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常因营养不良而影响患者术后的化疗和恢复,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免疫状况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及安全性。现将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术后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治疗1周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并观察术后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相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由于肝脏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有必要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4年7月~2005年7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2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生存期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治性切除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23%、50.1%及 40.1%;手术及其结果: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者6例,其中黏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4例,右膈下感染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情况:随访时间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失访6例.结论 根治性切除是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经合理治疗,3年生存卒可达40%以上,因此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0月1日-12月30日大庆人民医院消化科病房确诊住院的1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了解患者存在的营养风险状况。结果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4.4%(23/160),营养风险发生率34.4%(55/160),胃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是58.3%(60/103),食管癌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0.0%(21/30),营养风险组BMI及血清白蛋白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风险组干预后BMI及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的营养风险,应进行合理的临床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营养风险及营养受损状况的变化,分析化疗后营养风险变化与年龄和肿瘤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调查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的营养风险,并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是否〉60岁)、发生部位(是否为消化道)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在化疗前后营养风险和营养受损情况的变化。结果研究对象总体及各组化疗后的营养风险评分均明显高于化疗前(均P〈0.05),其中老年组和非消化道组的营养风险率化疗后较化疗前提高较大;患者化疗前后,在营养受损状况的变化中,除中青年组和消化道组近期体质量下降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风险较之化疗前明显增加;化疗期间营养受损情况恶化显著;老年患者和消化道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但化疗后以老年和非消化道患者营养风险率上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邱常青 《吉林医学》2011,(33):7011-701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营养组(PN组)和肠内营养组(EN组)各60例,肠内营养组术后24 h给予要素饮食能全力1周,之后给予牛奶等辅助营养。静脉营养组应用静脉营养液通过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用输液泵24 h持续滴注,静脉营养液配比为碳水化合物50%~60%,脂肪30%~40%,蛋白质10%~20%。比较两组患者体重、免疫指标、血清白蛋白、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肠内营养组(EN组)体重、免疫指标、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有全面营养支持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肠内和肠外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后分别接受(EN)和(PN);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第8天测定补体C3, IgA, IgM, IgG, CD3 , CD4 , CD8 , CD4 /CD8 及NK细胞百分率,并观察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感染率.结果 7d后补体C3, IgA, IgG, CD4 , CD4 /CD8 和NK细胞的恢复程度EN组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住院时间缩短,感染率(14.28%)低于PN组.结论 与PN对比, EN更能改善免疫功能,促进肠蠕动恢复,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复方氨基酸对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需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加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口服复方氨基酸;对照组30例,予常规饮食.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第14天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化疗第14天时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化疗前,与对照组化疗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化疗后免疫指标高于化疗前,与对照组化疗后对比其中IgG、IgM、I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维持和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82例胃癌和大肠癌患者分为常规饮食组 (对照组) 和肠内营养支持组 (EN组),每组 41例。对照组入院后常规饮食,EN 组术前7 d给予肠内营养乳剂 (TPF-T)瑞能口服,两组提供的热量和氮量完全相同。定期检测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T细胞亚群,记录术后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前术后营养支持的总费用情况。结果 EN 组术前营养状况较入院时普遍提高,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 (P<0.05);免疫功能增强,CD3+、CD4+/CD8+提高 (P<0.0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消化道瘘等严重并发症,EN 组术前术后营养支持总费用与对照组相仿 (P>0.05),但EN 组术后肠动力恢复早、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率低、节约术后营养支持费用 (P<0.05)。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以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组32例,应用传统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变化、肠道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提前,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恢复佳,不良反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经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治疗,术后康复加快、住院时间缩短,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全肠外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2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观察肠外营养合并症及术后3个月内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的浓度变化。结果全肠外营养后第4、7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前明显升高,血清转铁蛋白在第7天较前明显升高,仅出现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术后3个月内复查血CEA、CA199未见升高。结论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全肠外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常怡勇 《开卷有益》2006,(11):29-29
目前,为给外科术后患者补充营养和加速手术创伤的恢复,国内西医一般采用的是静脉补充营养剂,如给予复方氨基酸或脂肪乳剂等.其实,中药补剂也可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伤口愈合.最近日本帝京大学市原医院外科的仲秀司在接受消化道手术的病人中,探讨了中药对术后蛋白质代谢和手术创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单选题 )1 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是 :  A 2 0 %~ 3 0 %  B 40 %~ 80 %  C 5 0 %~ 60 %  D 70 %~ 80 %2 食管癌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 :  A 进食梗阻  B 肿瘤消耗增加  C 放化疗   D 以上都是3 食管癌病人营养问题突出是因为 :  A 术前进食梗阻 ,术后禁食  B 肿瘤消耗  C 术后创伤分解代谢增加   D A +B +C4 营养不良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血浆蛋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营养底物不足  B 体重下降、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少  C 手术耐受性减少、麻醉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治疗者日渐增多 ,术后 70 %~80 %的患者体重下降 ,出现脂肪痢 ,其原因系摄入量不足、排空快、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致[1] 。贫血及消化道代谢性紊乱等并发症也较多。为预防及减少并发症 ,了解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营养代谢情况 ,观察 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40岁 ,1993年 3月 31日在全麻下行“贲门癌全胃切除术”。术中顺利 ,术后恢复良好。术后营养采用输液及口服维持 ,后逐步过渡到口服维持。出院后 ,患者饮食由家属制作。 1993年 4月 2 0日收住康复部行化疗及康复治疗 ,进行营养代谢监测…  相似文献   

15.
