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治疗伴骨转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伴骨转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和唑来膦酸治疗组。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30例:帕米膦酸二钠90mg,静脉滴注4h,每4周重复1次。唑来膦酸治疗组26例: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30min,每4周重复1次。对患者的骨相关事件(SRE)、生存质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相比,唑来膦酸治疗组第一次出现SRE的中位时间均明显后延(中位时间12个月vs 6个月,P=0.035)。唑来膦酸治疗组改善骨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两研究组改善骨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研究组患者的一般健康状态均逐渐恶化,但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患者一般健康状态恶化程度更显著(P=0.03)。唑来膦酸治疗组的骨转移灶缓解率明显高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73%vs 37%,P=0.024)。两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结论在延迟SRE发生和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唑来膦酸优于帕米膦酸二钠,而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2.
王晓毓  邬仁华  郑玲  伍建蓉 《西部医学》2012,24(8):1501-1502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钠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的疗效。方法 9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15min以上,用3天,对照组给予帕米膦酸钠30mg静脉滴注4h,用3天,比较两组患者骨痛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的疗效确切;与帕米膦酸钠相比疗效相当,但使用更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张阳 《中国医疗前沿》2010,(6):54-55,39
目的随机给予实体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患者唑来膦酸或帕米膦酸二钠,以评价唑来膦酸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41例患者被分为唑来膦酸治疗组(A组)或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B组)。一次性给药后连续观察28d骨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A组80.9%,B组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起效时间(A组3.86±0.68d,B组4.70±0.69d)、疗效维持时间(A组19.29±2.52d,B组为15.60±2.0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71.5%,B组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对于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骨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缓解率高,疗效维持时间长,其疗效不低于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有给药时间短、给药剂量小、不良反应轻的临床特点,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潘耿  谢斌  肖虹  李勇  谢朝晖  钟勇  何志明 《重庆医学》2008,37(2):152-153
目的 比较帕米膦酸二钠与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55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帕米膦酸二钠组(30例,将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隔2周后60mg重复)和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25例,将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隔2周后60mg重复;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后1d开始应用化疗,化疗方案:大肠癌患者采用FLP方案,乳腺癌患者采用TA方案,肺癌患者采用NP方案).结果 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3.3%、92.0%(P>0.05);单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7.5%、81.8%(P>0.05);多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3.3%、94.7%(P<0.05).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都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对多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应首选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并伴骨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各50例,分别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60 mg、120 mg、150 mg,均分2 d给药,每4周重复1次,共用2个周期.结果 3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10/5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12/5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13/5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可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所致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研究表明,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痛有肯定的疗效,并且比帕米膦酸钠二钠强[1]。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将62例实体瘤骨转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伊班膦酸钠4mg静滴1d;对照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分3d静滴(30mg,d1~3)。二组均为4周为一周期。结果:治疗组32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30/32),用药一疗程取得疗效28例(88.9%),一周内取得疗效26例(80%),不良反应3例(9.3%)。对照组30例,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17例(56.6%),一周内取得疗效17例(56.6%),不良反应2例(6.7%)。经统计学分析,总有效率及一周内有效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一疗程有效率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有良好止痛效果,优于帕米膦酸二钠,用药方便,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肿瘤骨转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刺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对120例确诊为骨转移肿瘤并伴骨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各40例;A组采用采用帕米膦酸二钠45mg/次,静脉滴注,共2次;B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60mg/次,静脉滴注,共2次;C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次,静脉滴注,共2次;3组均每4周重复,共2周期;3组帕米膦酸二钠均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4~6h.结果 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时晚期肿瘤骨转移者在止痛、改善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3方面均优于常规剂量组(P<0.01);与中剂量组比较,在止痛效果、活动能力改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其优势仅体现在止痛效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剂量组均无近期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在止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活动能力方面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唐晓红 《河北医学》2006,12(4):304-306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科自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共25例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患者用帕米膦酸二钠60mg 生理盐水500m l(d1),静脉滴注4h,d2 30mg 生理盐水250m l,静脉滴注2h。结果:帕米膦酸二钠镇痛效果完全缓解(CR)5/25,部分缓解(PR)16/25,无效(NR)4/25,总有效率(CR PR)84%,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对缓解骨转移癌疼痛安全有效,病人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双磷酸盐类抗骨质疏松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如恶性肿瘤引发的高钙血症、变形性股炎症、骨痛及骨质疏松整等等。本文主要研究了典型的双磷酸盐类化合物利塞膦酸钠、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的合成工艺,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相似文献   

10.
