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或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早孕妇女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B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及丙泊酚2mg/kg;C组静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0.15mg/kg及丙泊酚2mg/kg;3组均在必要时追加丙泊酚20~50mg。分别记录术中SBP、HR、RR、SPO2,并观察各组镇痛效果(按优、良、差三级进行效果评定)、用药量、术毕苏醒时间和下腹痛(宫缩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比较术中SBP、HR、RR、SPO2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用量最大,呼吸抑制发生率为46%;B组为23%;C组呼吸抑制显著降低,为10%;3组苏醒时间A组长于B、C组(P〈0.05)。镇痛效果:3组均能为人工流产术提供有效的镇痛作用而完成手术,但以C组为优。结论:丙泊酚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或利多卡因和单用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都能提供一个满意的镇痛效果和操作条件,而以丙泊酚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患者用药量最少、术后苏醒快、下腹痛发生率低,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有一定的优势,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
丙多卡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体内无蓄积、苏醒迅速而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但其静脉注射痛是其缺憾之一.临床上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方法有许多报道,本文着重观察小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女性月经周期对静脉麻醉药丙泊酚麻醉诱导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20~40岁女性患者60例,根据其月经周期分为卵泡期组和黄体期组.术前检测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应用Marsh药代动力学模型,经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起始血浆浓度设为1.5 mg/L,每30 s递增0.5 mg/L,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及脑电双频指数(BIS)降至50.记录各时间点的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丙泊酚血药浓度以及BIS降至50时的丙白酚麻醉诱导总量.结果 黄体期组的E2和P水平均显著高于卵泡期组(P值均<0.05).两组在各时间点MAP、HR及BIS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黄体期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及BIS降至50时的丙泊酚血药浓度分别为(3.12±0.37)和(3.52±0.49)mg/L,均显著低于卵泡期组的(3.38±0.41)和(3.79±0.67)mg/L(P值均<0.05).黄体期组BIS降至50时的丙泊酚麻醉诱导总用量为(89.7±12.2)mg,显著少于卵泡期组的(106.3±13.3)mg(P<0.05).结论 与卵泡期相比,黄体期丙泊酚麻醉诱导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中 ,局麻药潜伏期过长 ,止痛不完善 ,肌肉松弛不良 ,常影响手术进行 ,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 ,麻醉医生心理也产生压力 ,我们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给盐酸利多卡因加热 ,经临床观察获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70例腹部手术患者 ,男 34例 ,女 36例 ,年龄 18~ 5 0岁 ,平均 (35± 7.2 )岁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二组 :观察组 36例 ,对照组 34例。二组同样用市售 2 %盐酸利多卡因 ,但温度分别为 37℃ (注 :自制恒温电热毯 ,先对装有 2 %盐酸利多卡因的安瓿加热 ,然后对硬膜外麻醉用药进行保温 )和 2 0~2 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或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早孕妇女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B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及丙泊酚2mg/kg;C组静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0.15mg/kg及丙泊酚2mg/kg;3组均在必要时追加丙泊酚20~50mg。分别记录术中SBP、HR、RR、SPO2,并观察各组镇痛效果(按优、良、差三级进行效果评定)、用药量、术毕苏醒时间和下腹痛(宫缩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比较术中SBP、HR、RR、SPO2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用量最大,呼吸抑制发生率为46%;B组为23%;C组呼吸抑制显著降低,为10%;3组苏醒时间A组长于B、C组(P<0.05)。镇痛效果:3组均能为人工流产术提供有效的镇痛作用而完成手术,但以C组为优。结论:丙泊酚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或利多卡因和单用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都能提供一个满意的镇痛效果和操作条件,而以丙泊酚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患者用药量最少、术后苏醒快、下腹痛发生率低,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有一定的优势,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温丙泊酚与预注利多卡因对缓解全麻诱导时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Ⅱ级接受全身麻醉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 control group ),利多卡因组( lidocaine group )和低温丙泊酚组(cold group),每组40例。全麻顺序诱导时,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给予室温(20~23℃)丙泊酚,而低温组给予贮藏在冰箱内的4℃的丙泊酚。应用4分表评价并记录病人的疼痛程度及发生率,同时记录基础状态、给药后和插管前的血压、心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温组与利多卡因组病人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应的百分比为32.5%,37.5%vs.70%);且低温组与利多卡因组病人疼痛的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低温丙泊酚能有效降低全麻诱导时注射痛的程度与发生率,与预注40 mg的利多卡因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的可行性。【方法】7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分为A组和B组,用药分别为:A组先静注芬太尼0.005 mg/kg,2 min后静注咪唑安定0.15 mg/kg,入睡后静脉注射阿曲库胺0.5 mg/kg,行气管插管。B组先静注芬太尼0.002 mg/kg,2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入睡后静脉注射阿曲库胺0.5 mg/kg,行气管插管。对比观察2组患儿诱时间,麻醉前、后、诱导期、插管后的循环系统变化及插管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在诱导期插管后血压率与B组基本一致,B组诱导时间明显短与A组,插管条件优于A组。