<正>乳腺癌是女性群体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虽然可以根除病灶,帮助患者获得生机,但是手术带给人体的创伤应激,加之围手术期禁止饮食饮水等原因,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减弱人体免疫功能,增加术后疼痛、感染等并发症[1],且术后长时间的卧床静养还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严重影响着患者术后恢复进程[2]。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的是手术全程应用循证医学证实的科学、高效措施来帮助患者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3]。目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被广泛用于外科领域,  相似文献   

16.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且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 ,饮食护理在癌症护理中是一个重要课题 [1 ] 。据文献报道约有 37.7%~ 5 9%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 ,同时营养不良可导致术后感染、伤口愈合延长、咽瘘等并发症 ,因此饮食指导选用合理的营养膳食是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措施。我科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4年 5月共收治 5 0例喉癌病人 ,经过精心治疗和指导合理饮食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 9例 ,女 1例 ,年龄 38岁~ 79岁。其中行全喉切除术 34例 ,喉部分切除术 16例 ,伴有糖尿病 3例 ,高血压 5例。2 方 法2 .1 心理指导 :术前积极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增加营养的重要性 ,劝告其不要把饮食的唯一希望放在静脉输液上 ,应加强患者对饮食的重视 ,通过进食补充营养 ,维持正常代谢 ,弥补机体的消耗 ,全面增强抵抗力 ,为手术的耐受和术后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告诉患者术后 10 d左右采用鼻饲饮食 ,讲明鼻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不能将胃管随意自行拔出 ,因该手术部位在咽喉部 ,如胃管一旦取出 ,很难重插。2 .2 术后饮食指导 :一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消化道肿瘤手术病例102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逐渐过渡至完全性肠内营养,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天、术后10天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别比较上述指标.结果 102例消化道肿瘤病例术前、术后血清ALT、BUN、CR无统计学差异.ALB及TP在术后第1天有所下降,术后10天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CD3和CD4阳性细胞在术后第1天有所下降,术后10天均明显恢复;CD8术后第1天有所升高,术后第10天恢复至正常水平;CD4/CD8比值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经营养支持治疗至第10天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可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态,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李力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3):750-750
胃癌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高,据专家统计,40%的胃癌患者死于术后营养不良而并非本身治疗因素,胃癌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做好胃癌患者术后的情志及饮食护理极为重要。术后通过加强营养、情志护理及营养药膳,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食管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57例食管恶性肿瘤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63例,发生率为57.5%,主要并发症有吻合口瘘、乳糜胸、心律失常、肺栓塞等。结论食管恶性肿瘤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操作步骤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通过改进外科技术,加强围术期管理,可降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院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全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某院收治的9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TPN处方情况进行统计与适宜性分析。结果: 9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胃癌占57.3%;围手术期共接受TPN治疗918例次,以术后营养支持为主,平均疗程(9.6±4.2)d。TPN处方平均热量供给为(21.1±4.4)kcal·kg-1·d-1,39.5%的处方热量低于20 kcal·kg-1·d-1;糖脂供能比为1±0.4,41.6%的处方糖脂比小于1;氨基酸平均用量为(1.3±0.4)g·kg-1·d-1,84.4%的处方热氮比为80~150∶1;丙氨酰谷氨酰胺的使用率为81.3%,有41.7%的处方使用比例超过20%。肠外营养液的渗透压、氨基酸浓度、葡萄糖浓度及一价和二价阳离子达标率分别为95.8%、92.7%、96.8%及94.8%和95.9%。结论:该院消化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以术后为主,缺乏术前个体化营养风险评估和营养支持;围手术期TPN处方基本合理,部分处方存在热量/蛋白供给不足、脂肪乳供能占比较高、热氮比不适宜、电解质与药物浓度超标的现象。临床营养支持是一项多学科参与的工作,临床药师应积极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提升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