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呼吸训练并加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开展呼吸训练,不仅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分别以观察2组患者康复效果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和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的临床护理效果,对于患者肺功能的康复及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郭金仓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61-161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好,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乐县人民医院近年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呼吸组49例,常规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工作,呼吸组进行缩唇、腹式、全身呼吸训练,对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呼吸组在PaO2、PaCO2、SaO2、FEV1、FEV1/FVC指标上较常规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呼吸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其预后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研究组对临床治疗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可显著提高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春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54-3555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每组各40例。对2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能够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展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展开呼吸训练,经9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肺功能。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FEV1、VC及FEV1/FVC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FEV1、VC及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有效护理可促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活量、肺泡通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呼吸训练对其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呼吸训练及其相应的护理,于训练10个月后测量2组患者的肺功能,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以及最大肺活量(VC)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呼吸训练及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其肺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深呼吸训练器阻力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深呼吸训练器阻力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运动耐力水平和呼吸困难评分。结果: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呼吸训练基础上采用深呼吸训练器阻力训练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和运动耐力水平,以及降低呼吸困难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呼吸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配合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COPD患者85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以呼吸操锻炼,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行穴位贴敷,分析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病患的肺功能、CAT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的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呼吸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呼吸科住院治疗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均为自愿参加并排除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入选患者病情均处于稳定期、有稳定的维持用药及治疗。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于平稳期由专业护士进行呼吸训练培训指导,直至其完全掌握并适应,测试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3个月后的肺功能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能够显著提高肺功能,延缓了肺功能的下降速度,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降低患者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全面肺功能康复护理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指标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6月到2019年2月这一时段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0例纳入研究,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肺功能康复护理。结果经护理,观察组在FVC、FEV1及FEV1/FVC这三个肺通气指标上,数值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EQ-5D评分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肺功能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以优质护理为主,对照组33例以常规护理为主,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应用效果。结果:两组间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等指标对比(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采用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复综合护理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康复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护理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与康复综合护理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康复综合护理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呼吸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综合护理组较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更佳,增强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商丘市中心医院从2010年5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肺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32例COPD缓解期患者经呼吸训练前及呼吸训练6个月后的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呼吸训练后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脉搏氧饱和度(SaO2)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呼吸训练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2009年5月收治,临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均行10个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相比较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抑郁症状评分等方面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恢复,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呼吸训练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作用。方法: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5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予呼吸训练,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量两组病人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康复组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较训练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测量肺功则无明显改善。结论:慢阻肺患者经过呼吸训练后可以明显改善其肺功能.且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呼吸短促症状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住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的干预组和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讲座、呼吸训练,3个月后测定患者肺功能,并采用生存质量测评表(QOL)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