【结论】丙泊酚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昼夜节律对全身麻醉中使用丙泊酚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手术时间90 min内),按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B组即白天组(9:00~18:00)、D1组即夜间1组(21:00~0:00)和D2组即夜间2组(0:00~3:00),每组各20例.3组患者采用统一诱导方法,术中以目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0~55)闭环反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3μg/mL,瑞芬太尼TCI4 ng/mL至术毕.分别记录3组患者T.(入室后5 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时)和T5(拔管后5 min)的BIS值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3组患者麻醉期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的总量及停药后的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D2组的MAP、HR均低于B组,麻醉前后的BIS值也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麻醉深度下,D2组所需的丙泊酚用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昼夜节律可以对全身麻醉中的丙泊酚用量产生影响,夜间手术的全身麻醉中丙泊酚所需药量低于白天,可以适当减量.  相似文献   

10.
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碳酸利多卡因组(A组)42例,盐酸利多卡因组(B组)40例。分别观察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阻滞范围,首剂量维持时间,结果:碳酸利多卡因组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较盐酸利多卡因组明显缩短;阻滞范围,首剂量维持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相比,起效快,阻滞作用强,麻醉诱导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1.
丙泊酚不同诱导方式全凭静脉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倩  柴伟  赵晖  杨永慧  张贵和 《医学争鸣》2006,27(7):645-647
目的:观察不同诱导方式恒速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诱导及维持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期情况,了解恒速输注丙泊酚TIVA是否能够达到全麻要求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找出合适诱导方式. 方法:60例全麻手术患者,均使用丙泊酚恒速输注诱导及维持,随机分为9-7-5恒速输注方案1 min诱导(A)组、2 min诱导(B)组和4 min诱导(C)组,监测麻醉前、诱导和维持期及停药后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合度(SpO2)及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S). 结果:三组在诱导及维持期均能达到满意的全麻要求,诱导期间3组BP,BIS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BP及BIS变化平稳,维持期3组所有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迅速、平稳苏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恒速输注丙泊酚TIVA可满足全麻诱导及维持的需求,且苏醒迅速、平稳. 其中使用4 min诱导方式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征集门诊156例人工流产自愿者,随机分为3组,A组自愿丙泊酚全麻,B组自愿利多卡因局麻,C组自愿为对照组。结果A组镇痛作用和宫颈松弛作用明显,手术时间缩短,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B组效果次之,C组再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别。结论丙泊酚全麻应用于人工流产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局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不同给药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ASAⅠ~Ⅱ,分成三组:A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2 m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B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1 mg/kg,3 min后追加丙泊酚1 mg/kg行气管插管),C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3 min后静注丙泊酚2 mg/kg行气管插管)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 min、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插管后10 min监测MAP、HR、SPO2.结果:在麻醉诱导期间,A组MAP和HR变化幅度最大、B组变化幅度次之,C组变化幅度最小,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内随访三组患者均无诱导或手术期间术中知晓.结论:C组丙泊酚诱导给药方法可以明显减少MAP和HR波动,对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一种较好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异丙酚静脉麻醉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64例,ASA分级为Ⅱ~Ⅲ级,年龄30~60岁,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咪达唑仑组。麻醉诱导时异丙酚组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5~2.0 mg/kg,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5~0.2 mg/kg,至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芬太尼6μg/kg、潘可罗宁0.08~0.1 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行恒速输注,2组分别为异丙酚8 mg.kg-1.h-1,10 min后减至6 mg.kg-1.h-1,20 min后减至4 mg.kg-1.h-1;咪达唑仑0.2mg.kg-1.h-1,10 min后减至0.15 mg.kg-1.h-1,20 min后减至0.125 mg.kg-1.h-1。分别于术后5、10、20、30、60 min记录Glasgow昏迷分级评分(Gcs)及睁眼时间、对简单命令有反应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第1天及第3天询问患者是否有术中知晓。结果异丙酚组患者的Glasgow昏迷评分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异丙酚组患者睁眼时间、对简单命令有反应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1、3天均无术中知晓。结论颅内动脉瘤手术中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患者的术后苏醒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诱导期及气管插管时的影响。方法将84例心脏病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42例,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丙泊酚组患者各指标与七氟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其结果显示,丙泊酚组患者T2、T3、T4、T5时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均高于七氟烷组(P<0.05),T3、T4、T5时的平均动脉血压(MAP)高于七氟烷组(P<0.05),T3、T4时的心脏指数(CI)高于七氟烷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T2、T3、T4、T5时的HR、MAP均低于治疗前,丙泊酚组患者T3、T4、T5时的CVP,T4时的CI高于治疗前,七氟烷组患者T3、T4、T5时的CVP,T1时的CI也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对心脏病患者全身麻醉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丙泊酚使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6.
