磷酸腺苷(ATP),而ATP的分解,必须有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参与。本实验的目的是,设想通过ATPase活性的变化来提示在针麻时脊髓背角变化的某些线索。  相似文献   

4.
在针麻胃手术时,由于针刺及手术搅动,胃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改变,胃壁内的神经活动势必要对此种新的环境进行适应及调整。不少报导也曾指出:针刺穴位(如足三里)可使胃的运动增强及对胃液的分泌机能有调正作用。而神经的功能活动,又依赖于能量的提供,作为供给机体能量需要的三磷酸腺苷酶(以下简称ATP酶),在针麻胃手术时究竟发生什么改变?能否通过ATP酶的活性提供胃壁肌间神经丛机能活动情况的线索?为此,我们做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辅酶,治疗中常作为补充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近年来,国内文献陆续报道其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休克、致死,本文综述如下,以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三磷酸腺苷的抗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8.
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辅酶,能改善机体代谢,参与体内脂肪、蛋白质、糖、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同时又是体内能量的来源,当体内吸收、分泌、肌肉收缩及进行生化合成反应需要能量时,ATP即分解成二磷酸腺苷及磷酸基,同时释放出能量,适用于因细胞损伤后细胞酶减退引起的疾病,但它并非万能药,若用药指征掌握不严而滥用,也可导致不良反应而致命。  相似文献   

9.
10.
笔者自20022004年对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三磷酸腺苷(ATP)快速静脉推注,终止其急性发作,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均经心电图证实,男56例,女30例,年龄20~78岁,未明确有器质性心脏病者75例,冠心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3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心电监护并建立静脉通道。ATP按0.2mg/kg体重弹丸式注射,继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15mL冲洗,使药物尽快到达心脏;无效时,10m in后重复给药,单次剂量不超过30mg。结果:21例首次给药后即转律成功,成功率达91.3%;2例第二次给药后也成功转律,总转律成功率为100%。不良反应轻微,均为一过性。结论:ATP治疗PSVT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PSVT患者采用静脉注射ATP治疗的情况。结果92例转为正常窦性心律,6例通过其他药物及电复律转为正常窦性心律,ATP转复成功率为93.9%。转律中部分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均未做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ATP治疗PSVT具有起效快,操作简便,转复率高,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人造釉器为材料,对碱性磷酸酶等三种酶进行了组织化学定位,并注意到在硬组织形成阶段,中间层细胞具有较强的碱性磷酸酶和无机焦磷酸酶的活性。根据这些细胞的分布,推测其具有分解过滤无机焦磷酸盐的作用以促进钙化。造釉细胞中存在特异性钙激活三磷酸腺苷酶,为钙离子是通过造釉细胞体进入釉基质的论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对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作用.方法:收治PSVT患者38例,均给予吸氧等一般治疗,在心电监护下给予静脉注射ATP,0.1~0.2mg/(kg·次),于3秒内快速静脉注射,无效者重复给药1次,注射5秒内复律为有效,第1次用药后5分钟无效加至0.2~0.3mg/kg,重复1次.仍无效者改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结果:应用ATP治疗后38例中37例有效,有效率97.4%.38例在注射ATP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在2分钟内自行消失.结论:静脉注射ATP治疗PSVT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室上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90%为折返机制所致。我院自1985年以来经食道心房调搏诱发出PSVT者,应用三磷酸腺苷(ATP)治疗PSVT25例,现将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丽霞 《广西医学》2004,26(6):899-89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在一次过早搏动发生后不断进行折返过程,使异位搏动接连出现而形成[1] 。若发作时心室率过快,使心搏出量与脑血流量锐减或心动过速猝然终止、窦房结未能及时恢复自律性导致心搏停顿,均可发生晕厥。因此临床上必须及时处理。我科自1999年1月~2 0 0 2年12  相似文献   

17.
甘苏庭 《右江医学》2002,30(3):187-188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 (ATP)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有效剂量及安全性的关系。方法 :2 6例自发PSVT患者 ,肘静脉为给药部位 ,以 2 .5mg、5mg、7.5mg、10mg为起始剂量 ,若前一剂量无效 ,以 2 .5mg为递增量至 10mg止 ,如仍无效 ,则递增至 15mg及 2 0mg ,直至PSVT终止或因副反应较重不能耐受。结果 :终止PSVT所需剂量最小 2 .5mg ,最大15mg ,终止全部PSVT所需ATP平均剂量为 8.35mg± 2 .71mg。静脉注射ATP后的副反应随ATP剂量增大而增高。结论 :采用个体化用药原则 ,以 5mgATP为起始剂量终止PSVT的累积有效率为 48% ,效果较好且无明显的副反应 ,认为推荐此剂量为起始的递增用药方法可终止PSVT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细胞琥珀酸脱氢酶 (SDH)和三磷酸腺苷酶 (ATPase)的增龄变化规律。方法 健康雄性大鼠 3 0只 ,分为幼年组 (2 0~ 2 5日龄 )、青年组 (3~ 5月龄 )和老年组 (13~ 15月龄 )。常规冰冻切片 ,Chayen法显示SDH ,图像分析仪测量平均光密度 (MOD) ;Mg2 + -ATPase显示ATPase ,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青年组SDH的MOD显著高于幼年组(P <0 .0 1)和老年组 (P <0 .0 5 ) ,老年组高于幼年组 (P <0 .0 5 ) ;青年组ATPase的活性最强 ,老年组次之 ,幼年组最低。结论 从幼年到青年是酶活性迅速增强期 ,后SDH和ATPase的活性逐渐下降 ;心不同部位ATPase的活性、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6例冠心病,15例可疑冠心病和5例无心血管病者分别进行三磷酸腺苷试验(ATP-T),潘生丁试验(DP-T)和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探讨ATP-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1)ATP-T、DP-T的特异性均为10%.敏感性则分别为83.3%和66.7%,明显高于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50%);(2)ATP-T和DP-T阳性者,符合心电图诊断标准和症状学标准是;ATP-T分别为71.4%和85%;DP-T则均为71.4%.(3)ATP-T阳性反应出现快而明显,持续时间短.静注ATP后T波改变平均出现于注药后 30.8s,持续时间平均为79.8s;5例ST段缺血型下降≥0.1mV者,出现于注药后20~30s,持续时间为45~180s.,平均为96.7s.(4)常见副反应为胸闷、气短、心悸、头晕.个别出现窦性停搏、I°~Ⅲ°AVB.均未经处理瞬时消失.笔者认为本试验具有敏感性、特异性高、阳性反应出现快而明显和比较安全等优点,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三磷酸腺苷现已成为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线良药。我科1998~2003年用快速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用药方法:先行心电监护、吸氧,经肘静脉穿刺。三磷酸腺苷10mg静脉注射,观察心率转复情况,如无效递增剂量为20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