闫晋 《现代医学》2012,40(5):579-582
目的:探讨应用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不良反应与预防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方法:2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2例)和观察组(148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使用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观察组加以预防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唑来膦酸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过性不良反应可以通过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刘政江 《农垦医学》2009,31(4):374-377
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等医学院校办校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论述了当前医学教育的现状、要求以及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特点,以及与老年人AMI的不同之处.方法 对126例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青年人AMI 46例;老年人AMI 80例.收集病史资料,包括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心血管家族史,入院后记录血生化(血糖、血脂)、血压以及并发症(心功能、心律失常),急诊或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青年组男性发病率为93.48%,明显高于女性的6.52%,吸烟率为95.65%,冠心病家族史为19.57%,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80.0%及6.25%;老年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病率为65.0%及46.25%,明显高于青年组的45.65%及23.91%;青年组心功能Ⅰ级者占58.7%,明显高于老年组的22.5%,而Ⅲ级者青年组占6.52%,明显低于老年组的30.0%;青年组单支病变发生率为54.35%,明显比老年组的12.50%增多,三支病变少于老年组的57.50%;冠脉痉挛青年组为10.87%,高于老年组的1.25%.结论 青年AMI男性高发,有吸烟史、高脂血症史易发生,尤其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单支病变较多,并发症少,预后较老年组好.  相似文献   

13.
黄维真  李颖丰  黄鹂  欧珊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47-1047,1071
目的为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时肠道菌群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轮状病毒感染儿童粪便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并与非轮状病毒感染及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轮状病毒组、非轮状病毒组与正常组比较,革兰阳性杆菌百分率、细菌数明显减少,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百分率相对增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轮状病毒组细菌数、革兰阳性球菌百分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腹泻导致菌群失调,阳性球菌增多,可能是轮状病毒腹泻菌群失调特征,腹泻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菌群失调又诱发或加重腹泻。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和对照组腹腔液中IGF—1和PAPP—A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内异症患者(EMs组)及25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IGF—I和PAPP—A水平。结果①EMs组中,IGF—I和PAPP—A水平分别为(117.1±36.6)ng/L、(2.854-0.56)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79.5±18.7)ng/L、(1.93±0.56)ng/mL(P〈0.05);②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IGF—I水平为(126.5±39.1)ns/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107.3±32.0)ng/L(P〉0.05),而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PAPP-A水平为(3.15±0.50)ng/m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2.55±0.45)ng/mL(P〈0.05),且PAPP-A水平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③EMs患者腹腔液中PAPP—A和IGF—I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腹腔液中IGF—I和PAPP-A的增高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PAPP—A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老年人焦虑和抑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ZungSAS和ZungSDS对340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评定和调查。结果:1.SAS、SDS评定 ̄x±s分别为33.26±7.81和33.28±8.67.2.女性老人SAS、SDS评分均高于男性(P<0.05及P<0.01)。3.老年组和老年前组SAS、SDS均值无差异。4.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女性老人,收入少,疾病、健康自评差者焦虑得分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防止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发生骨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8年至2003年收治的58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病例,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牵引、骨折复位,内固定及带股方肌蒂骨瓣植骨等方法。结果 经过平均2.5年的随访,疗效评定:优3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81%,骨折愈合53例,愈合率91.4%,5例出现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坏死率8.6%。结论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应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无移位的基底型骨折,给予牵引制动,骨折愈合后遂渐负重锻炼。Camma Ⅱ型头下骨折及Ⅲ型和Ⅳ型骨折,给予复位后行牢靠的内固定,带有血供的肌蒂骨瓣植骨融合,能明显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探讨健脾益气止血方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及下丘脑、子宫ER、PR的影响.以游泳加番泻叶水浸剂造脾气虚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E2、P,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下丘脑及子宫ER、PR,并观察健脾益气止血方对脾气虚大鼠模型的作用.健脾益气止血方可恢复脾气虚大鼠E2、P的分泌水平,并使子宫、下丘脑ER水平升高,下丘脑PR进一步下降.健脾益气止血方可以改善脾气虚模型大鼠生殖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20.
血清激素水平和子宫ER、PR含量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和子宫肌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3 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标本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ER、PR的表达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清雌激素 (E2 )、孕激素 (P)、促卵泡生成素 (FSH )、黄体生成素 (LH)、垂体生乳素 (PRL)及雄激素 (T)水平 ,健康育龄妇女 3 0名作为对照。结果 肌瘤组织ER、PR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 (P <0 .0 1,P <0 .0 5) ,瘤旁组织PR表达显著高于肌层组织 (P <0 .0 5) ;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外周血E、P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子宫组织ER、PR强表达有关 ,行子宫肌瘤挖除时应同时切除瘤体周围的肌层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