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柴伟  于代华  高昌俊  杨永慧  孙绪德 《医学争鸣》2002,23(15):1398-1400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15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静脉麻醉 .设定诱导时效应室目标浓度为 4 mg· L- 1 ,复合咪唑安定 2 mg,芬太尼 2 μg· kg- 1 ,维库溴铵 0 .1mg· kg- 1气管插管 ,术中维持异丙酚浓度为 2mg· L- 1 ,记录诱导前、诱导后 2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 2min、切皮及气腹时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AP)及停药后苏醒时间 ,苏醒时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结果 插管即刻 HR,SBP,DBP及 MAP均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气腹后 DBP,MAP也较诱导前有明显升高 (P<0 .0 5 ) ,平均苏醒时间为 (8.6± 2 .7) min,相应效应室浓度为 (1.4 8± 0 .2 4 ) mg· L- 1 .结论 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和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相对较为稳定 ,术后苏醒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17.
吴世贵  云菲  陈尔标 《海南医学》2010,21(17):22-23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40例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麻醉诱导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七氟醚组吸入浓度8%的七氟醚,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2μg/ml,然后静注阿曲库铵0.4mg/kg,3min后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中以及插管后3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MAP、HR在基础值、插管前和插管后3min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MAP和HR均比基础值降低(P〈0.05),诱导后3min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均回复到基础值水平(P〉0.05)。结论七氟醚与丙泊酚一样,麻醉诱导平稳,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经过及苏醒情况,重点观察麻醉诱导插管及CO2 人工气腹过程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优点和实用性。对30 例ASA 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以芬太尼2 ~4μg·kg -1 及异丙酚2 ~2 .5 mg·kg - 1、卡肌宁0 .5 mg/kg - 1静注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10 ~12 m g·kg -1·h -1 、20 ~30 min 间断静注卡肌宁0 .25 ~0 .5 mg/kg - 1 维持麻醉及肌松,连续监测Fio2、SpO2 、PETCO2 、TV、Ppeak 、m Paw 、HR、SBP、DBP、MAP、ECG 的变化。结果本组平均麻醉时间为79 .5 ±5 .2 min ,异丙酚平均总用量为605 ±135 mg ,诱导后插管前SBP、MAP、HR 分别下降3 .63kPa 、1 .98kPa 、17 次/ min( P < 0 .01) ,DBP 也下降1 .25kPa( P < 0 .05) ,完成插管后迅速回升;PETCO2 、Ppeak 、m Paw 在CO2 气腹后10 ~15 min 上升到最高值( P < 0 .01) ,并在气腹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全部病例均于拔管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156例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复合表面麻醉组(LP组,n=78),胃镜检查前患者含服2%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 mL,表面麻醉后缓慢静脉注射小剂量丙泊酚(0.8~1.5 mg/kg),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再进行胃镜检查;单纯丙泊酚麻醉组(P组,n=78),静脉缓慢注射丙泊酚(1~1.8 mg/kg),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进行胃镜检查.记录胃镜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的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 saturation,SpO2)、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率(heart rate,HR)的变化,记录检查中呛咳反应和体动的发生率,以及检查后询问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再次检查(复检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及治疗,未出现明显恶心呕吐、体动等症状,无呼吸抑制发生.2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组患者检查中出现呛咳反应和咽部不适明显少于P组(P〈0.05);LP组愿意接受再次胃镜检查的患者数,明显高于P组(P〈0.05);LP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 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安全、舒适,是一种较为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